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許雲翠的結果 展開

許雲翠

許雲翠

許雲翠,筆名許雲龍,曾用名:龍在天涯,天涯客,籃網,中國現當代最為活躍的青年詩人,作家,企業家。

基本信息


姓名:許雲翠,性別:男 國籍:中國 籍貫:北京 職業:作家,企業家。曾用名:許雲龍

人物簡介


許雲翠,中國現當代最為活躍的青年詩人,作家,企業家。中國當代作家聯合會首席發起人,執行主席,《東方鋒尚》雜誌社社長,東方時尚文化藝術研究院副院長,《詩尚人文書系》總編/出品人,《詩探索》理事暨編委,《吉林畫報》特約編委,上海交通大學海外教育學院19期EMBA國際總裁班學員,中國連鎖行業協會海外分會行業會長,上海波隆冷鏈物流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香港現代農業集團有限公司大陸投資首席執行官,“龍哥首烏”品牌持有人,著有隨筆詩歌集《行走的蝸牛》,詩集《無悔的青春》,合集《詩人邦》。
有數百篇作品散見於《天津青年報》,《星星詩刊》,《雅劍詩刊》,《貴州民族報》,《香稻詩報》,《上海青年報》,《詩歌報月刊》《吉林畫報》,《吉林教育報》,《綠城文學》等多種大型報紙及期刊雜誌,同時由許雲龍作詞創作的《老媽》,《分手前一刻》,《狼人情話》《暗戀的滋味》《琉璃時光》等MV歌曲在企業和詩歌界均引起極大反響。同時由他創立和主導經營的上海波隆冷鏈物流有限公司,香港現代農業集團有限公司,上海波隆實業有限公司均在行業中表現得風生水起。由許雲龍發起的“愛心獻未來,詩人在行動”微慈善活動也得到了文化節與企業界的普遍認可和讚揚,他所提出的微慈善理念成為很多企業活動的話題。

人物經歷


許雲翠,於1972年7月14出生在江蘇省淮安市復興鄉馬南村,自幼聰慧,好學,少時在家鄉上學,其間所得“獎狀可以糊兩牆”(他母親語)但父多病,致使家貧如洗,和父母親有過短暫的乞討生活。在他17歲時,父親因久病不治而離世,許雲龍從此被迫綴學。
赤貧的家景促使他離開家鄉到外面尋找生活的希望。17歲那年他開始了長達十餘年的漂泊生涯,先後到過上海,南京,鄭州,蘭州,北京,天津,內蒙等地,前後做過搬運工、掏糞工、倉庫保管員、保安員、酒店門童、蜘蛛人等。並在北京,天津開辦過清潔服務公司。
2006年開始在上海崇明島註冊成立了上海波隆冷鏈物流有限公司。專門從事食品及餐飲企業幹線運輸、市內配送,經過幾年的發展,一個以上海為中心,能夠覆蓋全國的物流企業網正在逐步形成。 2010年企業更是為舉世聞名的上海世博會的東航集團,吾米粥,俏江南,中華美食街,新加坡館,阿根廷館等提供令客戶滿意的後勤保障服務。
在四處漂泊的日子裡以及繁重的工作中,許雲龍並沒有放棄自小對文學的追求,他的夢想是當一名真正的詩人。其間創作了大量的現代詩歌,古體詩和散文。

著作簡介


行走的蝸牛
《行走的蝸牛》是青年作家許雲龍新近出版的一本散文與詩歌的合集本,裡面收錄了作者近幾年有關家庭,事業,親情,友情,愛情的散文和詩歌。文字樸實優美,娓娓道來,真叫人唏噓。這是一次情感的大爆發,這也是一次讓廣大讀者走進這位青年作家的途徑。
從而使我們更加深刻的體會到書中這隻“蝸牛”的不易和執著。
十月廣州的街頭,也是這樣的大雨如注,我一個人裹著一張毯子,獨自躲在人家的廊檐下面,就著路燈的光芒,一邊想家,一邊流淚,一邊翻我的日記和詩,不敢去投任何一家旅館或客棧,不敢去買任何一件除了吃的和車票以外東西。理想總是太遠,飢餓總是太長,前進總是懦弱,吶喊總是堅強。我不敢回家,也不知如何後退。我哭,因為我愛詩,因為我只有詩。今晚,看看門外的和多年前一樣的雨,上海的雨和從前一樣的美麗。我慶幸終於清醒的放棄。
有時候回憶也是一種美,放棄未嘗不是另一種追求,只是看我們以哪一種眼光或態度看待同樣的問題。”(回憶也是一種美)
從這些文字的敘述中,我似乎看見了一個四處漂泊流浪的影子,於無邊的田野,於廣袤的平原,於空曠的大漠,於荊棘叢生的山巒。夕陽西下,大地蒼茫,可這影子還在行走的路上。霓虹閃爍,繁華的街道車水馬龍,背後的行囊如風,裝下的只是懸掛欲中天的那一輪明媚的月光。風凄迷兮夜茫茫,人在天涯兮淚兩行。舉目望故鄉,山寒水迫,雲霧縹緲,爹娘啊我何時才能夠回到你們身旁。正如青年作家許雲龍在他的《一個人的旅行》一文中這樣寫到:“最大的感覺就是這麼些年來,自己是一隻蝸牛,你(他妻子)和家就像殼,如果人生是一次旅行,我覺得我一直為旅行準備的很好,每次都把家打包在背上。人本身也是一種奇怪的雌雄同體,在幸福與苦惱中患得患失。我在享受與親人愛人幸福相守的同時也在為自己迷失個人自由空間中可憐的自卑。總以為自己的幸福的相守和你的牽手來源於犧牲自己的在外人眼中的男的不被信任。”
不可否認,青年作家許雲龍這些年來,走的太苦,也太累,超強的負重,使他就象一頭蝸牛的爬行,那樣的緩慢而吃力。
金代元號問有兩句詩說:“心畫心聲總失真,文章寧復見為人”!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一個人的文章如果不是發自內心的真話,就會在世人面前露出虛偽的一面。為此魯迅也說過:“幻滅之來,多不再假中見真,而在真中見假”。就雲龍的這些文字而言並非幻滅之來,而是十足的赤條條的浪里白條。
文美在其言,在其象,更在其意。一個語言無味的世界,必定是一個堅硬僵死的世界。書里乾坤,紙上心跡。讓讀者能夠獲得語言的恩惠,領悟其中的秘密,這的確不是一件小事情。當代著名作家賈平凹這樣說過:觀其美文“如同在路上走,路彎彎曲曲,它們就是一顆顆樹站在路邊的拐彎處,讓我明確了方向,靠著歇氣,乘涼,或者那樹長得好,那樹上有美麗的叫聲。”由此可見,一篇文章的成功,語言的華美和嚼味舉足若輕。
好的散文家都是旅人,既行走之人,他只是如實的記下人生的境遇和感觸,這境遇也許很平凡,這感觸也許很普通,然而都是他自己的。就在這些平凡和普通中,足見本色的呈現,“來自輕鬆自然,發自天籟,彷彿天地本有此一句話,只是被你說出而已”(林語堂語)。這話說得精彩之極,可做起來卻不是那麼容易,只能是有心者的自悟,而不是什麼大師指點以後的開化。
青年作家許雲龍可以說在方面是有天賦的一個作家,小的時候“以糊滿兩屋的獎狀”,而十六歲就綴學的他,完全靠的是自己對文學的悟性,和自己多年來對文字的情感,和他一往情深的意志。他的語言,幽默,風趣,初讀,有時會令人捧腹,或猛著嘴獨自偷笑,再讀,其厚重的一面逐漸顯現,最後就會發現這些文字都是從他的淚中和苦難中打撈上來的。心便是沉沉的,淚水流出眼眶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也就是說其寓意不在文字之上,而在文字之下,薄霧之下有高山,靜波之下有巨浪。

名家點評


艾青在他的《詩論》中有這樣一句名言:“俞豐富地體味了人生的,俞能產生真正的詩篇”!如果說憤怒出詩人的話,那麼流浪同樣也可以出詩人。雲龍自十六歲綴學后就開始了他的流浪,從老家淮安到起程的那一天起,他的腳步就沒有停歇過,一路風塵,幾多心酸,失去的是不老的歲月,收穫的是不可重複的過程,追求的是心中那個詩人的夢想。
《清明時節寄遐思》
“寂寞是隴上青青的野草
期待露水中那一雙雙踏青的鞋
思念是碑上已經斑駁的文字
等不來親人重描問候的筆
每一張來時的臉上都寫著
感恩的懷念
每一捆焚燒的紙錢上都印滿
對於彼岸親人的祝福
人生本是一場單程的苦旅
活著也許就是一種贖罪的修行
如果生是一種幸福
我們為什麼要哭著來
如果死是一種痛苦
大家為什麼要笑著走
如果天堂不是那麼美好
為什麼所有去過的人都不回來”
雲龍有許多好詩,我都特別喜歡,但這首則是我喜歡中的喜歡。詩歌以青青的野草切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它雖然卑微,弱小 但頑強,堅毅,清平,甘於寂寞,沒有憂愁。許多文人騷客把它視為生命的象徵。青青的一年又一年,彷彿只是等待那些來者的腳步,即使壓碎了脊樑也無怨無悔,因為甘為人梯,願作一粒鋪路的石子是我一慣的品德和作風。詩人借喻之巧妙,設問之悲憫,十分恰當,不能不佩服他詩藝的高超。
“人生是一場單程的苦旅活著。也許就是一種贖罪的修行”。
是無數段旅程成就了人的一生。而並非目的。在乎的只是沿途的風景以及看風景的心情.。但最後,不管你是自帝王將相,還是平民百姓,不同的過程,不同的經歷,都將朝同一方向行進。從某種意義上說,重要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如果生是一種幸福/我們為什麼要哭著來/如果死是一種痛苦大家為什麼要笑著走/如果天堂不是那麼美好/為什麼所有去過的人都不回來”。
《雨 夜》
“無星無月的晚上
烏雲
與烏雲拍拖
誕生雨的 寒茫
在一條悠長悠長的
小巷
有個男人
拖著孤獨的影子
臉上寫著雨絲一樣的惆悵”
《雨夜》是雲龍最經典的小詩之一。我不知道那些日子裡在詩人身上發生了什麼,無星又無月,烏雲與烏雲的拍拖。時間在這裡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孤獨的詩人拖著長長的影子,雖然身處鬧市的喧囂,但他的靈魂卻在漫無邊際的荒蕪上跋涉。臉上的雨絲牽動著沉重的人生,在遙遠的記憶和不確定的未來之間,悠長悠長的小巷抑或他的人生之路,凄迷的前方,無法徹底抖落征程,何處才是歸宿。
佛曰:“不可說,不可說,一說即是錯”,西方哲人德里達也說“看不見的黑光‘顯示’著並沒有顯示的‘現象’,‘象徵’著非對象或非客體,一切激情、創造性的念頭,都是在這樣的黑光中誕生的。兄弟啊“烏雲與烏雲的拍拖”,誕生的不只是寒芒的雨,更有可能是雷霆萬鈞的閃電,改變就在你思維轉彎的那一瞬間,一覺醒來,窗外就會陽光明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