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ú mí jiǔ 1.亦作"酴縻酒"。 2.一種經幾次復釀而成的甜米酒,也稱重釀酒。 3.指用酴醿花熏香或浸漬的酒。
蜀公(范鎮)居許下……前有
荼蘼架,高廣可容數十客,每春季,花繁盛時,燕(宴)客於其下。約曰:“有飛花墮酒中者,為余浮一大白。”或語笑喧嘩之際,微風過之,則滿座無遺者。當時號為“飛英會”,傳之四遠,無不以為美談也。(《
曲洧舊聞》)
可以容幾十個人坐於其下圍案歡聚的龐大花架;世上最獨特的
酒令,落花掉在誰的酒杯里,誰就把杯中酒喝乾;微風,片片落瓣像雪一樣灑滿杯中、案上、座中人的衣襟……“飛英會”的主人范鎮是
司馬光的知己好友,圍繞著變法與否而個個大義凜然的政治風雲中的主角們,在政治之外,卻是這般清雅到極點的風流。
宋時,有一種製作荼蘼酒的方法,是先把一種叫做“
木香”的香料研磨成細末,投入
酒瓶中,然後將酒瓶加以密封。到了飲酒的時候,開瓶取酒,酒液已經芳香四溢,這時再臨時在酒面上灑滿荼蘼花瓣,酒香聞來正如荼蘼花香,幾乎難以分辨二者的區別。這一做法,是受了“飛英會”的影響。於是,浮著片片荼蘼花瓣的酒杯,便成就了宋人在暮春里的一場場歡會。(《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