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麟趾金
漢麟趾金
漢製造形狀黃鑄幣,武帝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所鑄的“麟趾”,因其形狀而被奉為後世馬蹄金的始祖。“麟趾褭”是麟趾金和馬蹄金兩種不同金幣的合稱。二者形狀俱似馬蹄,中心空洞,底部凹進;馬蹄金底部橢圓,麟趾金底部圓形。每枚重1斤左右,上面刻著記重的文字,如“斤六銖”、“十五兩廿二銖”等。
麟趾褭歷,漢武帝自稱是得自上天的授意。據說他自己去祭拜上天的時候曾捕獲白麟,水濱(水邊)又出現天馬,白麟、天馬都是罕見的祥瑞,所以就要把黃金另鑄改名。實際上,戰國時期已經出現了底部圓形或馬蹄形的金鑄幣,漢武帝不是首創,而是沿用舊有形狀,借表示祥瑞之名,一則劃一形制,二則集中鑄幣權。
錢幣博物館展出的這枚“麟趾金”,正面為圓形,背面中空,周壁向上斜收,口小底大,形如圓足獸蹄。這枚金幣含金量95%,最大直徑處6.5厘米,高5厘米,壁厚1.5厘米,重286.97克,即相當於西漢一斤左右。
漢麟趾金
為何古代把金子作成麟趾形狀?這得從麒麟說起。
傳統文化中是祥瑞的象徵,在民間有“瑞獸”之稱,同時還在“麟、龍、鳳、龜”中居於“四靈之首”,古來就有“盛世出麒麟”的說法。
麒麟其實是古人對一種集合鹿、馬、牛、羊、狼等長毛動物的模糊稱謂。其形象是羊頭、鹿身、馬足、狼蹄、牛尾,聳一隻或一對鹿角。古人認為麒麟文質彬彬,一舉一動都講究姿容儀錶;認為麒麟品行高雅,不會去傷害其它動植物。而且,麒麟還是罕見的一種長壽動物,少則活一千年,多則長達三千歲。麒麟同龍鳳一樣,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符號之一,寄託著古人對仁道德政、對賢明君主、對理想社會的嚮往和讚美。
因為麒麟稀有珍貴,又能示吉祥、兆祥瑞,帝王們就用金玉做成麒麟形狀,用以饋贈親屬,獎賞部下。於是,人們佩戴玉麒麟,就有了顯示身份和榮耀的意思。宋代詩人陸遊有詩云:“同舍事容悅,腰佩玉麒麟”,說的就是這種情況。被稱作“麟趾”的金幣的用途亦是如此。“麟趾”的字面意思就是麒麟的足腳。《詩經》中有周南·麟之趾篇,言“麟之趾,振振公子;麟之定,振振公姓”云云。意思是周文王的子孫都能像麒麟的腳步那樣,該行則行,該止則止,以善德行世,從不做有犯周禮的事情。此後,“麟趾”便成為頌揚王室子弟德行佳好的專用辭彙。後世常以“麟趾呈祥”作為結婚、喜聯的橫額,祝福生育仁厚的後代。
漢代“麟趾金”鑄造精良,造型優美,歷經2000多年的風雨滄桑仍然保存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