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橋村

黎川縣日峰鎮管轄區

下橋村,是江西省黎川縣日峰鎮下轄村,位於縣城近郊,因其地處日峰山腳,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其獲得了“黎川第一村”的美譽。

地理位置


多年來,下橋村在科學發展觀的正確統領下,充分藉助國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有力時機,不斷改善村容村貌,美化鄉村環境;發展特色產業,推動農民增收;建設“文化糧倉”,提升村級發展“軟實力”。探索出了一條“強村富民”的好路子。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7年的5236元增加至2008年的5769元,比全縣4746元高出近22個百分點。2009年該村農民人均純收入更是有望突破6300餘元。

簡介


完善基礎設施、推動新村建設,美化農民“家園子”。該村以“建美麗下橋,過幸福生活”為目標。不斷加大投入、夯實基礎,加快村級建設步伐,著力提升村民幸福指數。先後籌資73萬元,為樓上、樓下、橋頭、下橋四個村小組的210多戶農戶安裝自來水,幫助870多名農民告別了“飲水難”問題。縣城通往下橋的村級公路,由於沒有路燈,給村民夜間出行帶來了諸多不便,2015以來,該項工作引起了村“兩委”的高度重視,他們將其作為了學習實踐活動的“整改項目”之一,花大力氣予以解決,從立項到問題的解決,前後用了不到三個月時間,十多盞高桿路燈就矗立而起。路燈裝好了,下橋的路照亮了,群眾的心也照亮了。讓下橋變得更綠、更美,一直是該村百姓的夢想。在新農村建設中,村“兩委”班子在著力抓好“六改四普及”的同時,也把建設“綠色生態下橋”作為了發展的一大側重點。村幹部帶領村民在河堤沿岸,村莊四周、村民房前屋后都進行了造林增綠,僅2015年一年,新栽下的樹木就達5000多株。如今的下橋村容整潔、綠樹成蔭,走進下橋,宛如步入一座“天然氧吧”。
調整農業結構、做強特色產業,鼓起農民“錢袋子”。如何讓村民儘快富裕起來,是村“兩委”幹部久久思索的問題,他們意識到,光靠傳統農業還不行,還必須在特色產業上做文章。在鎮黨委、政府的積極幫助下,該村結合自身實際,選准了“三位一體”的特色農業發展道路。“三位一體”即:引導農民這一主體,實施好田裡種烤煙、山上栽蜜桔、池塘搞養殖,通過“三大特色產業”,不斷推動農民增收致富。今2015年全村在2014年的基礎上又新增烤煙種植面積60多畝,全村烤煙面積現已超過300畝,畝產突破2400多元,相比傳統糧食種植,收入增長了近一倍。該村有種植“南豐蜜桔”的傳統,下橋地處丘陵,山地眾多,氣候土壤都很適合桔樹生長,外加當地村民一直都有種“蜜桔”的傳統,只是規模較小,尚未形成一大產業。當地鎮村幹部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認為下橋有發展大規模種植“南豐蜜桔”的潛力,因此,在幾年前鎮村幹部就下到村組,鼓勵農民種植“南豐蜜桔”,向特色產業化邁進,並無償向村民提高樹苗。幾年過去了,如今的下橋村,漫山遍野的桔樹,在給村裡增添一道獨特風景線的同時,帶給百姓更多的是數不盡的實惠。當今全村南豐蜜桔種植面積有220多畝,畝產值達4100餘元,村民僅此一項就獲益90多萬元。田裡山上都有了,池塘自然也不能空著,而搞特種養殖則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鑒於村民個人資金不足,抗風險能力差,鎮村兩級積極鼓勵村民“抱團發展”,實行聯營養殖。當前,全村共有中型水產養殖基地3個,規模超過20畝,產值預計可達50萬元。
辦好農家書屋、增強文化素質,充實農民“腦瓜子”。為了豐富農民業餘文化、提升農民素質,為廣大農民“充電加壓”,該村在村辦公場所專門騰出了一間房,創辦下橋村“農家書屋”,該書屋當前藏有各類圖書1600多冊,可同時容納50多人在內閱讀。“農家書屋”創辦后,無論是在圖書的選配還是在書屋的開發時間上,處處都體現著以民為本。在選配上,充分結合了農村特點,選擇了一大批像農業科技類、法律類、種植養殖類這樣適合農村需要、具有農村經濟特點的圖書,確保農民能夠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在開放時間上,根據農民的勞動規律,做了靈活調整,選擇在村民農閑時、陰雨天以及夜晚開放,既不影響村民日常勞動又增加了村民文化知識。同時,為了鼓勵農民多讀書,村裡“農家書屋”還經常組織一些讀書活動,讓農民樂意上“農家書屋”,將“農家書屋”真正辦成農民獲取知識、汲取營養的精神家園。老黨員吳豆仂是書屋的常客,他由衷地說,自從有了“農家書屋”,村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村裡喝酒賭博的少了,勤勞致富的多了;鄰里吵架鬥嘴的少了,互幫互助的多了;不敬老愛幼的少了,家庭和睦的多了。現如今,越來越多的農民切實感受到農家書屋給他們帶來的變化。農家書屋,正成為農民精神文化和指導致富的“文化糧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