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旦

雜誌四大名旦

雜誌四大名旦是指《收穫》、《花城》、《當代》、《十月》。《收穫》以其老成持重稱“老旦”。《花城》以其婀娜多姿稱花旦。《當代》以其理直氣壯稱“正旦”。《十月》以其清新瀟灑稱“青衣”。流傳十分廣泛,宣傳效果很大。

圖書資料


《收穫》簡介
《收穫》創刊號
《收穫》創刊號
《收穫》創刊號
《收穫》是在1957年由巴金靳以創辦的。它是1949年後中國第一本大型的文學雙月刊。創刊之後,具體的事情多由靳以來做。巴金就是組稿,當然他自己也是作家。他對雜誌的支持非常大。後來,雜誌曾一度停刊,那是在3
四大名旦[雜誌四大名旦]
四大名旦[雜誌四大名旦]
年自然災害的時候,1960年代初,整個國家情況都非常困難。再後來,雜誌復刊,辦了幾年又到了文革,再度停刊。到了1979年,《收穫》復刊。
2011年3月,《收穫》雜誌榮獲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期刊獎。
當代文學史上有影響的作家幾乎都跟《收穫》有關係。老作家當中,像馮驥才、王蒙,重要的作品都在《收穫》上發表。王蒙的《活動變人形》、馮驥才的《啊!》、《神鞭》,還有從維熙張一弓等。
文革前,老舍的《茶館》、柳青的《創業史》、金敬邁的《歐陽海之歌》也都是在《收穫》上發表的,那也是整整影響了一代人的作品。
1979年之後的一批作家,像張抗抗的作品、諶容的《人到中年》、張潔的《方舟》、鄧友梅的《煙壺》、陸文夫的《美食家》、葉辛的《磋砣歲月》、德蘭的《求》等。余華幾乎所有重要的作品都是在《收穫》上發表的,蘇童、王安憶也是。
幾代人幾乎都跟《收穫》有關係。所以,陳村說,它是中國當代文學的簡寫本。
基本信息
雜誌名稱:收穫
《收穫》2011年第1期封面
《收穫》2011年第1期封面
主管、主辦:上海市作家協會
出版:收穫文學雜誌社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日期:單月15日
雜誌社地址:上海市巨鹿路675號(郵政編碼:200040)
國內統一刊號:CN31-1148/I
國際標準刊號:ISSN 0583-1288
國內代號:4-7
國外代號:BM151
定價:15 元

雜誌社成員


社長:李小林
執行主編:肖元敏,程永新
副主編:鍾紅明
《花城》雜誌
《花城》的文學作品
《花城》雜誌圖片
《花城》雜誌圖片
《花城》雜誌圖片

雜誌社經歷


《花城》創刊以來,曾經刊發過遇羅錦的《春天的童話》、張潔的《祖母綠》、周梅森的《沉淪的土地》、呂新的《撫摸》、格非的《錦瑟》、顧城的《英兒》,王小波的《革命時期的愛情》和《白銀時代》、史鐵生的《別人》、林白的《一個人的戰爭》、陳染的《私人生活》、蔣韻的《櫟樹的囚徒》、東西的《耳光響亮》、徐小斌的《羽蛇》、閻連科的《日光流連》、莫言的《我們的七叔》、張梅的《破碎》、葛紅兵的《我的N種生活》、李洱的《花腔》、畢飛宇的《青衣》、王祥夫的《上邊》、韓東的《紮根》、王安憶的《世家》、蘇童的《手》、魏微的《化妝》、李傻傻的《紅X》、夏榆的《天黑黑》等等小說佳作。
見證了文學的繁華與寂寞,親歷了文學位於前沿處的光芒與邊緣處的思索,《花城》依然堅持自己的初衷——自1979年5月創刊以來始終如一的情懷——“您最後的精神家園”。
出版地址:廣州市水蔭路11號花城雜誌社
《當代》雜誌

基本信息


雜誌名稱:當代
四大名旦[雜誌四大名旦]
四大名旦[雜誌四大名旦]
出版周期:雙月刊
主管:中國出版集團
編輯出版:人民文學出版社
編輯部地址:北京朝內大街166號(郵編:100705)
國際標準刊號:ISSN 0257-0165
國內統一刊號:CN 11-1282/I
國外代號:BM
郵發代號:2-161
定價:15.00 元

編委會


主編:潘凱雄
副主編:洪清波
顧問:屠岸,陳早春,朱盛昌,何啟治,常振家
編委:潘凱雄,洪清波,楊新嵐,周昌義,謝欣

書刊信息


《當代》是獲茅盾文學獎最多的大型文學雙月刊,曾獲第二屆國家期刊獎。雜誌奉行文學克隆真實的宗旨,堅持以文學關注現實、關注百姓、人生的立場,被公認為現實感最強的中國大陸文學刊物。長期關注讀者趣味,尊重讀者權利,相信讀者格調,成為發行量最大的文學原創期刊之一和最受歡迎提文學品牌之一。1999年以來,舉辦《當代》文學拉力賽,堅持公開評委名單、公開評委評語、公開評委投票的原則,使之成為透明度和公信度最高的文學獎項。
首發<芙蓉鎮>,<古船>,<活動變人形>,<白鹿原>,<塵埃落定>,<滄浪之水>,<蒙面之城>,<超越自我>,<新星>,<故土>,<老井>,<赤橙黃綠青藍紫>,<大國之魂>,<中國知青夢>,<國畫>,<梅次故事>,<家族>,<點點記憶>,<商界>,<流浪金三角>,<經典關係>,<白豆>,<藍衣社碎片>,<中國知青終結>等優秀作品。<將軍吟>,<芙蓉鎮>,<第二個太陽>,<鐘鼓樓>,<白鹿原>,<塵埃落定>,<戰爭和人>等七部長篇小說曾獲茅盾文學獎。
十月 《十月》雜誌是我國著名文學雜誌,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是目前國內唯一集短篇、中篇、長篇小說(每年六期長篇小說版)、散文、詩歌、報告文學於一身的著名大刊,每年十二期。自1978 年創刊以來,《十月》獲得了第一屆、第二屆國家期刊獎、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命名的"雙高" 期刊。“十月文學獎”在國內享有盛譽,是新時期以來持續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文學獎項之一。
《十月》 是大型綜合性文學雙月刊,榮獲第一、第二、第三屆國家期刊獎,第一、二屆全國百種重點社科期刊稱號,北京市優秀期刊。它以不斷推出文學新人的佳作為特色,既注重作品的思想性,又注重作品的藝術性和可讀性,深受廣大讀者,特別是文學青年的歡迎。
《十月》 著重刊登內容堅實、風格多樣的中篇小說和品位高雅、文筆優美的散文,同時也發表優秀的長、短篇小說、詩歌、報告文學。對廣大讀者所關注的熱點題材的作品優先刊登。
《十月》 中心彩頁發表國內一流畫家的美術作品,四封設計精湛脫俗,給讀者極高的藝術享受。
本刊顧問:朱述新 草青 陶信成 曲仲 鄭萬隆
主 編:王占君
副 主 編:陳東捷 周曉楓 寧民慶
郵發代號:2-163
地 址:北京北三環中路6號《十月》雜誌社
郵 編:1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