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泉

浙江湖州市長興縣城西北的泉水

位於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城西北16.5公里,顧渚山東南麓有一直徑約120厘米的泉眼。水從泉眼涌流,終年不斷。據清《長興縣誌》:“顧渚貢茶院側,有碧泉涌沙,燦如金星”。故而得名金沙泉。唐時清明前,官府以特製銀瓶盛金沙泉專程送長安進貢。《新唐書·地理志》:“湖州金沙泉以貢”。杜牧詩云:“泉瀨黃金涌,芽茶紫壁截。”前句指的就是金沙泉。以此沸泉沏紫筍茶,茶汁如茵,香氣撲鼻,啜之甘冽,沁人肺腑。故有“紫筍茶、金沙泉”之稱。古代的《品茗》一文中也說:“金沙水泡紫筍茶得全功,外地水泡紫筍茶只半功”。用金沙水沖泡紫筍茶,色澤翠綠,蘭香味甘,齒頰留爽,口感濃郁。

介紹


位於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城西北16.5公里,顧渚山東南麓有一直徑約120厘米的泉眼。水從泉眼涌流,終年不斷。據清《長興縣誌》:“顧渚貢茶院側,有碧泉涌沙,燦如金星”。故而得名金沙泉。唐時清明前,官府以特製銀瓶盛金沙泉專程送長安進貢。《新唐書·地理志》:“湖州金沙泉以貢”。杜牧詩云:“泉瀨黃金涌,芽茶紫壁截。”前句指的就是金沙泉。以此沸泉沏紫筍茶,茶汁如茵,香氣撲鼻,啜之甘冽,沁人肺腑。故有“紫筍茶、金沙泉”之稱。古代的《品茗》一文中也說:“金沙水泡紫筍茶得全功,外地水泡紫筍茶只半功”。用金沙水沖泡紫筍茶,色澤翠綠,蘭香味甘,齒頰留爽,口感濃郁。唐代“茶聖”陸羽曾到此考察、隱居,寫出人類歷史上第一部茶葉經典著作《茶經》,他在《茶經》中評價浙西茶葉品質時指出“浙西,以湖州上”的評語,並作有《顧渚山記》二卷,多言茶事,論顧渚紫筍茶為第一。
唐代宗廣德年間定為貢茶。進貢的紫筍茶定為5等,第一批在清明前十天啟程,限期在清明前運至長安,所以又叫“急程茶”。貞元十七年(801) 刺史李詞在顧渚山下修建貢茶院18間,工匠千餘,役工3萬,制茶累月方畢。院側建清風樓、木瓜堂,並置枕流,息躬、金沙、忘歸諸亭。是時,“湖常兩州歷任刺史顏真卿、張文規、楊漢公、袁高、於(左由右頁)、杜牧和詩人白居易、皮日休、陸龜蒙、皎然、陸羽等及宋代的蘇軾、王十朋諸賢都曾至此品茶賞景,賦詩題詠。與顧渚茶齊名的顧渚山金沙泉,出顧渚山下。以銀瓶貯水,隨茶同質。
顧渚山茶業到清末衰落。解放后漸次恢復。1979年紫筍茶恢復生產,並連年被列為全國名茶。1983年,長興縣政府撥款重修忘歸亭,並開發顧渚山金沙泉。
在顧渚山金沙泉一帶還保留有內容都涉及貢茶的唐、宋摩崖石刻:在金山右側的羊山右壁上留有唐湖州刺史袁高、於(左由右頁)、杜牧的題字,雖經一干多年風雨,但字跡仍可辨析。在懸臼(上山下介),有唐湖州刺史楊漢公、宋龍圖閣直學土汪藻等摩崖石刻四處。在斫射有唐張文規的石刻。懸臼還有霸王潭、巨人足跡等景點。以及相傳楚霸王路經此處汲泉的水井,名“聖宮並”,至今保存完好。
如今的金沙泉水是通過國家級鑒定的含氡偏硅酸優質礦泉水,目前市場已經開發有“大唐貢泉”、“金沙泉”、“金沙貢泉”等品牌的礦泉水出售。

歷史


中唐大曆年間,顧渚山產的紫筍茶、金沙泉列為貢品,皇帝對紫筍茶有特別的愛好,詔命湖州、常州刺史每年春季貢茶時到產區"修貢",並建造貢茶院。自此連續作貢達80餘年,引來了文人墨客,作詩、題字。故在顧渚山至今保留有摩崖石刻三組九處:湖州刺史楊漢公題於唐開成四年(839),南宋龍圖閣直學士、湖州知府汪藻和知府韓允寅等三處。
長興金沙泉
長興金沙泉
金山村白羊山一組,由湖州刺史袁高、於頔、杜牧題名石刻,分別題於唐興元元年(784)、貞元八年(792)、大中五年(851)。題於斫射岕老鴉塢一組:湖州刺史裴汶、張文規等題於唐德宗興元年(784)、唐癸亥年(843)。石刻已列為縣、省級文保單位,保護良好。(《長興縣誌》卷二十三文化)

典故


殿旁有金沙泉,原在寺的後門以內。泉內水不盈甌,四時不竭。泉上岩石鐫有“金沙泉”三個大字,相傳為唐詩人李白手書。字體肥厚,筆力遒勁,結構和神韻,近似顏平原,李白楷書遺墨無多,無法考證。泉邊有金錢樹一株,相傳為李白所植。此樹即金錢柳,乃柳樹之一種。
民間傳為“九華三寶”之一,有所謂“九華三寶,金錢樹、娃娃魚、丁當鳥”之說。這棵金錢樹還有一個傳說:李白扶杖沽酒,杖頭掛著酒錢,高山沒有酒肆,於是用天池的水就地釀酒。他將手杖植於金沙泉邊,不料手杖竟長成了枝葉扶疏的金錢樹。這個神話給金沙泉塗上了迷人的色彩,許多文人雅土取金沙泉水煮茗賦詩,流連忘返。

泉水質量


水經國家地礦部門鑒定,含有偏硅酸和鍶、氡、鋅、錳、鋰、鐵等40多種微量元素,感官性能良好,口味甘甜,是未受任何污染的優質礦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