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工程學院
普通本科大學
長春工程學院是經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以工學為主,管理學、理學、藝術學、文學等多學科發展的省屬普通本科高校。學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與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新工科、服務國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項目,是吉林省重點建設大學、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大學建設項目應用型A類建設高校,學校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授權點)立項建設單位、歐盟“伊拉斯謨計劃研究生國際化培養項目”實施高校、全國應用型高校聯盟發起單位、CDIO工程教育聯盟、中國電力高校聯盟成員單位。
學校溯源於1951年建國初期,長春土木建築高級職業學校、長春測量地質技術學校和長春水力發電工程學校先後成立,三校幾經易名,隸屬關係和辦學層次多次變更,主要歸屬原冶金工業部、水利電力部和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上世紀60年代,長春水力發電工程學校升格更名為吉林水利水電學院,三校舉辦本科教育。1997年,三校均成為全國示範性高等工程專科重點建設學校。2000年,三校合併組建長春工程學院。
截至2021年3月,學校有湖東和湖西兩個校區,佔地總面積45.8萬㎡,各類校舍總建築面積46.3萬㎡,擁有固定資產總值10.31億元,其中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4.04億元,圖書館擁有中外文紙質圖書168萬冊、電子圖書262萬種;設59個本科專業(45個本科招生專業)、8個專科專業,16個碩士研究生專業培養方向,全日制在校本專科生、研究生、國際學生共1.6萬餘人,教職員工1300餘人。
•長春建築高等專科學校![長春工程學院](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0/1/m01685e2150180e2abd344f0476dfdf29.jpg)
![長春工程學院](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0/1/m01685e2150180e2abd344f0476dfdf29.jpg)
長春工程學院
1951年4月,長春土木建築高級職業學校創建,隸屬於東北人民政府工業部。
1952年11月,長春土木建築高級職業學校更名為長春土木建築工業技術學校,隸屬於中央人民政府重工業部。
1953年4月,長春土木建築工業技術學校更名為長春建築工程學校。
1953年9月,長春土木建築工程學校更名為中央人民政府重工業部長春建築工程學校。
1955年6月,更名為重工業部長春建築工程學校。
1956年7月,重工業部長春建築工程學校更名為冶金工業部長春建築工程學校,隸屬於冶金工業部。
1958年10月,冶金工業部長春建築工程學校更名為長春冶金建築專科學校。
1963年5月,長春冶金建築專科學校更名為長春冶金建築學校。
1969年5月,長春冶金建築學校隸屬於吉林省冶金局。
1978年6月,長春冶金建築學校隸屬於冶金工業部。
1983年9月,長春冶金建築學校隸屬於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
1984年10月,長春冶金建築學校更名為長春建築專科學校。
1992年4月,長春建築專科學校更名為長春建築高等專科學校。
1997年,被教育部遴選確定為全國示範性高等工程專科重點建設學校。
•長春工業高等專科學校
![長春工程學院](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2/d/m2d686e7a53f7d59b1ab45e918c0ee6c5.jpg)
長春工程學院
1953年9月,長春測量地質技術學校更名為中央人民政府重工業部長春地質學校。
1955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重工業部長春地質學校更名為重工業部長春地質學校。
1956年7月,重工業部長春地質學校更名為冶金工業部長春地質學校,隸屬於冶金工業部。
1958年10月,冶金工業部長春地質學校更名為長春冶金地質專科學校。
1963年5月,長春冶金地質專科學校更名為長春冶金地質學校。
1969年5月,長春冶金地質學校隸屬於吉林省冶金局。
1978年6月,長春冶金地質學校隸屬於冶金工業部。
1985年1月,長春冶金地質學校更名為長春冶金地質專科學校。
1992年4月,長春冶金地質專科學校更名為長春地質高等專科學校。
1993年5月,長春地質高等專科學校更名為長春工業高等專科學校。
1997年,被教育部遴選確定為全國示範性高等工程專科重點建設學校。
•長春水利電力高等專科學校
![校園風光](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a/5/ma59ec15b33ccd8593ca43ec589468370.jpg)
校園風光
1953年10月,長春水力發電工程學校更名為長春水力發電學校。
1955年7月,長春水力發電學校隸屬於電力工業部。
1958年7月,長春水力發電學校更名為吉林省長春水利電力學校,隸屬於吉林省水利廳。
1958年11月,吉林省長春水利電力學校隸屬於吉林省水利廳。
1960年5月,吉林省長春水利電力專科學校更名為吉林水利水電學院。
1962年8月,吉林水利水電學院更名為長春水利電力學校,隸屬於水利電力部。
1970年5月,長春水利電力學校更名為吉林省水利電力學校,隸屬於吉林省水利局。
1979年12月,吉林省水利電力學校更名為東北水利水電學校,隸屬於水利部。
1982年3月,東北水利水電學校,隸屬於水利水電部。
1985年7月,東北水利水電學校更名為東北水利水電專科學校。
1988年6月,東北水利水電專科學校改隸屬於能源部。
1992年4月,東北水利水電專科學校更名為長春水利電力高等專科學校。
1993年3月,長春水利電力高等專科學校隸屬於電力工業部。
1995年1月,長春水利電力高等專科學校隸屬於東北電力集團公司。
1997年,被教育部遴選確定為全國示範性高等工程專科重點建設學校。
2000年3月,教育部正式批准長春建築高等專科學校、長春工業高等專科學校、長春水利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合併組建長春工程學院,隸屬於吉林省人民政府。
2007年2月,經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和教育部批准,學校成為全國具有國防生招生資格的七十所大學之一。
2011年9月,學校被教育部正式批准為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
2011年10月,學校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確定為“服務國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項目——學士學位授予單位開展培養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試點單位,開始在水利工程、建築與土木工程領域招收培養碩士研究生。
2017年8月15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就共建長春工程學院正式簽訂協議。
2018年1月,學校被教育部認定為“新工科”綜合改革類項目實施高校。
2019年1月,學校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授權點)立項建設單位。
2019年7月,學校被吉林省認定為吉林省轉型發展示範高校。
2020年3月,學校被吉林省認定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大學建設項目應用型A類建設高校,躋身吉林省9所重點建設大學行列。
2020年5月,學校為吉林省本科人才培養改革示範A類高校建設高校
據2021年3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建有2個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24個省級科研機構,1個吉林省高校創新團隊、3個合作共建省級協同創新中心,與企業共建產學研基地240個。
吉林省高校創新團隊:“機械製造”創新團隊(帶頭人:王華)
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 | |||
---|---|---|---|
平台歸屬 | 科研機構名稱 | 批准單位 | 批準時間 |
綜合平台 | 智能配電網測控與安全運行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 2017 |
省級工程研究中心 | |||
---|---|---|---|
平台歸屬 | 科研機構名稱 | 批准單位 | 批準時間 |
電信學院 | 配電自動化工程研究中心 | 吉林省教育廳 | 2007 |
電信學院 | 吉林省配電設備自動化產業公共技術研發中心 | 吉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 2012 |
土木學院 | 吉林省土木工程抗震減災重點實驗室 | 吉林省科技廳 | 2010 |
土木學院 | 吉林省寒區住宅建設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 吉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 2011 |
土木學院 | 防災減災工程研究中心 | 吉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 2013 |
機電學院 | 汽車零部件檢測中心 | 吉林省科技廳 | 2014 |
機電學院 | 汽車集成製造技術吉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 吉林省教育廳 | 2011 |
機電學院 | 吉林省汽車零部件製造在線檢測產業公共技術研發中心 | 吉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 2013 |
水環學院 | 吉林省城市污水處理重點實驗室 | 吉林省科技廳 | 2012 |
綜合平台 | 長白山歷史文化與VR技術重構重點實驗室 | 吉林省科技廳 | 2018 |
水環學院 | 吉林省水工程安全與災害防治工程實驗室 | 吉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 2009 |
勘測學院 | 吉林省油頁岩鑽探與環境保護工程實驗室 | 吉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 2013 |
計算機學院 | 吉林省智能電網測控技術與數據分析工程實驗室 | 吉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 2014 |
能動學院 | 吉林省建築能源供應及室內環境控制工程研究中心 | 吉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 2008 |
管理學院 | 吉林省城市建設發展研究中心 | 吉林省教育廳 | 2017 |
管理學院 | 吉林省房地產研究中心 | 吉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 2011 |
建設學院 | 東北地域裝飾文化研究中心 | 吉林省教育廳 | 2015 |
管理學院 | 吉林省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研究中心 | 吉林省教育廳 | 2017 |
綜合平台 | 吉林省水利電力工程物理級模擬與安全科技創新中心 | 吉林省科技廳 | 2019 |
合作共建省級協同創新中心 | |||
平台歸屬 | 科研機構名稱 | 批准單位 | 批準時間 |
---|---|---|---|
綜合平台 | 基礎工業創新訓練中心(吉林省高等學校工程創新訓練中心) | 吉林省教育廳 | 2018年 |
土木學院 | 吉林省建築一體化集成技術科技協同創新中心--裝配式建築科技創新中心 | 吉林省科技廳 | 2020年 |
計算機學院 | 智能配電網測控與數據分析協同創新中心 | 吉林省教育廳 | 2021年 |
據2019年7月學校官網顯示,近五年以來,學校教師主持承擔各級各類科研課題千餘項,縱向科研課題750餘項,橫向課題280餘項,其中國家級課題16項、省部級課題312項;合作承擔省級重大科技成果轉化課題1項;轉化授權專利8項。獲得省部級及以上科技獎47項;發表論文3632篇,其中SCI、EI等收錄論文847篇。
代表性科研獲獎(部分)
獲獎類別 | 獲獎等級 | 獲獎項目名稱 | 獲獎人 | 獲獎年度 |
---|---|---|---|---|
國家科技進步獎 | 二等獎 | 有機廢水碳氮硫同步脫除新技術及工程應用 | 邊德軍等 | 2014年 |
吉林省科技進步獎 | 一等獎 | 預製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成套技術的研究與應用 | 竇立軍等 | 2015年 |
吉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二等獎 | 關於加快全省服務業發展的研究報告(諮詢報告) | 潘福林等 | 2014年 |
吉林省標準創新貢獻獎 | 二等獎 | 預製鋼筋混凝土複合保溫外牆掛板技術規程 | 竇立軍等 | 2014年 |
吉林省科技進步獎 | 二等獎 | 智能微網電能質量監測及協調控制關鍵技術的研究與應用 | 孟祥萍等 | 2014年 |
吉林省科技進步獎 | 二等獎 | MW級大型風力發電機組的智能控制技術研究 | 劉文洲等 | 2014年 |
吉林省科技進步獎 | 二等獎 | 汽車輪輞刮渣裝備關鍵技術研究 | 蔡長青等 | 2015年 |
吉林省科技進步獎 | 二等獎 | 汽車輪轂智能檢測裝備系統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 | 楊曉東等 | 2015年 |
吉林省科技進步獎 | 二等獎 | 計及風光儲互補的區域電力經濟調度研究及其風電消納應用 | 孫宏彬等 | 2016年 |
吉林省科技進步獎 | 二等獎 | 北方嚴寒地區鄉村規劃評估體系及農宅建築節能關鍵技術研究 | 王麗穎等 | 2016年 |
吉林省自然科學獎 | 二等獎 | 中藥生物鹼CE-ECL分離與檢測增強機制研究 | 高英等 | 2014年 |
吉林省第十一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二等獎 | “迷惘的一代”筆下的女性——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
•館藏資源
截至2019年7月,至此長春工程學院圖書館包括湖西區逸夫圖書館和湖東區圖書館兩個館舍,總建築面積為2.66萬平方米,館藏文獻總量285萬餘冊(種),其中紙質圖書159萬冊,電子圖書124萬種,紙質期刊1119種,中外文資料庫36種,電子期刊約1.8萬種,自建資料庫6種。讀者用機達350台,閱覽座位4445個。建成了以工科為主,兼收經、管、文、理,特色明顯的綜合性文獻信息資源保障體系。
•學術期刊
《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是經吉林省新聞出版局報請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准的中國國內外公開出版發行的高校學術理論刊物,是吉林省一級期刊。設有政治·哲學·法律、經濟·管理、語言·文學·藝術、高等教育等欄目。被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光碟版)、《萬方資料庫——數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全文收錄;被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編輯委員會和《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範》執行評優活動組織委員會評為“首屆《CAJ-CD規範》執行優秀期刊”,並獲全國高校科技期刊優秀編輯質量獎。
《長春工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是吉林省一級期刊,設有土木工程·建築工程、機械工程·電氣工程·能源與動力、水利工程·環境工程、地質學·測繪學、信息技術與應用、基礎研究等欄目;被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光碟版)、《萬方資料庫——數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全文收錄。![長春工程學院](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6/d/m6d013612a7fe69e9f3246b215df94d9b.jpg)
![長春工程學院](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6/d/m6d013612a7fe69e9f3246b215df94d9b.jpg)
長春工程學院
合作交流
據2019年7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與英國西蘇格蘭大學、俄羅斯南俄國立技術大學、西班牙羅維拉·維爾吉利大學、俄羅斯阿穆爾共青城國立技術大學、德國雅德應用科學大學、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奇科分校、韓國蓮庵工業大學、台灣朝陽科技大學、大同大學、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西班牙羅維拉·維爾吉利大學等30餘所國家(地區)高等院校建立了校際聯繫和學術交流關係,並互派專家、學者、留學人員進行學術交流,開展教育和科研合作。
經教育部批准,學校與英國西蘇格蘭大學合作開辦了土木工程專業和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本科教育項目;與俄羅斯南俄國立技術大學合作開辦了能源與動力工程本科專業教育項目。
學校舉辦留學生教育工作,開設漢語言課程和本科層次土木工程專業英文授課課程,在土木建築工程領域和水利工程領域開設碩士研究生專業層次的課程。同時,學校加大國際項目申請和管理力度,與法國、德國、義大利、俄羅斯等國家的10所院校共同申請並獲批了歐盟伊拉斯謨世界項目。
學校設立了中青年教師出國進修專項經費,選派中青年教師出國進修。近5年,共選派100餘名教師赴英國、美國、俄羅斯、韓國、丹麥、日本、德國、荷蘭、台灣等國家(地區)高等院校進行訪學、交流或進修。
學校重視保持和加深與冶金、有色金屬、建築、水利、電力等行業企業的傳統聯繫和友誼,不斷鞏固和擴大產學研合作教育領域,高度重視科學研究與成果轉化工作,與吉林省政府等有關部門以及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建築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等所屬100餘家大型企業開展跨學科、跨領域深度產學研用合作。
據2021年3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擁有吉林省“十二五”優勢特色重點立項建設學科3個一級學科、3個二級學科,吉林省“十三五”特色高水平學科6個,擁有專業學位授權點2個。
專業碩士學位建設點:水利工程、建築與土木工程
吉林省“十三五”特色高水平學科 | ||
---|---|---|
重點學科層次 | 學科名稱 | 批準時間 |
優勢特色學科A類 | 土木工程 | 2018年 |
優勢特色學科B類 | 電氣工程 | 2018年 |
優勢特色學科B類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2018年 |
優勢特色學科B類 | 機械工程 | 2018年 |
優勢特色學科B類 | 水利工程 | 2018年 |
新興交叉學科 | 工程與環境安全 | 2018年 |
吉林省“十二五”優勢特色重點立項建設學科 | |||
---|---|---|---|
重點學科層次 | 學科名稱 | 學科帶頭人 | 批準時間 |
立項建設一級學科 | 水利工程 | 任玉珊 | 2014年 |
立項建設一級學科 | 土木工程 | 竇立軍 | 2014年 |
立項培育一級學科 | 電氣工程 | 孟祥萍 | 2014年 |
立項建設二級學科 |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 孟祥萍 | 2011年 |
立項建設二級學科 | 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 | 竇立軍 | 2011年 |
立項建設二級學科 | 水利水電工程 | 任玉珊 | 2011年 |
據2021年3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現有教職員工1300餘人,其中專職教師千餘人,80%以上為“雙師雙能型”教師,正高級職稱135人,副高級職稱355人,碩士研究生導師109人,博士研究生導師9人。有博士學位264人,具有碩士學位712人。其中,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和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3人;吉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9人,吉林省高級專家4人,吉林省拔尖創新人才9人,吉林省省級主講教授1人;吉林省教學名師和中青年骨幹教師10人;58人被中國科學院、吉林大學、東北師範大學等聘為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22人獲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獎;12人被評為省市級勞動模範;16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吉林省優秀教學團隊 |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教學團隊、鋼結構課程教學團隊、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團隊、土木工程專業教學團隊、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教學團隊、自動化專業教學團隊、工程造價專業教學團隊、《建築設計》課程教學團隊 |
省級創新團隊 | 汽車零部件製造及其檢測技術 |
省級專利示範團隊 | 寒區水工程安全與災害防治技術團隊專利示範培育項目、吉林省城市污水處理重點實驗室科研團隊專利示範培育項目 |
•質量工程
據2021年3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現有涵蓋工學、管理學、理學、藝術學、文學等5個學科門類;16個碩士研究生專業培養方向;6個省特色高水平學科。設有19個教學院(部),59個本科專業(45個本科招生專業)。3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13個省級一流專業,1個國家地方高校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8個國家級、省級特色專業,8個專業通過國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7個國家級、省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專業,2個國家CDIO試點專業,8個省級特色高水平專業,5個省級品牌專業,7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 | ||
土木工程 | 水利水電工程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吉林省一流專業 | ||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 能源與動力工程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軟體工程 | 土木工程 |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 |
水利水電工程 | 地質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 | 建築學 |
工程造價 | 測繪工程 | 勘查技術與工程 |
農業水利工程 | / | / |
吉林省“十三五”特色高水平專業 | ||
土木工程 | 水利水電工程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能源動力工程 | 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 | 工程造價 |
勘查技術與工程 | 建築學 | / |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 |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 |
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 | ||
土木工程 | 水利水電工程 | 資源勘查工程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 工程造價 |
能源與動力工程 | 測繪工程 | / |
國家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專業 | ||
水利水電工程 |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勘查技術與工程 | / | / |
省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專業 | ||
土木工程 | 工程造價 | 測繪工程 |
水利水電工程 |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勘查技術與工程 | / | / |
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 | ||
水利水電工程 | / | / |
國家CDIO試點專業 | ||
土木工程 |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 / |
國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專業 | ||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土木工程 |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 | 水利水電工程 | 測繪工程 |
工程管理 | 工程造價 | / |
省級品牌專業 | ||
土木工程 | 水利水電工程 |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
能源與動力工程 | 工程造價 | / |
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 | ||
土木工程 | 水利水電工程 |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勘查技術與工程 | 工程造價 |
能源與動力工程 | / | / |
•實訓基地
據2019年7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學校建有240個相對穩定的校外產學研合作基地,建成校內實驗實習基地204個,其中,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3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6個,擁有80%以上“雙師雙能型”專業教師隊伍,為企業所需應用型人才培養提供了保障。![長春工程學院](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e/5/me5aa40487db3e628ff343cd600426bc9.jpg)
![長春工程學院](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e/5/me5aa40487db3e628ff343cd600426bc9.jpg)
長春工程學院
•教學成果
據2019年7月學校官網顯示,近五年以來,全校教師和教學管理人員主持或參加了594項各級各類教研教改課題,其中國家級重點課題2項,省部級課題379項;教育部產學研合作育人項目46個,吉林省合作育人項目11個;獲得吉林省教學成果獎18項其中,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獲省級以上競賽獎3000餘項,其中,國家級特等獎1項,國家級一、二、三等獎400餘項;出版教材和專著115部;建成省“金課”5門、省級精品課程13門、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6門、省級優秀課程52門、省級學科育人示範課程2門、省校級校企共建課程42門。
2005年國家級教學成果 | ||
---|---|---|
成果名稱 | 主要完成人 | 評審等級 |
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內容體系改革建設的研究與實踐 | 安曉燦等 | 二等獎 |
高職高專教育教學質量監控與教學評估體系的研究與實踐 | 陳希天等 | 二等獎 |
地方工科院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研究與實踐 | 韓立強等 | 二等獎 |
地方工科院校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多樣化的改革研究與實踐 | 韓立強等 | 二等獎 |
2013年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 | ||
成果名稱 | 主要完成人 | 獎項 |
新建本科院校創建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 任玉珊等 | 一等獎 |
應用型本科教育實踐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 | 韓立強等 | 二等獎 |
應用型人才培養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課程體系優化的研究與實踐 | 孟祥萍等 | 二等獎 |
多中介三循環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 潘殿琦等 | 三等獎 |
在高等數學中融入工程思維、提升工程素質的研究與實踐 | 張淼等 | 三等獎 |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特色專業建設 | 王華等 | 三等獎 |
土木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 | 竇立軍等 | 三等獎 |
BB網路平台輔助大學英語多維互動教學的研究與實踐 | 唐艷玲等 | 三等獎 |
2018年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部分) | ||
成果名稱 | 主要完成人 | 評審等級 |
基於“共贏機制”的多元化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 | 竇立軍等 | 一等獎 |
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研究與實踐—以長春工程學院為例 | 侯麗華等 | 一等獎 |
“雙導向、雙驅動、交叉遞進”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 | 孟祥萍等 | 三等獎 |
“三維四元”應用型本科形成性課程考核模式的改革與實踐 | 潘殿琦等 | 三等獎 |
工程認證背景下土木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 | 張利等 | 三等獎 |
校企深度融合的應用型計算機類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 | 孫宏彬等 | 三等獎 |
基於OBE(學習產出)理念的水利類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改革與實踐 | 尹志剛等 | 三等獎 |
基於“卓越計劃”培養應用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的研究與實踐 | 張運波等 | 三等獎 |
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 吳景華等 | 三等獎 |
成人高等教育“N+3”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 潘殿琦等 | 三等獎 |
院系專業
據2021年3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設有機電工程學院、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能源動力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學院、水利與環境工程學院、勘查與測繪工程學院、計算機技術與工程學院、建築與設計學院、管理學院、理學院、外國語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研究生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體育教學部、工程訓練中心、繼續教育學院、BIM技術產業學院、應用技術學院、吉林應急管理學院等20個教學單位。
學院名稱 | 校區 | 專業名稱 | 層次 | 學位 | 學制 |
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 | 湖西校區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本科 | 工學 | 四年 |
自動化 | 本科 | 工學 | 四年 | ||
智能電網信息工程 | 本科 | 工學 | 四年 | ||
電子信息工程 | 本科 | 工學 | 四年 | ||
發電廠及電力系統 | 專科 | 三年 | |||
土木工程學院 | 湖西校區 | 土木工程 | 本科 | 工學 | 四年 |
城市地下空間工程 | 本科 | 工學 | 四年 | ||
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 | 本科 | 工學 | 四年 | ||
道路橋樑工程技術 | 專科 | 三年 | |||
勘查與測繪工程學院 | 湖東校區 | 資源勘查工程 | 本科 | 工學 | 四年 |
地質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 | 本科 | 工學 | 四年 | ||
測繪工程 | 本科 | 工學 | 四年 | ||
寶石及材料工藝學 | 本科 | 工學 | 四年 | ||
地理信息科學 | 本科 | 工學 | 四年 | ||
機電工程學院 | 湖西校區 |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 本科 | 工學 | 四年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本科 | 工學 | 四年 | ||
焊接技術與工程 | 本科 | 工學 | 四年 | ||
汽車服務工程 | 本科 | 工學 | 四年 | ||
焊接技術與自動化 | 專科 | 三年 | |||
機械製造與自動化 | 專科 | 三年 | |||
水利與環境工程學院 | 湖西校區 | 水利水電工程 | 本科 | 工學 | 四年 |
農業水利工程 | 本科 | 工學 | 四年 | ||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 | 本科 | 工學 | 四年 | ||
環境工程 | 本科 | 工學 | 四年 | ||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 | 本科 | 工學 | 四年 | ||
安全工程 | 本科 | 工學 | 四年 | ||
環境科學 | 本科 | 理學 | 四年 | ||
水利水電建築工程 | 專科 | 三年 | |||
能源動力工程學院 | 湖西校區 | 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 | 本科 | 工學 | 四年 |
能源與動力工程 | 本科 | 工學 | 四年 | ||
建築電氣與智能化 | 本科 | 工學 | 四年 | ||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 本科 | 工學 | 四年 | ||
水電站動力設備 | 專科 | 三年 | |||
管理學院 | 湖東校區 | 工商管理 | 本科 | 管理學 | 四年 |
市場營銷 | 本科 | 管理學 | 四年 | ||
工程造價 | 本科 | 管理學 | 四年 | ||
財務管理 | 本科 | 管理學 | 四年 | ||
房地產開發與管理 | 本科 | 管理學 | 四年 | ||
工程管理 | 本科 | 管理學 | 四年 | ||
建築與設計學院 | 湖東校區 | 建築學 | 本科 | 工學 | 五年 |
城鄉規劃 | 本科 | 工學 | 五年 | ||
產品設計 | 本科 | 藝術學 | 四年 | ||
環境設計 | 本科 | 藝術學 | 四年 | ||
公共藝術 | 本科 | 藝術學 | 四年 | ||
服裝與服飾設計 | 本科 | 藝術學 | 四年 | ||
理學院 | 湖西校區 | 應用化學 | 本科 | 理學 | 四年 |
外國語學院 | 湖西校區 | 英語 | 本科 | 文學 | 四年 |
計算機技術與工程學院 | 湖西校區 | 軟體工程 | 本科 | 工學 | 四年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本科 | 理學 | 四年 | ||
物聯網工程 | 本科 | 工學 | 四年 | ||
數字媒體應用技術 | 專科 | 三年 | |||
計算機網路技術 | 專科 | 三年 | |||
電子商務 | 專科 | 三年 | |||
國際教育學院 | 湖西校區 | 土木工程(中外合作辦學) | 本科 | 工學 | 四年 |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中外合作辦學) | 本科 | 工學 | 四年 | ||
能源與動力工程(中外合作辦學) | 本科 | 工學 | 四年 | ||
吉林應急管理學院 | 湖西校區 | 應急技術與管理 | 本科 | 工學 | 四年 |
•校徽
基礎元素
1、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沈鵬手寫體校名:長春工程學院。
![校徽](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0/0/m00657e76482c40a803a45fd54acd16ef.jpg)
校徽
3、三維正方體。三維正方體由字母G、C變形組合而成。字母G、C取“工程”兩字漢語拼音GongCheng首字母。
標誌說明
1、圓形加三維組合設計,象徵著團結向上,為一個共同目標而努力奮鬥的精神品質,在視覺上產生強烈的空間感和視覺衝擊力,突顯標誌的協調和大氣。
2、標誌中字母“C”相對排列,好象一本翻開的書頁,代表學院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積極開展教育和科研工作。
3、字母“G、C”結合緊密,好象建築結構,象徵學院“篤行務實,治學嚴謹”的教育風格。
4、頂部“G”好象一條彎然的公路,代表學生人生新路將在這裡開始。
5、標誌選用藍色,因為藍色是“工業、水利、交通、機械、高科技、工商、建築、化工”的代表色。
•校歌
《放飛希望》
作詞:邵永強、書苑
作曲:尚德義
揚起青春的風帆,盪起人生的雙槳。
我們來自祖國的各地,聚集在工程的殿堂。
明德致遠,修身有方,篤行務實,放飛希望。
啊,人生的夢幻在這裡開始,我們的明天灑滿陽光。
肩負祖國的重託,不忘人民的期望。
我們建設科學的大廈,探尋那知識的寶藏。
上善若水,聚熱發光,腳踏實地,奮發圖強。
啊,人生的道路在腳下延伸,我們的未來燦爛輝煌。燦爛輝煌!
•校訓
明德致遠、篤行務實
![校訓](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3/f/m3f6f8efbb1828eeac534c952da048079.jpg)
校訓
篤行務實:反映學校在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過程中對踏實嚴謹,務實求真的作風的養成和矢志不渝的追求。
•校風
重教崇實、和諧創新
職務 | 姓名 |
---|---|
黨委副書記、校長 | 暫缺 |
黨委副書記 | 溫義生、張冀男 |
黨委常委、紀委書記監察專員 | 陳麗華 |
黨委常委、副校長 | 孟祥萍、楊永生、竇立軍、楊悅新 |
校友 | 畢業時間 | 畢業專業 | 現任 |
鄂竟平 | 1977年 | 水工專業 | 水利部黨組書記、部長 |
王德學 | 1972年 | 機械工程專業 | 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成員 |
徐建 | 1980年 | 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 | 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 |
段成桂 | 1964年 | 熱動專業 | 著名書法家、書畫鑒定家 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屆榮譽委員 |
甘霖 | 1981年 | 供熱通風專業 | 中共四川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
巨艾提·伊明 | 1981年 | 勘探專業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協副主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工商聯(總商會)第十屆主席(會長) |
張德新 | 1973年 | 水利專業 | 吉林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農業與農村委員會主任委員 |
劉國棟 | 1992年 | 工業與民用建築工程專業 | 中電建水環境治理技術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
陳江 | 1975年 | 物探專業 | 天津華北地質勘查局局長 |
周衛軍 | 1980年 | 工民建專業 | 萬科集團執行副總裁 |
馬涪良 | 1976年 | 水動專業 | 西藏滿拉水利樞紐工程管理局局長,嫩江尼爾基水利水電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 |
郭俊華 | 1990年 | 地質勘探專業 |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黃金三總隊副總工程師(大校軍銜) |
劉連光 | 1976年 | 發變電專業 |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高級會員,河北省省管優秀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華北電力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
劉鳳學 | 1984年 | 水利工程建築專業 | 國家電網公司東北分部黨委委員、副主任、綠源水力發電公司總經理 |
史繼山 | 1973年 | 機械工程專業 | 中共長春市委常委,中共長春市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 |
苗樹茂 | 1963年 | 勘探專業 | 少將軍銜,武警黃金指揮部總工程師 |
袁明 | 1983年 | 鑽探工程專業 |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中南局局長 |
程方方 | 1984年 | 工程地質專業 | 陝西有色金屬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中國有色金屬工業西安勘察設計研究院院長、黨委副書記,金堆城鉬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副書記,金堆城鉬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
董忠級 | 1984年 | 工程地質專業 |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西安勘察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 |
張俊才 | 1982年 | 水動專業 | 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西北分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總工程師 |
金萬福 | 1980年 | 發電廠及電力系統專業 | 中國水利水電第十一工程局副局長,高級工程師 |
侯旭華 | 1983年 | 機械專業 | 華電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
焦繼軒 | 1980年 | 水工專業 | 中國水利水電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任陝西省爆破協會副理事長 |
王成文 | 1984年 | 水電站動力設備專業 | 陝西省電力有限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 |
李學同 | 1980年 | 物探專業 |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山東局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
張育林 | 1985年 | 水電站動力設備專業 | 中國水利水電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兼黨委副書記 |
安雲龍 | 1989年 | 工民建專業 | 中國第四冶金建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 |
蘇金波 | 1982年 | 機械專業 | 吉林省水務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
孫成中 | 1982年 | 物探專業 |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三局紀委書記 |
李志成 | 2003年 | 道橋專業 | 中交二航局第五分公司高級工程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