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江學院化學與化學工程系
閩江學院化學與化學工程系
閩江學院化工系辦學歷史較為悠久,其前身是原福州高等師範專科學校化學系,於1978年招收專科專業,2001年開辦本科專業。專業開設化學(師範類,理科)、應用化學(理科)、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工科)等三個專業,其中應用化學是閩江學院的特色專業和校重點學科。截止2011年,在校學生近700人。
閩江學院化學與化學工程系是一個辦學歷史較為悠久的院系。化學與化學工程系的前身是原福州高等師範專科學校化學系,於1978年招收專科專業,2001年開辦本科專業。專業擁有專業教師25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0人,45歲以下的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11人;有實驗室面積5000多平方米,精密儀器設備近千萬。
專業開設化學(師範類,理科)、應用化學(理科)、高分子材料與工 程(工科)三個專業,應用化學專業設置精細化工和環境科學與技術等專業方向。其中應用化學專業被評為校級重點學科和特色專業,它們相互支撐、交叉滲透、相互融合,又各具特色,形成一個完整的化學學科體系,為本科生的培養教育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圖冊來源:)
培養掌握高分子材料的製備、改性、結構與性質的關係及成型、加工的基本理論,能夠從事高分子材料研究、開發和成型加工的應用型人才。本專業注重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兩方面的結合培養,培養具有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的基礎知識,了解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相關的基礎知識,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紮實的理論基礎和工程實踐能力,具備高分子材料的研究、開發和應用能力的高級人才。畢業生可滿足高分子材料研究、開發、應用領域的使用需求,也可在企業從事高分子材料研究、高分子材料產品設計、模具設計、成型加工以及相關領域的管理工作。培養有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身心健康並富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研究應用型專門人才。
一、精細化工方向
注重培養具有應用化學產品開發、研究及生產技術能力,了解精細化工領域相關基礎知識,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紮實的理論基礎和工程實踐能力;掌握精細化工產品開發基本原理及現場工藝知識,具有較強操作技能,能進行精細化工產品開發設計及生產應用的高級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特別是在各種助劑、塗料、功能高分子材料等方面具有上述能力的綜合型人才。畢業後主要在精細化工類企事業單位及私企化工廠從事精細化學品的開發、生產與管理工作。也可獨立創辦精細化工產品企業,或從事精細化工產品的經營與貿易。
二、環境科學與技術方向
學生主要學習化學、化學工程、環境科學方面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受到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方面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訓練,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具備運用所學知識和實驗技能進行應用研究、技術開發和科技管理的基本技能,成為能在科研機構、高等學校、企事業單位及行政部門等從事科研、教學、工藝開發、裝置設計、環境監測、環境保護和環境管理等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培養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科學文化、業務、心理和身體素質,具備堅實的化學基本理論和熟練的實驗技能的化學專門人才,學生畢業后可在各類學校擔任化學、科學、自然等課程的教師或從事科研工作,還可在化工等部門從事技術開發、管理和科學研究等工作。
主幹課程:無機化學及實驗、有機化學及實驗、物理化學及實驗、分析化學及實驗、化工原理及實驗等。(本科,理工類)。
截止2011年,化學與化學工程系擁有由25名專業教師(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0人,45歲以下的專任教師均具有碩士以上學位,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11人)組成的結構合理、業務技能與科研能力強、教學質量高、精力充沛、相對穩定的老中青相結合的師資隊伍,獲得了具有較高學術水平的教學與科研成果。近3年,2人入選“福建省高等學校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人入選2010年度“福建省高校傑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計劃”;1人獲福建省第六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2人獲得閩江學院“師德之星”稱號;兩人獲得閩江學院第一屆“我心目中的好老師”稱號;1人獲“閩江學院教學建設與研究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黨政領導班子
系辦公室
主任 | 陳婷 |
教學秘書 | 池子蔚 |
團委
團委書記 | 劉昌盛 |
黨務秘書 | 張林雯 |
輔導員 | 汪培南、張林雯、林聖恆 |
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中心主任 | 林棋教授 |
基礎化學實驗室主任 | 陳為健 高級實驗師 |
應用化學實驗室主任 | 陳毅挺 副教授 |
教研室
基礎化學教研室主任 | 李獻文教授 |
材料科學教研室主任 | 陳雲平 副教授 |
環境科學教研室主任 | 龔旌 教授 |
2011年,化學與化學工程系下設有基礎化學教研室、材料科學教研室、環境科學教研室、綠色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和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等六個實驗室或研究中心,擁有實驗室面積5000多平方米,精密儀器設備近千萬,為應用型人才培養和高水平研究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條件保障。
截止2011年,化學與化學工程系擁有二門省級精品課程、三門校級精品課程、一個校級教學團隊;共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福建省科技廳重大項目、工業重點項目各1項,以及省、市級科研項目30餘項;1項科研成果榮獲第十五屆中國發明協會銅獎;1項科研成果獲得福州市職工發明創造二等獎;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共發表學術論文300多篇,其中被SCI、EI收錄的共有50餘篇。先後有5個項目在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上成功與企業對接,與多個企業進行新產品、新工藝的合作開發。申請發明專利2項;兩篇論文分獲第九屆福建省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二等獎、三等獎;項目“MJ6離型劑”獲第八屆·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高校優秀參展項目二等獎;年產2萬噸的生物柴油項目在福建源華科技公司完成了工業設計,年產3000噸陽離子醚化劑項目已成功實現產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