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貓圖

猴貓圖

《猴貓圖》是北宋畫家易元吉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畫中描繪的是一隻猴子和兩隻小貓。脖上繫繩的猴子被圈系在一個小木樁上,懷裡抱著一隻小貓,可能是剛剛路過時被它抓住的。另一隻小貓則弓著腰望著它們,一副驚恐的模樣。猴和懷中小貓眼神都望向高處,不禁讓人好奇是來了救星還是敵人。整個畫面筆法細入毫芒,再加色暈染,毛茸茸的質感很強。

畫作內容


猴貓圖
猴貓圖
此圖描繪的是這樣的情景:一隻頸上圈套著粗繩的獼猴,被繫於地。兩隻小虎斑貓結伴路過此地時,被這個正閑得無聊的“怪客”挾持住了其中一隻,另一隻則驚避回顧。被獼猴環抱在懷的小貓,側臉瞠目,驚懼地張嘴直叫,已走避至另一側的小貓,全身拱起,充滿警戒地回頭對著頑猴怒目嘶叫,獼猴卻是神態自若,鼓吻閉唇地斜視著,一副你奈我何的神氣頑皮模樣。
此圖無款印。卷首有宋徽宗簽題“易元吉猴貓圖”,鈐“內府圖書之印”。卷後接紙上有趙孟顆題跋:“二狸奴方雛,一為孫供奉攜挾,一為怖畏之態,畫手能狀物之情如是。上有祐陵舊題,藏者其珍襲之。子昂。”鈐“趙子昂氏”印。又,張錫題跋:“猴性雖猿,而愚於朝四暮三之術;狸雖日衛田,而不能禁碩鼠之滿野,是物之智終有蔽也。是理姑置,今觀易元吉所畫二物,人聖造微,儼有奔動氣象,又在李迪之上,信宋院入神品也。後有文敏小跋,字雖不多,而俊逸流動,遂成二絕矣!今為吾友郜君世安所藏,世安善鑒畫能書,其得於是者必多矣!尚永寶之。張錫跋。”鈐“張”、“天錫”、“天府謫仙”三印。又,畢瀧題跋,不錄。鈐“宣和中秘”印、梁清標“蕉林”諸印。《故宮書畫錄》等著錄。

藝術鑒賞


猴性雖然躁急獷悍,但在其凶蠻中仍有調皮的一面,儘管被人圈綁著,仃動受限,卻也無法阻擋它活潑搗蛋的本性。這幅畫展現了畫家敏銳的觀察力,他不但勾畫出二貓一猴間生動的神情,也將合於本性、出乎自然的瞬息動態,鋪陳出一幕富有戲劇效果的畫面。精謹的筆墨、纖巧的刻畫,作者傳神體物的繪畫表現,足以成為宋人寫生寫實藝術風格的代表。
《猴貓圖》構圖簡潔、明快。畫面畫一猴二貓,極富生活情趣。畫面正中為埋人地下的木樁,木樁上有串連之二鐵環。一根長長的皮條,一端拴在鐵環上,一端系在猴子的脖頸上。猴子全身皆為黃黃的茸毛,懷抱小貓,悠然自得地坐於地上,眼鼻朝天,一副得意稱心的神態,似乎在為自己從老貓身邊搶得小貓而自豪。那小貓,兩耳倒豎,兩眼瞪得大大的,似在咪咪高叫,想掙脫猴子的摟抱,儘快回到母貓身邊。圖之右方,老貓呲牙咧嘴,兩耳倒豎,尾巴直豎,兩眼瞪得大大的,似乎要同猴子決戰一場,搶回小貓,而力有未逮,又急又怒。此圖系採用工筆重彩畫法,將猴貓的特徵都細緻人微地繪了出來。猴子滿身黃黃的毛髮富於質感,二貓黑白相間的皮毛與黑色上的斑點都畫得十分逼真。就在這種極其工緻的筆法中,畫家卻傳達出了二貓一猴各異的神態甚至心思,堪稱妙絕。

名家點評


徐建融:畫法純用細筆輕色勾勒、梳渲,精細入微,一絲不苟。毛色的鮮潤,形象的準確,神態的生動,顯示出畫家精湛的功力。特別對於猴子善意的惡作劇心理的刻畫,更是入木三分。如果沒有對於生活真實的深入細膩的觀察,是不可能畫得如此絲絲入扣的。

歷史傳承


《猴貓圖》畫上並無作者題款,但是有宋徽宗“易元吉猴貓圖”的題籤,還蓋著“內府圖書之印”,歷代的傳承印章皆可追溯。該圖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重要展覽


2018年11月15日至12月25日,台北故宮推出“國寶再現——書畫菁華特展”,《猴貓圖》在其中展出。

作者簡介


易元吉(生卒年不詳),字慶之,長沙(湖南長沙)人。宋仁宗時(11世紀)畫家。善於畫獐、猴及花果禽鳥等,生動自然,平生致力於寫生,被評為“徐熙以後,一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