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崗鎮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下轄鎮

花崗鎮位於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在合肥市西南26公里處,地處紫蓬山國家森林公園南麓。206線國道貫穿全境,花新路、花孫路兩條縣道交匯於鎮政府所在地,潛南乾渠流經鎮域,距合經區僅18公里,是肥西縣西南部重鎮和經濟文化、交通中心,是合肥市南大門。

花崗鎮國土面積208.18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95620人(2017年),轄37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2005年申報成為合肥市發展與改革試點鎮。

歷史沿革


1949年置花崗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改鄉,1984年改鎮。1997年,面積54.4平方千米,人口2.7萬,轄葉崗、桃園、太平、李祠、過崗、青陽、王崗、葉倉房、楊灣、七十埠、粉坊、善崗、周崗、劉店14個村委會及花崗街道居委會。2005年12月,將原孫集鄉、董崗鄉、四合鄉整建制併入花崗鎮,鎮政府駐花崗。

地理環境


花崗鎮位於江淮之間,處於中緯度地帶,為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在15℃~16℃之間,極端最低氣溫-20.6℃,極端最高氣溫38℃以上。年平均降水量在900~1000毫米之間。
花崗鎮全年氣溫變化的特點是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適中、春溫多變、秋高氣爽、梅雨顯著、夏雨集中,總之氣候條件優越,氣候資源豐富。

行政區劃


2005年12月全縣鄉鎮區劃調整后,新的花崗鎮由原花崗、董崗、四合、孫集“三鄉一鎮”合併而成,下轄:
序號名稱
1七十埠村
2粉坊村
3善崗村
4楊灣村
5葉崗村
6董崗村
7陳崗村
8慈山村
9童崗村
10群光村
11蔡沖村
12勝利村
13大眾村
14正新村
15馬塘村
16八里村
17上堰村
18汪堰村
19陶店村
20河光村
21永豐村
22大黃村
23紅堰村
24業灣村
25英塘村
26東灣村
27西灣村
28跨河村

社會


富鎮舉措

築平台堅持“重點抓園區、園區抓骨幹、骨幹抓發展”的思路,大力推進要素聚集,完善園區配套功能,大力提升園區承載能力,實現園區率先跨越。加快構建以園區為核心,以花生加工、糧油加工、棉製品加工為特色的農副產品加工新格局,力爭整個產業園區的工業年產值突破1.5億元,使園區成為拉動鎮域經濟發展的載體平台。
花崗鎮棉製品加工
花崗鎮棉製品加工
強招商。繼續把招商引資作為經濟建設的第一要事來抓,切實緊抓好、抓出成效,繼續按照“低門檻、高姿態”的思路,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千方百計“大招商、招大商”。一是以項目引項目。利用落戶該鎮的龍頭企業來引資金、引項目;二是在鎮主要領導親自外出招商、駐點招商、專業小分隊招商的基礎上,實行網上招商,通過網路平台讓更多的投資者了解該鎮的投資環境、產業特色、資源優勢,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前來洽談、投資;三是以誠養商,積極搞好引進項目的跟蹤落實和服務工作。按照“協議項目抓簽約、簽約項目抓開工、開工項目抓投產”的要求,督促項目早落地、早開工、早投產、早達效。全年將新增15個項目落地,引進1個投資億元以上項目。固農業一是以生產規模化為方向,抓好農業生產。按照現代農業產業化的發展趨勢,擴大種養規模,做大做靚花生花木、畜禽水產等現代化農業品牌,提高市場競爭力。在以董崗片為主區域建設1.5萬畝皖中花生農業標準化示範區;以董崗片的董崗、勝利、大眾、蔡沖等村為核心,建設2萬畝苗木花卉生產基地;加快融入三崗步伐。二是以拉長農業產業鏈為目標,重點抓好農副產品深加工。以該鎮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園為載體,積極爭取引進農副產品深加工項目,通過項目來帶動農產品生產基地的建設,走貿工農一體化、產加銷一條龍的路子,提高農副產品的附加值,形成特色區域經濟。三是以提高農業的科技含量為出發點,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加強農業科技隊伍建設,建立科技服務網路,組織農業科技人員深入農村搞科技示範,指導生產,把科技知識傳授給農民,帶著農民干、做給農民看,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從而提高全鎮農業生產技術水平。同時,引進一批優良品種,不斷淘汰老品種,推廣新品種,重點突出無公害種養,打造特色品牌。

新農村建設

花崗鎮花生基地
花崗鎮花生基地
新農村建設取得新風貌。該鎮在新農村建設中,以“兩村一點”建設為龍頭,以村莊規劃為重點,通盤謀化,分層推進,分別確定了花園新村、何大郢居民點、花生新村等三個新農村建設村莊環境整治示範點。花園新村已全面完成“四清”(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清亂搭亂建)、“四改”(改路、改水、改廁、改貌)、“三化”(凈化、綠化、亮化)工作,59戶居民均住進新居。花園新村示範點成為我鎮新農村建設的又一大亮點。何大郢居民點改造,完成砼水泥路面300米,改造村莊兩邊排水溝600米,並實施了硬化,工程已基本結束。花生新村建設正在規劃征地當中。花崗鎮商貿新區坐落於花崗鎮合安路與花孫路交匯處,佔地面積171785平方米,園區北端以康乃馨大道為界,南與工業集中區接壤,交通便捷,自來水管網已鋪設完備,供電設施完善,是集商業貿易與居民住宅一體化的商貿體系。建成后,將成為花崗鎮經濟跨越式發展的一個新亮點。花崗鎮商貿新區佔地情況是:建築佔地34000平方米,道路佔地8995平方米,綠化用地43000平方米,其他配套佔地857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為159054平方米,其中住宅50314平方米,商業配套108740平方米,具體實施將堅持政府啟動、項目滾動、一次規劃、分期建設的辦法,逐步完成住宅、商業、文化娛樂方面的建設,將牢固樹立以優質的服務、優惠的政策和優良的環境,全力打造全優的招商平台。

目標

花崗鎮花生基地
花崗鎮花生基地
2008年該鎮工作的總體思路:把花崗打造成為華東馳名的農副產品深加工基地、皖中最大的花生專業市場、合肥獨有的觀光漁業垂釣休閑中心,使花崗成為省會城郊產業特色明顯、經濟地位突出、生態環境優美的明星鎮。2008年該鎮工作預期目標:地區生產總值15.6億元,比上年增長26%;農業總產值5.1億元,比上年增長12.8%;工業總產值9.6億元,比上年增長26.7%;財政總收入5073萬元,比上年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4985元,比上年增長13.6%。

鄉鎮概述

花崗鎮的農業以花生蔬果、苗木花卉、畜禽水產、蠶桑藥材等為特色產業;工業以農副產品加工企業為骨幹,以新型建材、機電紡織為支柱,形成與農副產品加工產業相配套的物流商貿服務體系;投資環境優越,水、電、路三通,郵政、通訊、基礎設施齊備,金融、醫療、教育等服務體系配套完善。花崗鎮現有的商貿區已遠遠不能適應城鎮發展的需求,因此花崗鎮新建商貿聚焦園區項目,投資收益看好。 花崗鎮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都有長足發展,城鎮基礎設施日臻完善,農業產業化已初見端倪,為更好地促進花崗鎮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增強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加快農村城鎮化建設進程,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三大推進”戰略,花崗鎮審時度勢,以“三大”為抓手,打造規劃出花崗鎮商貿新區建設藍圖。
花崗鎮加固好的圩堤
花崗鎮加固好的圩堤
花崗鎮按照“旅遊搭台、經貿唱戲”的思路,積極拉長旅遊業鏈條,以游促商、以商促游,大力發展餐飲、娛樂、運輸等配套產業,深度開發旅遊業,把旅遊景點建設成花崗鎮新農村的亮點。
花崗鎮政府建立健全機關的各項規章制度,加強機關支出管理,2007年,機關各項招待支出為39萬元,分別比05年、06年同期下降60%、35%。群眾的滿意度明顯提高。 

基礎建設

花崗鎮
花崗鎮
花崗鎮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突破,以水利、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強力推進村村通水泥路工程,花崗鎮2007年招標近100公里的村村通工程已基本竣工,新建維修村級砂石路136公里,實現70%以上的村民組通砂石路。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全面展開,花崗鎮新修當家塘38口,建成打水井工程8處,渠道清淤20公里,硬化渠道35公里,圩堤除險加固3公里。花崗鎮佔地220畝集鎮改造項目---花崗新城已完成拆遷131戶,拆遷面積16466平方米。投入109萬元鋪設管道2000米,建設董崗街道供水工程,解決了3000多人的飲用水問題;投入350萬元鋪設管道9000米,建設孫集街道供水工程,實現自來水“三通”(通董崗、通園區、通孫集);投資200多萬元,佔地近5畝的鎮“三所一室”正在建設當中。
花崗鎮政府自身建設取得新成效,以開展“查擺找補創”活動和作風教育月活動為契機,以效能建設年為抓手,切實抓好政府及其窗口部門的管理,堅決杜絕“人難找、臉難看、事難辦”的現象,開展經常性機關教育活動,使機關幹部牢固樹立群眾觀念、服務觀念,在機關形成“比學習、比工作、比貢獻”良好氛圍。

鄉鎮建設

花崗鎮加快花崗集鎮立面改造、花崗新城建設步伐。花崗新城位於花崗老城西部,緊鄰合安路,位居花新路與康乃馨大道之間。其開發建設範圍、面積相當於原來的花崗舊城,佔地面積220畝,總面積達140000平方米。另外,8月底完成國道206線花崗集鎮段1.4公里立面改造工程。花崗鎮積極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完成7公里的花崗、芮店、孫集等支渠的清淤修復硬化工程,完成二里半河1600米的圩堤平台加固工程。
花崗鎮強力推進“村村通”水泥路工程,完成07年下剩5.7公里工程,積極做好路肩硬化建設,保質保量完成2008年近30公里計劃指標數,在做好“村村通”水泥路的同時,加強對通組砂石路的建設和管護。年底實現村村通班車的目標。四是按照“加強領導、科學規劃、注重實效、量力而行、突出特色“的原則,紮實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今年佔地60.44畝、總投資2865萬元的花生新村即將開始動工新建,將產業支撐寓於新農村建設之中,真正實現“建成一個示範點,帶動周邊一大片”的示範帶動作用;五是農村五保集中供養水平進一步提高。今年6月下旬投入使用的花崗鎮五保集中供養中心,佔地35畝,集中供養規模達220人,使全鎮集中供養率由過去的11.2%提高到現在的33.2%。

學校一覽

花崗鎮七十鋪小學、花崗鎮倉房小學、花崗鎮劉店小學、花崗鎮葉崗小學、花崗鎮周崗小學、花崗鎮善崗小學、花崗鎮太平小學、花崗鎮李祠小學、花崗鎮楊灣小學、花崗鎮桃園小學、花崗鎮王崗小學、花崗鎮粉坊小學、花崗鎮過崗小學。

經濟


綜述

花崗鎮新興工業廠房
花崗鎮新興工業廠房
2007年,花崗鎮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鎮上下牢固樹立“工業強鎮、特色富民”的發展理念,搶抓機遇,開拓奮進,群策群力,實現了經濟快速發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花崗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5億元,增長23.1%;農業總產值4.52億元,增長8.2%;工業總產值7.58億元,增長216%;財政總收入4612萬元,增長15%;農民人均純收入4385元,增長13.5%。
2007年,花崗鎮工業園區簽約項目16家,協議總投資8.2億元,到位資金2.36億元,建成投產企業3家,開工建設6家,其中超億元2家,園區工業產值達1.87億元,創利稅1123萬元。同時,以園區作為招商引資平台和窗口,不斷拓展招商領域,創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實效。
2007年花崗鎮的招商引資工作得到了縣委、縣政府的充分肯定,鎮招商辦主花崗鎮工業經濟實現新跨越。鄉鎮經濟是縣域經濟的重要突破口,工業興則鄉鎮強。繼續按照“工業抓園區”思路,以打造“皖中地區最大的農副產品加工產業園”為目標,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和招商引資“雙輪驅動”。已投入資金3000多萬元的園區起步區1.5平方公里基礎設施建設完畢,建成了總長3.5公里的“三縱一橫”路網及總長7.7公里沿路派水工程,平台建設日益完善。任被評為全縣招商引資功臣。花崗鎮全年完成招商引資額3.166億元,簽約項目18個,建成投產5家,在建6家。

農業

花崗鎮魚塘養殖
花崗鎮魚塘養殖
花崗鎮農業特色產業取得新進展。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穩定為核心,按照“強龍頭、建協會、創品牌、抓市場”的思路,通過溫氏公司、豐力綠色食品公司等龍頭企業有效帶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新成效。花崗鎮以肥西縣六大特色產業帶之一皖中花生為抓手,不斷擴大無公害花生和優質糧油種植面積,全鎮種植“皖中牌”無公害花生近2萬畝、優質糧油18.2萬畝。花崗鎮以中國中部花木城為依託,進一步擴大種植覆蓋面,全鎮精品苗木種植面積達2萬畝。花崗鎮以四合2814項目區為核心,以2800畝精養魚塘為支撐,以漁豐山莊為龍頭,重點發展特種養殖和水產精養,目前精養規模達1.1萬畝,並同步發展休閑垂釣觀光農業;四是繼續發揮溫氏公司等龍頭企業的示範帶動作用,新建大眾養殖小區,跨河養殖小區、勝利禽業養殖場等養殖基地16個,年出欄家禽1100萬隻。2007年,全鎮實現農業總產值4.52億元,同比增長8.2%。
花崗鎮孫集潛溪山莊農業生態園有限公司建於2005年,註冊資金200萬元人民幣,總投資1500萬元人民幣,佔地面積50畝,豬舍建設面積12000平方米。分別建有400平方米飼料加工廠,600立方大型沼氣站一座,工作人員28人,其中高級職稱1人,中級職稱2人,飼養人員17人,管理、財務、後勤人員7人。現已飼養母豬360頭、公豬20頭,全年出欄量達8000頭以上。

旅遊


花崗鎮在充分打造舒王墓、周屯寺、天子堰等人文景觀和自然景點的同時,以四合“2814”漁場、紫薇園垂釣中心、潛溪山莊等為典型,同步發展休閑觀光旅遊業。主動融入市、縣旅遊圈,圍繞鄉村農家游這一主題,結合“五彩三崗”鄉村游活動的開展,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將四合“2814”漁場打造成合肥獨有的觀光漁業垂釣休閑中心,努力形成“觀光旅遊在三崗、休閑垂釣在花崗”的格局。

漁豐山莊

花崗鎮農家樂室內圖片
花崗鎮農家樂室內圖片
位於花崗鎮四合大黃村境內,毗鄰四合2814漁場,緊鄰四豐路,離206國道僅2公里,交通十分便捷,是一處以垂釣為特色、集餐飲休閑於一體的農家樂。四合2814是聯合國糧農組織援建的將低產易澇農田改建成精養漁塘的項目,建成后精養漁塘達2800畝,區內塘渠交錯,水產養殖業歷史悠久,漁業資源得天獨厚。該山莊四面環水,周邊綠樹倒映,空氣清新,景色宜人。山莊佔地近7畝,四周水域面積達350畝,餐廳、會議室、標準間等配套服務設施一應俱全,垂釣的精品魚種主要有桂魚、沙魚等近20個品種,是都市人節假日垂釣、休閑、放鬆的好去處。

舒王墓

位於花崗鎮四合境內,是漢高祖劉邦侄羹頡侯劉信之墓,又名舒王冢,俗名舒安墩。

周屯寺

位於花崗鎮芮店村境內,是三國時期吳國大都督周瑜屯兵遺址。

肥西老母家園

佔地2200餘畝的,位於花崗鎮董崗境內中部山區,距合肥市區僅40分鐘的車程,從肥西縣城坐3路公交車可到達。園區山清水秀,林木茂密,遊人罕至,是一座自然的生態植物園。在生態養殖和苗木栽培的基礎之上,建成集餐飲、住宿、體驗、娛樂為一體的農業休閑度假園。

人口民族


人口

總人口26390
13892
12498
家庭戶戶數6889
家庭戶總人口(總)25932
家庭戶男13560
家庭戶女12372
0-14歲(總)6685
0-14歲男3744
0-14歲女2941
15-64歲(總)17981
15-64歲男9362
15-64歲女8619
65歲及以上(總)1724
65歲及以上男786
65歲及以上女938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25125

代表人物


歷史人物

葉志超,字冠群,號曙青,1838年(清道光十八年)3月生,花崗鎮原倉房村(現善崗村)人。清代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