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乾貴

樓乾貴

樓乾貴,男,浙江寧波人,1923年10月生,國家一級演員。2003年獲中國音樂最高獎“金鐘獎終身榮譽勳章”,被公認為中國聲樂界的一代宗師。2014年11月21日晚21時,在北京去世,享年91歲。

代表作品《在那遙遠的地方》《村莊啊,我的小村莊》《鴿子》《黃河之戀》。

人物簡介


男高音歌唱家樓乾貴
男高音歌唱家樓乾貴
樓乾貴,男,浙江寧波人,1923年10月出生,國家一級演員。曾任北京市政協委員,民盟中央文化委員,市民盟文化委員會副主任,北京高等院校校友會北京海外聯誼會副會長,中國中外文化交流協會、中國國際友人研究會理事。2003年獲中國音樂最高獎“金鐘獎終身榮譽勳章”,被公認為中國聲樂界的一代宗師。

人物生平


1923年10月,樓乾貴生於浙江寧波。
3歲,樓乾貴隨全家遷居天津。
1936年,13歲的樓乾貴考入天津南開中學初中,適逢抗日戰爭爆發前期,他被捲入抗日戰爭的洪流之中。
男高音歌唱家樓乾貴
男高音歌唱家樓乾貴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天津淪陷了,淪陷區壓抑的氣氛中,樓乾貴除了經常去學唱教會歌曲外,還曾向高班同學學習拉小提琴,欣賞大量唱片,豐富音樂知識。由於父親的干涉,樓乾貴沒考音樂學院,但他始終堅守著心中的音樂夢想。
1942年考入上海震旦大學醫學院。
1947年在學醫之餘,他考取上海音樂專科學校(今上海音樂學院)兼讀聲樂。
1949年畢業,獲醫學博士學位。
1949年上海解放前,樓乾貴以演唱反動歌曲罪被國民黨逮捕。5月24日清晨,上海解放,樓乾貴和其他被捕學生一起出獄。同年7月到北京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系任醫師及助教。
1953年,應邀隨中國青年藝術團赴羅馬尼亞參加了第四屆世界青年與學生和平友誼聯歡節。
1954年,隨中國人民解放軍歌舞團赴蘇聯、捷克、波蘭、羅馬尼亞等國開展巡迴演出,受到歡迎及高度評價。
1955年調入中央歌劇院任演員、聲樂教員、聲樂指導。
1989年退休。
2014年11月21日21時,著名歌唱家、聲樂教育家、國家一級演員、“金鐘獎”終身榮譽勳章獲得者樓乾貴在北京去世,享年91歲。

社會評價


樓乾貴是已故周恩來總理最為喜愛的藝術家之一。周總理曾多次親自過問樓乾貴的工作和生活情況。1956年8月26日樓乾貴在《人民日報》發表《中國歌和洋唱法》的文章,主要針對當時聲樂界對西洋唱法的爭論。當晚於懷仁堂演出時,周恩來總理對樓乾貴說:“我拜讀了你的大作,你的立論是正確的”。
中國聲樂界對樓乾貴的歌唱藝術水準給予一致公認。1979年他在上海的公演結束后,上海音樂學院周小燕、王品素、譚若冰三位教授以“周品若”筆名,聯合在上海《文匯報》發表了題為《北京來的春風》的評論,高度讚揚樓乾貴的歌唱藝術。著名音樂評論家李凌曾以“絢麗、疏放,毫無斧鑿痕迹”為題,在《人民音樂》發表專文,評論樓乾貴的歌唱藝術。

逝世原因


著名歌唱家、聲樂教育家、國家一級演員、“金鐘獎”終身榮譽勳章獲得者樓乾貴於21日21時在北京去世,享年91歲。
據樓先生的兒子樓靜戈描述,父親雖然年事已高,平時難免有點糖尿病、腎功能衰退這樣的老年病,但藥物控制得還不錯,“而且他的精神狀態一直不錯,前一陣看中醫,醫生還說他面色紅潤。“
意外發生在一周前,樓乾貴在家中廁所出來時摔了一跤。樓靜戈說:“這一跤造成父親左腿腿骨骨折,24小時后就進入了昏迷狀態,醫生懷疑是血管阻塞,父親身體很胖又做不了CT,我們在醫院守了一個星期,直到去世他也沒有醒過來。”樓靜戈透露,父親在80歲時也曾因摔跤導致腰部受損、行動不便,逐漸退出了公眾視線。這十年來除了頤養天年,父親依然心繫聲樂藝術,對於上門來請教的年輕人,他都不遺餘力地給予指導和幫助。

各界緬懷


樓先生的各界好友在聞聽噩耗后,都感到吃驚和悲痛。有些好友對於樓先生表達了自己的緬懷之情。
劉錫津(中央歌劇院前院長):歌劇界的絕對明星
在樓乾貴生前單位中央歌劇院前院長劉錫津眼裡,樓乾貴極其熱愛藝術,“他原來的職業不是歌唱藝術,但他特別鍾情歌劇、歌唱,有相當好的天賦和條件,很快就成為我國少有的歌劇領域的明星級人物”。劉錫津認為,歌劇是明星藝術,“需要才華特別出眾的人來挑旗。樓老在歌劇領域有非常高的成就,也有很高的威信,他是我們國家歌劇界的絕對明星”。
在劉錫津任中央歌劇院院長時,樓乾貴已經退休,劉錫津還是經常去家裡看望樓乾貴,“他一直堅持教學生,有很多慕名去他家的,他從來沒有說要把門關上,都是不吝賜教,而且非常耐心、有誠意地教學生,大家都很喜歡他做人和從藝的風格。”
戴玉強(樓先生的學生,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聲音漂亮得望塵莫及
正在深圳演出的戴玉強從記者口中得知樓乾貴逝世后震驚又難過,“特別遺憾這麼多年忙忙碌碌,總說看樓先生,卻一直沒能成行”。戴玉強說他是自己正經八百的老師,“1986年中戲,樓老作為外請的老師,教過我一個學期,教我唱《小夜曲》《小白花》等。後來我去軍藝,在首都歌劇培訓學校學習。他和趙啟雄老師、鄭小瑛老師把我們這些熱愛歌劇的年輕人聚到一起,‘真刀真槍’地排練歌劇。記得排的第一個是《游吟詩人》,那是我第一次演歌劇。”
戴玉強感恩恩師:“1995年11月17日,我在世紀劇院演出《圖蘭朵》,樓老那時70多歲,還親自到後台打氣說‘好好唱小夥子,你沒問題’,這句話起了多大作用啊。我就是通過那場演出讓大家認識我。”戴玉強感嘆樓老師聲音漂亮,“《在那遙遠的地方》《村莊啊,我的小村莊》《鴿子》《瑪萊卡萊》《印度客商之歌》都唱絕了。有一次在首都體育館聽他唱《熱血》,我就想自己這輩子能唱成這樣嗎?望塵莫及”。
袁晨野(樓先生的學生,著名男中音歌唱家):讓合唱的我有機會唱主角
袁晨野回憶,樓老師對歌劇後備力量的培養盡心,讓他們感覺到了希望和對歌劇不放棄的心氣。1990年大學畢業后,他被分配到中央歌劇院合唱隊,之後兩年在首都歌劇培訓學校學習、演出。“當時學校沒有校舍,排練都在趙啟雄或鄭小瑛老師家裡。很多志同道合的年輕人在一起交流。不論資排輩,誰想唱哪個角色都可以試唱,這讓當時是合唱隊員的我有機會演出主要角色。當時我就唱了《魔笛》和《塞維利亞的理髮師》。”

獲得榮譽

聲樂藝術成就 獲獎1

1980 ·一等獎 獲獎

文化部國慶優秀歌曲 獲獎1

1979文化部國慶30周年優秀歌曲 ·一等獎 獲獎

世界青年與學生和平友誼聯歡節 獲獎1

1953青年與學生和平友誼聯歡節 ·銀質獎 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