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義劉氏莊園
全國重點保護單位
興義劉氏莊園
現存忠義祠、花廳、書齋、劉顯潛居室、家廟、校場壩,部分城垣、炮樓及法式建築各一棟。劉氏莊園宏偉壯觀,至今主體建築基本保持原貌。
1983年6月,興義縣人民政府將劉氏莊園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1985年11月,貴州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8年,國家撥款35萬元維修劉氏宗祠。
1989年10月在莊園內建成“貴州民族婚俗博物館”,現在是全國唯一的少數民族婚俗博物館。
1990年3月,國家文物局有關領導和專家專程赴興義考察劉氏莊園,認定劉氏莊園是一處具有較高歷史、科學、藝術價值的近現代建築,保存如此完整的莊園,在貴州乃至國內已不多見。
2012年10月12日上午,省長陳敏爾到興義市劉氏莊園就人文資源保護和利用等情況進行調研,他強調,要保護和利用好人文資源,積極推動旅遊業發展。
陳敏爾一行參觀了劉氏莊園忠義祠、花廳、書齋、劉顯潛居室、部分城垣、炮樓等建築,認真聽取導遊講解劉氏莊園的相關情況及劉氏家族的歷史淵源。在了解劉氏莊園情況和劉氏家族的歷史后,陳敏爾說,劉氏家族比較重視教育,為黔西南州的教育事業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劉家留下的劉氏莊園,是一處具有厚重歷史文化的人文景觀。
興義劉氏莊園
興義劉氏莊園
黔西南州《盤江史料輯》記載:“弟兄均魁梧奇偉,膽力過人,附近無不敬畏。劉燕山得諸子之力,家業日興,漸為下五屯首戶。”伴隨著劉氏家族的勢力的不斷壯大和財力的提高,莊園建築也不斷的擴大。到民國期間,成為貴州省最大的私家莊園。
劉官箴(1829~1865年),字銘之,號鴻魁,為劉官禮長兄,興義地方團練首領,1865年(清同治四年),劉官箴製造了著名的“興義教案”,阻止了法國天主教勢力滲入黔西南。
劉官禮,字統之,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風雲人物,興義地區近代新式教育的奠基者、擴建和改革興義筆山書院,是貴州興義系軍閥中最重要的人物。劉官禮生於1840年(清代道光二十年),逝世於1910年(清代宣統二年),享年70歲。近代貴州西南部戰事方息,塵埃落定,時局趨於穩定,他會同官紳組建培文局,大興文化教育事業,商議重振筆山書院,古道熱腸,殫精竭力,為地方文教事業的恢復和振興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興義劉氏莊園
劉顯世,貴州興義人,字如周,亦作如舟,別號經碩,1870年生於貴州興義,為劉官禮之子,劉顯潛之兄,歷任貴州省長、川滇黔三省護國聯軍副總司令。劉顯世早年曾參加鎮壓廣西會黨起義。辛亥革命后,曾一度贊成共和,但隨即擁戴袁世凱稱帝,1916年,在王文華、王伯群的勸導下,通電全國,參與護國運動,討袁護國,民國成立后,任貴州護軍使。1917年,劉顯世參加孫中山領導的護法運動,任川滇黔三省護國聯軍副總司令,在護法運動中,廣州軍政府分裂,取消岑春煊政務總裁職務,補選劉顯世為政務總裁,但在這時期,黔軍內部矛盾再次公開化,1925年,劉顯世因軍閥派系之爭隱退,1927年10月14日病逝。
興義劉氏莊園由中西合璧的大小13座四合院組成,南北長360米、東西寬130米,佔地70畝,園內現存有忠義祠、花廳、書齋、劉顯潛居室、家廟、校場壩,部分城垣、炮樓及法式建築各一棟。劉氏莊園宏偉壯觀,至今主體建築基本保持原貌。
興義劉氏莊園
劉氏莊園是我國地主、軍閥莊園的代表之一,其建築特點可分為民居和軍事建築;其建築特徵、藝術構件,既有中西合璧的風格,又有清代典型南方民居的建築特點。
整個莊園內各中式封閉四合院相對分散,又院院相連,相互襯托,交相輝映,在莊園還存有距今6500萬年前三疊紀生存在興義一帶的貴州龍化石。
忠義祠建於1864年(清同治三年),1899年(光緒二十五年)毀於大火,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劉統之(劉官禮)籌金重建,是由前廳、兩廂及正殿組成四合院。正殿硬山抬粱式,面闊五間。
明間八棱石檐柱,飾竹節為棱。爪形柱礎。兩柱頂端承接垂柱處,迎面刻伏身昂首石獅各一隻。石柱四面,分刻楹聯和《忠義祠記》全文,正面聯為“結團體成軍,亂自此定;為同胞流血,歿有餘榮”。
內側聯為“未領司農一餉;未受武庫一兵,相友相助相扶持,全憑耿耿血忱倡明忠義;戰爭者十餘年,戰歿者數干眾,為日為星為河嶽,長覺凜凜生氣炯照髯眉”。另兩面陰刻劉官禮撰文行書《忠義祠記》全文,劉顯治書石。
文記咸同年間回族農民起義興宏的歷史,是一篇研究咸同貴州軍事史的珍貴史料。兩廂各三間,前廳五間。天井片石鋪墁。
祠內木雕石刻,飾卷草、花卉、雲龍、魚荷、象鼻及人物等圖案百餘種,造型生動古樸,刻藝細膩精工。其中尤以清代婦女游春圖最為引人注目,身著寬邊大袖,手持團扇的少婦,在春光明媚的花簇錦團中撲蝶遊玩。
興義劉氏莊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