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突變作用
致突變作用
致突變作用是污染物或其他環境因素引起生物體細胞遺傳信息發生突然改變的作用。確定一種受試物是否具有致突變作用,須通過致突變試驗。
目錄
污染環境素引細胞遺傳息突改。化遺傳息遺傳質細胞裂繁殖程夠傳遞細胞,具遺傳。具致突質,稱致突(稱誘劑)。
致突變作用
細胞遺傳質染,複雜核蛋構,脫氧核糖核酸()。染排列千基,即染占置遺傳單。遺傳質化,涉及整染,則染構改,稱染畸(環境污染染畸)。改普光學顯微鏡直接觀察。如只限於基因範圍,稱基因突變。這種突變屬於分子水平的變化,不能用普通光學顯微鏡直接觀察,要用其他方法加以鑒定。兩種類型突變僅有程度之分,而無本質差別。
驗 確定一種受試物是否具有致突變作用,須通過致突變試驗。常用的致突變試驗有以下幾種:
致突變作用
基因突變試驗可用微生物或哺乳動物細胞株進行。一般多將突變型微生物或哺乳動物突變型細胞株接觸受試物后,檢查其再次發生突變的情況。使用較為廣泛的是艾姆斯試驗。系利用突變型鼠傷寒沙門氏菌株(TA1535、TA1537、TA1538、TA98和 TA100五種)並加入哺乳動物肝微粒體進行體外試驗。這些菌株反應靈敏,可檢出用其他方法不能檢出的低劑量致突變物;且方法簡便快速,費用亦較低,故得到廣泛應用。但微生物的遺傳信息僅相當哺乳動物的1/6,數量較少,結構亦較簡單;哺乳動物具有較微生物完善複雜的DNA修復系統,遺傳物質突變后較易修復(見環境污染與DNA修復);微生物缺乏免疫機能,哺乳動物則具有較發達的免疫功能,故艾姆斯試驗結果與哺乳動物體內實際情況,可能有一定差別。但艾姆斯試驗靈敏度高,可在48小時迅速得出結果,費用較低,仍不失為一種較好的初篩方法。上述各種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故在實際工作中,通常都採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法,以便進行綜合分析和比較。
危害和常見的致突變物質 突變本來是生物界的一種自然現象,是生物進化的基礎,但對大多數生物個體往往有害。哺乳動物的生殖細胞如發生突變,可以影響妊娠過程,導致不孕和胚胎早期死亡等;體細胞的突變,可能是形成癌腫的基礎。因此,環境污染物如具有致突變作用,即為一種毒性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