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華北螻蛄的結果 展開
- 昆蟲綱直翅目的動物
- 單刺螻蛄
華北螻蛄
昆蟲綱直翅目的動物
華北螻蛄
【危害徵狀】蟲若蟲咬食植幼苗根嫩莖,蟲若蟲在土下活動開掘隧道,使苗根和上分離,造成幼苗干桔死亡,致使苗床缺苗斷壟。
華北螻蛄
(2)卵:橢圓形。初產時長1.6~1.8毫米,寬1.1~1.3毫米,孵化前長2.4~2.8毫米,寬1.5~1.7毫米。初產時黃白色,后變黃褐色,孵化前呈深灰色。
(3)若蟲:形似成蟲,體較小,初孵時體乳白色,二齡以後變為黃褐色,五六齡后基本與成蟲同色。
約3年1 代,若蟲13 齡,以成蟲和8 齡以上的各齡若蟲在150cm 以上的土中越冬。來年3 - 4 月當 10cm 深土溫達8 ℃ 左右時若蟲開始上升危害,地面可見長約10cm 的虛土隧道,4 、5 月份地面隧道大增即危害盛期; 6 月上旬當隧道上出現蟲眼時已開始出窩遷移和交尾產卵,6 月下旬 - 7 月中旬為產卵盛期,8 月為產卵末期。越冬成蟲於6 - 7 月間交配,產卵前在土深10 - 18cm 處作鴨梨形卵室、上方挖1 運動室,下方挖 1 隱蔽室;每室有卵50 - 85 粒,每頭雌蟲產卵50 - 500 粒、多為120 - 160 粒,卵期20 - 25 天。據北京觀察,各齡若蟲歷期為 1至2 齡1-3天,3 齡5-10 天,4 齡8-14 天,5 至6 齡10-15 天,7 齡15-20 天,8 齡20 - 30 天,9 齡以後除越冬若蟲外每齡約需20 - 30 天,羽化前的最後一齡需50-70 天。
初孵若蟲最初較集中,後分散活動,至秋季達8 - 9 齡時即入土越冬;第二年春季,越冬若蟲上升危害,到秋季達12 - 13 齡時,又入土越冬;第三年春再上升危害,8 月上、中旬開始羽化,入秋即以成蟲越冬。成蟲雖有趨光性,但體形大飛翔力差,燈下的誘殺率不如東方螻蛄高。華北螻蛄在土質疏鬆的鹽鹼地,沙壤土地發生較多。
該蟲在 1 年中的活動規律和東方螻蛄相似,即當春天氣溫達8 ℃ 時開始活動,秋季低於8 ℃ 時則停止活動,春季隨氣溫上升危害逐漸加重,地溫升至10-13 ℃ 時在地表下形成長條隧道危害幼苗;地溫升至20 ℃ 以上時則活動頻繁、進入交尾產卵期;地溫降至25 ℃ 以下時成、若蟲開始大量取食積累營養準備越冬,秋播作物受害嚴重。土壤中大量施用未腐熟的廄肥、堆肥,易導致螻蛄發生,受害較重。當深10 - 20cm 處 土溫在16 - 20 ℃ 、含水量22 - 27% 時,有利於螻蛄活動;含水量小於15% 時,其活動減弱;所以春、秋有兩個危害高峰,在雨後和灌溉后常使危害加重。
螻蛄的趨光性很強,在羽化期間,晚上7-10 點鐘可用燈光誘殺;或在苗圃步道間每隔20m 左右挖一小坑,將馬糞或帶水的鮮草放入坑內誘集,再加上毒餌更好,次日清晨可到坑內集中捕殺。
施用廄肥、堆肥等有機肥料要充分腐熟;深耕、中耕也可減輕螻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