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工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
哈爾濱工業大學二級學院
哈爾濱工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位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有7個系和4個研究所(中心),共11個教學科研單位,設本科專業5個,並設有國家“863”智能機器人網點開放實驗室、國家“863”CIMS培訓中心、國家工科機械基礎教學基地、日本SMC哈工大氣動技術中心。2004年在研項目219項,科研經費達7500萬元,發表論文近700餘篇。成果轉化創造產值近3億元。近3年來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3項,出版專著與教材60餘部。
機電工程學院成立於1993年,其前身是始建於1920年的機械工程專業。
哈爾濱工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
機電工程學院歷史悠久,其前身是成立於1920年的哈爾濱中俄工業學校電氣機械工程科。
該專業是全國首批碩士點(1981)和博士點(1986)學科、首批(1987)博士后流動站、首批(1998)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單位。2007年被評為國家一級重點學科,現擁有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國家首批二級重點學科,1988)、機械電子工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2001)、機械設計及理論(國防重點學科,2002)、工業工程(國防緊缺專業)、精密與微納製造(國防緊缺學科)、車輛工程等6個二級學科專業。
學院現有教職工460餘人,教授博導93人。其中,工程院院士2人,、長江學者、傑出青年、跨/新世紀人才等高端人才29人,國家教學名師1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省教學名師6人。擁有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防科技工業技術研究應用中心、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教育部創新團隊和6個省部級實驗室及中心。近五年,承擔973、863、重大科技專項、自然基金等項目450餘項,年均到款科研經費1.8億元。獲國家獎5項、省部級獎17項。發表學術論文2100餘篇,在國際高水平雜誌發表SCI論文300餘篇。
學院具有良好的國際合作基礎。先後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加州大學、普渡大學、英國牛津大學、巴斯大學等多所國外高校和研究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夥伴關係,與國際知名學者及其團隊在學術研究與人才培養方面長期深入合作。學院現有學生2815人,其中博士生437人,碩士生783人,本科生1595人。多年來,學院一直秉承"育人為本、創新求實"的辦學理念,為我國載人航天事業及各領域培養出了一大批敬業奉獻、勇於創新的複合型高級人才。近50%畢業生在國內外繼續深造,畢業生一直供不應求,得到了用人單位和社會的肯定。學院現有7個本科專業,涵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飛行器製造工程、工業工程、工業設計、廣播電視編導(數字媒體藝術)及數字媒體技術。
專業設置 | |
院系名稱 | 專業名稱 |
哈爾濱工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 |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 |
機械電子工程 | |
航空宇航製造工程 | |
設計學 |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學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哈工大成立伊始,具有優良的傳統和業績,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為新中國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人才。改革開放以來,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學科建設有了更大的發展。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學科於1981年被評為國家博士和碩士學位授權點,1987年設立了機械工程博士后流動站,1988年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1996年被評為“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1998年被批准為首批國家長江學者計劃可聘請特聘教授的學科。
學科由機械製造及自動化系、精密工程研究所和工程訓練中心組成,目前具有優良的教學環境和科研條件,現有一支業務素質好、學術水平高、結構合理、相對穩定的學術隊伍。目前有教授(含研究員)24人,其中博導15人(其中境外兼職1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員和高級工程師)29人。目前碩士招生規模100人,博士招生規模23人。截至2005年已累計授予碩士學位707人,博士學位174人。
機械電子工程
機械電子工程學科是隨著機械工程領域的發展而產生的一個新興學科,我院的機械電子工程學科是由原“機電控制及自動化學科”和“流體傳動及控制學科”於1998年合併而成的。“機電控制及自動化學科”是1992年被批准建立的碩士點,1990年被批准建立的我國第一個博士點。“流體傳動及控制學科”是1981年被批准建立的碩士點,1983年被批准建立的我國第一批流體傳動及控制博士點。合併后的機械電子工程學科在傳統優勢學科的基礎上,開闢了許多新的研究方向並得到快速發展,目前以隊伍規模大、研究方向全和學術水平高的優勢在全國同類2級學科中名列第一。機械電子工程學科目前是國家重點學科,“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和首批國家長江學者計劃可聘請特聘教授的學科,並設有機械工程博士后流動站。
學科由機電控制及自動化系、流體控制及自動化系、機器人研究所和現代生產技術中心組成,目前具有優良的教學環境和科研條件,設有國家“863”智能機器人網點開放實驗室和國家“863”CIMS培訓中心等一些高水平的實驗室。學科現有一支以工程院院士蔡鶴皋教授為學科帶頭人的業務素質好、學術水平高、結構合理、相對穩定的學術隊伍。目前有院士1人,教授(含研究員)29人,其中博導20人(其中境外兼職2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員和高級工程師)49人。目前碩士招生規模230人,博士招生規模60人。截至2005年已累計授予碩士學位670人,博士學位223人。
設計學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學科是哈工大的傳統優勢學科之一,早在1981年就被國家首批批准建立了碩士點,1985年被批准建立了博士點,並設有機械工程博士后流動站。目前是國家國防科工委重點學科,1998年得到教育部、國防科工委和世界銀行貸款資助,建立了國家工科機械基礎課程教學實驗基地,學科總體實力在全國同類二級學科居領先地位。學科由機械設計系、工程機械與物流技術系、工業設計教研室和工程圖學部組成,具有優良的教學環境和科研條件。學科現有一支業務素質好、學術水平高、結構合理、相對穩定的學術隊伍。目前有教授(含研究員)19人,其中博導13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員和高級工程師)39人。目前碩士招生規模80人,博士招生規模18人。截至2005年已累計授予碩士學位462人,博士學位74人。
航空宇航製造工程
航空宇航製造工程是具有哈工大為航天事業服務特色的一個學科,它於1993年被批准為碩士學位授權點,2001年被批准為博士學位授權點。學科設在機電控制及自動化系,具有優良的教學環境和科研條件,現有教授6人,其中博導3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員和高級工程師)6人。目前碩士招生規模15人,博士招生規模5人。目前學科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自然科學基金、省攻關等項目20餘項。
本專業是全國首批碩士點(1981)和博士點(1986)學科,首批(1987)博士后流動站,首批(1998)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單位。學院已形成了先進機器人技術與系統、航空宇航機構設計與製造、超精密加工與納米技術、工業設計、工業工程、數字媒體等一批穩定而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形成了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工程應用和產業開發有機結合的科研體系。本學科為國家培養輸送了萬餘名各類骨幹人才,遍布航空、航天、船舶、兵器、核技術、裝備製造等多個領域。培養出郭重慶等十餘位工程院院士,、長江學者、傑青、跨/新世紀等高端人才50餘人,在國防、航天等重大型號項目中,有如航天科工集團總經理許達哲等200餘位擔任總指揮、總師、主任/副主任設計師。
科研方向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
主要研究方向:
精密及超精密加工技術,納米製造技術,特種製造技術,製造過程自動化及信息技術,現代設計理論及應用技術,天然金剛石刀具的製造技術,光學玻璃的超精密磨削加工、先進陶瓷的超精密磨削加工、微結構表面的超精密磨削與切削加工、複雜表面光學元件的精密注塑成型加工、智能刀具,單晶金剛石刀具研磨製造及研修工藝;各類有色金屬材料超精密零件加工;各種軟脆材料、紅外材料等光學零件的超精密加工,超精密加工,超精密金剛石車床。
機械電子工程
主要研究方向:
機電系統控制及自動化,模擬與試驗系統,流體控制及自動化,感測與測控技術,機器人技術,先進位造技術,混粉電火花加工,汽輪機葉片加工關鍵技術的研究與應用,金屬表面電解質等離子拋光,面向企業業務重組與信息化的業務建模與模擬分析系統;設備運行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系統。
機械設計及理論
主要研究方向:
特種傳動智能設計及控制,仿生及特種機器人,摩擦磨損理論,機械CAD及智能控制,複雜機械結構系統計算分析,起重機結構參數化有限元計算分析技術,機械系統結構動力學模擬。
航空宇航製造工程
主要研究方向:
航天產品製造過程信息化技術、飛行器地面模擬設備機電一體化技術、飛行器特殊材料加工、空間環境下的虛擬裝配與維修技術,星球探測車移動系統關鍵技術,足式仿生機器等。
工業工程
主要研究方向:
可持續製造過程管理、重大裝備遠程預診與自愈技術、智能結構設計與製造、國家大科學工程項目項目管理、企業業務過程建模與模擬、企業資源規劃、質量管理、人因工程等。
工業設計
主要研究方向:
產品界面與外觀設計研究;作業環境的研究與設計;數字化工業產品設計;產品的安全特性研究與設計;人機交互設計;作業動作分析;產品聲音設計;產品聲音可聽性研究;產品造型設計;機電裝備工效學研究等。
數字媒體技術(藝術)
主要研究方向:電視與複合媒體界面設計研究、影像技術與網路藝術媒介形態研究;數字電影、虛擬現實與工程模擬研究,數字電影與空間交互敘事研究、工程美學與環境模擬設計研究、人機界面與產品設計研究。網際網路、移動通訊、電子遊戲、數字影視、數字出版、廣告製作等領域從事數字媒體產品的設計、製作與軟體開發。
學院現有教職工460餘人,教授博導93人。其中,工程院院士2人、長江學者、傑出青年、跨/新世紀人才等高端人才29人,國家教學名師1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省教學名師6人。
教學名師 | |
鄧宗全 | 陳明 |
邢忠文 | 宋寶玉 |
姚英學 | 李旦 |
鄧宗全
鄧宗全,男,教授(博導)。現任哈爾濱工業大學副校長、教育部高等學校機械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機械設計分會理事長、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先進位造技術領域主題專家組專家。在科研方面,多年來作為負責人共完成科研項目六十餘項,其中包括國家973項目、自然科學重點項目、國家自然基金資助項目及國家“863”高科技計劃項目多項。共發表科研學術論文270餘篇,獲發明專利50餘項,實用新型專利20餘項,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航天部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航天部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
在教學方面,多年來一直工作在教學第一線,為國家級教學名師。主講本科生《機械原理課程》,主編《機械原理》教材一本。“以科研為依託建立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機械原理課程體系”與“哈工大國家工科機械基礎課程教學基地建設的研究與實踐”2個項目都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並獲黑龍江省教學成果一等獎3項,獲哈爾濱工業大學教級教學成果一等獎3項。
陳明
陳明,男,漢族,1957年生。教授,博士生導師。哈爾濱工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機械設計系副主任,機械基礎實驗中心主任。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傳動分會齒輪專業委員會委員,全國機械原理教學研究會理事,黑龍江省機械工程學會傳動分會總幹事。先後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黑龍江省教學成果一等獎4項。2006年獲黑龍江省教學名師獎,同年獲寶鋼優秀教師特等獎。
邢忠文
邢忠文,工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黑龍江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哈工大教學名師、教學帶頭人。哈工大工程訓練中心主任,金工教研室主任。教育部工程訓練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東北地區金工研究會理事長,黑龍江省金工研究會理事長,中國模具工業協會理事,黑龍江省模具工業協會理事長,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生產工程學會模具製造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模具製造》雜誌編委。
主講《金屬工藝學》,《工程訓練》,《工程材料成形技術基礎》,《大型薄板成形技術》,《模具設計與製造》,《大型曲面零件成形》,《汽車車身製造技術》等課程。主持國家精品課程2門。主持教學研究項目20餘項,榮獲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3項、二等獎4項,其它教學獎10餘項。發表教學研究論文80餘篇。出版教材7本。主持科研項目30餘項,長期從事“板料衝壓成形理論”、“車身成形理論與技術”,“模具設計理論與製造技術”、“超高強度鋼板熱成形”等方向的研究工作。獲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發表科研論文160餘篇。
宋寶玉
宋寶玉,男,1955年生,工學博士,機械設計系教授,黑龍江省教學名師獎獲得者,是國家精品課程“機械設計”的課程負責人,機械基礎系列課程國家級教學團隊常務負責人;曾任全國機械設計教學研究會秘書長、東北地區機械設計教學研究會秘書長、黑龍江省機械設計教學研究會理事長。
主編或參編機械設計系列教材10餘本,其中《機械設計》、《機械課程設計指導書》為國家級“十一五”規劃教材,發表教研論文二十餘篇,獲國家、省教學成果獎5項,多次指導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並獲得國家級一等獎2次、二等獎2次。作為負責人或第二參加人承擔並完成國家863子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航天創新基金、省自然科學基金、以及省市科委的重點攻關項目等課題二十餘項。作為第一、第二作者發表科研論文50餘篇。
姚英學
姚英學,男,漢族,1962年生。哈爾濱工業大學機電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研究生院院長。1990年9月哈爾濱工業大學機械工程系博士研究生畢業並獲得博士學位,畢業后留校工作至今。曾先後赴英國Warwick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進修和工作,中國青年科技獎、全國優秀教師、教育部高校優秀青年教師獎勵計劃、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和黑龍江省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際生產工程學會(CIRP)會員、中國機械工業金屬切削刀具協會副理事長、中國刀協切削先進技術研究分會副理事長、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生產工程分會常務理事、《Int.J.ofAdvancedManufacturingTechnology》等3家國際學術刊物編委;《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等5家國內學術刊物編委。
現任主要從事切削加工理論與技術、數字化製造理論與技術、加工過程自動化技術、超硬刀具、新能源裝備設計與製造等研究工作。近年來負責和參與完成科研項目30餘項,其中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3項、國防基礎科研5項。獲部省級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8項,主/參編教材3部;主講多門本科生研究生課程,“CAD/CAM技術基礎”國家精品課程負責人。
李旦
李旦,男,1955年生,工學碩士,機械工程及自動化系教授,哈爾濱工業大學教學帶頭人、黑龍江省教學名師獎獲得者;中國機械工業教育協會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高等學校教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高級會員,歐洲精密和納米技術學會會員。
已承擔本科生和研究生課程5門,主編(著)教學用書7本、專業工藝手冊1卷,發表教研論文10餘篇,獲國家、省教學成果獎6項。主持和參與完成科研10餘項,發表論文90餘篇,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3項,獲批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
機電學院國家、省部級各類中心、實驗室 | ||
1 | 國家重點實驗室 | 機器人技術與系統 |
2 | 863機器人機構網點實驗室 | |
3 | 國家級機械工程實驗教學中心(機械類) | |
4 | 省部級重點實驗室 | 媒體技術與藝術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5 | 宇航空間機構及控制技術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 | |
6 | 超精密機械加工技術研究應用中心 | |
7 | 超精密加工與特種加工省重點實驗室 | |
8 | 微系統與微結構製造技術重點實驗室 | |
9 | 黑龍江機器人重點實驗室 | |
10 | 裝備設計製造科學與技術創新引智基地 | |
11 | 國家工科基礎課程機械基礎教學基地 | |
12 | 中德空間機器人聯合實驗室 | |
13 | 高端裝備製造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 | |
14 | 數字化油田檢測與監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15 | 哈工大-中航工業哈軸航空軸承聯合技術研究中心 | |
16 | 智能中藥裝備技術研究中心 |
2012年以來,承擔973、重大科技專項、863、自然基金等項目600餘項,年均到款科研經費1.8億元。獲國家獎4項、省部級獎22項。發表學術論文2600餘篇,在國際高水平雜誌發表SCI論文400餘篇,最高期刊影響因子7.3,SCI他引總計400次,單篇他引35次.參與了我國的空間機器人、載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和激光核聚變工程等一批國家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為我國國防和航天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和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在國內外相應領域產生了重要影響。
擁有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防科技工業技術研究應用中心、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教育部創新團隊和6個省部級實驗室及中心。
學院具有良好的國際合作基礎。先後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加州大學、普渡大學、英國牛津大學、巴斯大學等多所國外高校和研究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夥伴關係,與國際知名學者及其團隊在學術研究與人才培養方面長期深入合作。學院現有學生2815人,其中博士生437人,碩士生783人,本科生1595人。多年來,學院一直秉承"育人為本、創新求實"的辦學理念,為我國載人航天事業及各領域培養出了一大批敬業奉獻、勇於創新的複合型高級人才。近50%畢業生在國內外繼續深造,畢業生一直供不應求,得到了用人單位和社會的肯定。學院現有7個本科專業,涵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飛行器製造工程、工業工程、工業設計、廣播電視編導(數字媒體藝術)及數字媒體技術。
院長、黨委副書記 | 高海波 | 負責學院全面工作 |
黨委書記 | 閆永達 | 負責學院黨委全面工作 |
副院長 | 閆紀紅 | 負責學院研究生教學工作 |
副院長 | 潘旭東 | 負責學院本科生教學工作 |
副院長 | 趙京東 | 負責學院學科建設工作 |
副院長 | 岳洪浩 | 負責學院科研工作 |
副書記 | 呂焱 | 負責學生工作 |
歷任院長 | |
姓名 | 任期 |
牟景林 | (1993--1996) |
王樹國 | 1996--1998 |
鄧宗全 | 1998--2005 |
梁迎春 | 2005--2010 |
趙傑 | 2010--2015 |
劉宏 | 2015--2020 |
歷任黨委書記 | |
盧澤生 | 1993--1997 |
張桂芬 | 1997--2001 |
陸念力 | 2001--2015 |
趙航 | 2015 |
2019年9月,獲得“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