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第一中學
甘肅省中學
甘肅省甘谷第一中學(簡稱甘谷一中),始建於民國十四年(1925年)的伏羌縣立中學,1942年由初級中學改為完全中學,1944年隸屬於省教育廳,更名為“甘肅省立甘谷中學”。1949年8月甘谷解放,這所學校直屬省教育廳領導,命名為“甘肅省甘谷中學”。1956年從城內南街舊址遷往南關新址。1980年由省教育廳定為全省重點中學。更名為“甘肅省甘谷第一中學”。1982年省教委、省體委命名為“籃球傳統項目學校”。1999年完成初中分流成為高級中學。
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4200多人,教職工300多人,60個教學班,學校佔地面積83畝,建築面積30490平方米,是一所由省教育廳命名的省級示範性高級中學。
甘肅省甘谷一中始建於1925年,迄今已有90年的歷史。學校佔地83畝,建築面積30490平方米,有教職工300多人(其中中學高級教師37人),60個教學班,學生4200人。1944年民國時期為省教育廳直屬中學,解放后不斷發展,1980年被確定為全省24所重點中學之一,1997年停止初中招生,2002年被省教育廳命名為省級示範性高中。
敦行修業 尚志立品。
敦行:始見於《禮記·曲禮上》:“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殆,謂之君子。”在這裡“敦”是敦促、勉力的意思,“敦行”就是勉力去做,強調了動手能力的重要性,意為學子所學的知識必須付諸實踐,運用於社會。
修業:取義《管子·宙合》“修業不息版”句。業,古人將寫字著書用的方版稱為“業”,而將寫文章稱為“修業”,我校取“努力學好科學文化知識”之意。
尚志:尚,崇尚,“尚志”為崇尚高遠志向之意。
立品:品,品味、修養的意思。清初散文家江琬在《江天一傳》中有“士不立品,必無文章”之名句,強調讀書人首先要樹立崇高的道德品行的主張,“立品”就取其此意。
甘谷一中校訓的基本意思是:在重視實踐的前提下,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樹立高遠的志向,努力完善自己的品德修養,做一個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才。
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健康發展。
依法治校,質量強校,教改興校,特色立校。
誠信 文明 勤學 守紀
篤學 善思 自強 求新
高尚的師表風範 嚴謹的治學態度
求實的工作作風 無私的奉獻精神
第一階段(1925——1949)解放前的教育。學校以初中教育為主,1942年始設高中。規模最大時達到解放初的高中3個班,初中9個班。
第二階段(1949—1956)振興發展期。當時學校設三個校區—東分校(模範)、西分校(西關)、校本部(文廟)。南關現址於1954年籌建,1956年遷入。學校規模由初期的12個班500人發展到後來的23個班1500人。高考升學率1952年100%,1953、1954年70%,1955、1956年94%。1950年—1965年學校共畢業866人,714人被高校錄取,這是甘谷一中發展史上的第一個高潮期。。
第三階段(1957—1961)嚴峻考驗期。反右傾,大鍊鋼鐵,三年困難時期,學校教師因運動嚴重減員,是第一個低潮期。
第四階段(1962—1966)第二個高潮期。教育部中小學工作條例和各科教學大綱頒布。高考升學率1963年83%(畢業23人,考入高校19人,全省第二),1964、1965年70%。
第五階段(1966—1976)十年動亂期。工宣隊、農宣隊進駐學校,教學活動被迫停止,學生參與運動,教師挨批鬥。1971年—1976年有341人被各級革委會推薦進入高校學習。
第六階段(1977—今)高考制度恢后的長期穩定期。
高考上線人數逐年增多,最少的年份4人,最多936人。
年份 | 高考上線人數 (大中專及以上) | 年份 | 高考上線人數 (大專及以上) | 年份 | 高考上線人數 (二本及以上) | ||
1977年 | 4 | 1998年 | 173 | 2003年 | 391 | ||
1978年 | 13 | 1999年 | 214 | 2004年 | 397 | ||
1979年 | 31 | 2000年 | 318 | 2005年 | 475 | ||
1980年 | 42 | 2001年 | 459 | 2006年 | 660 | ||
1981年 | 44 | 2002年 | 575 | 2007年 | 701 | ||
1982年 | 92 | 2008年 | 820 | ||||
1983年 | 98 | 2009年 | 877 | ||||
1984年 | 177 | 2010年 | 936 | ||||
1985年 | 170 | 2011年 | 921 | ||||
1986年 | 187 | 2012年 | 917 | ||||
1987年 | 122 | ||||||
1988年 | 177 | ||||||
1989年 | 134 | ||||||
1990年 | 200 | ||||||
1991年 | 182 | ||||||
1992年 | 179 | ||||||
1993年 | 192 | ||||||
1994年 | 248 | ||||||
1995年 | 127 | ||||||
1996年 | 161 | ||||||
1997年 | 218 | ||||||
合計 | 2798 | 1739 | 6178 |
將大中專及以上上線人數作為高考上線人數統計的時期(1977—1997共21年),共有2798人上線。
將大專及以上上線人數作為高考上線人數統計的時期(1998—2002共5年),共有1739人上線。
將二本及以上上線人數作為高考上線人數統計的時期(2003—今共8年),共有6178人上線。
1.校園面積偏小,周邊縣區一中均採取擴地戰略。秦安一中達到150畝以上,張川一中新校達200畝。甘谷一中校園面積由150畝縮小至83畝,學校無法繼續發展,學生基本的早操場地都無法保證,更別說修建教室、學生宿舍、飯廳和標準體育場。
2.專任教師短缺。近四年除個別教育碩士、研究生外,沒有給一中分配教師。2011年從縣初中和五中選調5人,也未能徹底解決這一問題。
3.對一中的長遠定位尚未建立。在學校90年的發展過程中,有著其他學校無法企及的輝煌,如1944年的省教育廳直屬中學,1980年的省屬24所重點中學之一,2002年的甘肅省示範性普通高中等,但一中究竟應該維持現狀,還是繼續向國家級示範校奮鬥?是在原址擴大校園,還是建設新校或建設新校區,都還沒有一個明確的方向。
4.甘谷教育均衡發展和打造甘谷一中隴上名校的關係沒有明確。甘谷一中在縣教體局招生政策上不但享受不到優惠,反而比其他學校更差,如二中、三中、四中、六中既可以招收一中招生範圍內的學生,也包收本校初中的全部學生,而一中不能招收二中、三中、四中、六中的學生。這樣的招生限制使這所全省為數不多的縣辦省級示範性高中舉步維艱,很難達到應屆生二本上線率50%的示範校指標要求。在全市高考前四名的學校中,天水一中在全市招生且跨地區招生,秦安一中在全縣招生,天水二中在全區招生,只有甘谷一中是縣內限制性招生。今後要保住甘肅省示範性普通高中的牌子都有很多隱患,遑論發展。如果不取消現有的招生限制,在各方面給予甘谷一中政府層面的更大支持,將會造成無法彌補的遺憾。
90年前,邑人宋梓先生傾資興辦伏羌中學,甘谷開始有了第一所中學,也有了自己的向國家輸送人才的輸送小站。46年前,縣委政府將南關苗圃一百多畝地劃撥給甘谷一中,並建嶄新校舍,始有現址上的一中。我們有信心,也有理由相信,甘谷一中今後應該會有更大的發展和提高。
從學校發展的六個階段可以看出,國家政治穩定,經濟繁榮時,學校就發展;國內動亂,經濟滑坡時,學校發展就受到阻礙,就要倒退。同時我們也看到,國內連續幾十年的穩定繁榮對教育的發展是多麼重要啊,我們應倍加珍惜。
近6年甘谷一中高考在全縣、全市、全省的位置
近6年甘谷一中高考上線總人數、總上線率、應屆上線率穩居全縣第一。
總上線人數穩居全市61所高中學校前2名(甘谷一中、秦安一中),應屆上線率穩居全市61所高中前4名(天水一中、秦安一中、甘谷一中、天水二中)。
2010年趙同樂以理科657分的成績列全省理科77名,全縣第一名。二人進入全縣理科前三名,一人進入全縣文科前三名。
2011年高考,甘谷一中不含術科的二本上線人數為889,應屆上線率38.9%,往屆上線率61.7%,應、往屆上線率均達到了歷史最高點,計入術科的二本上線人數921人。重點上線人數370人,比2010年增加24人。全縣理科前10名甘谷一中有7名,全縣文科前10名中,甘谷一中有8名。從2005年以來,連續8年上線總人數和各類上線率名列全縣第一,全市前4名。
近6年學校高考在全省的位置可以用“全省每一百個招生計劃中甘谷一中所上線的人數”來確定,這可以叫做“分蛋糕比例”。甘谷一中重點大學“分蛋糕比例”為百分之二,這意味著在全省559所普通高中當中,有50所甘谷一中就可囊括全省全部重點大學招生指標。甘谷一中第二批本科大學“分蛋糕比例”為百分之一點五,這意味著在全省559所普通高中當中,有67所甘谷一中就可囊括全省全部第二批本科大學招生指標。
2012年高考,甘谷一中通過“抓管理、促規範,抓教學、促質量”,向精細化管理要質量,向教研教改要質量,2012年高考再創歷史最好成績,上線總人數、增長率、應屆升學率等各項指標在全縣名列前茅。盤點甘谷一中2012年的高考,整體上呈現八大特點:
• 一是上線總人數達到917人,比2011年增加28人,上線率為50.38 %,創甘谷一中高考史上新高;
• 二是重點上線人數達341 人,上線率為18.74%。其中理科重點上線314人,文科重點上線27人;
• 三是應屆生上線人數突破400人大關,達到461人,比2011年增長106人,上線率為50.11 %。其中應屆理科上線406人,上線率為56 %。應屆生上線率大幅度提高,甘谷一中高考又有了新的增長點;
• 四是精尖學生特別突出。全縣文、理科狀元落戶甘谷一中。有 1人居全省理科第39名,全市第3名;有 6人進入全縣前三甲;全縣理科前10名中,一中有 6 人,全縣文科前10名中,一中有7人;
• 五是高分學生為歷年之最,600分以上一中共有20人,600分以上人數佔全縣 41人的 48.8 %;
• 六是班級上線人數有新的突破。應屆理科有 7個班上線人數在50人以上,其中高三(4)班上線人數突破60人;
• 七是文科上線人數和重點人數居全縣第一。應、往文科上線134人,上線率為34.63 %;重點27人,上線率為7%;
• 八是體、音、美術科學生專業成績上線率創新高。全校參加高考的術科生共有68人,專業成績合格的有58人,合格率為85 %。
(一)樹立質量意識。質量意識教育使大家認識到,教學質量是學校工作的生命線。要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就必須將“向高一級學校輸送合格人才”作為學校的重點來抓。升學率是立校之本,把升學率和素質教育割裂開來、甚至於對立起來的做法,是對素質教育的歪曲。成功的素質教育必定以升學率的穩步提高為前提,不成功的素質教育必定伴隨著教育質量的下降和升學率的滑坡,進而影響到學校的生存。無論學校領導還是科任教師,以至於每位學生,都以教學質量的提高為榮,以教學質量的下滑為恥。全校上下形成了以質量評價人、以質量凝聚人、以質量激勵人的風氣,人人心齊氣順、勁往一處使、心往一處想,為教學質量的逐年提高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礎。
(二)狠抓考風考紀,建立學生考試卡制度。教學工作要實,一不要擺花架子,二要端正教風學風。由於受學生上高中難、部分學生拿畢業證難的影響和受部分領導教師功利思想的影響,在高中招生、高中會考甚至高考中一度產生過學生作弊、師生作弊的不正之風,這種風氣甚至影響到了學校的期中期末考試和檢測考試,如何扭轉這一風氣,是學校優先要解決的問題。我們分兩步解決,一是從嚴格招生考試入手,監考教師人選由校長將密封名單交給各樓層領導,再由樓層負責人在本樓層公布,閱卷由與我校學生數量相當的兄弟學校對調評閱。登分採用由四人為一組的互相監督制約機制,二人唱分二人登分,這就從客觀上杜絕了教師作弊的可能性。在監考中嚴格執行國家制定的教育考試“考生違紀舞弊事件處理暫行規定”,絕不姑息遷就。特別是在會考、高考中對違紀舞弊的學生動真格,該當科記零分的、本次考試記零分,均在學校曝光台予以及時公布。學校自己組織的考試也參照這個規定執行,起到了良好的震懾作用。這種作法雖然使我們把虛高的會考優良率、合格率降了下來,但為形成良好的教風、學風、考風打下了基礎。二是校內建立並實行甘谷一中學生考試卡制度。該制度從命題、制卷、考試組織、閱卷、登分、統計、評價各個環節力求客觀公正,增加考試成績的可信度。命題人和試題在考前是嚴格保密的,但命題範圍來自於考綱要求,並由教務處收集后在考前再反饋給科任教師和學生,因而是公開的。學生一入校便被確定了考場,教務處按每考場30人左右,將同級1000多名學生插花編排至各考場,每考場最多有同班學生2人,這樣便於客觀評價班級成績。試卷密封編號,一律集體閱卷,流水作業;教研組長和下組領導負責,兩級複核,登分方法採用教務處製作的登分盤,將教師考試成績作為評定課時津貼或期中期末考試獎勵等次的依據。
這些措施打消了學生對考試存有的僥倖心理,教師把主要心思和精力放在了踏實教、學生放在了踏實學上,華而不實的作法自然沒有了市場。
(三)推廣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學校從2003年3月開始全面改善了課堂教學條件。2003年7月開通了100M電信寬頻網,到2004年5月共布設418個信息點,實現了全校任何地方均可無限時上網際網路的目標。2003年10月將35台台式電腦配備到各教研組、處室和行政辦公室,在使用上學校不設任何限制條件,使教師迅速熟悉了電腦。2003年11月起,為各教室全面配備了多媒體電教設備,該工程與原有的“電視雙向控制系統”完全兼容,不但使教師手中的任何教學資源(錄音帶、錄像帶、光碟、U盤)在各自的教室里自主播放,將各種印刷資料在實物展台上展示,還可以從網際網路直接調用課件,並進行遠程直播教學。2004年3月、2006年10月和2008年7月學校分三批為科任教師配備筆記本電腦218台,2010年又更新了110台。2006年10月建成了甘谷一中網站,實現了校內圖書、實驗儀器、學生成績的網上查詢,今後將增加學生分組實驗和演示實驗的網上預約及學校信息的網上發布功能。
(四)深入開展徒拜師活動。廣泛的徒拜師活動,使大批青年教師迅速成才,使老教師煥發青春。
青年教師的主要問題是把握不住高考要求和教學內容的難易,同時缺乏質量意識和踏實認真的作風,學校出面為他們選擇合適的老教師作為師傅,讓他們結成對子,並規定青年教師每周聽2次老教師的課,老教師每周聽1次青年教師的課,每學期為青年教師寫1份鑒定材料,同時規定青年教師要主動持教案向老教師進行課前請教。通過12批“徒拜師”148對教師的結對幫助,加快了青年教師的成才步伐。
老教師的問題是不能接受新事物。為此,學校舉辦了8期教師電腦培訓,從初識電腦、操作系統、office、漢字輸入法、上網、使用電子郵件、課件製作、多媒體教室操作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培訓。絕大多數教師都能熟練掌握多媒體教學技術並服務於教學,今後學校對教師的培訓還要由基礎性向高端逐步推進。
新課程培訓是一項大工程,學校除了參與國家、省級、市級培訓外,還要以這些人為種子,廣泛持久地進行校本培訓,以適應2010年從高一級開始的新課改。
(五)規劃調整學科結構。根據全省高校招生計劃,學校對所設學科進行了合理的結構調整。從2005年開始,學校每年認真統計分析甘肅省高校招生計劃,按照理工、文史、體育理、體育文、音樂理、音樂文、美術理、美術文八大類別的招生計劃及時調整學校的學科結構,及時扭轉了全校重理輕文、重文化課輕術科的現象,提高了學校在高考中的競爭力。
(六)科學的高考複習措施。
1.採用分類推進分層次教學模式,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教學的效果。
2.以統一的教學進度,很好的落實了三輪複習時間,提高了複習效果。
3.以月考周練促進了教學活動的開展,提高了學生的應試技巧和能力。
4.通過分解高考上線指標,落實高考獎勵制度,提高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
(七)建立師生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對教師的激勵主要是四個方面。1、會考獎勵。設優良率獎、合格率獎兩項。2、高考獎勵。設班級管理獎、指標獎和超指標獎、個人水平獎、特別獎(或特殊貢獻獎)、學校管理獎、術科教師獎六項。3、期中期末考試獎(現改為課時津貼),分三個獎勵等次和一個實施細則。4、組織高三教師外出考察(半個月)。
對學生的獎勵。對考入清華、北大的學生每生獎勵一萬元;2005年為考上重點大學的學生每生獎勵1千元及1個旅行箱;對高一、高二的三好學生及優秀學生幹部的獎勵與學生高考獎同時頒發。
獎勵機制體現了向教學傾斜的思路,充分調動了師生的教學積極性,也是我校抓教學質量措施的一個重要方面。
甘肅省甘谷一中2010年春季運動會
學校開展的愛國主義教育、行為規範及養成教育、法制教育、環保教育、心理諮詢以及營造青年林、新生入學軍訓等活動,大大提高了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姓名 | 職務 | 工作分工 | 專業方向 |
王貴子 | 校長 | 負責學校全面工作 | 物理 |
張廣明 | 黨總支書記 | 負責學校黨務工作 | |
孫志勇 | 常務副校長 | 協助校長工作,主持學校日常工作 | 思想政治教育 |
丁 銳 | 副校長 | 協助校長工作,聯繫高三級補習班 | 漢語言文學 |
宋東芳(女) | 副校長 | 協助校長工作,聯繫高三級補習班 | 漢語言文學 |
謝永強 | 副校長 | 協助校長工作,負責教育教學工作,聯繫高三級 | 化學 |
楊岩如 | 副校長 | 協助校長工作,負責政教管理工作,聯繫高二級 | 英語 |
張曉英(女) | 副校長 | 協助校長工作,負責後勤總務工作,聯繫高一級 | 數學 |
王仰東 | 教導處主任 | 主管教育教學工作,負責教導處 | 數學 |
鞏平文 | 政教處主任 | 主管政教管理工作,負責政教處 | 數學 |
蔣高勇 | 總務處主任 | 主管後勤總務工作,負責總務處 | 生物學 |
甘肅省甘谷一中校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