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學碩士

建築學碩士

建築學是研究建築物及其環境的學科,旨在總結人類建築活動的經驗,研究人類建築活動的規律和方法,創造適合人類生活要求的形態環境。

簡述


建築學在廣義上包括建築物、建築群、室內外環境、人居環境、城市與村鎮、風景園林的規劃設計,建築技術科學及建築歷史與理論的研究。社會的發展、人口的聚集、城市發展進程的加快,使得城市規劃和環境問題十分突出,同時也為建築學開拓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廣闊天地。建築學下設建築歷史與理論、建築設計及其理論、城市規劃與設計(含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和建築技術科學四個二級學科。
建築設計及理論:主要研究具有代表性的建築觀念和思想及其之間的發展脈絡和關聯;研究建築設計的一般規律和方法,探索建築設計未來的發展方向。
城市規劃與設計:結合我國城市發展特點,探索和研究城市與城鎮發展規律,重點研究城市與區域發展戰略、城市形態與空間構成、城市設計與管理、人居環境與城市居住區、城市土地利用、城市旅遊與風景環境、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等。追蹤學科發展前沿,強調學科的交叉融合與創新,樹立城市空間環境的整體思維理念。
建築技術科學:針對我國建築界對複合型專業人才的需求,重點研究新型建築材料、建築技術創新、建築熱環境與建築節能、建築防災安全技術等相關建築技術問題。
建築歷史與理論:是在一般建築學基礎之上專業性較強的縱深發展的學科。有中國建築歷史及理論、外國建築歷史及理論、地域建築、建築遺產保護理論及技術、地域建築設計理論與方法等研究方向。
本學科擁有一支力量雄厚、結構合理的學術梯隊,不斷追蹤學科前沿發展,強調學科交叉與創新,開展創新性和特色性研究。在城市設計、建築創作與評論、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等方面成績顯著,完成了大量的科研設計項目和應用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環境和經濟效益。城市規劃與設計重點研究城市與區域發展戰略、城市形態與空間構成、城市設計與管理、人居環境與城市居住區、城市土地利用、城市旅遊與風景環境、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等。加強對人類聚居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的理解與把握,開展創新性和特色性研究,形成教學、科研互動模式。
學位類別:308 工學碩士學位,建築學碩士學位。
一級學科代碼與名稱:0813 建築學。
二級學科代碼與名稱:1.081301 建築歷史與理論;2.081302 建築設計及其理論;3.081303 城市規劃與設計(含: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4.081304 建築技術科學。
執行開始——終止年級:2007——2012。
制訂二級單位:土木建築學院、土建學院。

報考條件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2.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願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品德良好,遵紀守法。
3.考生的學歷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
(2)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的人員;
(3)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后,經2年或2年以上,達到與大學本科畢業生同等學歷,且符合招生單位根據本單位的培養目標對考生提出的具體業務要求的人員;
(4)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生和成人高校應屆本科畢業生,按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身份報考;
(5)已獲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的人員,可以再次報考碩士生,但只能報考委託培養或自籌經費的碩士。
自考生和網路教育學生須在報名現場確認截止日期前取得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證書方可報考。
在校研究生報考須在報名前徵得所在培養單位同意。
4.年齡一般不超過40周歲(1970年8月31日以後出生者),報考委託培養和自籌經費的考生年齡不限。
5.身體健康狀況符合國家和招生單位規定的體檢要求。

目標


為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和知識經濟時代的特點,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較寬的基礎、較強的適應能力和富於創新能力的高級人才。其規格為:
1.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熱愛祖國和社會主義事業,具有艱苦奮鬥、不斷追求新知識、實事求是、獨立思考、勇於創新的精神。
2. 熟練掌握專業理論、系統掌握專業知識、熟悉相關專業領域,具有從事科研、教學、管理、工程設計的能力。
3. 較熟練掌握一門外國語和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具備良好的專業理論研究與實踐能力。
4. 熟悉建築、規劃行業的從業標準,熟悉行業法律、法規及技術規範,具有行業註冊執業能力。
5. 具有工程技術設計素質與技能,勝任城市規劃設計工作。具有區域科學、城市科學學術素養,能從事城市發展研究。
6. 充分發揮綜合性大學多學科優勢,培養能應用人文科學理論與方法,具有廣泛知識基礎的複合型工程技術人才。
7. 熟悉本學科的科學研究方法,具有獨立從事課題研究的能力和獨立承擔相關設計的能力。

研究方向


序號研究方向代碼名稱研究方向英文名稱
1081301 建築歷史及理論Architectural History and Theory
2081302 建築設計及理論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Theory
3081303 城市規劃與設計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4081304 建築技術科學Building Science

要求


碩士研究生學製為2.5年,實行彈性學制,允許碩士研究生分兩階段完成學業,在學的最長年限為4年,其中課程學習時間約為40周,要求修滿的總學分在35學分以上。參加《學術研討》、《形勢與政策》課為第2學年。跨學科和同等學力考取的碩士生必須補修所考取學科本科階段的專業基礎課2門以上,補修課程計算學分,但不在碩士生應修滿的規定學分之內。

考試科目


1. 101思想政治理論。2. 201英語一。3. 601建築學基礎(含《中國建築史》 、《外國建築史》、《外國近現代建築》)。4. 806建築設計綜合。

大綱


《建築學基礎》研究生入學考試大綱l l 參考書目:教材:高等學校的教學參考書:1 .《中國建築史》中國建工出版社2 .《外國建築史(十九世紀末葉以前)》中國建工出版社3 .《外國近現代建築史》(第二版),羅小未主編,中國建工出版社4 .《中國建築史圖集》,南京工學院建築系。5 .《外國建築歷史圖說》,劉松茯著,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l l 基本內容:總綱及基本要求:
1 .總綱:建築史是建築學本科課程中最重要的一門專業理論課,對於它的學習不僅能使學生了解中外建築史的發展概況、規律,而且能為學生提供各種設計信息,這對於建築學的學生來講是至關重要的。2 .基本要求:⑴熟練掌握建築發展歷史的基本脈絡;⑵掌握各歷史時期建築的風格、流派以及特點;⑶掌握典型建築(或布局)的設計人、平立面圖(教材上)及主要特點;⑷能夠利用所學知識對一些相似或相近的建築風格、流派進行比較與分析;⑸對一些理論問題根據所學知識能夠進行分析和論述,表達出自己的認識和看法;⑹對現代建築應該廣泛涉獵,彌補教科書上的不足;⑺答題中盡量多採用圖文並茂形式,可以更好的說明試題,並表現本專業特色。
考核重點:1 .考生對各時代建築特點、結構形式及技術情況的掌握;2 .考生對各時代代表性建築的掌握;3 .考生對整體風格的全面把握;4 .考生對各時代有代表性的建築師的了解。
涵概內容及要求:1 .《中國建築史》第一章 古代建築發展概況了解各時期建築發展的情況,尤其注意它對後期建築形成的影響。§ 1 原始社會建築原始居住方式的種類,建築材料、結構形式及技術狀況。§ 2 奴隸社會建築各朝代建築、城市特點:建築材料、結構形式及技術狀況。§ 3 封建社會前期建築各朝代建築、城市特點:建築材料、結構形式及技術狀況。§ 4 封建社會中期建築各朝代建築、城市特點:建築材料、結構形式及技術狀況。§ 5 封建社會後期建築各朝代建築、城市特點:建築材料、結構形式及技術狀況。
第二章 城市建設了解古代城市建設的基本原則;掌握各朝代主要城市的特點及它們之間的聯繫與區別。漢長安、隋大興(唐長安)、洛陽城、北宋東京城、元大都、明清北京城、南宋平府江
第三章 宮殿、壇廟、陵墓
• § 1,宮殿熟練掌握宮殿建築的沿革,重點掌握明清北京故宮
• § 2 ,壇廟熟練掌握壇廟的沿革,重點掌握北京天壇
• § 3 ,陵墓熟練掌握各個朝代陵墓的特點(沿革)
第四章 宗教建築掌握宗教建設的發展歷程;熟練掌握佛教寺廟、道教寺觀中的重要建築單體及其特色;掌握塔幢的分類、特色及實例;了解石窟的情況。
第五章 住宅了解各時期各地域內典型住宅的布局,樣式等情況。
第六章 園林了解皇家園林、私家園林的發展概況,熟練掌握皇家園林、私家園林的設計方法及相關實例。
第七章 古代木構建築的特徵與詳部演變熟練掌握中國古代木結構的結構體系;屋頂形式;台階欄桿樣式;大木作;屋架作法;小木作等作法;以及名詞解釋。
第八章 清式建築做法注意清式建築與宋式建築的區別與聯繫。熟練掌握大木作、小木作、屋架作法、石作、瓦作,彩畫等及名詞解釋。
2 .《外國建築史》(十九世紀末葉以前)第一章 古埃及建築 掌握府邸和宮殿、金字塔的演化,懸崖陵墓、太陽神廟、及建材、結構體系及技術。第二章 兩河流域的建築 了解建材、結構體系及技術,掌握山嶽台。第四章 古希臘建築 掌握三種柱式畫法、名稱及特點,重點掌握雅典衛城的布局,建築等。第五章 古羅馬建築掌握五種柱式畫法,名稱及特點,掌握這個時期的券拱技術掌握古希臘與古羅馬建築的相同與不同;掌握古羅馬廣場及其它重要的公共性建築;《建築十書》。第七章 拜占庭建築 掌握穹頂帆栱和聖索菲亞教堂。第八章 西歐中世紀建築掌握巴西利卡羅馬風建築、以法國為中心的哥特建築及特點。了解義大利中世紀建築及西班 牙伊斯蘭建築。第九章 文藝復興建築掌握文藝復興建築開端和結束的兩個穹頂特色;文藝復興時期的巨匠們的生平,作品等;掌握文藝復興在建築理論上所做的貢獻;掌握巴洛克建築形成的原因,特點及事例。第十章 法國古典主義 掌握宮廷建築如商堡;廣場;掌握洛可可室內設計風格。掌握法國古典主義的主要特點。
3 .《外國近現代建築》 第一章 十八世紀下半葉 - 十九世紀下半葉歐美建築熟練掌握復古思潮,城市改建。第二章 十九世紀下半葉 - 二十世紀初對新建築的探求熟練掌握歐美探求運動中各國家的風格,風格特點及建築(或對建築的影響)。第三章 新建築運動的高潮,現代建築派與代表人物掌握現代派四位建築大師在二戰前的建築活動和對現代主義建築的貢獻。第五章 戰後 40-70 年代的建築思潮——現代建築派的普及與發展掌握二戰間的建築流派,重點掌握四位建築大師的生平,功績,理論,作品及風格,他們是格羅彼烏斯,密斯,柯布,賴特。掌握本世紀 60 年代后的各種流派:高技派,講究“人情化”與“地方性”的傾向,講求“個性”與“象徵”的傾向。第六章 現代主義之後的建築思潮掌握現代之後建築思潮的實質。了解後現代主義、新理性主義、新地域主義、解構主義、新現代、高技派的新發展和簡約的設計傾向。命題原則及宗旨:共 150 分的試題中,《中國建築史》(一冊)占試題分數的 60% ,《外國建築史》、《外國近現代建築》(2冊)占試題的 90%。
參考書目
1 .《中國建築史》,中國建工出版社。
2 .《外國建築史(十九世紀末葉以前)》,中國建工出版社。
3 .《外國近現代建築史》(第二版),羅小未主編,中國建工出版社。
4 .《中國建築史圖集》,南京工學院建築系。
5 . 《外國建築歷史圖說》,劉松茯著,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相關院校


注意根據各個院校具體要求備考。
院校名稱所在省市院校名稱所在省市
合肥工業大學安徽省南京大學江蘇省
清華大學北京市東南大學江蘇省
北京工業大學北京市大連理工大學遼寧省
北京建築工程學院北京市瀋陽建築大學遼寧省
北方工業大學北京市吉林建築大學吉林省
北京交通大學北京市鄭州大學河南省
中南大學湖南省西安建築科技大學陝西省
華僑大學福建省同濟大學上海市
華南理工大學廣東省西南交通大學四川省
哈爾濱工業大學黑龍江省天津大學天津市
武漢大學湖北省昆明理工大學雲南省
華中科技大學湖北省浙江大學浙江省
湖南大學湖南省重慶大學重慶市
河北工業大學河北省武漢理工大學湖北省
西安交通大學陝西省廈門大學福建省
山東建築大學山東省深圳大學廣東省
內蒙古工業大學內蒙古自治區青島理工大學山東省
南京工業大學江蘇省
最新數據來源於2014年5月住建部建築學專業評估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