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胡塞爾的結果 展開
- 著名作家、哲學家
- 埃德蒙德·胡塞爾
胡塞爾
著名作家、哲學家
埃德蒙德·古斯塔夫·阿爾布雷希特·胡塞爾(Edmund Gustav Albrecht Husserl,1859年4月8日—1938年4月27日),20世紀奧地利著名作家、哲學家,現象學的創始人,同時也被譽為近代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
1859年4月8日出生在奧匈帝國摩拉維亞(Moravia)的普羅斯尼茲(Prossnitz,今捷克普羅斯捷約夫Prostějov)的一個猶太家庭(今屬捷克)。1938年4月27日因肺炎逝於德國弗賴堡。他早先攻讀數學、物理,1881年獲博士學位,1883年起在維也納追隨德國哲學家、心理學家F.布倫塔諾(1838~1917) 鑽研哲學,作為弗朗茲·布倫塔諾及卡爾·斯圖姆夫的學生,他影響了伊迪·斯坦因、歐根·芬克、馬丁·海德格爾、讓·保羅·薩特及莫里斯·梅洛-龐蒂。先後在德國哈雷、哥廷根和弗賴堡大學任教,直到1928年退休為止。1938年病逝於弗賴堡。徠胡塞爾的大量著作有些發表於生前,有些出版於死後,有些仍在整理編輯中。
1859年,埃德蒙德·胡塞爾出生於普羅斯尼茲的莫拉維亞省,他的父母都是猶太人。在本省受過早期教育后,胡塞爾進入萊比錫大學,在那裡,他從1876年至1878年學習了物理學、天文學和數學,並抽時間去聽哲學家威廉·馮特的課。胡塞爾在柏林弗里德里希·威廉大學繼續深造。
1881年,他進入維也納大學,並於1883年在那裡獲得了數學博士學位,其博士論文討論的是“微積分的變分理論”。1884年至1886年,他聽了弗蘭茲·布倫塔諾(1838~1917)的課,這些課尤其是其中關於休謨、密爾的課和對倫理學、心理學及邏輯學中的問題的研究對胡塞爾哲學的發展有著極其重大的影響。之後,胡塞爾聽從布倫塔諾的建議,來到哈勒大學。
哥廷根圈子
1900年41歲的胡塞爾
1886年,他在那裡成了卡爾·斯通普夫(1848~1936)的助手,後者是一位心理學家,在他的指導下,胡塞爾撰寫了自己的第一部著作《算術哲學》(Philosophy of Arithmetic,1891)。他的《邏輯研究》(Logical Inverseigations)發表於1900年。同年,他應邀到哥廷根大學任教,在那裡的16年裡他創穫頗豐,寫了一系列的著作,發展了他的現象學概念。由於他的猶太血統,1933年以後他被禁止參加學術活動,雖然南加利福尼亞大學聘他為教授,但他謝絕了。
1938年,在經受幾個月的病痛折磨之後,他在布萊斯高的弗萊堡死於胸膜炎,終年79歲。
1859年4月8日:埃德蒙德·胡塞爾出生在奧匈帝國摩拉維亞普羅斯尼茲(今捷克普羅斯捷約夫),是家中四個孩子中的第二個。
1876-1878年:大學生涯。萊比錫大學,學習天文學;數學、物理學、天文學和哲學。
1878-1880/81柏林大學。學習數學(隨L.克羅耐克和C.魏爾斯特拉斯等人學習。1883年夏季學期,胡塞爾成為魏爾斯特拉斯的私人助手並且“從他那裡獲得了科學追求的倫理思想”)以及學習哲學(隨F.保爾森學習)。
1881-1881/82年:維也納大學,學習數學。
1882年10月8日 博士論文《變數計算理論文集》完稿;
1883年1月23日 哲學博士論文答辯。
1884年4月24日 父親去世。
1884/85冬季學期-1886夏季學期 維也納大學。聽弗蘭茨·布倫塔諾的哲學講座。
1886/87冬季學期-1887夏季學期 薩爾河畔的哈勒大學。聽施頓普夫講座。布倫塔諾推薦胡塞爾到施頓普夫處做教授資格論文。
1886-1895 主要在形式數學和形式邏輯領域學習。
1887年8月6日 與馬爾文娜(婚前名施泰因施奈德)結婚。
1887年秋季 教授資格論文《論數字概念。心理分析》付印。在大學學習期間購買哲學書籍(選取其中幾部列出):1880:叔本華,斯賓諾莎;1884:黑格爾,《精神現象學》,H.斯賓塞,《哲學基礎》;1986:E.馬赫,《感覺分析》;1887:G.弗雷格,《算術基礎》。
1887-1901年在哈勒任私人講師期間。
1887年10月26日:就職講座“形而上學的目的與任務”。
1891年:《算術哲學。心理學和邏輯學研究》;為施羅德的《邏輯代數》寫書評。
1900年:《邏輯研究》第一部分,《純粹邏輯學導引》。
1901年:《邏輯研究》第二部分,《現象學與認識論研究》。
1901年:舍勒第一次與胡塞爾接觸。
1901年9月初:懸而不決達一年之久的聘書下達,胡塞爾應聘去哥廷根大學任教。
在哈勒大學的教學活動中,胡塞爾對以下幾個領域的問題做了探討:
-認識論與形而上學引論(講座,冬季學期1887/88)
-心理學基本問題(講座,夏季學期1888)
-哲學大百科(講座,冬季學期1888/89)
-邏輯學(講座,夏季學期1889,夏季學期1890,夏季學期1890,夏季學期1896)
-倫理學(講座,夏季學期1890)
-數學哲學問題選(講座,冬季學期1889/90,冬季學期1890/91)
-近代哲學史(講座,冬季學期1890/91)
-倫理學基本問題(講座,夏季學期1891,夏季學期1893)
-心理學(講座,冬季學期1891/92,冬季學期1894/95)
-與洛克的《人類理解研究》相銜接的哲學練習(討論課,冬季學期1891/92,冬季學期1898/99)
-哲學引論(講座,夏季學期1892,夏季學期1893,夏季學期1894,夏季學期1896,冬季學期1897/98,冬季學期1898/99)
-與笛卡爾的《第一哲學沉思》相銜接的哲學練習(討論課,夏季學期1892,冬季學期1896/97)
-論意志自由(講座,冬季學期1892/93,冬季學期1893/94,冬季學期1894/94,夏季學期1896,夏季學期1897,夏季學期1899,夏季學期1900,夏 季學期1901)
-上帝此在的證明(講座,冬季學期1892/93)
-與叔本華《作為意志與表象的世界》相銜接的哲學練習(討論課,1892/93)
-有神論與現代科學(講座,冬季學期1893/94)
-倫理學與法哲學(講座,夏季學期1894,夏季學期1897)
-對歸納邏輯的最新研究(講座,夏季學期1895)
-與穆勒的邏輯學相銜接的哲學練習(討論課,夏季學期1895)
-自斯賓諾莎以來的宗教哲學史(講座,冬季學期1895/96)
-與休謨關於自然宗教的對話相銜接的哲學練習(討論課,冬季學期1895/96)
-認識論引論(講座,冬季學期1896/97)
-與叔本華文選相銜接的哲學練習(討論課,夏季學期1897)
-關於康德《導引》的哲學練習(討論課,冬季學期1897/98)
-康德與后康德哲學(講座,夏季學期1898)
-與康德《純粹理性批判》相銜接的哲學練習(討論課,夏季學期1898,冬季學期1900/91)
-認識論與形而上學主要問題(講座,冬季學期1898/99)
-哲學史(講座,夏季學期1899,夏季學期1900,夏季學期1901)
-與大衛·休謨《人性論》相銜接的哲學練習(討論課,夏季學期1899)
-與斯賓諾莎的《倫理學》相銜接的哲學練習(討論課,夏季學期1900)
-康德哲學(冬季學期,1900/01)
1901-1916哥廷根時期。
1901年秋季被任命為編外教授。
1902年:J.道伯特第一次在哥庭根訪問胡塞爾討論“邏輯研究”。在這次會見的基礎上,慕尼黑Th.利普斯的學生開始與胡塞爾聯繫。
1904年5月:訪問慕尼黑:會見Th.利普斯和他的學生(J.道伯特,A.普凡 德爾,等等)
1905年3月:柏林旅行,訪問W.狄爾泰。
1906年被任命為編內教授。
1906年12月:詩人雨果·封·霍夫曼斯塔訪問胡塞爾。
1907年:在弗洛倫薩訪問F.布倫塔諾。
1907年:夏季學期)通過Th.康拉德組建“哥廷根哲學學會”。
1909年10月:P.納托爾普訪問胡塞爾。
1910年1月:胡塞爾答應李凱爾特一同合作出版新雜誌《邏各斯》。
1911年:“哲學作為嚴格的科學”在《邏各斯》第一卷,1910/11期上發表。
1911年:狄爾泰-胡塞爾通信,與“哲學作為嚴格的科學”一文相銜接。
1913年:《純粹現象學和現象學哲學的觀念》第一卷:《純粹現象學概論》。此書發表於《哲學與現象學研究年鑒》第一期,該《年鑒》由胡塞爾任責任主編,與M.蓋格,A.普凡德爾,A.萊納赫,M.舍勒合作創立。
1913年:K.雅斯貝爾斯訪問胡塞爾。
1914年4月15至18日:參加在哥廷根召開的第六屆實驗心理學大會。
1916年1月5日:經李凱爾特推薦,應聘到弗萊堡接替李凱爾特的教椅,自4月1日起生效。
1916年3月8日:長子沃爾夫岡戰死在法國凡爾杜。
在哥廷根的教學活動中,胡塞爾對於以下領域的問題做了探討:
-論意志自由(講座,冬季學期1901/02,夏季學期1903,冬季學期1904/05)
-邏輯學與認識論(講座,冬季學期1901/02)
-與貝克萊《人類認識原理論》相銜接的認識論練習。從最古時代到十九世紀的哲學通史(講座,1902年至1915年期間的每個夏季學期)
-倫理學基本問題(講座,夏季學期1902,冬季學期1908/09)
-關於康德《純粹理性批判》的哲學練習(討論課,夏季學期1902,冬季學期1909/10,冬季學期1911/12)
-邏輯學(講座,冬季學期1902/03)
-一般認識論(講座,冬季學期1902/03)
-與大衛·休謨《人性論》相銜接的哲學練習(討論課,冬季學期1902/03,冬季學期1904/05,冬季學期1907/08,冬季學期1910/11)
-文藝復興哲學(講座,夏季學期1903)
-關於費希特《人的使命》的哲學練習(討論課,夏季學期1903)
-從康德到當代的新哲學史(講座,冬季學期1903/04)
-教育學史(講座,冬季學期1903/04,冬季學期1909/10,冬季學期1913/14,冬季學期1915/16)
-關於康德《實踐理性批判》的哲學練習(討論課,冬季學期1903/04)
-關於自然科學研究家的最新自然哲學著述(首先是關於E.馬赫的《感覺分析》哲學練習) (討論課,冬季學期1903/04,夏季學期1911)
-描述的認識心理學的主要部分(講座,夏季學期1904)
-與洛克和萊布尼茨的《人類理智論》相銜接的公開哲學練習(討論課,夏季學期1904)
-現象學和認識論的主要部分(講座和練習,冬季學期1904/05)
-判斷學說(講座,夏季學期1905,夏季學期1912)
-與新文獻相關的哲學史練習(討論課,夏季學期1905)
-數學哲學主要問題引論方面的哲學練習(討論課,夏季學期1905)
-康德與后康德哲學(講座,冬季學期1905/06,冬季學期1907/08,冬季 學期1909/10,冬季學期1911/12)
-關於康德經驗理論的哲學練習,根據《純粹理性批判》和《導引》(討論課,冬季學期1905/06)
-關於康德原則學說的哲學討論,根據《道德形而上學基礎》和《實踐理性批判》(討論課,夏季學期1906,夏季學期1909,夏季學期1914)
-邏輯學和認識論引論(講座,冬季學期1906/07)
-關於現象學和認識論問題選的哲學練習(討論課,冬季學期1906/07)
-現象學和理性批判的主要部分(講座,夏季學期1907)
-關於邏輯學基本問題和理性批判的哲學練習(講座,冬季學期1907/08)
-知識學導論(講座,夏季學期1908)
-關於含義學說和判斷學說基本問題的哲學練習(討論課,夏季學期1908)
-新老邏輯學(講座,冬季學期1908/09)
-與休謨《道德原則論》相銜接的哲學練習(討論課,冬季學期1908/09)
-認識現象學引論(講座,夏季學期1909)
-作為認識論的邏輯學(講座,冬季學期1910/11)
-現象學基本問題(講座,冬季學期1910/11)
-倫理學和價值論的基本問題(講座,夏季學期1911)
-一般意識論的基本綱要(講座和練習,冬季學期1911/12)
-關於洛採的認識論的哲學練習(與洛采《邏輯學》的第三卷相銜接)(討論課,夏季學期1912)
-邏輯學和知識論導論(講座,冬季學期1912/13,冬季學期1914/15)
-關於自然與精神的形而上學練習和科學理論練習(討論課,冬季學期1912/13)
-自然與精神(講座,夏季學期1913)
-關於自然科學和精神科學的觀念的練習(討論課,夏季學期1913)
-康德與近代哲學(講座,冬季學期1913/14)
-哲學練習,一部分與笛卡爾的《沉思》相銜接,一部分與洛克的《人類理智論》相銜接(討論課,冬季學期1912/14)
-現象學練習(討論課,冬季學期1913/14)
-倫理學與價值論的基本問題(講座,夏季學期1914)
-現象學問題選(討論課,夏季學期1914)
-與休謨《人性論》相銜接的哲學練習(討論課,冬季學期1914/15)
-現象學問題選(現象學導論)(講座,夏季學期1915)
-關於費希特的《人的使命》的哲學練習(討論課,夏季學期1915)
-關於自然與精神的哲學練習(討論課,冬季學期1915/16)
1916-1928年在弗萊堡任正教授期間。
1917年4月:次子格爾哈特戰傷住在施拜耶的戰地醫院裡。
1917年5月3日:就職講座:“純粹現象學及其研究領域和方法”。
1917年7月:母親去世。
1917年11月8日至17日:在高校培訓班上為參戰者作三次關於費希特人類理想的講 演(1918年1月14-16日重複;1918年11月6日、7日和9日為哲學系教師重複)。
1918/19年:“弗萊堡現象學協會”成立。
1919年:胡塞爾發表“回憶布倫塔諾”。
1919年10月:胡塞爾在由“人道促進會”散發、由羅曼·羅蘭撰寫的呼籲書“為了精神的自由”上簽名。
1922年6月:在倫敦大學作講座:“現象學方法與現象學哲學”;在劍橋逗留,住 在G.戴維斯·希克斯家中;會見J.瓦德、G.F.斯多特、G.E.摩爾。
1922年12月:被選為亞里士多德科學院“通信院士”。
1923年:在日本《改造》雜誌上發表文章:“改造。它的問題和它的方法”。
1924年:在日本《改造》雜誌上發表兩篇文章:“本質研究的方法”和“作為個體倫理的問題的改造”。
1924-1925年:R.卡爾納普參加胡塞爾的高級討論課。
1924年9月:多林·肯恩斯第一次訪問胡塞爾。
1925年:根據卡爾·歐根·瑙伊曼的翻譯發表“論Gotamo Buddhos講演錄”的沉思。
1927-1928年:與海德格爾合作撰寫“不列顛大百科全書-現象學條目”。
1928年:海德格爾在《年鑒》第九期上出版胡塞爾的《內時間意識的現象學講座》。
1928年3月31日:退休。
在弗萊堡的教學活動中,胡塞爾對於以下領域的問題做了探討:
-哲學引論(講座,夏季學期1916,夏季學期1918,冬季學期1919/20,冬季學期1922/23)
-與笛卡爾的《沉思》相銜接的練習(討論課,夏季學期1916)
-現象學問題選練習(討論課,夏季學期1916)
-哲學通史(講座,冬季學期1916/17,冬季學期1918/19)
-與貝克萊《人類認識原理論》相銜接的練習(討論課,冬季學期1916/17)
-判斷理論問題(討論課,冬季學期1916/17)
-現象學導論(講座,夏季學期1917,冬季學期1926/27)
-康德的先驗哲學(講座,夏季學期1917)
-現象學練習(與康德的先驗感性論相銜接的哲學練習)(討論課,夏季學期1917)
-邏輯學與一般知識論(講座,冬季學期1917/18)
-判斷理論的基本問題(討論課,冬季學期1917/18)
-關於費希特《人的使命》的練習(討論課,夏季學期1918)
-關於康德先驗哲學的練習(討論課,冬季學期1918/19)
-自然與精神(講座,夏季學期1919,冬季學期1921/22,夏季學期1927)
-倫理學基本問題的哲學練習(討論課,夏季學期1919)
-關於先驗感性論和先驗唯心主義的哲學練習(討論課,冬季學期1919/20)
-倫理學導論(講座,夏季學期1920,夏季學期1924)
-論現象與意義(討論課,夏季學期1920)
-邏輯學(講座,冬季學期1920/21,冬季學期1925/26)
-抽象現象學(討論課,冬季學期1920/21)
-時間意識現象學(討論課,冬季學期1920/21)
-新哲學史(講座,夏季學期1921,夏季學期1922,冬季學期1924/25,夏季學期1926,冬季學期1927/28)
-與D.休謨《人性論》相銜接的現象學練習(討論課,夏季學期1921,冬季學期1926/27)
-現象學練習(討論課,冬季學期1921/22,夏季學期1922,冬季學期1922/23,夏季學期1923,冬季學期1923/24,夏季學期1924,冬季學期1927/28 )
徠-現象學問題選(講座,夏季學期1923)
-第一哲學(講座,冬季學期1923/24)
-關於貝克萊《人類認識原理論》的現象學練習(討論課,冬季學期1924/25)
-現象學的心理學導論(講座,夏季學期1925)
-對純粹意識行為和純粹意識構成物的分析與描述(與現象學的心理學講座相銜接)(討論課,夏季學期1925)
-邏輯學問題選(討論課,冬季學期1925/26)
-現象學練習(關於康德)(討論課,夏季學期1927)
1928-1938年退休之後。
1928年4月:為紀念C.施頓普夫八十壽辰旅行至柏林。
1928年4月:阿姆斯特丹講演:“現象學與心理學。先驗現象學”;結識數學家L .E.布洛威爾以及結識列奧·舍斯托夫。
1928年4月:由於要到10月1日才有可能聘請海德格爾作為胡塞爾的教席繼續人,因此文化部請胡塞爾在此期間繼續管理哲學教席。
1928年8月:路德維希·蘭德格雷貝獲得另一份獎學金,為胡塞爾繼續工作;歐根 ·芬克接替蘭德格雷貝原來的位置,開始了他與胡塞爾的合作。
1928/29年:在幾個月內寫下《形式的與先驗的邏輯》。
1929年2月:巴黎講演;結識L.列維-布魯爾,E.邁耶,A.克洛爾,L.列 維納斯,J.海林等等。
1929年4月8日:海德格爾呈交《胡塞爾七十壽辰紀念文集》
1929年7月:在《年鑒》第十期上並且同時作為單行本發表《形式的與先驗的邏輯 》。
1929年夏季學期:H.馬爾庫塞與妻子一同隨胡塞爾學習。
1929/30:胡塞爾收回講座預告。
1930年:在《年鑒》第十期上發表“我的《純粹現象學和現象學哲學的觀念》的後記”。
1931年6月:在德國做講演旅行:胡塞爾在法蘭克福、柏林(聽眾約有1600人)和 哈勒為康德協會講演:“現象學與人類學”。
1933年4月6日:A 7642通令胡塞爾休假;7月20日解除休假令。
1933年11月:洛杉磯南加利福尼亞大學邀請胡塞爾,胡塞爾做慎重考慮。
1934年8月1日前後,胡塞爾接到布拉格會議邀請,以信的形式論述當代哲學的任務;8月30日胡塞爾給布拉格會議寫信。
1934年10月:計劃在布拉格為胡塞爾手稿建立文庫。
1935年3月:為胡塞爾手稿轉移事項與布拉格商談
1935年5月7日:為“維也納文化聯盟”作講演:“歐洲人的危機中的哲學”(5月10日重 復)
1936年11月:巴黎講演:“歐洲科學的危機與心理學”。
1936 (1月15日)胡塞爾教學許可被取消(自1935年底起生效)
1936年1月24日:《歐洲科學的危機與先驗現象學》第一部分寄往布拉格,交由A .利伯特主編的貝爾格萊德《哲學》雜誌發表。
1936年1月25日:帝國科學,教育和國民教育部強迫胡塞爾退出由利伯特在貝爾格 萊德組建的哲學組織。
1937年6月8日:胡塞爾申請參加在巴黎舉行的第九屆國際哲學大會,未得到帝國總理府的允許。
1938年4月27日:胡塞爾逝世,享年79歲。
胡塞爾文集(第一卷)
《邏輯研究》(1900~1901)、
《作為嚴格科學的哲學》(1910)、
《純粹現象學和現 象學哲學的觀念》(1913)、
《形式的和先驗的邏輯》 (1929)、
《笛卡爾沉思》(1950)、
《歐洲科學的危機與 先驗現象學》(1954)、
《第一哲學》(1959)等。
他遺留的手稿比這些著作的份量大得多。胡塞爾死後他的妻子把他的全部手稿轉移至比利時的盧汶大學保存,戰後成立“胡塞爾檔案館”,對胡塞爾用速記法寫下的手稿加以整理編輯,出版《胡塞爾文集》,這項工作至今還沒有完成。
胡塞爾哲學思想的發展可分為 3個時期:前現象學時期(1900年以前)、現象學前期(1901~1913)和現象學後期(1913年以後)。
前兩個時期主要是批評19世紀各種經驗論的心理主義,發展布倫塔諾的意識意向性 學說,建立了從個人特殊經驗向經驗的本質結構還原的“描述現象學”。他提出了一套描述現象學方法,即通過直接、細微的內省分析,以澄清含混的經驗,從而獲得各種不同的具體經驗間的不變部分,即“現象”或“現象本質”。這一方法又被稱作本質還原法。胡塞爾倡導 的早期現象學運動,主張在各人文學科內運用現象描述 或本質還原法,從中獲取較直接、較真確的知識。
胡塞爾試圖藉助描述現象學的懸置 (epoch□ )原則將一切 有關客觀與主觀事物實在性的問題都存而不論,並把一 切存在判斷“加上括弧”排除於考慮之外。他以為這一 哲學立場既可避免當時自然科學中的經驗論的“自然主 義”,又可避免當時德國“精神科學”中的歷史相對主 義,從而在哲學研究中奠定具有普遍確定性的認識基礎。胡塞爾現象學的研究對象側重於意識本身,尤其是意向 性活動或意向關係。意向關係既包括意向作用(noesis),又包括意向對象 (noema)。
他認為,意向對象不是客觀實體,意向作用也不是經驗性活動,它們分別是聚結於意向關係體內的特定方面。他主要研究對象在意識中的顯現方式,即對象的“透視性形變”、顯現時的清晰度,以及意向關係體的統一化作用。胡塞爾後期現象學最終 演變為更徹底的主觀先驗唯心主義。目標是使現象學還原深化為“純粹意識”或“純自我”,以便使知識的“客觀性”或確定性建立在純主觀性的基礎上。經過這一還原,一切經驗性內容都將被排除,只留下“純粹意識”或“先驗意識”,包括所謂先驗自我、意向作用和意向對象。他認為,先驗自我是意識和意向結構的最深核心,同時也是推動心理活動和引發知識結構的總根源。
胡塞爾後期現象學所關注的中心課題是先驗意識的構成 作用及主體在其特殊視界內經驗到的“生活世界”。他 指出,從個人生活世界向人類共同世界的過渡,是通過 所謂“主體間關係體”來完成的。胡塞爾因其在現象學中的先驗唯心主義與徹底主觀主義的立場、觀點,使他在現象學學派內部不斷受到批評。但他提出的一些分析方法,在20世紀初以來的西方哲學與人文科學中一直具有重要影響。
按照胡塞爾發表的7部著作,把他的思想分為四個階段:
對數學和邏輯基礎的研究。胡塞爾是數學博士,1853年隨布倫坦諾學哲學,受其經驗主義影響。胡塞爾1891年發表《算術哲學:心理和邏輯研究》,探討數學、邏輯與心理學之間的關係,弗雷格對之嚴加批判,認為胡塞爾的觀點受流行的心理主義思潮影響。胡塞爾本人也自覺有不妥之處,遂重新研究邏輯基礎問題。
創立現象學。以《邏輯研究》(1900-1901)為標誌,第一卷是對心理主義的批判,第二卷建立了“描述心理學方法”,實際上是現象學方法。
把現象學發展為先驗唯心論。《哲學作為嚴格的科學》(1910)已包含了方法論向本體論的過渡,《關於純粹現象學和現象學哲學的觀念》(第一卷於1913年出版,后兩卷死後出版)、《形式的與先驗的邏輯》(1929)、《笛卡爾的沉思》(1931)等書提出“現象學還原”和“先驗自我”對世界的構造。
《生活世界現象學》
胡塞爾的哲學經歷了幾個階段的演變。他最初的興趣是邏輯學和數學,後來發展了早期的現象學,這種現象學主要關注的是知識論,再後來深入到為哲學和科學奠定普遍基礎的現象學觀念,最後他進入這樣一個階段,這時生活世界(Levenswelt)成了他的現象學的更突出的主題。因此,胡塞爾的哲學會在不同時期對不同學者產生不同的影響。
例如,馬丁·海德格爾在1920年成了胡塞爾的助手,師從胡塞爾期間他熟悉了胡塞爾的邏輯學著作和早期的現象學著作。從1920年到1923年,海德格爾作為助手與胡塞爾共同為《不列顛百科全書》撰寫了現象學的條目,海德格爾還整理了一些胡塞爾早期的講演稿準備發表,甚至海德格爾在1923年離開弗賴堡,成了馬堡大學的教授后,仍繼續通胡塞爾保持著密切的聯繫。然後隨著時間的推移,海德格爾發現很難同意胡塞爾思想的新發展,尤其是在先驗現象學方面的發展。在海德格爾的主要著作《存在與時間》(Being and Time)中,海德格爾批判了胡塞爾的方法和他獨樹一幟的自我觀,到1928年秋天,海德格爾接替了胡塞爾在弗賴堡大學的教席時,他們的關係開始冷淡,最後走向終結。
與之類似,雖然薩特在弗賴堡大學研究現象學時,胡塞爾的著作對他很有影響,但薩特最終還是逐漸相信海德格爾對胡塞爾觀點的改造在哲學上的更有意義。然而,1934年,薩特從德國一回到巴黎,便要梅洛·龐蒂注意胡塞爾的著作《現象學的觀念》(The Idea of Phenomenology,1906-1907),並敦促他仔細研究。梅洛·龐蒂對胡塞爾現象學中的幾個頗具特色的因素有著深刻的印象,這激發了他進一步研究胡塞爾的著作,他特別受到胡塞爾的《歐洲科學的危機》(Crisis of European Sciences,1936)一書的影響。
胡塞爾對海德格爾、梅洛·龐蒂和薩特這些現象學和存在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的巨大影響,即使他們否定胡塞爾許多關鍵性的思想,但他們所完成的著作仍然打上了現象學的印記。
胡塞爾(Edmund Husserl)是20世紀最有影響的哲學家之一,海德格爾、薩特、梅洛·龐蒂、伽爾瑪和德里達的出發點都是對胡塞爾哲學的反思。胡塞爾和康德一樣是書齋里的哲學家,一生都在純思想領域做艱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