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畫院
1985年成立的藝術機構
吉林省畫院,1985年成立,隸屬於吉林省文聯,1997年更名為吉林省書畫院。

吉林省畫院
建院以來,隨著創作成果的增加,書畫院和畫家的知名度不斷提高,在社會上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新聞媒介曾多次宣傳報道。如:吉林省電視台為省書畫院畫家攝製了專題片《沃土》、《春華秋實》等,在電視台多次播放。另外,吉林省書畫院全部畫家均被列入國家級各類專業辭典。
探索改革、適應市場
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和國家對事業單位將逐步遞減支出的改革舉措,書畫院只能迎接挑戰,實施以文經營的自救措施。走創作與市場掛鉤、與經營相結合的路子。吉林省書畫院利用自身的有利條件開設了書畫藝術家畫廊。收取管理費,補充畫院日常開支。由分工負責創收的副院長具體負責聯繫管理。畫院主要領導出面聯繫書畫展銷途徑。用集資和畫院投入部分資金相結合的辦法參與展銷活動。面向市場,面向社會。支持書畫家個人將作品投放市場,以逐漸適應市場經濟規律。在體制改革中求生存、在生存中求發展。
實事求是、寬鬆管理
由吉林省畫院轉變為吉林省書畫院之初,院委會參照外省的管理條例,擬定了吉林省書畫院院務管理方案。因為興建院舍遙遙無期,不具備外省那樣好的硬體條件,暫時實施定額管理的條件不成熟而沒有實施。幾年來我院的書畫家沒有創作室、沒有材料費、沒有創作補助費,只發基本工資。再強行實施指標指數管理很難行得通。不成文的實行較為寬鬆的管理比較切合吉林省書畫院的客觀實際,相信書畫家們會珍惜時光、克服困難、勤奮創作。不負所望,近年來吉林省書畫院的書畫家們在全國、全省大展中屢屢獲獎,在艱苦的條件下為吉林省爭得了榮譽,真正成為代表全省美術水準的藝術創作的“省級隊”。中國畫壇百傑、德藝雙馨藝術家、世紀藝術金獎吉林省書畫院都是榜上有名,遺憾的是在藝術家管理上應有的獎勵機制在院內受經費限制未能有效實行。
現實題材創作情況
吉林省書畫院對畫家參與反映現實題材作品的創作活動歷來給予大力支持。油畫家金隆貴曾參與《台兒庄大戰》全景畫製作,油畫家高國方曾參與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大型主題畫創作和旅順萬忠墓半景畫創作。中國畫畫家張鴻飛曾參與創作大型中國畫《血築英魂》並獲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50周年國際美展金獎。除這些大型作品外,我院畫家還創作了大量反映現實題材的優秀作品。如中國畫畫家劉根生創作的反映三中全以後農村新面貌的《艷陽天》、張鴻飛的中國畫中《小日子》、《雲飄塞北》、孫志卓的中國畫《馥》、梁岩的中國畫《與50年對話》、金隆貴的油畫《血肉長城》《山花》、高國方的油畫《踏歌行》、蘇曉民的油畫《重陽》等都曾在全國美展上獲得好評。在七、八、九三屆全國美展上我院曾獲銀牌三枚、銅牌三枚、優秀獎三件。總之我院是一個能為現實題材創作出作品出人才的創作群體。
創作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