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克·德里達

雅克·德里達

雅克·德里達(Jacques Derrida,公元1930年7月15日—公元2004年10月8日),法國哲學家。是20世紀下半期最重要的法國思想家之一,西方解構主義的代表人物,法國著名的哲學家。1983年起任巴黎高等社會科學研究院研究主任,還是國際哲學學院創始人和第一任院長,法蘭西公學名譽教授。

雅克・德里達生於阿爾及利亞。19歲時回法國就學,1956~1957年在美國哈佛大學深造。60年代成為《泰凱爾》雜誌的核心人物。60年代末與該雜誌分裂。后一直在巴黎高等師範學校任教。曾任美國霍普金斯大學和耶魯大學的訪問教授。

德里達是解構主義哲學的代表人,他的思想在上世紀60年代以後掀起了巨大波瀾,成為歐美知識界最有爭議性的人物。德里達的理論動搖了整個傳統人文科學的基礎,也是整個後現代思潮最重要的理論源泉之一。主要代表作有《論文字學》(1967年)、《聲音與現象》(1967年)、《書寫與差異》(1967年)、《散播》(1972年)、《哲學的邊緣》、《立場》(1972年)、《喪鐘》(1974)、《人的目的》(1980年)、《胡塞爾現象學中的起源問題》(1990),《馬克思的幽靈》(1993)、《與勒維納斯永別》(1997)、《文學行動》等。

人物生平


德里達
德里達
1930年,德里達出生在法屬殖民地阿爾及利亞郊區的一個猶太人家庭。大約20歲時,他考入“法國哲學家的搖籃”——巴黎高等師範學院,並留在這裡進行教學和研究。他受教於梅洛-龐蒂、阿爾都塞和福柯等人,也深入研究過胡塞爾海德格爾現象學,受索緒爾影響的法國結構主義、馬克思主義、弗洛伊德拉康的精神分析學說,以及薩特、巴塔耶、布朗肖的文學等等。後來,這些人大多成為他的解構對象。
1963年,33歲的德里達在巴黎哲學學院做了一次針對福柯的著名講演《我思與癲狂的歷史》,初露鋒芒;1966年10月在一次國際學術研討會上,他發表了題為《結構,符號,與人文科學中的嬉戲》的演講,矛頭直指當時法國乃至國際學術界風頭最盛的結構主義的“結構”概念。針對結構主義的整體論,德里達使用了另一個詞“deconstruction”,即“解構”,以示拆解、消解傳統的理解模式、習慣、結構。德里達這次著名的講演,也標誌著法國學術界興起一個新的學派,它被稱作“后結構主義”或“解構主義”。1967年,德里達發表了奠定他一生學術基礎的三部著作:《寫作與差異》、《論文字學》、《播撒》。
2004年10月9日,法國著名哲學家和思想家、對20世紀的人文科學以及文學理論批評有著舉足輕重影響的解構主義大師雅克・德里達因患有胰腺癌在巴黎的一家醫院與世長辭。消息傳來,整個歐洲和北美思想界都產生了巨大的反響,人們無不為這位對人類思想發生深遠影響的理論大師的逝世而悲痛。

個人作品


作品名英文名年份
播撒Dissemination1967
論文字學Of Grammatology1967
寫作與差異Writing and Difference1967
明信片ThePost Card1972
Spur1980
他者的耳朵The Ear of the Other1982
另一個歐洲The Other Europe1972
多種立場Positions1972
致納爾遜·曼德拉For Nelson Mandela1986
所給予的時間Given Time1991
死亡的禮物The Gift of Death1992
另一個方向: 反思今日之歐洲The Other Heading :Ref lections on Today ’s Europe1992
馬克思的幽靈Specters of Marx1993
友愛政治學Politics of Friendship1994
他者的單語主義The Monolingualism of theOther1996
作為一個年輕猶太聖徒的雅克·德里達的畫像Portrait of J acques Der2ri da as a Young2001
恐怖時代的哲學(與哈貝馬斯合著)Philosophy in a Time of Terror2002

其它信息


雅克·德里達
雅克·德里達
1980年代以後,他的工作向政治倫理方面轉向。他還直接參與一些政治事件:例如1981年他支持拉丁美洲精神分析界對獨裁政府的反抗;1982年在布拉格支持捷克知識分子的反抗運動而被捷克政府逮捕;他還支持南非的反種族隔離運動, 對各種極權主義政權和各種形式的知識審查保持警覺, 致力於創立一種跨地域的民族國家理論,反對歐洲種族主義, 並對實為加強政府權力以破壞基本人權的“恐怖主義”話語進行批判, 為動物的權利辯護, 反對死刑, 甚至對“作為”猶太人及對不同血統和語言的人表示好客意味著什麼提出質疑。他認為人權“不僅是抵抗集權主義的工具,他還與主宰著政治性的世界概念的那個歐洲傳統密不可分。而後者正是解構的首要質疑對象。所以他的解構工作依次圍繞著主體與自由,民主與公民性,邊界與民族國家這些觀念中展開。”基於這種理念,他在課堂上分析死刑的政治神學基礎;他譴責恐怖主義,而且分析恐怖主義的形態、條件以及影響;他分析美國劃分流氓國家和邪惡軸心國的原教旨主義情結,也指責“沒有啟蒙沒有政治遠見的阿拉伯伊斯蘭神權政治主義”;他以猶太人的身份批評以色列的猶太復國主義;他也支持同性婚姻。

社會評價


雅克・德里達
雅克・德里達
德里達的思想一直以來都有很大爭議。由於他的思想和英美哲學主流的分析哲學格格不入,因此他從來不被美國的哲學系所重視。他的思想影響非常廣泛,被用作女權主義運動、同性戀抗爭、黑人運動等的理論武器。而他的思想也不被許多傳統學者所接受,認為他破壞了西方文明。
2004年,德里達與世長辭,法國總統希拉克發表聲明高度評價了德里達畢生對法國思想文化和人類文明作出的貢獻:“正是有了他,法國才給了整個世界一位最偉大的哲學家和對當代知識生活產生了重要影響的人物。”

中國之行


2001年,德里達依次訪問北京、南京、上海、香港。北京大學、南京大學與復旦大學分別在這次訪問中授予雅克·德里達名譽教授榮譽,上海社會科學院授予他名譽研究員稱號,復旦大學中文系與哲學系分別邀請他擔任學術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