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平關鎮

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轄鎮

陽平關鎮,隸屬於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地處寧強縣城以西。東鄰代家壩鎮,南連舒家壩鎮,西依燕子砭鎮,北接太陽嶺鎮。總面積300.61平方千米。

2009年8月,陽平關鎮被陝西省政府確定為省級重點鎮。境內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三泉縣遺址和龍門洞。

截至2020年6月,陽平關鎮下轄2個社區、18個行政村。截至2018年末,陽平關鎮戶籍人口34758人。2011年,陽平關鎮農業總產值達到1.55億元,工業總產值達到1.05億元,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0.47億元。

2021年,寧強縣第七次人口普查公報,常住人口26407人。

歷史沿革


三國蜀漢時稱陽安關,又名關頭、關城,北宋始易名陽平關。
三國蜀漢稱陽安關。
北宋改為陽平關。
清屬寧羌州西路,為陽平關牌。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廢牌設陽平關鎮。
1950年,設陽平關鄉。
1955年,與大水鄉合併設陽平關鎮。
1959年後,先改陽平關公社,再改陽平關管理區。
1968年9月,改為公社革命委員會。
1984年,設為鎮。
1996年,將大長溝鄉、唐渡鄉併入。
2001年,再將雙河鄉、竹壩河鄉(黎樹坪村除外)併入,鎮名未變,駐陽平關後街。
2011年,陽平關鎮鎮政府駐地遷至子龍新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陽平關鎮地處寧強縣城以西。東鄰代家壩鎮,南連舒家壩鎮,西依燕子砭鎮,北接太陽嶺鎮。總面積300.6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陽平關鎮地處嘉陵江河谷川道區,北瀕嘉陵江,南倚雞公山。境內最高點位於金龍觀村,海拔1861米;最低點位於賴馬溝村,海拔530米。
氣候特徵
陽平關鎮氣候屬暖溫帶濕潤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3℃,無霜期年平均240天。年平均降水量1184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9月。
水系水文
陽平關鎮境內河道屬長江流域嘉陵江水系。主要河流有嘉陵江、三道河、韓家河、清河等。其中嘉陵江從陽平關村入境,境內流長12.2千米,流域面積3平方千米,平均流量166立方米/秒。

自然資源


陽平關鎮境內礦藏資源主要有銅、磷、沙金、鋁、錳、褐鐵、大理石、花崗石等。其中嘉陵江有豐富的沙金資源,位於“金三角”地帶。
自然災害
陽平關鎮境內主要自然災害有洪澇、乾旱、冰雹、地震等。最為嚴重的一次洪澇災害發生在1981年,境內遭受特大洪災,嘉陵江洪水暴漲,江北、江南街道被淹,損失慘重,經濟損失達千餘萬元。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陽平關鎮1個社區,20個行政村;下設15個居民小組,124個村民小組。
社區轄陽平關
行政村陽平關、小魚山、清河、回民溝、小楚壩、擂鼓台、賴馬溝、侯家溝、滴水寺、張家河、石罐子、大長溝、鍾槽、小寨子、酒房壩、白羊溝、曹家壩、金龍觀、核桃壩、二郎山
截至2020年6月,陽平關鎮下轄2個社區、18個行政村。人民政府駐小魚山村子龍新區。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610726104003121陽平關社區
610726104004121子龍新區社區
610726104200220小楚壩村
610726104202220賴馬溝村
610726104203220擂鼓台村
610726104205220侯家溝村
610726104206122回民溝村
610726104207121陽平關村
610726104208122小魚山村
610726104209122清河村
610726104213122滴水寺村
610726104214220張家河村
610726104216220石罐子村
610726104217220大長溝村
610726104220220小寨子村
610726104221220酒房壩村
610726104223220曹家壩村
610726104227220核桃壩村
610726104230220石磙場村
610726104231220伍家壩村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陽平關鎮轄區總人口33357人,其中城鎮人口15000人,城鎮化率43%。總人口中,男性17967人,佔53.9%;女性15390人,佔46.1%;14歲以下4276人,佔12.8%;15—64歲24978人,佔74.9%;65歲以上4103人,佔12.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28.6人。
截至2018年末,陽平關鎮戶籍人口34758人。
2021年,寧強縣第七次人口普查公報,常住人口26407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陽平關鎮財政總收入522萬元,比上年增長131%。
2018年,陽平關鎮有工業企業16個;其中,規上企業1個。
2018年,陽平關鎮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個數6個。
第一產業
2011年,陽平關鎮農業總產值達到1.55億元,比上年增長6.5%,農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4%。農業耕地面積3.35萬畝。
陽平關鎮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水稻為主。2011年,陽平關鎮糧食生產9175噸。
陽平關鎮主要經濟作物是油料作物。2011年,陽平關鎮油料作物產量536噸。
陽平關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陽平關鎮生豬飼養量8.3萬頭,年末存欄4.1萬頭;羊飼養量0.9萬隻,年末存欄0.4萬隻;牛飼養量0.7萬頭,年末存欄0.3萬頭;家禽飼養量9.5萬羽,上市家禽5.42萬羽。2011年,陽平關鎮生產肉類3606.6噸,其中豬肉3038.4噸,牛肉415.8噸,羊肉65.7噸;畜牧業總產值9457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61%。
第二產業
陽平關鎮形成以建材、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工業體系。境內有工業企業3個。2011年,陽平關鎮工業總產值達到1.05億元,比上年增長13.3%,工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5%。
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陽平關鎮有商業網點362個,從業人員673人。2011年,陽平關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0.47億元,比上年增長10.2%;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0.3億元,比上年增長10.2%。
截至2011年末,陽平關鎮有陽平關信用社、陽平關郵政儲蓄銀行等4家銀行和金融機構;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3.09億元,比上年增長10%;各項貸款餘額8660萬元,比上年增長11%。

文化


在西漢三國時期名為陽平關,為蜀北主要門戶,唐朝屬中央直轄三泉縣,鎮西的三泉縣遺址至今尚存。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春,紅四方面軍在此設陽平縣,為縣委及縣蘇維埃政府駐地,是僅次於縣城的重要城鎮,也是省政府在漢中地區設立的第一個建制鎮。
子龍山
站在陽平關隔嘉陵江向東北望去,一山突兀拔地而起,高約百餘米,山頂平曠,狀如覆斗,這就是子龍山。據傳,三國蜀漢名將趙子龍曾在山上駐軍而得名。站在山頂居高臨下,遠可俯瞰全關、山川屋宇、道路林木盡收眼底;近可控制江面,飛鳥難度,真可謂一天然堡壘。建安二十三年(218年)趙子龍隨先主劉備率部進軍漢中征曹。建興五年(227年)趙子龍又隨諸葛亮誓師北伐。蜀道險阻,大軍必多取水路沿嘉陵江溯流而上,不論進隴南、戰箕谷,這裡都是趙子龍必經之地。故相傳子龍山是趙子龍安營紮寨的地方,並非毫無依據。
三泉縣
三泉縣遺址為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陽平關鎮擂鼓台村。距漢中市約一百千米。古三泉縣建於唐初。歷經殘唐五代征戰割據,縣名、縣治一直未改變。出於古代治理蜀亂的戰爭需要,北宋乾德五年(967年)宋太祖趙匡胤詔令三泉縣直屬京師,至道二年(996年)以三泉縣升建大安軍,後幾經升並,直到元朝至元二十年(1283年)因戰略需要才將三泉縣撤併,三泉縣開中國歷史中央直轄縣的先河,137年直隸京師可稱空前。古三泉縣不僅地勢險要,且以風景佳秀著稱。嘉陵江從西北奔騰弧繞而過,江岸懸崖峭立,形成天然屏障。自唐宋以來三泉風景呤詩著文者不乏名人高士。南宋陸遊寫道:“江雲垂地灘堆風急,一似前年上峽時。”把三泉的風光與長江三峽相媲美。在三泉遺址還出土了許多諸如《皇帝籍田手詔》、《儀制令》和宋瓷等珍貴文物。
寧強羌人墓地
羌人墓室是研究羌族文化重要依據,在寧強境內主要有宋代和清代兩個朝代的羌人墓地,墓葬多位於山坡中上部的向陽地帶,石板墓構造形式分單室和多室兩種,最多可達六室。墓室左右兩壁常見人物、動物、植物、器皿、雲紋等淺浮雕。豐富的墓葬文化構成了頗具地域特色的獨特景觀,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研究價值。2008年寧強縣被文化部列為羌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2013年5月3日,寧強羌人墓地被國務院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交通


陽平關鎮境內寶(雞)成(都)鐵路全長13千米,設陽平關火車站。陽(平關)安(康)鐵路6千米,起點站陽平關東站。寶成、陽安鐵路在陽平關火車站交會。烈(金壩)陽、陽廣(坪)、陽康(縣)、陽青(木川)公路從鎮境內通過,形成了鎮區公路幹線網。客運站日發客運汽車25班次,日均客流量2000餘人次。2011年,陽平關鎮縣(鎮)級公路7條,總長89千米。截至2011年末,陽平關鎮鎮區道路總長度4.5千米,人均擁有道路長度0.3米;鎮區橋樑4座,總長度350米。

社會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陽平關鎮有文化站1個,民間藝術團體1個,三泉文藝社1個,自辦《三泉》刊物。各類圖書室4個,藏書1.2萬餘冊。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板凳戲、小場子、鑼鼓草、儺戲等。
截至2011年末,陽平關鎮有廣播電視站1個,數字電視用戶900戶。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陽平關鎮有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383人;小學7所,在校生1593人,專任教師13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完全中學1所,在校生2684人,專任教師173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制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衛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陽平關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1個,其中鎮中心衛生院1所;病床40張,專業衛生人員47人,其中醫師以上26人,註冊護士10人。2011年,陽平關鎮醫療機構完成診療2.8萬人次。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8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6952人,參合率93%。
體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陽平關鎮有體育廣場2個。

旅遊


風景名勝

龍門洞景區
地處陽平關鎮西行約6千米,一天然石橋橫跨于山洞,橋下就是龍門洞,龍門洞底部有三泉,水流如注,唐、宋時稱三泉龍門洞,並號稱龍門三洞。龍門一洞深70餘米、寬30餘米、高25米。夏季瀑布垂於洞口,傾珠瀉玉,騰煙飛霞;洞內鍾乳懸空,千姿百態,其狀難名。據傳,建安二十三年(218年),蜀國丞相諸葛亮為取漢中進中原,乘船逆江而上,經過此地,在洞內潭中洗浴,夜在洞中讀兵書,指派趙子龍前去江北大魚山(后改名子龍山)鎮守,他在洞內謀劃了取東川之妙計,走時對一洞讚不絕口。后改名卧龍潭,建諸葛讀書亭一座。
唐初時開闢一洞,在洞東側始建觀音閣大殿。唐代大詩人杜甫來此作《龍門閣》詩一首:清江下龍門,絕壁無尺土。長風駕高浪,浩浩自太空。危途中縈盤,仰望垂縷梟。滑石欹誰鑿,梁浮梟相柱......
宋淳化五年(994年),首任三泉縣令錢泳曾將龍門一洞開闢為游宴之所。龍門洞兩壁多有歷代摩崖題記和嵌碑,可惜經數百年之風侵水蝕,多已不復辨認。唯北宋宣和年間四川山蘇在廷所撰寫的《龍門洞》石碑至今猶存,再現了800年前龍門洞的景色。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徐向前率工農紅軍從此北上,就居住在龍門洞羅漢院。徐帥當時親筆題詩於龍門寺牆壁:北國山水無及,唯獨龍門天下奇。待到事業成功時,再來龍洞作小題。如今,龍門寺和附近的建築已不復存在,但這裡的清澗幽洞、高山、飛瀑和龍門洞前日夜奔騰不息的嘉陵江等自然景觀,仍然是一幅耐人觀賞的風景畫。溯龍門洞而上依次還有二洞、三洞,各相距應外5里,龍門二洞深約30米,寬20餘米,高25米,頂部為交叉狀,滴水瀑布直瀉而下,洞內鐘乳石神態各異,空氣清爽,一洞至二洞有黃紅潭、堰潭、長潭等大小數十個,皆清澈見底,游魚無數,所渭洞僅為一峽谷,並非溶洞,從龍門一洞再往北不足500米處就是龍門埡,即古潭毒關,是南宋抗金名將劉子羽重演空城計嚇退金兵的地方。
陽平關鎮實景
陽平關鎮實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