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莊鎮
山東省臨清市轄鎮
康莊鎮位於臨清市東部,轄區總面積97.38平方公里。全鎮共有66個行政村,6213公頃耕地,常住人口73747人(2017年)。康莊鎮交通便利,通訊、服務設施條件優越。康莊鎮名人濟濟,當代著名學者季羨林先生即是其一。還有延慶縣康莊鎮。
據記載,唐末宋初,康莊曾一度稱為康王村,清同治七年(1868年)改為人和寨,1939年日偽清平縣政府遷至康莊。1946年仍稱清平縣,1956年改稱康莊大鄉。1984年,由康莊公社改建鎮至今。
作為臨清市的東部重鎮,康莊鎮歷史悠久,相傳該鎮漢代即為陵縣所轄,唐末宋初為沙陀國境地,曾一度稱為康王莊,清朝同治七年改為人和寨,1939年抗戰期間日偽縣政府遷至康莊,為清平縣政府駐地,1946年稱為清平縣,1956年又稱為康莊大鄉,1984年撤銷康莊公社建立康莊鎮,2000年被省政府確定為全省的中心城鎮,2001年臨清市鄉鎮區劃調整,原康盛庄鄉併入康莊鄉。
相傳康莊村建於明代,村名來源於其所處位置,該村地處六路交叉,交通四通八達。據《辭海》載,康莊謂指寬闊平坦、四通八達的道路,五達謂之康,六達謂之庄,因此得村名“康莊”。
原康盛庄鄉位於鎮域東南部,明洪武年間,因康盛二姓應詔由山西洪洞縣遷來立村,以姓立庄,命名康盛庄至今,2001年併入康莊鎮。
康莊鎮人傑地靈,當代著名學者、國學大師季羨林就出生於該鎮的大官莊村。季羨林,北京大學教授、中國文化書院院務委員會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國語言學家、文學翻譯家,梵文、巴利文專家。生於1911年,1930年考入清華大學西語系,1935年考取清華大學交換研究生,赴德國留學,在哥廷根大學學習梵文、巴利文、吐火羅文等印度古代語言,194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1946年回國,歷任北京大學教授兼東方語言文學系教授、系主任,1978年出任北京大學副校長,1983年當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季羨林長期致力於梵文文學的研究和翻譯,對原始佛教語言、吐火羅語的語義、梵文文學等研究均作出了重要貢獻。
名稱 | |||
呂廟村 | 雙井村 | 梅井村 | 前善董庄村 |
后善董庄村 | 梅王村 | 端丁村 | 王貫庄村 |
徐窯村 | 龐維庄村 | 東六里長屯村 | 西六里長屯村 |
前六里長屯村 | 肖庄村 | 路橋村 | 魏庄村 |
白辛庄村 | 王里長屯村 | 劉皮庄村 | 大官莊村 |
康盛庄村 | 呂橋村 | 菜園趙村 | 張庄村 |
王鐵鍋村 | 侯寨子村 | 彭寨子村 | 劉寨子村 |
大陳村 | 小陳村 | 王坊子村 | 於林村 |
柴呂油村 | 馮傅庄村 | 南劉庄村 | 高橋村 |
興安集村 | 邢庄村 | 欒庄村 | 張窪村 |
幸福村 | 東崔樓村 | 西崔樓村 | 前李村 |
后李庄村 | 張萬庄村 | 萬里長屯村 | 周樓村 |
薛庄村 | 北劉庄村 | 丁庄村 | 高庄村 |
寧店村 | 大萬庄村 | 豐窯村 | 東馬廠村 |
西馬廠村 | 郭盛庄村 | 郭池庄村 | 顏庄村 |
![康莊鎮林果業](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8/3/m8351a8525fced39bb3d4effca79c9bfe.jpg)
康莊鎮林果業
康莊鎮歷屆黨委、政府都把農村經濟發展和生產當做頭等大事來抓,全鎮糧食產量達到34.257噸,蔬菜總產量34.586噸,棉花總產量達到1.090噸。康莊鎮鄉鎮企業發展勢頭良好,各類民營企業16家,從業人員700多人,已發展機械製造、農機件生產、紡織、農副產品加工、木板業、地毯加工、皮革製品加工及交通運輸、商貿服務等十多個行業。
![季羨林](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b/b/mbb120fd73a03856adf14d068d2b95793.jpg)
季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