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寒現象

社會現象

韓寒現象,指人們所關注的,已經超越了韓寒其人其事本身,而包括公眾對韓寒其人其事的廣泛議論。

名詞介紹


橫空出世
橫空出世
上海某重點中學高中學生韓寒,各門功課很差,語文考試也常常不及格,以致高一留級兩次。但他擅長寫作,思維活躍,言詞優美,在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中獲一等獎,他的長篇小說《三重門》一面世便成為暢銷書。因此有人建議大學破格錄取他,使他有機會深造。但也有人持反對意見,認為他基礎太差,不符合大學錄取的條件。
這個話題可謂世紀之交我國教育界內外的熱門話題中的熱點,各種報刊對韓寒的報道、分析評論連篇累牘。

人物

一個17歲的少年能在中國文壇掀起軒然大波確實不易。
韓寒
韓寒
毋須置疑,先有他著作的《三重門》,再到他的《零下一度》都是他被譽為“80后少年作家”的資歷。最近又有新消息,說《福布斯》華人明星排行榜里就有韓寒的一席之地。對這個一度被教育界和部分家長們視為“問題少年”的韓寒來說,這無非又是一個驚人的創舉。就是這個“成績狂差的小孩,絕大多數功課都‘大紅燈籠高高掛’的不合格學生”把自己的作品變成了除中文以外的多國語言版本在國際上露了一把臉,幾百萬冊的銷量創造了一個讓許多老作家都為之震驚的歷史奇迹。中國又多了一位納稅大戶。說韓寒另類是追崇者的說法,說韓寒差勁是妒才者的說法,說韓寒有問題是小資派的說法;說韓寒真行,這是我殷謙的說法;我欣賞韓寒不僅僅是他的字裡行間,更多的是他那種鍥而不捨的拼搏精神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殷謙《再說韓寒》2004年<文化藝術報>)
中國當代文學的有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對道德上的淳樸和善良這些美好的東西漠然視之,半個多世紀的惡劣的道德環境破壞了人們對於善的感受力,破壞了人們對憐憫、同情的感受力。我們的作家樂於敘寫丑的和惡的東西,樂於展示人的陰暗的心理、卑下的慾望、粗俗的舉止、低級的趣味和殘忍的想像。我們的作家不是培養人們對生活的眷戀的熱情,而鼓勵人們以一種遊戲的、放縱的態度敵視生活。我們時代的消極寫作者通過褻瀆文學褻瀆生活,通過摧毀道德摧毀生活。近幾年中國的文學處於“性”時代,男歡女愛已經成為中國文學的領頭羊,沒有多少作家真正地關注社會,關注真實的生活,哪怕為百姓的生計民生提筆請命過,主流是一味的捻風弄月,然後來往於金錢交易之中。斐然成章,率爾而言,韓寒都做到了。雖然他的作品反映出的思想也不能被我全部認同,但他的動機我是完全贊同的,韓寒是一位很有潛力的作家。
——(殷謙《中國文壇的那些事兒

成長

韓寒有今天的輝煌不是偶然,我考證過,是先有了韓寒才有了媒體(炒作),並不是先有了媒體才有的韓寒,我的意思是,韓寒能風靡一時絕對不能完全歸功於媒體作用。
韓寒照片
韓寒照片
我不說韓寒是個天才,什麼是天才?我到現在還弄不明白,也許這世界壓根就沒有什麼天才,我的理解是天才應該在天上,總之我所知曉的被命名為天才的人都是活著的時候沒什麼聲譽或頭銜,死了以後才被授予諸多榮譽或被稱為天才的。死了,升到了天上,加上此人生前很有才華,所以就成天才了。而活著的人都在地上,能被人視之為“地才”已經可以光宗耀祖了。地球上哪裡有什麼天才?
韓寒當然不是天才,但他絕對是個“地才”。
不過在以後人際問題上不要一棍子把問題打死~
一杯清水,一個紙團,半個時辰,紙沉杯底,文章卻浮出水面,他以一篇《杯中窺人》問鼎新概念大賽,並獨佔鰲頭,名重一時。趁熱打鐵,緊接著他操紙為文,下筆如神,一瀉千里,徜徉恣肆,如不可窮——《三重門》的出爐又掀起軒然大波,有發聾震瞶之勢。
一個17歲的少年,能高姿態地站在讀者面前,這是我所想象不到的。就《三重門》而言,能向中國的現行教育制度叫板的作品並不多見,且不論這部書的文學功底如何如何,寫作手法如何如何,單憑它能向在改革浪潮中的中國教育制度發出挑戰就足以說明一個問題,韓寒是一個關心政治的人,是一個心繫百姓疾苦的人,這要比國內一些精神逐步或正在嚴重下滑的作家要令人鼓舞。韓寒試圖通過自己的小說來影響政府的教育制度,影響同齡學生的道德和生活。崔道怡主編的《“冰山”理論:對話與潛對話》中有這麼一句話:“在教育中,在教育工作中我們無論進行什麼樣的改革,人的、青年人的道德完善始終是主要的目的。這個問題的重要性並不亞於去掌握新的知識。人首先應該成為一個人,應該與他一樣的人們生活得和諧一致,應該與大自然和諧一致,應該成為崇高理想的體現者。”這使我想到,韓寒的目的是能通過《三重門》給政府的教育制度提供一些最新的信息,最好是能按照現在大多數學子所渴望的那樣能對教育制度加深改革,使其更加完善。

叛逆

我想,“韓寒現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他的作品代表了現今絕大多數學子的心中所願,濃縮了這一代少年對學習和教育的普遍看法,他的叛逆觸痛了教育者和監護孩子們成長的家長的神經。
韓寒的傲氣和霸氣也入木三分地為學子道出了“敢想而不敢言”的心裡話,“得民心者得天下”,在少年學生眼裡,韓寒是為“他們的生活更加美好”而戰鬥的勇士,是他們內心世界的守護神,是為他們搖旗吶喊的旗手!他的作品能使這一代少年內心世界產生共鳴,他幾乎成為這一代少年公認的代言人。
姑妄言之,韓寒算不上什麼了不起的人物。為了將來,為了前程,現在的學生們在家長和學校之間艱難跋涉著,他們早已厭倦了學校里的課本,厭倦了那些言傳身教的教育模式;厭倦了那些死搬硬套的理論知識,厭倦了那些我們恐怕一輩子都用不上一次的方程式。大旱之望雲霓,韓寒恰恰在這個時候站了出來,給那些抱有“總是不被大人們理解”的孩子們說足了頗具安慰身心的話。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從此也有了足夠的理由和大人們頂嘴,動不動就借韓寒的口來抑制或反攻大人們的說教。大人們總是說不上話來,說人家韓寒不行吧,韓寒確實不是不行,而是行的出格;支持韓寒的說法吧又擔心孩子會誤入歧途,誤了大好前程,在矛盾鬥爭中,只好關起門來教育自己的孩子:韓寒是韓寒,你是你,你根本不是那塊料!聽了這話,真的讓人覺得猶如芒刺在喉。
終於有人耐不住性子,要來批判韓寒,於是左一句右一句,韓寒成為大人和孩子們之間的一道難以逾越的溝壑。再加之媒體連番轟炸,“韓寒現象”就這麼給炮製出來了,說白了,根本就可以沒有什麼“韓寒現象”,“韓寒現象”是媒體炒作之下的產物。
還是依靠自己的長跑本領被松江二中錄取的他在學校里並不優秀,七門功課都掛紅燈,接著就是留級,隨之而來的是諸多媒體的嘴,鋪天蓋地的討論這個“高材留級生的問題,真正讓中國的歷史上又增添了一個“韓寒現象”。
韓寒自稱是上海的一塊大金子,有點謙虛,中國的大金子多了,他應該也是中國的一塊大金子。

作家抨擊


事件簡介

據《華商報》報道,最近,韓寒突遭“炮轟”,知名作家許知遠撰文《庸眾的勝利》,網友麥田撰文《警惕韓寒》,分別對韓寒的“公共知識分子形象”進行批判,雖然網路的評論依然倒向韓寒,但對韓寒評價不再一邊倒也讓我們開始反思,對這個年輕人我們究竟了解有多少?

批判一要警惕韓寒

麥田:韓寒迎合大眾情是真,獨立思考是假
最近幾年來,韓寒的形象儼然已經成為“公共知識分子”,在眾多熱點事件中,總是有他的身影。雖然他基本不接受記者採訪,但曝光率卻居高不下,而且大多以正面形象出現。然而,5月7日一篇名為《警惕韓寒》的博文引起了對“韓寒現象”反思的開始,與過去不同,這次反思更多是對韓寒的批判。
作者麥田稱自己通讀了韓寒的博文,並提出了韓寒博客的“2008”這個分水嶺:在2008年之前,博客還是“私人習作”範疇;2008年之後,韓寒的博客重心明顯轉移到“公共話題”,尤其是政話題,“我個人一直比較欣賞韓寒。當我梳理韓寒全部博客時,我才發現自己的這個‘一直’,其實恰好也是從2008年開始。至少對我而言,韓寒是因為從2008年開始關注公共話題,才成為現在之韓寒;否則對我來說,韓寒和郭敬明並無高下之分。”麥田寫道。
在文章第二部分,他的主題為“露餡”,在列舉韓寒幾次博文的觀點后,作者認為韓寒的話“不是理性的,但都是老百姓‘愛聽’的”。因此作者得出結論,“韓寒的價值=永遠的熱點+一流的文字+正確的立場”,但是,“韓寒根本沒有獨立思考,他所有的文章都是在迎合大眾的情緒”。

批判二韓寒的成功是民族的失敗

許知遠:韓寒的勝利,是庸眾的勝利
相比於麥田對韓寒抨擊的淺顯,知名專欄作家許知遠所撰《庸眾的勝利》更具力量與高度,他在更深層次分析韓寒的成功。“此刻的中國,人人都在談論韓寒。他像是越來越壓抑、越來越迷惘的時代的最後救命稻草。上了年紀的知識分子說他頭腦清醒,媒體歡呼他是‘青年領袖’、‘年度人物’,青年人覺得他不僅很酷,還有思想。”
許知遠將韓寒描述為一個聰明的年輕人——“他的文章總是如此淺顯直白,沒有任何閱讀障礙,也不會提到任何你不知道的知識;還有他嘲諷式的挑釁姿態,顯得如此機智,他還熟知挑戰的分寸,絕不真正越政治雷池一步;他也從來不暴露自己內心的焦灼與困惑,很酷。他能把賽車冠軍、暢銷書作家、叛逆小子和即興諷刺者等多種角色結合,並能在種種誘惑面前保持警惕,況且他才二十七歲。人們尤其著迷於最後一點,他在自己全球瀏覽量第一的博客上,嘲諷這社會中的種種愚蠢和不公。”
許知遠的結論則是:“韓寒掀起的迷狂,襯托出這個崛起大國的內在蒼白、可悲、淺薄——一個聰明的青年人說出了一些真話,他就讓這個時代的神經震顫不已。與其說這是韓寒的勝利,不如說是庸眾的勝利,或是整個民族的失敗。
專家分析:越批判越清醒
常年居住澳大利亞的歷史研究者雪珥認為這很正常:“韓寒現象所承載的種種表現,以及這種表現後頭的種種原因,歸根到底只有一條:我們的時代的確是不同的,表揚與自我表揚者、批評與自我批評者,都能從中找到自己的鏡子。這是一股能令人清醒的‘寒流’,它的力量絕對不來自韓寒,而來自你我,在此次批判中,人們會更清醒地看清韓寒。”
雪珥認為,韓寒作為一個年輕人,靠說比較有技巧的真話贏得了民心,而不是靠裝出精英狀,這是時代的幸運;他並不是這個時代的英雄,也不象徵著思想的力量,他只是象徵著真實的力量,象徵著那個指出皇帝的新裝的孩子的力量,儘管涉及了很多敏感詞,依然得到了主流的容忍和默許,這是時代的進步。韓寒對批判依然表現得不在乎,未作任何回應。雪珥說,這也值得其他批評者、尤其以批評為飯碗者思考。

旁觀者說

就算是嫉妒,說得對也要聽
這兩篇文章一出來,都引起了不小的反響,各種評論也就紛至沓來。
張鳴就認為許知遠這篇《庸眾的勝利》有太強烈的精英意識,完全無視韓寒身上體現的批判精神,認為只要擁韓,就是庸眾。
閭丘露薇則對麥田的批評不以為然,她在微博上寫道,“人家就是做好自己,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樣簡單不行嗎?”而麥田針鋒相對,稱她這個觀點相當糊塗,“當一個人成為公眾人物時,怎麼還能用他的個人行為作為規避批評的理由呢?”
網友“再見列寧”評論許知遠的文章稱:“為韓寒辯護的最糟糕的理由是嘲諷批評他的人是出於‘嫉妒’,就算批評者是嫉妒,說得對,也要聽;這正如就算韓寒的動機是‘商業’,他說的真話也是真話。”
而在新浪微博上,關於這兩篇文章的討論也甚為熱鬧,《東方企業家》雜誌執行主編魏寒楓說:“我認真看過知遠的文章。雖然他評價韓寒成名本質,某種程度也適合他自己;雖然他對韓寒和公眾要求似乎過高;雖然他用‘庸眾’一詞略顯刻薄;甚至雖然他評韓寒可能也有左宗棠不服曾國藩的情緒嫌疑——但你能否認,你不是一位‘庸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