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鞋

軍隊所必備的一項軍需品

軍鞋是古今中外軍隊所必備的一項軍需品,其式樣、質地不僅影響到軍人的戰鬥力,而且也反映出一個國家的經濟狀況和技術水平。

中國的軍鞋是指布面膠鞋,主要有兩種說法:一是指這種軍鞋在解放戰爭中誕生;二是指解放軍穿用的制式軍鞋。20世紀50年代初,隨著中國橡膠工業的發展,解放軍各部隊全部換成了解放鞋

簡介


軍鞋的歷史相當悠久,世界上第一雙軍鞋究竟是什麼樣子,出自何人之手已無從考證。今天能夠看到的最古老的軍鞋制式出在中國,考古學家曾從瀋陽的周代廢墟里挖出過綴有銅釘的皮質軍鞋,這是我國乃至世界上發現的最早的一雙軍鞋實物,它說明當時的人們已經用煙火熏烤的方法使皮變成革,並製作出具有防護作用的軍鞋。
在西方,自古羅馬時期便開始採用動物皮毛製作軍鞋/靴,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軍鞋的式樣和質量都不盡如人意。美國南北戰爭期間交戰雙方穿著的軍靴外觀醜陋而且做工粗糙,連格蘭特將軍的軍鞋也不例外。只有配發北方聯邦軍炮兵的長筒靴做工還算精良,看上去和現代的馬靴差不多,當時,長途行軍使靴子的磨損率相當驚人,許多勤務兵在僅有的一雙軍靴穿破后只好光著腳行軍去打仗,1863年6月南軍方面的希爾將軍得到消息,在葛底斯堡鎮內的倉庫中存放著大量北軍的軍靴,遂動了搶劫的念頭。7月1日,希爾下令部隊進入鎮子搶軍靴,然而,希爾並未得到需要的東西,等待他的是北方將領約翰·比福特指揮的2個騎兵旅射出來的槍彈。隨著雙方兵力不斷集結到葛底斯堡地區,一次為搶鞋而實施的小規模行動最終演變為慘烈的大規模戰鬥,這就是著名的葛底斯堡戰役
與倒霉的美國人相比,德國的士兵就幸運多了。德意志鐵血宰相俾斯麥曾說過:“行軍的靴子樣子和行軍時的腳步聲,是軍隊的有力武器。”因此,德軍非常注重士兵的服飾,哪怕是一雙軍鞋也不例外。德軍制式軍鞋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66年的普魯士時期,當時的軍靴為牛皮製褐色長筒靴,看上去非常威武。普魯士陸軍的軍靴為後來的制式化生產奠定了基礎。其式樣一直影響到二戰時期的德國軍隊。
這一時期,穿長筒靴同樣是歐洲其他國家軍隊的慣例,像沙皇統治下的俄羅斯軍隊就規定軍隊必須穿長及小腿的皮靴,以體現軍威。20世紀初期,德軍的軍靴已分為軍官用和士兵用兩種。士兵穿普通的長筒行軍靴,而軍官由於要騎馬,所以配發了馬褲和馬靴。一戰期間,協約國的士兵基本上都配發了靴腰高15厘米左右的低腰軍靴,並配以綁腿。然而,同盟國方面的德軍出於傳統和戰壕戰的需要仍然穿著長筒行軍靴。儘管長筒靴看上去比較笨重,但事實證明,這種軍靴使患“戰壕足”的士兵大大減少。

二戰中的變遷


20世紀30年代開始,打破《凡爾賽條約》限制的德軍逐漸過渡為機械化部隊,此時,除騎兵外,所有兵種的軍官幾乎都用機動車輛代替了馬匹,但傳統的馬褲和馬靴仍然保留了下來。獨特的頭盔和黑色長筒靴成為這一時期德軍士兵的典型特徵,武裝黨衛軍創立初期則使用系帶式長筒摩托靴。1940年後,德軍的戰線不斷延伸,從炎熱的北非沙漠一直到冰天雪地的莫斯科都有德軍士兵的影子。為適應不同作戰地區的環境,用途各異的行軍靴也隨即配發到在海外作戰的德軍部隊中。隆美爾的非洲軍就配備了特製的沙漠靴。沙漠靴分為高腰和低腰兩種,均為系帶式,靴腰由透氣的田野灰或沙黃帆布製成,靴面和靴子底為牛皮質地,可以有效避免皮膚炎的發生。與飽受酷熱折磨的非洲軍相反,在東線零下50攝氏度嚴寒中作戰的德軍士兵配發了兩種防寒靴,分別供應普通步兵和機械化部隊士兵。
二戰中,在單兵裝具方面堪與德軍媲美的恐怕就是美軍了。當時,美國陸軍步兵配發的軍靴主要有兩種——M42型軍靴和帶皮製護腿的M43型高腰作戰靴,按照美軍條令,穿M42型軍靴時必須同時打上制式的帆布綁腿。有意思的是,雖然M43作戰靴的性能優於老式的M42,但直到1944年諾曼底登陸時,美軍“遊騎兵”部隊及一些其他陸軍單位的官兵仍穿著M42軍靴。
與美、德等國相比,二戰中日軍的軍靴就比較簡陋了,無論是做工還是式樣都很一般。日軍士兵多穿土黃色的低腰皮靴,軍官則是一雙長筒皮靴。另外,日軍在東南亞作戰時曾配發一種非常怪異的膠底帆布軍靴,這種布靴日本人穿木屐時配的襪子一樣,大腳趾和其他腳趾是分開的。這種設計是為了防止日軍士兵在潮濕光滑的地面行軍時滑倒。

從越南到伊拉克


二戰後,美國在研製新型軍靴方面一直沒有間斷過,並不斷在戰爭中加以考驗。越戰爆發初期,美國地面部隊普遍配發的軍靴是20世紀50年代研製的黑色全皮作戰靴。這種軍靴看上去挺有“派”的,但就是不受歡迎。究其原因,主要是厚厚的牛皮靴腰透氣性差,排水性能也不好,還特別重。此外,這種皮靴的靴底只作過簡單的防滑處理,無法滿足東南亞地區雨季時濕滑泥濘的環境。
於是,20世紀60年代初,美陸軍根據需要研製了熱帶靴。它用防潮尼龍和皮革製成,帶有兩個透氣孔,鞋底採用“巴拿馬”式設計,較易清除沾上的泥土,在鞋底中裝有一片鋼板,以防扎傷。最初的熱帶靴的鞋面由綠色尼龍製成,1990年,為了使其標準化並便於在營區穿用,鞋面改成了黑色。
越戰結束后,美軍作戰靴中最出風頭的恐怕就是在中東地區大量使用的沙漠靴。海灣戰爭初期,美軍地面部隊穿的還是靴幫上開有排水孔的黑色軍靴。而在沙漠地區作戰時,這種軍靴顯得過於笨重,偽裝性不好,散熱性也差。對美軍來說,軍靴的質量不僅與士兵的健康有關,更影響到軍隊的戰鬥力。美軍根據需要,迅速設計了一種適合沙漠作戰的軍靴。
改進后的沙漠靴的確有不少優點:沙漠靴面由防潮皮革與編織尼龍製成,透氣孔被取消,鞋面裝有拉鏈以防止沙子進入;在靴底設計上取消了防刺鋼片,加進蜂窩狀的鋁製保護層,以減輕地雷對腳部的傷害程度,同時,鞋底的橡膠較軟,能防止沙中的碎石硌腳;此外,鑲拼鞋帶孔面和帶塗層的黃銅快速穿帶系統則大大減少了穿脫靴子的時間,一般用10秒鐘就能搞定。海灣戰爭期間,美國國防部訂購了大約42萬雙沙漠靴。
儘管海灣戰爭使沙漠靴一夜成名,但在阿富汗戰爭及後來的伊拉克戰爭中,這種作戰靴的問題便逐漸暴露出來。據美軍的綜合調查報告顯示,沙漠靴的問題主要包括:靴底太軟,容易磨損;鞋墊上方的潮氣不易散出,最好有與叢林靴類似的排水/透氣孔;快速系帶系統下方的靴帶經常把皮膚磨出水泡
此外,美軍根據不同的環境設計不同的軍用靴以適應不同的作戰要求,如專供寒帶地區用的陸軍制式軍靴——保溫靴,它分黑色和白色兩種。黑色靴適於在華氏零度至零下25度的環境中穿用,白色靴則可在華氏零下60度的環境中有效地保護士兵的雙腳。白色保溫靴后經改進,加裝了新式合成材料絕緣內襯。
為填補標準作戰靴和保溫靴之間的空白而設計的防寒靴,該靴屬於行軍靴,適於在濕冷環境中穿用。該靴為全皮全襯式,襯裡不但防水防潮而且透氣性能良好。靴底採用了防滑式設計,以利於在冰雪上行走。
另外,山地部隊和駐阿拉斯加的部隊裝備山地滑雪靴,它是美陸軍的首選登山靴,但亦可用於滑雪或雪地行走。由防水皮革製成,帶有手套型的皮內襯和可抽出的絕緣鞋墊,在其橡膠鞋底上有可捆綁滑雪板的地方。該靴可在華氏10度的環境中有效地保護雙腳。
排雷靴是一種特殊用途的軍用作戰靴,通常用於掃雷作業。排雷靴採用氣墊結構,靠減少人體對地面的壓強起到不觸發地雷引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