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星樓

濟寧金鄉縣奎星樓

奎星樓位於臨縣城內,文廟大成殿東南隅,名宦祠旁。兩面分別是泮池、文德橋和前殿,始建於清光緒五年。奎星是中國民間信仰中主宰文章興衰的神,在儒士學子心目中,奎星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奎樓具有濃厚的中國民族風格和地方文化特色,是燦爛的中國文化遺產的一部分。

發展歷史


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汝南人彭鯤化任金鄉知縣,始建魁星樓。上層供奉魁星神像,下層明窗四敞。樓前架凌雲橋於壽河之上,和陸岸相連。康熙壬辰年(1705),魁星樓傾圮,凌雲橋木朽爛,知縣沈淵首先捐俸倡導,募捐者濟濟,魁星樓得以修復一新,並重建凌雲橋。以石為墩,上架大木為梁,鋪以厚板,共三孔。咸豐甲寅年(1854),魁星樓毀於戰亂。至光緒十二年(1886年),知縣程方德勸募得制錢重建魁星樓,台基沿其舊制。“又復繚以周垣”,護以柵欄,金碧輝煌,丹堊一新。對凌雲橋則危扶缺補,東西側設石欄,前而砌成石道。此後百餘年間,風剝雨蝕,戰亂頻仍,年久失修,后經“文革”人為的破壞,魁星樓牆毀頂榻,門爛窗壞,橋落石沒。1983年修建星湖公園內凌雲橋時,對奎星樓進行修繕。2001年3月17日,被濟寧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