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量最多、分佈最廣的粗毛綿羊品種,蒙古羊是我國三大粗毛羊品種之一,它具有生活力強、適於游牧、耐寒、耐旱等特點,並有較好的產肉、脂性能。是我國寶貴的畜禽遺傳資源之一。
2020年5月29日,蒙古羊被列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辦公室公布的《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品種名錄》。
品種名稱:蒙古羊
類別:羊
中國數量最多、分佈最廣的粗毛綿羊品種。原產蒙古高原。現分佈內蒙古、東北、華北和西北等地。體質結實,適應性強,能耐極粗放的飼養管理條件。由於分佈地區不同,外形和性能差異較大,一般公羊有螺旋形角,母羊多無角。耳大下垂,鼻樑隆起,體格中等,短脂尾。被毛農區的多為全白色,毛質較好;牧區的全白色很少,頭、頸和四肢毛為黑色或褐色。成年公羊體重35~50千克,母羊30~40千克。秋季或入冬發情配種,年產1胎,產羔率105~110%。每年春、秋季剪毛兩次,平均剪毛量1~1.5千克。毛呈辮狀結構,長6~12厘米不等,凈毛率50%以上。屠宰率45~50%。蒙古羊的分支──
烏珠穆沁羊產於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東、
西烏珠穆沁旗等地,脂肉性能好,羔羊易肥育。成年公羊體重65~85千克,母羊50~70千克,經夏、秋季肥育后,體重可增長30%左右。6月齡閹羔平均體重36千克,胴體和脂尾重16~18千克,屠宰率50%左右。另一分支──
巴音布魯克羊,產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成年公羊體重65千克以上,母羊45千克左右,6月齡閹羔體重30千克左右,脂尾重1.2千克,屠宰率45%,亦適合生產肥羔。中國育成的新疆細毛羊、東北細毛羊和內蒙古
細毛羊等品種均有蒙古羊血統。
蒙古羊
蒙古羊原產蒙古高原。蒙古羊的產區由東北至西南成狹長形,
大興安嶺與
陰山山脈自東北向西南橫亘於中部,北部為廣闊的高平原草場,潛拔為700~1400米。南部的
河套平原、
土默川平原及西遼河平原、嶺南黑土丘陵地帶為主要農區。該區地處溫帶,為典型的大陸性氣候,溫差大,冬季嚴寒漫長,夏季溫熱且短,日照較長,熱量分佈從東北向西南遞增。年平均氣溫,東北部為0℃左右,西南部為6~7℃;最冷(1月份)平均氣溫,東北部為-23℃,西南部為-10℃;最熱(7月份)平均氣溫,東北部為18℃左右,西南部為24℃左右,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區在150~450毫米,東部較濕潤,西部乾旱。大部分農區可以種植麥類、雜糧作物,部分地區種植甜菜、胡麻等,農副產品較為豐富。草場類型自東北向西南隨氣候土壤等因素而變化,由森林、草甸、典型荒漠草原而過渡到荒漠。東部草甸草原,牧草以
禾本科牧草為主,株高而密,產量高;中部典型草場,牧草以
禾本科和菊科牧草為主。東部主要牧草有
針茅、鹼草和糙隱子草;中部多為針茅、糙隱子草和兔蒿組成的植被;向西
小葉錦雞兒逐漸增多。西部荒漠草原和荒漠地區植被稀疏,質量粗劣,以富含灰分的鹽生灌木和半灌木為主,牧草有紅砂、
梭梭、珍珠柴等。
蒙古羊
蒙古羊主要分佈在內蒙古自治區。此外,東北、華北、西北各地也有不同數量的分佈。
蒙古羊
蒙古羊體質結實,骨胳健壯。頭形略顯狹長,鼻樑隆起,耳大下垂,公羊多有角,母羊多無角。頸長短適中。胸深,肋骨不夠開張,背腰平直,體軀稍長。四肢細長而強健。短脂尾,尾長一般大於尾寬,尾尖捲曲呈“S”形。體軀毛被多為白色,頭、頸與四肢多有黑色或褐色斑塊。農區飼養的蒙古羊,全身毛被白色,公母羊均無角。品種性能分佈在內蒙古中部地區的成年蒙古羊,公羊平均為69.7公斤,母羊為54.2公斤;農區的母羊為38.0公斤;西部地區的公羊為47.0公斤,母羊為32.0公斤。分佈在甘肅省河西地區的成年蒙古羊,公羊平均為47.40公斤,母羊為36.50公斤;隴東地區公羊為29.45公斤,母羊為23.24公斤。蒙古羊的毛被屬異質毛。一般年剪毛2次,剪毛量,成年公羊為1.5~2.2公斤,成年母羊為1~1.8公斤。春毛毛叢長度為6.5~7.5厘米。蒙古羊是我國三大粗毛羊品種之一,分佈廣,數量最多,為我國綿羊業的主要基礎品種。它具有生活力強、適於游牧、耐寒、耐旱等特點,並有較好的產肉、脂性能。
蒙古羊
該品種對當地的生態環境有很好的適應性,所以應視為當地的寶貴品種資源,進行純種繁育提高,或引進外來品種進行雜交,以提高品種質量。也可作為雜交親本,進行羊肉等商品性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