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馬鎧的結果 展開

馬鎧

馬匹穿戴的裝甲

早在殷周時期,車戰是主要的作戰方式,馬鎧主要用來保護駕車的轅馬。秦漢以後,騎兵成為軍隊中的重要兵種,馬鎧又用於保護騎兵的乘馬。這兩個時期的馬鎧在用料、製作工藝和形制上都不相同。殷周時期用來保護轅馬的馬鎧,主要是皮質的,面上髹漆,並畫有精美的圖案,整副馬鎧分為保護馬頭及軀幹兩個部分。

由來背景


馬鎧
馬鎧
《舊五史·漢·祖紀》,“宗梁柵於勝,晉祖梁 襲,甲連革斷,帝輟騎授,取斷革跨。”《滸傳》五五:“呼延灼領鈞旨,甲仗庫支,呼延灼選訖鐵甲千副,熟皮甲鎧五千副。”

主要服裝

馬鎧
馬鎧
鎧束腹鐵衣,穿塑造殊材型衣,觀矯途。古鎧
,非緊袖衣稱甲背。古保護專裝具。稱鎧。類,類保護駕轅,另類保護騎兵乘。
商周時期,戰車是軍隊的主要裝備,馬甲用於保護駕車的轅馬。主要是皮質的,面上髹漆,並常畫有精美圖案。分為保護馬頭及軀幹的兩部分。

主要圖案

秦漢以來,騎兵成為軍隊中的重要兵種。馬甲用於保護騎兵的乘馬。東漢時期,已經使用起部分防護作用的馬甲,如保護馬前胸的皮質“當胸”。

主要兵種

三國時期,文獻中已記載有全副馬鎧。自東晉十六國南北朝時期,騎兵的作用大大提高,組建了人和馬都披鎧甲的重甲騎兵——甲騎具裝,馬鎧的結構也日趨完備,並從此稱為具裝鎧或馬具裝。具裝鎧有鐵質的,也有皮質的,一般由保護馬頭的“面簾”、保護馬頸的“雞頸”、保護馬胸的“當胸”、保護軀幹的“馬身甲”、保護馬臀的“搭后”以及豎在尾上的“寄生”6部分組成,使戰馬除耳、目、口、鼻以及四肢、尾巴外露以外,全身都有鎧甲的保護。
隋代以後,重甲騎兵日漸減少,但馬鎧仍是軍隊中使用的一種防護裝具。在宋、遼、金之間的戰爭中,交戰各方都使用過裝備馬鎧的騎兵。
明清時期,騎兵的戰馬一般不再披這種笨重的馬甲。
馬鎧
馬鎧
戰馬常要求與主人相同甚至更高的防護,騎士的本事全在馬上。為坐騎製作馬鎧是件艱苦的工作,胸口脖頸的部位用鋼甲,後胯等處用鎖甲,還要加上各種飾帶。但坐騎還是最容易成為對方弓箭手的目標,長弓十字弓的利箭未必能直接貫穿騎士的重鎧,射坐騎卻綽綽有餘。更有甚者,條頓武士用力擲出的雙手斧可將騎士砸下馬,或直接折斷坐騎的脖子。在古代戰爭中,戰馬曾是戰場上十分重要的一支生力軍,所以保護戰馬的安全,也是防護的一項主要內容。我國古代用於保護戰馬的專用鎧甲稱為“馬甲”或“馬鎧”。

主要弱點


甲胄雖然是重要的防護裝具,但也有它的弱點。從皮甲到鐵鎧,隨著甲胄防護力量的加強,其重量也大大增加。
宋代一領鐵甲重約50斤,明代的鐵甲一領連盔重57斤,再加上兵器和其他裝備,一個士兵負重約88.5斤。披戴這樣重的盔甲,很不便於行軍作戰。
北宋是我國古代甲胄製造的頂峰時期,也是它開始走向衰落的起點,導致它衰落乃至廢棄的主要因素是火藥的發明和使用。當然,火藥發明的初期,它的威力還很有限,甲胄仍然具有一定的防護能力。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火藥日益顯赫的威力逼迫甲胄退出了歷史舞台。

戰馬鎧甲實物

最近在四川省峨邊彝族自治縣老鄉家裡發現大象皮製造的清代戰馬鎧甲實物。最厚的大象皮有14毫米。
目前在中國屬於首次發現。
峨邊彝族自治縣發現清代大象皮戰馬鎧甲
峨邊彝族自治縣發現清代大象皮戰馬鎧甲

其他圖像

國外博物館曾經保存一些戰馬鎧甲實物,中國博物館保留只是圖像,例如畫像磚,陶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