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埔鎮

福建省泉州市下轄鎮

南埔鎮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東北部,湄洲灣港南岸,是規劃建設中的全國六大石化基地和四大中轉港所在地,是建設中的石化港口工貿經濟強鎮。南埔鎮曾經是惠安縣北大門,宋朝以來一直是惠安縣城山鄉待賢里轄區,她東南接壤後龍鎮,西南接壤前黃鎮,正西接壤塗嶺鎮,西北接壤仙游縣楓亭鎮,東北、正東與莆田市靈川鎮、東海鎮、忠門鎮、東埔鎮、湄洲鎮等隔海相望。

南埔鎮(不含原界山片區)陸域面積40多平方公里,現轄南埔、塘頭、天湖、天竺、仙境、鳳翔、柳厝、侖頭、施厝、先鋒、邱厝、柯厝、沙格、肖厝、惠嶼等15個行政村,人口約6.9萬。

地理環境


南埔鎮自宋朝以來一直是惠安縣北大門,屬惠安縣城山鄉待賢里,她東南接壤後龍鎮,西南接壤前黃鎮,正西接塗嶺鎮,西北接壤仙游縣楓亭鎮,東北、正東與莆田市靈川鎮、東海鎮、忠門鎮、東埔鎮、湄洲鎮、月塘鄉等隔海相望。西北邊走陸路(南楓路)10幾分鐘之間的車程可到仙游楓亭鎮,海路向北坐船也可到達楓亭鎮,直達人口74630人(2003年末)。
南埔鎮
南埔鎮

文化


古迹有沙格宮、槐山窯址、天湖山煙墩遺址。

交通


漳泉肖鐵路324國道和塗肖二級公路過境,西邊臨近福泉高速公路。宋理宗年間,莆田洋埕一林氏村民任廣東廣州增城縣尉,晚年退居於此地太白峰東南麓前端的海灘地,因他思念故鄉莆田,此地地處莆田南邊、莆田南部,故諧音稱此地為南浦,后諧音再改為南埔。
南埔鎮
南埔鎮

行政區劃


南埔鎮現轄15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柳厝街。
名稱區劃代碼
柳厝村350505100201
南埔村350505100202
天竺村350505100203
塘頭村350505100204
天湖村350505100205
鳳翔村350505100206
仙境村350505100207
施厝村350505100209
侖頭村350505100211
邱厝村350505100212
柯厝村350505100213
先鋒村350505100214
沙格村350505100215
肖厝村350505100216
惠嶼村350505100217

歷史沿革


三國孫吳永安三年(260年),屬建安郡東安縣(南安縣)。
唐武德元年(618年),屬建州南安縣。
唐武德五年(622年),屬豐州南安縣。
唐聖歷二年(699年),屬武榮州南安縣。
唐開元六年(718年),屬泉州晉江縣。析南安縣東部置晉江縣
宋太平興國四年(981年),屬惠安縣城山鄉光德里。析晉江縣東北16里設立惠安縣
南埔鎮
南埔鎮
明初至正統間(1436年-1449年),泉港區屬惠安縣北忠恕鄉,轄德音里,領六、七都(今山腰、前黃)和八都(今後龍、峰尾);光德里,領九、十都(今南埔);待賢里,領十一都(今塗嶺);民蘇里,領十二、十三都(今界山),共4里8都。光德里:九都統圖一,縣東北四十五里,領縣北路竹溪鋪(今南埔鎮天竺、仙境、柳厝、鳳翔、天湖村及南埔村田厝、山溝、虎空口3個自然村,前黃鎮古縣村龍田自然村,塗嶺鎮世上、下爐村);梅峰鋪(今南埔鎮肖厝、柯厝、仙境村及先鋒村前亭、丁龍、西龍3個自然村,後龍鎮上西、峰前、許厝、塗坑、後龍、割山、和星、田裡村)。十都統圖二,縣東北四十八里,領縣北路仙塘鋪(今南埔鎮沙格村及先鋒村楓厝、后坑仔自然村);東林鋪(今南埔鎮邱厝、柯厝、施厝、外厝、侖頭等村及先鋒村林頭自然村)。民蘇里:十二、三都統圖一,縣東北四十里,領縣北路良興鋪(今界山鎮下朱、東涼、嶺頭、獅東、大前、愧山村,南埔鎮天湖、塘頭、南埔村);添奇鋪(今界山鎮河陽、東張、玉湖、鳩林、界山、鵝頭、玉山村,塗嶺鎮秀溪、白潼村及下爐村水蛙窟)。
民國17年(1928年),屬惠安縣塗嶺區公所。
民國30年(1941年),屬惠安縣第三區公所壩頭鄉。
民國36年(1947年)5月,分屬惠安縣天馬鄉、梅東鄉。
1949年9月,天馬鄉分屬塗嶺、壩頭兩區管轄,西部11個鄉歸塗嶺區,東部4個鄉歸壩頭區。
1951年6月,屬惠安縣第九區公所,南埔區公所轄18個鄉。
1952年9月,析立施厝、仙境、槐山等3個鄉,把土山、三川2個鄉劃歸十二區。
1955年10月,撤銷南埔區公所,劃出10個鄉歸塗嶺區,3個鄉歸山腰區,2個鄉歸郭厝區。
1956年,惠安縣並為7個區、66個鄉、8個鎮。南埔區轄14個鄉,包括今南埔、後龍二鎮全部。
1958年,惠安縣撤區並鄉,設南埔鄉,轄9個聯社、20個分社、335個生產隊;玉湖鄉轄4個聯社、15個分社、262個生產隊。爾後,兩個鄉合併為南埔鄉,下轄12個分社、158個生產隊。
1958年9月,人民公社化,隸屬超先人民公社,設南埔管理區,轄20個生產大隊。
1961年冬,析分小社,成立南埔人民公社,轄27個生產大隊(其中25個農業大隊、1個漁業大隊、1個運輸大隊)、420個生產隊(其中403個農業生產隊、8個漁業隊、5個運輸隊、3個林業隊、1個畜牧隊)。
1962年,析出鵝頭、東張、玉山、梨山、浮洋、山溝、界路、塘頭、打厝、西楓、侖頭、邱厝、仙境、柳厝,為35個生產大隊。
1966年春,“四清”後期,撤併鵝頭、東張、梨山、浮洋、山溝、界路、打厝、西楓、玉山,轄26個生產大隊。
1979年,惠安縣成立南埔公社,轄今界山、南埔二鎮。
1980年,析立鵝頭、玉山、西楓、東張等大隊,生產大隊增至30個。
1984年10月,南埔人民公社改為南埔鄉。
1985年1月,生產大隊改稱村民委員會,建立30個村委員會,下轄426個村民小組。
1985年4月11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惠安縣肖厝鎮;同時撤銷南埔、後龍、山腰、塗嶺4個鄉的建制歸肖厝鎮,肖厝鎮轄南埔、後龍、山腰、塗嶺4個辦事處。
1986年,屬惠安縣肖厝鎮南埔辦事處。
1989年12月,肖厝鎮南埔辦事處計轄30個行政村、109個自然村。有21747戶、101596人。
1996年4月,屬泉州市肖厝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南埔鎮。
1999年,析惠安縣南埔鎮北部設立界山鎮,仍屬惠安縣。
2000年4月20日,國務院批准划惠安縣北部南埔(含界山)、後龍(含峰尾)、山腰(含前黃)、塗嶺4鎮和山腰鹽場設立泉州市泉港區。
2000年8月,析山腰鎮西北部設立前黃鎮,析南埔鎮北部設立界山鎮,析後龍鎮南部設立峰尾鎮
2000年12月,泉港區人民政府掛牌成立,歸屬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管轄南埔、界山、後龍、峰尾、山腰、前黃、塗嶺7鎮(街道)。
南埔鎮宋代時隸城山鄉,元時屬忠恕鄉,光德里、待賢里的九都、十都、十一都,清時屬東林、竹溪、仙塘、良興、添奇等鋪及十九都梅峰鋪一部分。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屬塗嶺區。民國三十六年改設天馬鄉,轄10個保。另划東部4個保與後龍鄉北部3個保,成立梅東鄉。
1949年9月,天馬鄉分屬塗嶺、壩頭兩區管轄,西部11個鄉歸塗嶺區,東部4個鄉歸壩頭區。1951年6月,南埔成立第九區公所,轄18個鄉。1952年9月,析立施厝、仙境、槐山等3個鄉,把土山、三川2個鄉劃歸十二區。1955年10月,撤銷南埔區公所(即原第九區),劃出10個鄉歸塗嶺區,3個鄉歸山腰區,2個鄉歸郭厝區。1956年並區並鄉時(全縣並為7個區、66個鄉、8個鎮),成立南埔區,轄14個鄉。包括南埔、後龍地區全部。1958年撤區並鄉,設南埔鄉,轄9個聯社、20個分社、335個生產隊;玉湖鄉轄4個聯社、15個分社、262個生產隊。爾後,兩個鄉合併為南埔鄉,下轄12個分社、158個生產隊。9月,人民公社化,隸屬超先人民公社,設南埔管理區,轄20個生產大隊。
1961年置南埔公社,1984年10月改鄉,1997年,面積79平方千米,人口11.6萬,轄南埔、嶺頭、塘頭、天湖、下朱、柳厝、天竺、鳳翔、仙境、玉山、界山、鳩林、鵝頭、河陽、東張、玉湖、獅東、槐山、東涼、大前、西楓、柳厝、施厝、侖頭、外厝、柯厝、先鋒、沙格、肖厝、惠嶼30個村委會。1999年從南埔鎮分出設立界山鎮。
1961年冬析分小社,成立南埔人民公社,轄27個生產大隊(其中25個農業大隊、1個漁業大隊、1個運輸大隊)、420個生產隊(其中403個農業生產隊、8個漁業隊、5個運輸隊、3個林業隊、1個畜牧隊)。1962年析出鵝頭、東張、玉山、梨山、浮洋、山溝、界路、塘頭、打厝、西楓、侖頭、邱厝、仙境、柳厝,為35個生產大隊。1966年春“四清”後期,撤併鵝頭、東張、梨山、浮洋、山溝、界路、打厝、西楓、玉山,轄26個生產大隊。1980年又析立鵝頭、玉山、西楓、東張等大隊,生產大隊增至30個。
1984年10月,1985年1月,生產大隊改稱村民委員會,建立30個村委員會,下轄426個村民小組。同年4月11日,省政府批准設立肖厝鎮;同時撤銷南埔、後龍、山腰3個鄉的建制歸肖厝鎮,但未即施行。1989年12月,計轄30個行政村、109個自然村。有21747戶、101596人。1992年改肖厝鎮南埔街道,1996年改南埔鎮。
鴆林行政村轄南庄、港西等2個自然村。
介山行政村轄蚵寨、交界、南山、石鼻、東邱、清厝等6個自然村。
河陽行政村轄潘厝1個自然村。
鵝頭行政村轄鵝頭、窯鄭、牙口等3個自然村。
玉山行政村轄羊角山、鐵打墘等2個自然村。
玉湖行政村轄東陳、新東陳等2個自然村。
陳張行政村轄東張、青楓林等2個自然村。
獅東行政村轄東吳、蔣厝等2個自然村。
大前行政村轄前潘、長潭仔、大路等3個自然村。
東涼行政村轄厝場、樓仔下、下涼尾、東潘、后帝、新宅等6個自然村。
下朱行政村轄下朱、下朱尾等2個自然村。
嶺頭行政村轄嶺頭、浮洋、海頭、南邊、橋仔頭、下涼、大門頭、洋麵、前爐格、下窯等10個自然村。
槐山行政村轄槐窯、上庄、格頭等3個自然村。
南埔行政村轄南埔、介路、山仔路、田厝、虎空口、頂溪、山溝、草溪、前沁等9個自然村。
天湖行政村轄白井、打厝、半尾、后張尾、清厝等5個自然村。
塘頭行政村轄塘頭、石牛、寮仔、埔尾、驚尾等5個自然村。
柳厝行政村轄柳厝、壩頭仔、楓林坑等3個自然村。
天竺行政村轄林柄、后鄭、地上、過溪、地頭、倒橋、油園等7個自然村。
鳳翔行政村轄田頭、南埔頭、黃河、馬厝、文坂等5個自然村。
仙境行政村轄山仔、后坑、下樓尾、蔡坑頭、蔡坑尾等5個自然村。
施厝行政村轄施厝、蔡厝等2個自然村。
侖頭行政村轄侖頭、張具等2個自然村。
邱厝行政村轄港口、前邱、后邱等3個自然村。
柯厝行政村轄柯厝、北輞等2個自然村。
先鋒行政村轄劉厝、前亭、丁龍、西龍、后坑仔、后坑店仔、楓厝、林頭、港墘、前厝、前畝山等11個自然村。
沙格行政村轄沙格、許店等2個自然村。
肖厝行政村轄肖厝1個自然村。
惠嶼行政村轄惠嶼1個自然村。

社會


基礎設施

南埔有新舊街道2條。舊街由首尾相接的柳厝街和南埔街兩段組成。南埔街原有舊街和中街兩部分,70年代后沿通仙游楓亭的公路東側發展新街和中山街;柳厝街原為50年代后柳厝居民陸續遷來建居,開設店面而成的街市。1958年,塗肖公路開通過境,在南側形成與舊街、中街平行的新公路街,街道長約500米,原為泥土碎石路面,80年代末改鋪瀝青路面。
南埔有通往山腰、鳩林、塗嶺及肖厝的公路,陸上交通便利,南埔—肖厝二級公路正在開工。
南埔鎮
南埔鎮
供水靠水井。用電原靠山腰變電站供應,1988年9月由泉州井山變電站架設110千伏線路直達仙境輸變電站,線路長46公里,裝機容量560千瓦。1989年7~10月以30千伏向煉油廠生產區、生活區、碼頭供電。

城鄉建設

南埔集鎮原位於湄洲灣南埔灣畔,1958年公路通車后,集鎮向南擴展;至80年代末,進行圍墾造田,即南埔圍墾。集鎮面積近40萬平方米。
房屋建築多分佈在公路街北側和通往楓亭的南楓路兩側。公共建築則多在公路街北側路旁。民宅低矮簡陋,多數為平屋,偶有2層樓房。70~80年代以來,新建房逐年增多。
主要公共建築有:
鄉政府辦公樓有3座,呈“同”字形,總建築面積約1000平方米。為1972年後陸續建造的,石構為主。
衛生院樓房佔地6700平方米。有3座:門診樓1座,2層石構,70年代建,建築面積近600平方米;住院病房2座,分別為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所建,建築面積約850平方米。至1989年,累年建築面積4360平方米。
國葯門市部辦公樓1976年建,2層石混結構,建築面積約540平方米。
南埔機械廠樓房分南北區,佔地3400多平方米。南區辦公樓,石構,1979年只建平屋,1984年增建為2層,總建築面積約340平方米;北區門市樓,1958年為平屋,1985年加層,建築面積170平方米。至1989年,累年建築總面積近2000平方米。
糧站辦公樓70年代建1座,2層石構,建築面積460多平方米。
供銷門市部辦公樓80年代建1座,2層石構,底層門市部一列24間,上下兩層總建築面積約650平方米。

經濟


東部沙格村有全國天然深水良港,萬噸雜貨碼頭,年處理原油250萬噸的省重點建設項目福建煉油廠即建在該鄉東部的練馬埔。
交通四通八達,漳泉肖鐵路直通碼頭(肖厝火車站)、通港路、沿海大通道、一體化周邊道路貫穿全境,等級鄉村道路50多公里;電力資源充沛,有22萬伏塘頭變電站、11萬伏仙境變電站,及已投產發電的南埔火電廠;自來水資源豐富,轄區內有湄豐水廠、第三水廠,年供水量達5萬多噸。深水岸線達11公里,港口被列為國家一級類口岸,現有5萬噸多功能碼頭、萬噸雜貨碼頭、對台貿易碼頭各1座,及建設中的福訊石化碼頭、海洋化工碼頭、東港碼頭、三梅碼頭,碼頭泊位群初具規模。
2007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產值58億元,完成年任務的108.4%,比去年同期增長35.5%。農業產值1.9億元,完成全年任務的103%。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6億元,完成全年任務的101.1%。新批外資項目2個,合同資金2500萬美元。外資實際到位900萬美元。全年新投產近10個項目,在建項目20多個。地方級工商稅收入庫5000萬元,完成年任務的116.8%,比去年同期增長41.9%。轄區內擁有福建煉化一體化項目、世界500強ADM公司投建的福海糧油工業有限公司、國電南埔電廠等一批大中型企業,洋嶼片區開發建設如火如荼,石化、港口、物流等支柱產業不斷壯大。海上養殖、石材加工、鞋服等傳統產業保持優勢。

旅遊


泉州唯一孤島行政村——惠嶼地理位置得天獨厚,臨近莆田市忠門鎮,天然旅遊資源豐富,2006年被評為泉州市“十佳魅力鄉村”,還有沙格靈慈宮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天湖岩、玉笏朝天等區級文化風景點10多處。民俗風情豐富,其中,每年一度的端午節賽龍舟活動從明朝沿襲至今已500多年歷史。
南埔鎮
南埔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