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龍興寺東丘記
永州龍興寺東丘記
永州龍興寺東丘記
游之適,大率 有二:曠如 也,奧如 也,如斯而已。其地之凌阻峭,出幽郁,寥廓悠長,則於曠宜;抵丘垤,伏灌莽,迫遽回合,則於奧宜。因其曠,雖增以崇 台延閣,迴環日星,臨瞰風雨,不可病其敞也;因其奧,雖增以茂樹叢石,穹若洞谷,蓊若林麓,不可病其邃也。
今所謂東丘者,奧之宜者也。其始龕 之外棄地,予得而合焉,以屬於堂之北陲。凡坳窪 坻 岸之狀,無廢其故。屏以密竹,聯以曲梁。桂檜松杉楩楠 之植,幾三百本,嘉卉美石,又經緯之。俛 入綠縟,幽蔭薈蔚。步武錯迕,不知所出。溫風不爍,清氣自至。水亭狹室,曲有奧趣。然而至焉者,往往以邃為病。
噫!龍興,永之佳寺也。登高殿可以望南極,辟大門可以瞰湘 流,若是其曠也。而於是小丘,又將披而攘之。則吾所謂游有二者,無乃闕焉而喪其地之宜乎?丘之幽幽,可以處休。丘之窅窅,可以觀妙。溽暑 遁去,茲丘之下。大和不遷,茲丘之巔。奧乎茲丘,孰從我游?余無召公 之德,懼翦 伐之及也,故書以祈后之君子。
永州:治所在今湖南永州市。
龍興寺:在零陵城東南瀟水東岸,柳宗元初貶永州,曾寄住於寺內西廂房。
東丘:龍興寺東邊的小山丘。
適:適意。
大率:大概,大略。
曠(kuàng)如:開闊的樣子。
奧(ào)如:深邃的樣子。
垤(dié):蟻穴外隆起的小土堆,此指小山丘。
灌(guàn)莽(mǎng):灌木與草。
迫(pò)遽(jù)回合:迂迴曲折。
崇(chóng):高。
不可病其敞也:不會損害其開闊。
蓊(wěng)若林麓(lù):草木蓬勃興盛貌。
龕(kān):龕室,安放佛像的小閣。
陲(chuí):邊,際。
坳(ào)窪(wā):凹陷低洼處。
坻(chí):小洲。
無廢其故:不改變其原來的樣子。
楩(pián)楠(nán):木名。
本:棵。
俛(fǔ):同“俯”,彎腰。
綠縟(rù):綠茵。
薈(huì)蔚(wèi):繁密的樣子。
步武錯迕(wǔ):步伐錯雜。
爍(shuò):熱。
湘:此指瀟水。
披而攘(rǎng)之:離而散之。
窅(yǎo)窅:深遠的樣子。
溽(rù)暑:酷暑。
大(tài)和不遷:陰陽沖和的元氣不離散。
翦(jiǎn):同“剪”,文章指的是砍伐。
1.
永州:治所在今湖南永州市。
2.
龍興寺:在零陵城東南瀟水東岸,柳宗元初貶永州,曾寄住於寺內西廂房。
3.
東丘:龍興寺東邊的小山丘。
4.
適:適意。
5.
大率:大概,大略。
6.
曠(kuàng)如:開闊的樣子。
7.
奧(ào)如:深邃的樣子。
8.
垤(dié):蟻穴外隆起的小土堆,此指小山丘。
9.
灌(guàn)莽(mǎng):灌木與草。
10.
迫(pò)遽(jù)回合:迂迴曲折。
11.
崇(chóng):高。
12.
不可病其敞也:不會損害其開闊。
13.
蓊(wěng)若林麓(lù):草木蓬勃興盛貌。
14.
龕(kān):龕室,安放佛像的小閣。
15.
陲(chuí):邊,際。
16.
坳(ào)窪(wā):凹陷低洼處。
17.
坻(chí):小洲。
18.
無廢其故:不改變其原來的樣子。
19.
楩(pián)楠(nán):木名。
20.
本:棵。
21.
俛(fǔ):同“俯”,彎腰。
22.
綠縟(rù):綠茵。
23.
薈(huì)蔚(wèi):繁密的樣子。
24.
步武錯迕(wǔ):步伐錯雜。
25.
爍(shuò):熱。
26.
湘:此指瀟水。
27.
披而攘(rǎng)之:離而散之。
28.
窅(yǎo)窅:深遠的樣子。
29.
溽(rù)暑:酷暑。
30.
大(tài)和不遷:陰陽沖和的元氣不離散。
31.
召公:姓姬,名爽,周武王的大臣,因封地在召,故稱召公或召伯。
32.
翦(jiǎn):同“剪”,文章指的是砍伐。
遊玩適意的去處,大概有兩種境界:開闊的地方和深幽的地方,僅此而已。那個地方需要登臨高山險峰,可以遠離濃蔭幽暗,視野開闊遼遠,那麼就便於獲得開闊的感受;如果都是山丘相連,上面又有灌木野草,小路迂迴曲折,那麼就便於獲得深幽的感受。因為開闊,即使再增設一些高台寬閣,上可以環視星辰,下可以俯看風雨,也不會以開闊作為缺陷的;因為深幽,即使再布置一些樹林和石頭,深遠像洞穴幽谷,蔥蘢像山腳的樹林,也不會以深幽作為缺陷的。
我現在要說的東丘,是適合營造深幽的地方。起初這是一塊龕屋之外的廢地,我發現后就把龕屋與東丘合為一體,並與堂屋的北邊連在了一起。凡東丘上的坳坑、水窪、小洲、石岸等等,一律保持原狀,四周種上竹子圍了起來,中間河道上架了橋樑。此外,還種了桂、檜、松、杉、根、楠等樹,有將近三百棵,在這些樹木的中間,我又把好看的花卉和精美的石頭,縱橫交錯地布置其中。彎腰進入花樹叢中,濃蔭幽幽,草木繁密。腳印錯雜,找不到出路。和風怡人,清氣自來。水邊的亭子和一些狹小的堂室,迂迴曲折,給人一種深幽的感受。可是到此一游的人,往往把這裡的深幽作為缺陷。
唉!龍興寺,是永州最好的寺廟。登上大雄寶殿可以看到天地的最南端,打開大門可以俯視瀟江,像這樣的境界就屬於空曠。而那些認為這小小的東丘過於深幽的人,又想對它進行開闢和改造,讓它變得開闊。這樣一來,我所說的遊玩的兩種境界,大概就會缺失並喪失它應有的特色了吧?幽深安靜的東丘啊,人可以在這裡的樹下休息;深幽的東丘啊,人可以在這裡觀察萬物的精妙。東丘的底部,酷暑消失隱去;東丘的頂部,元氣會聚不散。深幽的東丘啊,有誰願意跟我一起遊覽?我沒有召公的仁德,很擔心這裡的花木被人砍伐,所以寫下此文以祈求後來的君子保護它。
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年)革新失敗,柳宗元在這年陰曆九月被貶為邵州刺史,途中又被貶到永州,為司馬員外置同正員,既無官舍又無具體職務,實際是流放的囚徒,因此心情抑鬱,放情山水,寫下不少與心境相適應的遊記,《永州龍興寺東丘記》就是其中的一篇。
文章第一段先就“游之適”發表議論,總領全文。作者認為,適宜於遊歷的景緻大致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曠如”即開闊遠大的境界,一種是“奧如”即深邃蔭蔽的境界,如此而已。接著講“曠如”和“奧如”的具體內容。 “凌阻峭”,“出幽郁”,寫的是景;“廖廓悠長”,寫的是情。 “抵”和“伏”兩個動詞,賦予“丘垤”和“灌莽”兩種自然的景觀以動態。然後寫人工改造所應遵循的原則:“因其曠,雖增以崇台延閣,迴環日星,臨瞰風雨,不可病其敞也;因其奧,雖增以茂樹叢石,穹若洞谷,蓊若林麓,不可病其邃也。”這一段文字,運用整齊對稱的對偶句,表達相對的內容,讀起來琅琅上口,細細品味,富有詩意。
文章第二段緊承上文,直接寫東丘的景色是“奧之宜者也”。具體寫作者自己如何因其“奧”對它進行改建。“其始龕之外棄地,余得而合焉,以屬於堂之北陲。”原先東丘是龍興寺外邊的一塊荒地,作者得到它后,把它同寺廟北堂的北階連在一起。即作者所說的“余得而合焉”,這是現在東丘的規模。“凡坳窪坻岸之狀,無廢其故”,意思是仍保持原來地形的特點,從而照應了第一段的“不可病其邃”。再后,細緻敘述美化東丘的具體做法:“屏以密竹,聯以曲梁。桂檜松杉楩楠之植,幾三百本,嘉卉美石,又經緯之。俛入綠縟,幽蔭薈蔚”,這幾句又照應了第一段“增以茂樹蒙石”。最後幾句寫作者在改建后的東丘遊覽時的感受。作者觸景生情,內心的幽怨惆悵同環境的清冷發生共鳴,發出“以邃為病”的感嘆。
文章第三段緊承第二段,發表議論、抒發感情。作者讚歎永興寺之“曠”:“登高殿可以望南極,辟大門可以瞰湘流,若是其曠也”;接著,內容一轉:“若是其曠也。而於是小丘,又將披而攘之”,作者對於小丘的珍愛之情,對其命運的擔心溢於言表。”丘之幽幽,可以處休。丘之窅窅,可以觀妙。溽暑遁去,茲丘之下。大和不遷,茲丘之巔。奧乎茲丘,孰從我游”,這組韻文,句式整齊,詞句優美,富有詩意,字裡行間流露著柳宗元的寂寞孤獨的情緒。“余無召公之德,懼翦伐之及也,故書以祈后之君子”,運用了《詩經·召南·甘棠》中“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芨”的詩句。作者引用這個典故,含義深刻。從字面上看,是要人們愛護小丘,不要損壞它。實際上是藉此曲折地表述自己的心情:身為謬人,處境困難,前途渺茫,常存隱憂。文中的一個“懼”字,反應了作者當時的心境,最後幾句是文章的主旨。
文章由“游之適”之二境引出治理東丘,由東丘之景引出議論,結構嚴謹;句法參差變化,有散句,有韻句,讀來抑揚有致,有音樂之美。
清代·文學家孫琮:通幅只以“曠”、“奧”二字前後結撰。妙在讀其前幅,令人思游其曠處,復思游其奧處;讀至中幅東丘一段,已是得游其奧處,令人益思其曠處;讀至游者以邃為病一句,既不見其曠處,令人惟恐並失其奧處;讀至龍興一段,令人既游其奧處,復得見其曠處。
清代·詩人沈德潛:曠如奧如,必宜相兼,若以邃為病,未免偏於一而闕其一矣。前平后側,句雕字鏤,情文並至。
清代·藏書家浦起龍:曠如奧如,品題佳勝,可作諸小記提綱,茲丘則由曠入奧。
近代·文學家林紓:奧曠並重,然自“屏以密竹,聯以曲梁”以下,專為寫“奧”字,於“曠”字意特略。然而“奧”字可使之“曠”,“曠”者不能使“奧”。因綠縟幽蔭而成奧,則芟除又立見其曠。今防游者以邃為病,而後來之奧,萬不足恃,故記之,用戒后之披攘者。又盛狀“奧”字之美,似歌非歌,為有韻之文,意在留“奧”,正以配“曠”,慎勿披勿攘,行文雅有殊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