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強

重慶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張小強,男,1974年12月27日出生於湖北省隨州市。1997、2002、2006年分別於重慶大學獲工學學士、工學碩士、法學博士學位。2011年至2014年在重慶中科普傳媒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做博士后研究;1997年至2012年在重慶大學學報從事中英文編輯工作,2013年調入重慶大學新聞學院任專職教師。

2007年開始先後在法學、傳播學、新聞學專業指導碩士研究生並承擔部分本科及碩士相關課程。主要從事經濟法和民商法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網路經濟及其相關法律問題、反壟斷法以及知識產權。已出版法學專著一部,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

現為重慶大學新聞學院教授(法學院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

人物經歷


1997年7月至2012年12月,重慶大學學報編輯部,中英文編輯,2002年晉陞為助理研究員,2007年晉陞為副編審。
2008年3月到2009年3月,美國,加州大學黑斯廷斯法學院(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Hastings College of the Law),訪問學者(研究領域為網路版權),國家留學基金委公派項目。
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重慶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2012年經學校認定,由副編審轉聘為副教授,任職年限從2007年9月計算。
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重慶日報》,總編室副主任。
2015年9月,重慶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同年獲博士生招生資格。

教育經歷

時間院校專業學位備註
1993年9月到1997年6月重慶大學機械工程一系工業設計專業(自湖北十堰東汽一中考入)工學學士學位被評為重慶大學優秀畢業生
1995年9月至1997年1月重慶大學外語學院涉外英語專業輔修,獲輔修結業證書
1999年9月到2002年6月重慶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機械製造及自動化專業碩士研究生,獲工學碩士學位被評為重慶大學優秀畢業研究生
2003年3月到2006年6月重慶大學法學院
2006年9月至2007年1月、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四川外國語大學,留學基金委出國人員英語培訓
2009年9月西南政法大學律師執業資格培訓 
2011年4月至2014年5月,重慶中科普傳媒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重慶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工商管理博士后流動站,聯合培養博士后,研究內容為數字出版。

工作經歷

1997年7月至2012年12月,重慶大學學報編輯部,中英文編輯。
2002年晉陞為助理研究員。
2007年晉陞為副編審。
2008年3月到2009年3月,美國,加州大學黑斯廷斯法學院(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Hastings College of the Law),訪問學者(研究領域為網路版權),國家留學基金委公派項目。
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重慶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2012年經學校認定,由副編審轉聘為副教授,任職年限從2007年9月計算。
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重慶日報》,總編室副主任。
2015年9月,重慶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同年獲博士生招生資格。

主要成就


科研項目
1.網路經濟的反壟斷法規制,2007年重慶大學人文社科青年教師科研啟動資助專項項目(批准號:CDSK2006-08), 負責人;
2.網路經濟及其相關法律問題研究,2006年重慶大學高層次人才科研啟動基金資助項目,負責人。
主要論文(第一作者或唯一作者)
1.論軟體界面的知識產權保護,法商研究(CSSCI,重要期刊,被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2006年2月。
2.網路經濟中反壟斷的立法構想,改革(CSSCI),2005年12月。
3.Estimating network effects in China’s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外文刊物),2005年9月。
4.行政壟斷的經濟分析及其對策,重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CSCD),2005年3月。
5.中美森林法比較及其對我國森林法修改的啟示,世界林業研究(核心期刊),2005年9月。
6. 權利衝突的案例分析,現代法學(CSSCI),2005年12月。
7. 論科技期刊編輯與作者權利的界限及其統一性,編輯學報(CSSCI),2005年2月。
8. 科學技術發展對我國法律的挑戰及其對策,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9月。

研究領域


網路與新媒體(招生方向):網路理論方法以及新媒體對個體社會、新聞業等領域的影響

期刊成果


已出版的代表性CSSCI期刊成果
張小強,榮藝,郭毅.(2018) .閱讀網路中的重要行動者:數字時代重識印刷的競爭力和價值.科技與出版,(4),106-112.
張小強,汪紅春, &游濱. (2018).中國期刊市場數字環境走勢分析——基於總局2005-2015年統計數據和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報告.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3), 234-240.
張小強, &李欣. (2015).數據出版理論與實踐關鍵問題.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6(8), 813-821.(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張小強,趙大良, &游濱. (2015).期刊數字出版合作協議中的版權保護與風險防範.中國科技期刊研究, 26(1), 53-59.
張小強, &史春麗. (2014).獨家數字出版與期刊影響因子關係的實證分析.編輯學報, 26(3), 205-209.
張小強.《新媒體研究案例:傳統方法、社會網路與數據挖掘》,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17.
張小強, &杜佳匯. (2017).中國大陸“新媒體研究”創新的擴散:曲線趨勢、關鍵節點與知識網路.國際新聞界38(7), 30-57.
張小強, &杜佳匯. (2017).產消融合時代視頻網站的UGC激勵機制研究.新聞界(3), 75-82.
張小強, &郭然浩. (2015).媒介傳播從受眾到用戶模式的轉變與媒介融合.科技與出版(7), 123-128.
張小強. (2014).傳統新聞機構對社交媒體的控制及其影響:基於對國外30家機構內部規範的分析.國際新聞界, 36(12), 149-164.

主講課程


博士生:媒介法與傳播倫理研究;
碩士生:新媒體研究、編輯出版研究;
本科生:網路與新媒體、媒介融合、學術論文寫作。

科研項目


1)主持重慶市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基於社交網路媒體的教學互動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效果評價”(2013,已結題)。以該項目為依託,開創性地在“網路傳播”、“網路與新媒體”課堂教學中逐步使用微信公眾號輔助教學、課堂彈幕教學、微信定位點名、實時互動測驗,2016年被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重慶晨報、江蘇衛視等市內外眾多媒體報道並被各類網站廣泛轉載,獲得良好教學效果和社會反響。
2)主持重慶市研究生教改項目“社交網路媒體在研究生人才培養模式創新中的應用與效果評價”(2013)。依託該項目探索以運營微信公眾號帶動對文科專業研究生的團隊式培養,以公眾號日常運作為任務紐帶加強導師和研究生之間的聯繫,提高研究生創新實踐能力,取得一定成效。
3)嘗試把業界實踐與課堂教學結合,曾與上游新聞合作“上游創意課”,把“網路與新媒體”教學目標與媒體內容生產需要、企業新媒體文案需求結合,獲得較好效果。
4)作為負責人主持重慶大學優質課程“媒介融合”建設,在該課程教學中嘗試翻轉課堂,由學生大量閱讀文獻、調查研究、討論並提出自己關於媒介融合的觀點。

社會兼職


校外兼職
國家社科基金通訊評審專家
教育部社科規劃項目通訊評審專家
教育部學科與學位評估通訊評審專家
重慶新聞獎媒體融合等類別評審專家
重慶市文化委數字出版等項目評審專家
重慶市及廣西科技專家庫專家
《編輯學報》《科技與出版》等CSSCI期刊匿名評審專家
融智庫重慶分庫理論專家
華略數字文化研究院兼職研究員
數字化戶外媒體運營商金卡聯智公司獨立董事
上游新聞“上游創意課”專家導師
校內兼職
重慶大學教材委員會委員
重慶大學教務處評課評教專家
重慶大學新聞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
重慶大學新聞學院分工會(教代會)主席
重慶大學新聞學院教職工黨支部書記

人物事件

張小強 2張
張小強
重慶大學教授:雖指導研究生超70名,依然對女兒教育束手無策。
2021年5月28日,張小強接受採訪時表示,第一次感受到給女兒輔導作業“束手無策”,是在兩年多以前。當時,女兒初一在讀,“當天給她輔導一個綜合題,既包括理工科的題目,也有語文的題目,非常靈活。我覺得不難,但輔導我的女兒,她就是不會。”張小強教授非常納悶,為什麼當年自己學習是一點不費力,如今女兒就不一樣了?直到後來,張教授在輔導女兒作業的過程中接連受挫,他意識到,雖然自己是教大學生的,算是某些領域的專家,但中小學生有他們獨特的心理特點、教學特點,“專業的事情應該由專業的人來做”,因此,他學會了放手,把女兒的學習交給了學校的老師。張小強坦言,兩年多以前學院要更新官網,正是因為自己對輔導女兒作業深有感觸,所以把那句“雖然指導的研究生已超過70名(含在讀和畢業),依然對初中生女兒的教育束手無策”寫進了個人介紹里。他認為,官網對於教師的介紹,沒必要只展示學術成績,“我們做傳播的,應該有不一樣的、個性化的東西”,讓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老師,也希望培養的研究生熱愛生活,關注到生活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