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居蟹

十足目寄居蟹科動物

寄居蟹是十足徠目歪尾次目寄居蟹總科和陸寄居蟹總科的概稱。

形態特徵


寄居蟹,其外形介於蝦和蟹之間,多數寄居於螺殼內。體形長,分頭胸部及腹部。頭胸部具頭胸甲,但不覆蓋最後胸節。頭胸部前部較狹窄,鈣化較強,後部擴展較寬,角質或完全膜質,有明顯的頸溝。腹部長,曲卷或直伸,少數種寬短,多不對稱。
寄居蟹總科包括有寄居蟹科,擬寄居蟹科,石蟹科等,常見的如大寄居蟹(方腕寄居蟹),體形很大,大螯長度超過10厘米,兩螯表面和邊緣生有許多刺狀突起,步足上有刺。陸生寄居蟹總科包括活額寄居蟹科,陸生寄居蟹科、螯蓋寄居蟹科等,常見的如艾氏活額寄居蟹和下齒細螯寄居蟹。全世界已知近1000種,中國約100種。多數為暖水種,黃海有少數冷水種。
寄居蟹除少數種類外,一般體軀左右不對稱,腹部較柔軟,可捲曲於螺殼中。尾節也常不對稱。眼柄基部有眼鱗。第1觸角柄常摺疊,第2觸角柄基部多具一棘。第3對顎足的基節或相鄰接,或左右分離。螯肢一對,具強壯的螯,為取食禦敵用。第
寄居蟹
寄居蟹
1、第2對步足較長,爬行用第3、第4對步足一般很小,有角質褥,可支撐著螺殼內壁,使體軀穩定。雄性生殖孔在第4對步足的基節上開口。雌性生殖孔在第2對步足的基節上。腹肢退化,兩側多不對稱,常常只存在於一側。雌性較發達,作抱卵用。尾肢和尾節左面常較右面發達,有粗糙的角質褥。這種特化了的尾扇用來鉤住螺殼內部,不致被拉出。當體軀逐漸長大時,能隨時調換較大的空螺殼。生活在潮間帶的種類常行動活潑,在深海的種類較遲鈍。以小的或死的動物為食。陸棲種為雜食性。雄性常比雌性大。為了爭奪雌性,兩雄常相爭鬥。平時多在海邊或淺水內爬行,如遇危險,即縮入螺殼內,並以螯足塞住螺口。少數穴居的或寄居在角貝和蠕蟲直管內的種類,腹部不彎曲。寄居蟹常與其他動物共生,如艾氏活額寄居蟹的大螯上常著生海葵,另有些寄居蟹,寄居在海綿動物腔腸動物體內,由於這兩類動物能繼續生長,由此寄居蟹可以不必常調換新居。下齒細螯寄居蟹在螯足的長節下面內緣有一列齒,後端一齒特大,能夠摩擦發聲。

生活習性


寄居蟹生活在被它掠食者的鎧甲里,卻也因為這副鎧甲,它必須得背著跑來跑去,甚至讓自己右螯腳大於左螯腳,或左螫腳大於右螯腳。
寄居蟹常寄居於死亡軟體動物的殼中,以保護其柔軟的腹部,故名。
世界上現存500多種寄居蟹,絕大部分生活在水中,也有少數生活在陸地。更有一些寄居蟹不再寄居在甲殼裡,而是發展出了類似螃蟹的硬殼,也叫硬殼寄居蟹,著名的椰子蟹即屬此類。堪察加擬石蟹阿拉斯加帝王蟹)是寄居蟹的近親,過去曾被生物學家歸入寄居蟹總科(今已歸入石蟹總科)。
常見的寄居蟹可分為三大類:活額寄居蟹科、寄居蟹科和陸寄居蟹科。
由於寄居蟹食性很雜,是雜食性的動物,它們被稱為海邊的清道夫,從藻類、食物殘渣到寄生蟲無
寄居蟹
寄居蟹
所不食,對家庭養魚愛好者來說,在水族箱里放一兩隻寄居蟹會起到清潔工的作用。
寄居蟹的壽命一般為2~5年,但是在良好的飼養環境下,經常可以活到20~30年,有記錄記載最長的活過了70年。
寄居蟹的房子有海螺殼、貝殼、蝸牛殼,甚至由於生態環境惡劣用瓶蓋來充當家。寄居蟹剛出生時本體較為柔軟,易被捕食,長大后,必須要找一個適合自己的房子,就向海螺發起進攻,把海螺弄死、撕碎。然後鑽進去,用尾巴鉤住螺殼的頂端,幾條短腿撐住螺殼內壁,長腿伸到殼外爬行,用大螯守住殼口。這樣,它就搬進了一個環保堅固的新家。

主要品種


● ● Coenobita cavipes(C.cavipes)Stimpson,1838(凹足陸寄居蟹)
● ● Coenobita brevimanus(C.brevimanus)Dana,1852(短腕陸寄居蟹)
● ● Coenobita perlatus(C.perlatus)H.MilneEdwards,1837(橙紅陸寄居蟹)
● ● Coenobita rugosus(C.rugosus)H.Milne Edwards,1837(灰白陸寄居蟹)
● ● Coenobita purpureus(C.purpureus)Stimpson,1838(紫陸寄居蟹)
● ● Coenobita violascens(C.violascens)Heller,1852(藍紫陸寄居蟹)
● ● Coenobita clypeatus(C.clypeatus)Herbst,1791(西伯利斯陸寄居蟹)
● ● Coenobita variabilis(C.variabilis)McCulloch,1909(澳洲產陸寄居蟹)
● ● Coenobita compressus(C.compressus)H.Milne Edwards,1837(厄瓜多產陸寄居蟹)
● ● Coenobita spinosus(C.spinosus)H.Milne Edwards,1837(刺足陸寄居蟹)
● ● Coenobita scaevola(C.scaevola)Forskal,1775
● ● Coenobita olivieri(C.olivieri)Owen,1839
● ● Coenobita carnescens(C.carnescens)Dana,1851
● ● Coenobita pseudorugosus(C.pseudorugosus/Philippine Land Hermit Crab)Nakasone,1988(紅日陸寄居蟹)
● ● Coenobita rubescens(C.rubescens/Nigerian Land Hermit Crab)Greeff
● ● Coenobita longitarsis(C.longitarsis)de Man.
● ● Birgus latro Linnaeus,1767(椰子蟹)
椰子蟹
椰子蟹
其中有9種陸寄居蟹現分別在美國、澳洲、日本和台灣等地被人廣泛飼養中。
陸寄居蟹各品種的棲息環境各有不同,以棲息環境來說大致可以分成三大類:
● ● 棲息於海岸附近,對海水的依賴度高的品種-橙紅陸、深紫陸、厄瓜多產
● ● 進出於內陸地方,基本上是只依靠淡水來生活的品種-凹足陸、短腕陸、西伯利斯
● ● 屬於兩者之間的品種-灰白陸、紫陸

如何分辨

● ● 左螯腳有沒有發音器
● ● 螫腳有沒有長有剛毛
● ● 左邊第三胸足尾節
● ● 雄性蟹的生殖器形狀
另外,除了短腕陸寄居蟹和西里利斯陸寄居蟹這兩種陸寄居的眼呈圓形狀之外,其它種類的陸寄居蟹的眼都是呈四方形。而海棲寄居蟹的眼則是呈圓形。

皺紋寄形

皺紋寄居蟹Wrinkled Hermit Crab(Tawny Hermit Crab)
皺紋寄居蟹
皺紋寄居蟹
學名:Coenobita rugosus
原產地:非洲東岸至南太平洋諸國
棲息環境:海岸區體長:全長6~11公分
適溫:攝氏23~28度
皺紋寄居蟹也是台灣三種本土寄居蟹之一,它們的體色變化與凹足寄居蟹比起來更有過之。由白色到黑色之間的顏色幾乎都有,最重要的特徵是它們的螯肢和步肢都顯得比較修長。兩支螯肢的大小差別很小。皺紋寄居蟹可以算是寵物寄居蟹中與飼主的互動性最高的一種,因此也最受飼主歡迎。它們不但活潑大膽,也很喜歡攀爬,很能夠接受飼主的拿取,也很喜歡換新殼,整體來說,似乎顯現出比較高的智商。因此在飼養上的樂趣會比較高。
飼養皺紋寄居蟹的人工環境與食物都與凹足寄居蟹相同,也可以使用樹皮屑或培養土做底材,淡水和海水都要隨時供應。特別是剛買回家的時候要立刻提供海水供它們飲用。它們也適於群養或混養,由於它們喜歡攀爬,可以布置一些岩塊或沉木讓它們爬高。
皺紋寄居蟹也是典型的夜型性蟹類,通常在夜間進食,所以餵食的時間以傍晚比較適合。它們可能也是台灣三種陸寄居蟹中最能夠適應人工環境的種類。有興趣飼養寄居蟹的人不妨由皺紋寄居蟹上手會更為得心應手。

草莓寄形

草莓寄居蟹(珍珠寄居蟹)Strawberry Hermit Cra
草莓寄居蟹 
草莓寄居蟹 
b
學名:Coenobita perlatus
原產地:印度洋至南太平洋諸國棲息環境:海岸區
體長:全長5~10公分
適溫:攝氏21~27度
草莓寄居蟹的分佈區非常廣闊,由印度洋的馬達加斯加經過印度尼西亞一直延伸到澳洲以東南太平洋的薩摩亞。這個廣大的區域也剛好涵蓋了南北回歸線之間的熱帶海域。台灣也在這個區域當中,所以也有分佈。它們算是寄居蟹當中最美麗也最容易分辨的種類,因為它們通體鮮紅,並且散布著白色斑點,幾乎就是草莓的化身,所以國外稱之為草莓寄居蟹。而台灣的寄居蟹博士施習德則稱之為珍珠寄居蟹。
雖然陸寄居蟹可以在陸地上生活,但是它們與大海的臍帶並未切斷,因為它們的生命周期中有一部份還是必須在海中完成,也就是由產卵到孵化再到幼體的階段。所以終其一生,草莓寄居蟹都不會也無法遠離海岸生活。在飼養時也就必須同時提供淡水和海水讓它們飲用。
人工環境以取得方便的珊瑚細沙或碎珊瑚最適合,用枯樹皮搭出居所,再放上一淺盤淡水和一淺盤海水就完成基本布置。海水可以用海水魚店都有賣的人工海水素自己調製。寄
居蟹的肺部需要有適當的濕度才能完成呼吸作用,所以水份是絕對不能少的,特別是海水更是養好寄居蟹的關鍵。千萬不要把陸寄居蟹養在水裡,它們是會淹死的。而短掌寄居蟹並不喜歡太高的濕度,所以底材保持乾燥會比較適合它們的習性。除此之外,草莓寄居蟹的日常照顧是很容易的。
它們屬於食腐動物,也就是說幾乎任何能吃的東西它們都能接受。任何飼料,蔬果,米飯,死魚蝦它們都來者不拒。不過草莓寄居蟹與一般寄居蟹比較不同的是它們需要經常補充胡蘿蔔素來維持鮮艷的體色。否則紅色會逐漸消退。胡蘿蔔素最好的來源就是蝦類或是紅色熱帶魚類專用的增艷飼料。另外,它們也有群居的習性,因此單獨飼養的個體會不如多隻飼養來得適應。
草莓寄居蟹除了和一般蟹類一樣需要脫皮之外,還需要換殼。寄居蟹脫皮時通常會挖掘底沙把自己埋住,這時底沙需保持濕潤,脫完皮的寄居需要十天左右才會變硬。受傷斷落的肢體通常都會在脫皮之後再生。至於換殼,這就是飼養寄居蟹的一個獨特的樂趣,寄居蟹在成長過程中必須不斷的變換更大的殼。所以應該準備幾個大小不同的殼供它們更換使用。販賣寄居蟹的店家也會販賣各種珍奇的貝殼。這些貝殼通常經過拋光處理,非常耀眼。許多飼主也常自行發揮想象力來彩繪貝殼,讓自己的寄居蟹擁有獨一無二的個性化貝殼。由於寄居蟹獨特的繁殖模式,使得寄居蟹在人工環境中不太可能進行繁殖。雌雄寄居蟹最大的分別是雄性生殖孔開口於第5對胸足的腰節,而雌性生殖孔則位在第4對胸足。交配時雄性會將精囊存於雌性身上,雌性在產卵時會順便讓卵受精。每次產卵約1~5萬顆卵。雌性會用泳肢將受精卵抱在腹部孵育一段時間。當卵發育到一定程度之後雌性會將卵帶到岸邊排放,讓卵隨波浪進入海中孵化為浮游生物,在海中經過多次脫皮後進化為幼蟹才會上岸,找到貝殼棲身之後就在陸地上定居生活。
一般草莓寄居蟹野生個體可以生存25~30年,但是在人工環境中通常只能存活2~4年,這應該是與脫離海洋有很大的關係。如果能夠布置半陸半海的潮間帶環境,應該會讓它們活得更好更久。台灣養過寄居蟹的人應該比例很高,但是真正知道如何飼養或是真正把它們當作寵物飼養的人應該就不多了,或許在飼養寄居蟹已經專業化的今天,大家或許可以再一次去探索飼養寄居蟹的樂趣。

凹足寄形

凹足寄居蟹Concave Hermit Crab
凹足寄居蟹
凹足寄居蟹
學名:Coenobita cavipes
原產地:非洲東岸至琉球群島
棲息環境:海岸區
體長:全長5~10公分
適溫:攝氏21~27度
凹足寄居蟹最引人注意的特點就是它們那一對鮮紅色的觸鬚。它們的體色有多種變化,由暗紅色到灰褐色或是多色混合都有,但是它們的觸鬚通常都是紅色的。它們的眼柄具有輕微的彎曲,這是其它寄居蟹所沒有的。凹足寄居蟹的個性比較害羞或是比較傾向典型的夜型性,所以經常躲入底材中,在夜間才出來覓食活動。
飼養凹足寄居蟹的人工環境與食物都與短掌寄居蟹相同,它們會浸泡在海水中好幾個小時之久。它們也適於群養或混養,但是少數個體也是會有攻擊性出現,只是通常不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凹足寄居蟹也是台灣的本土種,南部海邊也很常見,通常都成群散布在沿岸區域。撿貝殼的時候不妨仔細看看,說不定裡面就住著一隻凹足寄居蟹。

紫陸寄形

學名:Coenobita purpureus
紫陸寄居蟹
紫陸寄居蟹
原產地:日本獨有的品種。小笠原島,鹿兒島以南地方。
棲息環境:海岸區
體色:紫藍色、紫色、藍色
特徵及簡述:
眼呈四角形。除體色外,和灰白陸寄居蟹十分相似。螯腳、胸足的關節明顯呈黃褐色。左螯背側排列斜行顆粒,會發出“吱吱”聲。紫陸寄居蟹年幼時是奶白色的,但隨著成長,紫色的部分會漸漸增加,最後身體完全變成紫色。

短掌寄形

短掌寄居蟹Indonesian Hermit Crab
短掌寄居蟹
短掌寄居蟹
學名:Coenobita brevimanus
原產地:印度洋至南太平洋諸國
棲息環境:海岸區
體長:全長5~10公分
適溫:攝氏21~27度
短掌寄居蟹的分佈區與一般寄居蟹差不多,都是分佈在由印度洋綿延到南太平洋的廣大區域。台灣也有很大的族群。它們最大的特點就是耐旱力高於其它寄居蟹僅次於椰子蟹。它們也具有一支特大的紫色左螯肢,圓形的眼睛加上深色的觸鬚,使它們很容易與其它的台灣產寄居蟹區分出來。
飼養短掌寄居蟹的人工環境與草莓寄居蟹類似,以取得方便的珊瑚細沙或碎珊瑚最適合,用枯樹皮搭出居所,再放上一淺盤淡水和一淺盤海水就完成最基本的布置。其它配備可以依個人喜好添加。當然多準備幾個大小不同的空殼供它們隨時更換就更為理想。
它們也屬於食腐動物,幾乎任何能吃的東西它們都能接受。任何飼料,蔬果,米飯,死魚蝦它們都來者不拒。另外,它們的個性比較溫和,所以與他種混養通常都不會有爭鬥發生。它們的脫皮習性也與其它寄居蟹一樣,會鑽入底材中脫皮,脫完皮后才會再出現。
短掌寄居蟹在台灣海邊也很常見,不過多數是幼體,亞成體或是成體倒是難得一見,主要還是靠東南亞進口。不過由於寄居蟹飼養難度不高,只要懂得正確的方法,要將幼體養大並不是件困難的事。至少是比養爬蟲容易一些。

分佈範圍


寄居蟹
寄居蟹
世界性分佈。生活在沙底、泥底水中,偶爾也在陸上或樹中。雌蟹的腹部附肢用以攜卵,直到孵化。幼體孵出后立即進入水中尋找空殼。身體長大時,離開原來的螺殼尋找並遷入較大的新居。
某些寄居蟹住在植物莖管中。陸寄居蟹屬的半陸生的熱帶種除螺殼外,還住在竹節、裂開的椰殼和其他物品內。門螯寄居蟹屬棲於印度洋深水,生活於竹節中。Xylopargus屬見於西印度洋180~360公尺(600~1,200呎)深的水中,棲身於圓筒狀的空心木頭中。其他種類棲身於珊瑚或海綿中,有些種類與其他動物共生。Pagurus bernhardus(即Eupagurus bernhardus)在歐洲和北美洲沿岸常見,呈鮮艷的紅色,常在殼上攜帶一個或多個海葵。盜蟹(robber crab)原產於南太平洋島嶼,陸棲,已放棄居住螺殼內的習性。大寄居蟹(Pagurus pollicaris)見於北美大西洋沿岸水域,淺紅褐色,長約10~12公分(4~5吋)。P.longicarpus形小,見於美國大西洋沿岸水域,螯圓柱形。
寄居蟹密度最高的地區常在珊瑚礁的潮間帶上部,翻開積水處的石塊,常能發現不少的光掌硬殼寄居蟹和細螯寄居蟹,它們行動迅速,會快速的逃逸躲藏。另外由於潮池裡面的生態條件比較溫和,不會受到波浪的衝擊,低潮時也能保有水份,多數寄居蟹會聚集在潮池的邊緣,或是池裡的石塊下方。蘭嶼珊瑚礁高潮線的潮池由於日照曝晒,溫度很高,鹽度變化也大,但有塞氏硬殼寄居蟹和光掌硬殼寄居蟹棲息著。
以垂徠直分佈來看,陸寄居蟹僅棲息於海濱濕地上,細螯寄居蟹僅棲息於高潮間帶,硬殼寄居蟹分佈於整個潮間帶和淺亞潮帶,真寄居蟹則廣佈於潮間帶、淺亞潮帶、淺海域。以台灣研究較仔細的硬殼寄居蟹為例,此屬寄居蟹廣泛分佈於熱帶和亞熱帶的潮間帶和亞潮帶,特別是珊瑚礁和岩礁平台,它們是大多數硬質海岸上的優勢種類,在台灣海邊也很容易發現。不同的硬殼寄居蟹的棲所範圍並不相同,有些種類只出現在潮間帶,例如光掌硬殼寄居蟹和塞氏硬殼寄居蟹;有些則常出現在淺亞潮帶,例如蓋氏硬殼寄居蟹、關島硬殼寄居蟹、微小硬殼寄居蟹;然而有些種類則是潮間帶和亞潮帶都能發現,例如隱伏硬殼寄居蟹;另外的罕見種類則是出現在淺亞潮帶以下的海底,例如線足硬殼寄居蟹和優美硬殼寄居蟹。大多數硬殼寄居蟹的行為並不活躍,常會倒吊於岩石下或停留在陡峭的斜坡上,在淺亞潮帶則多聚集在珊瑚叢枝頂端,當硬殼寄居蟹感受到有干擾時,會立即縮入殼內,使自己掉落到叢枝深處,讓敵人很難捉到它,是一個很有效的避敵行為。
寄居蟹,主要產在黃海及南方海域和東海的海岸邊緣,一般生活在沙灘和海邊的岩石縫隙里。寄居蟹以螺殼為寄體,平時負殼爬行,受到驚嚇會立即將身體縮入螺殼內。隨著蟹體的逐漸長大,寄居蟹會尋找新的殼體換殼。
已知的寄居蟹品種有幾十種,在中國沿海較常見的品種有方腕寄居蟹和櫛螯寄居蟹。方腕寄居蟹比櫛螯寄居蟹體形稍大,寄居的螺體最大直徑可達15厘米以上。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寄居蟹並未列位於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屬於一般保護動物。

相關知識


名字由來

寄居蟹常常吃掉貝殼等軟體動物,把人家的殼佔為己有,這就是寄居蟹的名字的由來。

共生現象

寄居蟹
寄居蟹
寄居蟹所背負的殼是底棲生物良好的硬基質,其上有非常多的生物與之共生。其中刺胞動物(特別是海葵和水螅蟲)為體型較大同時也是研究較為詳盡的。
大多數寄居蟹與刺胞動物的共生關係並非是絕對的,其間的關係亦非一對一,多數的關係是互利共生。海葵的刺絲胞能為寄居蟹提供某些程度的保護;而海葵可在殼上獲得棲息的硬基質、在寄居蟹覓食時還能獲得碎屑。水螅蟲也能提供寄居蟹一些程度的保護,並避免其它大型有害的附生物在殼上形成聚落;而水螅蟲除了可獲得碎屑外,也能藉以避免被底質淹沒,甚至當寄居蟹聚集時還能促進水螅的有性生殖。
在建立寄居蟹和海葵的共生關係時,雙方均可能採取主動,視種類而異。兩者均有固定的行為過程完成此關係,亦可以人為方式來觸發此一行為過程。寄居蟹會把海葵置放在殼上的適當位置以獲得重心的平衡或有效的防禦敵人。無捕食者存在時,寄居蟹會逐漸喪失獲得海葵的行為,然而有捕食者時,此行為會立即恢復。優勢個體可自劣勢者取走海葵這一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