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顏廟的結果 展開
- 曲阜陋巷街
- 寧陽縣伏山鎮
顏廟
曲阜陋巷街
顏廟,又稱復聖廟,位於山東省曲阜城北門內,陋巷街北首與孔府後花園隔街遙對,是祭祀顏回的祠廟。始建年代不詳。
顏廟原建於曲阜城東北三公里的五泉庄附近。元初重建,經十年落成。元大德末,舊廟毀。元延祐四年(1317年)遷其至陋巷故址。公元明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修建,奠定現存規模。顏廟已有680年的歷史。
2001年,顏廟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12月被國家文物局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三孔”的擴展項目,進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顏廟
唐 太宗貞觀二年(628年)尊顏回為“先師”。唐玄宗時追封為“兗國公”。
元代時又加封為“兗國復聖公”。至此顏回便被尊稱為“復聖”,顏廟亦被稱為“復聖廟”了。金代時,曲阜顏子廟在魯國故城東北角。元泰定三年因舊廟殘毀,遷於陋巷故址重建,明正德二年大修,奠定了現存規模。
廟佔地36畝,東西三路布局,前後五進 庭院。現存元、明、清建築25座,金至清碑刻53塊。顏子廟原為顏子故居舊址,有陋巷井、宋代始建的樂亭等。顏廟分五進院落,佔地85畝。殿、堂、亭、庫、門坊等有159間。廟內主要有復聖門、歸仁門、仰聖門、陋巷井、樂亭、復聖殿以及碑亭等建築、均始建於元 代。
顏廟佔地36畝,東西三路布局,前後五進庭院。現存元、明、清建築25座,金至清碑刻53塊。顏廟現佔地23000平方米。廟基南寬北窄。有元、明、清建築24座159間,碑刻53通,古樹500餘株。顏廟三路布局,五進院落。正殿復聖殿供奉顏子塑像,兩廡從禮顏樂名人顏之推、顏師古、顏真卿、顏杲卿等。西 路奉祀顏回之父顏路,主殿禮國公殿為元代建築。中路從南到北依次為陋巷坊、優入聖域坊、卓冠賢科坊、復聖廟坊、復聖門、陋巷 井亭、歸仁門、明碑亭、仰聖門、樂亭、復聖殿、兩廡、寢殿;東路為克己門、祭器庫、見 進門、退思堂、家廟基址;西路有復禮門、杞國公殿、杞國公寢殿。
顏廟內共有碑碣60 余塊。其中有兩塊是元朝所立的“大元敕賜先師充國復聖公新廟碑”和“大元加封顏子父母制詞碑”。兩碑均用古蒙古文與漢文對照刻成,上面記述了當時加封顏回 及其父母的情形,這對於研究古文字學有一定的價值。
重新開放
顏廟外景
12月2日上午,曲阜市文物部門在顏廟隆重舉行“陋巷華光”開展儀式暨顏廟重新對遊客開放儀式。顏廟內的蒼松翠柏蔥鬱深遠,陋巷井旁邊的石碑和涼亭的四根柱子被重新粉刷了紅漆,中路的甬道重新鋪設了灰 磚,“陋巷井”三個字在蒼松翠柏間顯得格外顯眼。
首批參觀的遊客包括部分顏氏後裔,看到修葺一新的顏廟,顏氏後裔顯得格外 興奮。“本分成方圓、仁心論短長、世界多善舉、家家給人居。”這是顏回第74代孫顏振歐對顏回精神的概述。他說:“顏回在古代被奉為做人的典範,他以苦為 樂的精神至今對當代人仍然具有指導意義。”
顏廟
顏廟的內景
曲 阜市文物局副局長周鵬介紹,施工前,曲阜市文物部門對文物建築的構件、油漆彩畫和文物陳設及古樹名木採取有效覆蓋和包裹措施。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確保新 添配的木結構等古建築專用材料符合國家文物古建築的質量標準要求和驗收規範。在施工工藝方面,在現有設計和規範的基礎上,採用傳統工藝做法施工,在保證結 構安全的前提下,儘可能使用原始構件,使古建築保持“原汁原味”的風貌。
顏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