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芽大戟

茜草目茜草科植物

紅芽大戟(學名:Knoxia sumatrensis (Retzius) Candolle),紅芽大戟,茜草科紅芽大戟屬植物,多年生、直立草本,生於低海拔曠野草叢中。是茜草科、紅芽大戟屬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高可達90厘米,被柔毛或短絨毛;莖和小枝圓柱形或鈍四稜柱形,葉膜質,葉片披針形,線狀披針形至長圓形,頂端漸尖,基部楔形,側脈纖細,明顯;裂片刺毛狀,被毛。聚傘花序頂生或生於側枝的頂部,花小,多數,近無花梗,萼管無毛,萼檐裂片小,三角形,長短不等,具緣毛;花冠白色或紫紅色,果很小,長圓狀卵形,成熟時從錐形、宿存的中軸上脫落。7-8月開花,10-11月結果。

分佈於中國雲南、貴州、廣西、廣東、香港、海南、台灣。越南、寮國、泰國、尼泊爾、柬埔寨、印度、斯里蘭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也有分佈。紅芽大戟生於海拔900-1500米處的山谷林中或灌叢、草叢中。

紅芽大戟在柬埔寨有用作釀酒促發酵劑,其根有泄臟腑水濕和利小便的功效,又能治水腫、腹脹急痛等症。

形態特徵


紅芽大戟
紅芽大戟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20-90厘米,被柔毛或短絨毛;莖和小枝圓柱形或鈍四稜柱形,節間延長。葉膜質,披針形,線狀披針形至長圓形,長4-10厘米,寬1-2.5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楔形,兩面均被緊貼短柔毛,下面被毛較濃密;側脈每邊6-9條,纖細,在葉的兩面均明顯;葉柄長1-6毫米,或缺;托葉長6毫米,頂端3-5裂,裂片刺毛狀,被毛。聚傘花序頂生或生於側枝的頂部,長2-6厘米,被柔毛。花小,多數,近無花梗,長2-3毫米;萼管長約1毫米,無毛,萼檐裂片小,三角形,長短不等,具緣毛;花冠白色或紫紅色,管長約2毫米,裂片長不及1毫米,被毛,頂端內彎;花藥長0.8毫米,突出。果很小,長圓狀卵形,長約2毫米,無柄或具極短的柄,有不明顯的棱4-8條,頂部冠以宿存的萼檐,成熟時從錐形、宿存的中軸上脫落。花期7-8月,果期10-11月。

分佈範圍


產台灣、廣東、香港、海南、廣西等省區。生於低海拔曠野草叢中。分佈於印度、中南半島馬來半島和澳大利亞北部。
分佈於中國雲南(鎮雄曲靖瀘水雙柏文山麻栗坡西疇富寧、屏邊、河口箇舊綠春景東思茅孟連勐臘景洪勐海潞西)、貴州、廣西、廣東、香港、海南、台灣。越南、寮國、泰國、尼泊爾、柬埔寨、印度、斯里蘭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也有分佈。

主要價值


據報道在柬埔寨有用作釀酒促發酵劑,其根有泄臟腑水濕和利小便的功效,又能治水腫、腹脹急痛等症。亦作紅大戟用,但品質較次。

生長環境


紅芽大戟生於海拔900-1500米處的山谷林中或灌叢、草叢中。
紅芽大戟
紅芽大戟

繁殖方法


紅芽大戟種子繁殖非常緩慢,自然繁殖的種子發芽率不到1%,用常規方法儲藏一年以上的種子基本喪失活力,幾乎不能出苗。所以採用組培繁殖,方法如下:
培養基的配製:
● ● 誘導分化培養基配製:以MS為基本培養基,加入1.5毫克/升6-BA、0.15毫克/升NAA,2%蔗糖,0.4%瓊脂
● ● 繼代增殖培養基配製:以MS為基本培養基,加入3.0毫克/升6-BA、0.30毫克/升NAA,2%蔗糖,0.4%瓊脂。
● ● 生根培養基配製:以1/2MS為基本培養基,加入2.0毫克/升IBA、0.2毫克/升NAA,1%蔗糖,0.4%瓊脂,pH值均為5.8。
外植體的處理:
● ● 外植體的選擇:選高為20-30厘米的健壯株苗,取莖尖部位作為外植體帶回實驗室進行處理。
● ● 外植體的消毒:將外植體置於不同燒杯中,流水沖洗4分種,莖尖切成3-4厘米小段,放入玻璃瓶中,在超凈工作台上,把預處理好的外植體分類放入帶蓋容器當中,先用次氯酸鈉溶液浸泡消毒3-4分種,用蒸餾水洗3-4次,倒入濃度0.12%的升汞溶液浸泡,時間分別為莖尖3-4分種,浸泡後用蒸餾水洗4-5次,最後將外植體取出放置於無菌濾紙上,吸干水分,放入接種碟中待用。
● ● 外植體的接種:切去外植體兩端及周圍褪色壞死的組織,切成約2-3厘米的小段或1.0厘米×1.0厘米的小塊,按其生長極性插入誘導分化培養基中。
生根培養:接種的外植體,置於光照培養室中,光照強度2000-2200勒克斯,光照時間12小時/天,培養溫度25-28℃。培養6天後,將獲得的無菌外植體進行芽誘導培養,無菌外植體接種於誘導分化培養基中。當外植體誘導出新芽長至約2-3厘米時,去掉底部的愈傷組織接種於繼代增殖培養基中進行增殖培養。幾次增殖培養后,選取健壯的繼代苗切成單節接種於生根培養基中進行生根培養。生根率可達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