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溝鎮

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轄鎮

宜溝鎮隸屬於安陽市湯陰縣,位於湯陰縣南部,安陽市鶴壁市交界處,離鶴壁市新區3公里,總面積127.63平方千米,轄56個行政村(58個自然村),人口6萬人(2020),10.7萬畝耕地。

宜溝鎮是湯陰縣面積最大的鄉鎮,東與伏道鎮為鄰,北與韓庄鎮毗鄰,西、南與鶴壁市淇濱區接壤,境內交通便利,京廣鐵路、京港澳高速公路107國道縱貫全境,中華路北連湯陰、安陽,南接鶴壁、淇縣,有“鄴南首鎮”之稱。

歷史沿革


歷史上以“水口”為界,分南鎮、北鎮,分屬湯陰、浚縣兩縣所轄。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南鎮歸併湯陰,后又經分合。
民國十七年(1928年),復歸湯陰。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國民縣政府廢區設鄉(鎮),為宜溝鎮。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全縣設8區1鎮,屬陳下扣四區。
1950年1月,宜溝為4區。
1954年,撤區並鄉,仍為四區,為區轄鎮,轄有6個小鄉。
1958年8月,成立宜溝公社。
1987年,撤鄉建鎮。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50年1月,轄31個村,包括19個自然村。
1958年8月,轄63個自然村。
1961年,山後村、冷泉村、岔河村、前小屯村、后小屯村、蔡庄村劃歸鶴壁市。是年,又將大雲村、中雲村、西雲村劃撥韓庄公社。
1962年,原屬淇縣之王老屯、魏城、唐王莊、王武崗、李趙河、馮崗、小蓮庄、大蓋族等大隊留歸宜溝公社。
1983年12月,轄51個村民委員會,包括5個自然村。
1987年,轄有56個村民委員會。
2011年末,宜溝鎮轄勝利街、蘆勝街、胡勇街、新華街、前進街、解放街、翻身街、江王莊、小青山、大青山、車屯、馬屯、趙屯、將城、高耳庄、大寺台、劉庄、前李朱、后李朱、三里屯、向陽庄、黃下扣、索下扣、王下扣、陳下扣、肖下扣、吳指揮營、東蠶姑咀、西蠶姑咀、尚家庵、霍家窪、大窪、小窪、東黃六廠、西黃六廠、琵琶寺、趙窯、谷垛、牛村、唐王莊、馮崗、王武崗、李河、趙河、蓋族、小連莊、魏城、王老屯、張庄、段庄、、香寺、陳庄、石廟、王軍庄、棘針庄、長沙56個村民委員會,下設228個村民小組。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宜溝鎮下轄56個行政村。 鎮人民政府駐宜溝鎮勝利街。 
勝利街村王武崗村前李朱村大青山村翻身街村解放街村
將城村張家莊村棘針庄村胡勇街村肖下扣村蘆勝街村
東黃六廠村高耳庄村陳下扣村霍家窪村趙窯村索下扣村
向陽庄村大寺台村馮崗村前進街村黃下扣村王軍庄村
陳庄村大窪村馬屯村小連莊村小窪村東蠶姑咀村
段庄村石廟村谷垛村王老屯村魏城村趙河村
大蓋族村長沙村小青山村西蠶姑咀村琵琶寺村/
劉庄村牛村村香寺村車屯村西黃六廠村/
新華街村三里屯村李河村趙屯村吳指揮營村/
唐王莊村后李朱村尚家庵村江王莊村王下扣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宜溝鎮地處湯陰縣南部,東與伏道鎮相鄰,南與鶴壁市淇濱區接壤,西南、西與鶴壁市淇濱區、上峪鄉相連,北與韓庄鄉相接, 區域面積127.6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宜溝鎮地處太行山與華北平原交接地帶,京廣鐵路以西為丘陵,以東為平原,海拔高度為80~184米。最高峰位於西蠶姑冢村,海拔184米;最低點位於將城,海拔80米。 

水文

宜溝鎮境內有永通河從西向東橫穿全境,境內長10.4千米。 

自然災害

宜溝鎮主要自然災害為乾旱、洪澇、風災、冰雹、霜凍、雷擊等。 

自然資源


宜溝鎮境內西部丘陵地區的泥灰岩可作為水泥原料。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宜溝鎮轄區總人口6.039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949人,城鎮化率3.2%;總人口中,男性30974人,佔51.3%;女性29425人,佔48.7%;14歲以下11908人,佔19.7%;15~64歲43540人,佔72.1%;65歲以上4951人,佔8.2%。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6.038萬人,佔99.9%;有滿、蒙古、苗、壯等少數民族,共8人,佔0.1%;2011年,人口出生率11‰,人口死亡率6‰,人口自然增長率5‰。 
2017年,宜溝鎮常住人口59029人。 
截至2018年末,宜溝鎮戶籍人口64770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宜溝鎮財政總收入4991萬元,比上年增長7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803萬元,比上年增長23%。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1586萬元,增值稅645萬元,企業所得稅199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19%、31%、80%。農民人均純收入7046元。 
2018年,宜溝鎮有工業企業80個,其中規模以上25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0個。 

農業

宜溝鎮有農業耕地面積10.7萬畝,人均1.77畝。2011年,農業增加值2.95億元,比上年增長30.1%,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22%。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西部丘陵地區盛產綠豆、黃豆、小米、紅薯等雜糧。2011年,生產糧食10.5萬噸,人均1739千克,其中小麥52979噸,玉米51423噸。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2011年,蔬菜種植面積21807畝,產量83789噸,主要品種有西紅柿、菠菜、黃瓜、辣椒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出欄量17.3萬頭,年末存欄6.9萬頭;牛出欄量1.1萬頭,年末存欄0.7萬頭;羊出欄量4.1萬隻,年末存欄1.6萬羽;肉雞飼養量193萬羽;蛋雞飼養量98萬羽。2011年,大型農業機械1120台(輛)。 

工業

宜溝鎮工業以交通裝備製造、特種鋼加工、高分子工程塑料為支柱產業。2011年,工業增加值8.67億元,比上年增長48.6%,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6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河南北方鐵路器材有限公司、安陽市鵬勝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河南湯陰華興機械製造有限公司等10家。市級新型製造業產業園區1個,面積15平方千米。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實現3.2億元,比上年增長329.4%。 

商業

2011年末,宜溝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8億元,比上年增長17.3%,城鄉集貿市場2個。 

金融

2011年末,宜溝鎮有農村信用合作聯社、郵政儲蓄銀行2家。各類存款餘額2.22億元,比上年增長12%,人均儲蓄3675元。各項貸款餘額1.15億元,比上年增長22%。 

社會


教育

宜溝鎮
宜溝鎮
2011年末,宜溝鎮有幼兒園34所,在園幼兒2580人,專任教師89人;小學22所,其中私立學校1所,在校生4333人,專任教師40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3所,其中私立學校1所,在校生915人,專任教師105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主要學校有鎮第一中學。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356萬元,比上年增長23.1%。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9.36%。 

文體事業

2011年末,宜溝鎮有鎮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57個,各類圖書室65個,藏書25餘萬冊。文學藝術業餘創作隊伍3個,民間藝術團體36個。 
2011年末,宜溝鎮有學校體育場25個。42%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75%。 
2011年末,宜溝鎮有有線電視用戶6062戶,入戶率達59.9%。 

衛生

2011年末,宜溝鎮有鎮衛生院1個,門診部1個,村級醫療所43個;病床172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28張。專業衛生人員148名,其中執業醫師3人,執業助理醫師22人,註冊護士1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48657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宜溝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9戶,人數51人,支出15萬元,比上年增長19%,月人均160元,比上年增長11%,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341戶,人數2108人,支出183萬元,比上年減少3%,月人均72元,比上年增長12%;農村五保集中供養40人;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08人,撫恤事業費支出38萬元,比上年增長13.4%。社會福利費388萬元。有敬老院1個,床位90張。社區服務設施13個。慈善分會36個。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宜溝鎮有郵政所1個,鄉村通郵率100%。征訂報紙、期刊4502份(冊)。郵政業務收入130萬元。電信企業服務網點60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2萬門,固定電話用戶7000戶,比上年增加200戶,電話普及率53%,比上年提高0.01個百分點;行動電話用戶6100戶,比上年增加410戶,行動電話用戶普及率51%,比上年提高0.03個百分點;寬頻接入用戶5500戶,比上年增加230戶。 
給排水
2011年末,宜溝鎮鎮區有日處理3萬噸的污水處理廠1座,日供水0.5萬立方米。 
供電
2011年末,宜溝鎮鎮區擁有110千伏變電站2所。其中10千伏高壓輸電線路6條,總長度160千米,用電負荷4000千瓦。2011年末,年售電量累計完成4456.7萬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6%,供電可靠率99.6%。 

交通


宜溝鎮有京廣鐵路、107國道、京港澳高速公路、山西中南鐵路過境。境內京廣鐵路長8千米,107國道長8千米,京港澳高速公路長8.3千米,山西中南鐵路長4千米。有汽車站1個,日均發送客車35輛次,日客運量600人次。2011年末,鎮區有6縱7橫13條主幹道,道路總長15千米。 

文化


地名由來

琵琶寺水庫
琵琶寺水庫
魏文帝曹丕回洛陽途中,在湯陰縣南12千米一驛站患病,飲用驛西“冷泉”水而病癒,於是賜名冷泉為“宜師溝”。後來,此地沿用名稱為宜溝。 

美食小吃

宜溝鎮
宜溝鎮
空心挂面是宜溝鎮的傳統名吃,宜溝鎮民間一直流傳著手工製作空心挂面的絕活。當地面技師能將一根筷子粗細的面塊拉成200餘米長的細麵條,面細如絲,絲絲空心。據悉,這種手工製作空心挂面的獨特手法已被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