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歸鳥
秭歸鳥
秭歸鳥,又叫杜鵑,布穀鳥的別稱。由於哀啼聲切,加上鳥嘴呈現紅色,舊時人們給它臆想出來一些傳聞、故事。如傳說它的前身是蜀國國王,名杜宇,號望帝,後來失國身死,魂魄化為杜鵑,悲啼不已。還有相傳為屈原妹妹屈么姑的精靈所化,每年農曆五月啼聲提醒人們做粽子、修龍舟,還有杜鵑泣血的傳聞。為人們寫作詠詩增加許多的想像和啟示。
秭歸鳥
學名:Zigui bird
別稱:子巂、秭歸、子規、杜宇、杜鵑。
出處:即子規鳥。相傳為屈原妹妹屈么姑的精靈所化,每年農曆五月,此鳥叫聲“我哥回呦!我哥回呦!”以提醒人們做粽子、修龍舟,準備迎接端午佳節,祭祀屈原。《辭海》“子規”條目曰:“杜鵑鳥的別稱。一名子巂。陸佃《埤雅·釋鳥》‘杜鵑一名子規。’”“子巂”條目曰:“鳥名。即‘子規’《爾雅·釋鳥》‘巂周’郭璞註:‘子巂鳥,出蜀中。’陸佃《埤雅·釋鳥》:‘《說文》所謂蜀王望帝化為子巂,今謂之子規是也。’”“杜宇”條目曰:“傳說中的古代蜀國國王。周代末年,在蜀始稱帝,號曰望帝;后歸隱,讓位於其相開明;時適二月,子鵑鳥鳴,蜀人懷之,因呼鵑為杜鵑。一說,通於其相之妻,慚而亡去,其魂化為鵑。見《蜀王本紀》、《華陽國志·蜀志》。后因亦稱杜鵑鳥為‘杜宇’。”
子 規
吳融
舉國繁華委逝川,羽毛飄蕩一年年。
他山叫處花成血,舊苑春來草似煙。
雨暗不離濃綠樹,月斜長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聲凄切,愁殺行人歸去船。
子規,又叫杜鵑,布穀鳥的別稱。古代傳說,它的前身是蜀國國王,名杜宇,號望帝,後來失國身死,魂魄化為杜鵑,悲啼不已。這可能是前人因為聽得杜鵑鳴聲凄苦,臆想出來的故事。本篇詠寫子規,就從這個故事落筆,設想杜鵑鳥離去繁華的國土,年復一年地四處飄蕩。這個悲劇性的經歷,正為下面抒寫悲慨之情作了鋪墊。
秭歸鳥,也是布穀鳥的別稱,又相傳為屈原妹妹屈么姑的精靈所化,每年農曆五月,此鳥叫聲“我哥回呦!我哥回呦”!彷彿在提醒人們做粽子、修龍舟,準備迎接端午佳節,祭祀屈原。也有呼喚親人回家吃粽子的含義。古代也有傳說,杜鵑的前身是蜀國國王,名杜宇,號望帝,後來失國身死,魂魄化為杜鵑,悲啼不已。
由於哀啼聲切,加上鳥嘴呈現紅色,舊時又有杜鵑泣血的傳聞。詩人借取這個傳聞發揮想象,把原野上的紅花說成杜鵑口中的鮮血染成,增強了形象的感染力。可是,這樣悲鳴又能有什麼結果呢?故國春來,依然是一片草木榮生,青蔥拂郁,含煙吐霧,絲毫也不因子規的傷心而減損其生機。這裡借春草作反襯,把它們欣欣自如的神態視為對子規啼叫漠然無情的表現,想象之奇特更勝過前面的泣花成血。這一聯中,“他山”(指異鄉)與“舊苑”對舉,一熱一冷,映照鮮明,更突出了杜鵑鳥孤身飄蕩、哀告無門的悲慘命運。
後半篇繼續多方面地展開對子規啼聲的描繪。雨昏風冷,它藏在綠樹叢中苦苦嘶喚;月落影斜,它迎著欲曙的天空凄然長鳴。它就是這樣不停地悲啼,不停地傾訴自己內心的傷痛,從晴日至陰雨,從夜晚到天明。這一聲聲哀厲而又執著的呼叫,在江邊日暮時分傳入船上行人耳中,怎不觸動人們的旅思鄉愁和各種不堪回憶的往事,叫人黯然魂消、傷心欲泣呢?
從詩篇末尾的“湘江”看,這首詩寫在今湖南一帶。作者吳融是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唐昭宗時在朝任職,一度受牽累罷官,流寓荊南,本篇大約就寫在這個時候,反映了他仕途失意而又遠離故鄉的痛苦心情。詩歌借詠物托意,通篇扣住杜鵑鳥啼聲凄切這一特點,反覆著墨渲染,但又不陷於單調、死板地勾形摹狀,而能將所詠對象融入多樣化的情景與聯想中,正寫側寫、虛筆實筆巧妙地結合使用,達到“狀物而得其神”的藝術效果。這無疑是對寫作詠物詩的有益啟示。
子規就是布穀鳥的別稱
“不如歸去,不如歸去”凄切的聲音叫得人心煩意亂。你把春碎了,無數花瓣飄落而下,無數人傷感地望著你,你為春種盡了相思。
幾千年了,你戀戀不忘故土。我翻閱字典,我遍訪蜀地,我找尋著你的跡蹤。周末,那是幾千年前呢?七國稱王,你獨稱帝於蜀,人稱你為望帝,你自稱為杜宇。在位間,你兢兢業業,蜀地後來不是天府之國么?當得知你的丞相巫山治水有功,你自以德薄,便委國亡去,你用你的一生勾勒了一個美麗的神話。
再後來呢?左太沖說,碧出萇弘之血,鳥生杜宇之魂。蜀地人都知道,自你走後,每年春日,都有一種鳥,從遠方而來,用極其悲切之聲催人播種。人們都說,那是你的魂。你仍戀戀不捨你的家鄉,你的臣民。可你的叫聲為何那麼悲切呢?顧況說:“杜宇冤亡積有時,年年啼血動人悲”。這,難道是真的么?
於是,蜀地便多了一種鳥,叫子規,叫杜鵑,又叫布穀。
中原大地歷來便有許多傷感的事,其實,在你之前,就有娥黃、女英蹈水而死。二位帝妃都成了湘水之神。在屈子筆下,她們是那麼的具有神韻。美麗的湘妃今天還是那麼的傷心嗎?湘妃竹湖南還是有的。清朝吳偉業說:湘山木落洞庭波,杜宇深深喚奈何。世間百態,幸福有一種,悲卻有萬千。
“別後同明月,君應聽子規”,你旅途累了,困了,煩了,回罷,不如歸去。
胡不還兮?秭歸披細霧,慟泣楊堤。任青波漾影,兩翼浸涼曦。年年端午逐舟西,個般奈何無關別離。休爭渡,且靜聽、熏風凄唳。
無計,翔宿世。應唱九歌,乘夢三千里。一闕離騷,幾行天問,若見飄揚長髻。詞筆愁書盡憔顏,汨羅江底儂明志。煙依然,水低鳴、共我從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