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宏魁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

鄧宏魁: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長江特聘教授,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分子遺傳學系理學博士。

主要從事誘導多能幹細胞及細胞重編程的分子機理、人多潛能幹細胞的定向誘導分化以及建立人源化小鼠疾病模型的研究。成功建立了一個新方法將多潛能幹細胞的誘導效率提高近100 倍,並首次發現P53 信號通路在細胞重編程方面的重要作用;首次在國際上獲得了人胚胎幹細胞來源的,具有體內外生物學活性的肝臟細胞,為肝細胞移植和藥物篩選提供新的細胞來源,該分化策略目前被國際上多家實驗室廣泛應用;在國際上首次採用逐級分步誘導的策略,建立了胚胎幹細胞定向分化為胰島細胞的誘導體系,為解決糖尿病移植治療的細胞來源問題提供了新途徑;發現並證實了HIV 感染人體細胞所需的最主要的輔助受體CCR5 (Nature, 1996 and 1997),被譽為這一領域的一個里程碑,被美國Science 雜誌評為1996 年度生命科學最重要的進展之一,已被引用了2500 余次。在SCI 收錄雜誌發表論文90 余篇,論文被國際引用7000 余次,發表的文章獲選為2007 年,2008 年 和2009 年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優秀國際學術論文。

2019年9月11日,鄧宏魁等中國科研人員完成了世界首例基於基因編輯幹細胞治療艾滋病和白血病的案例。

2019年12月18日,世界頂尖學術期刊《自然》(Nature)發布2019年度影響世界的十大科學人物,其中鄧宏魁入選該榜單。

人物經歷


鄧宏魁
鄧宏魁
2001-現在,北京大學長江特聘教授。 1998-2001,美國麻省Viacell Inc. 公司,分子生物學主任。
1997-1998,美國麻省Antigen Express,Inc. 公司,免疫生物系部主任。
1995-1997,美國紐約大學醫學中心Skirball Institute,博士后研究。
1989-1995,美國UCLA大學,博士研究生,博士學位。
1984-1987,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免疫研究所,碩士研究生,碩士學位。
1980-1984,武漢大學生物學系,學士學位。
自2000年9月受聘以來,鄧宏魁博士在生命科學學院建立了細胞分化與幹細胞研究室。

研究方向


主要進行幹細胞增殖分化的分子機理以及抗體工程等方面的研究。
1.體細胞重編程。
2. 人胚胎幹細胞定向分化。
3. 通過遺傳修飾的手段建立疾病動物模型。

主要貢獻


發現艾滋病病毒(HIV)感染人體巨噬細胞所需的共受體CCR5,此項成就是這一領域的重大突破(該論文發表在Nature 381,1996,第1作者,已被引用3000餘次);建立了表達克隆基因的新方法,並克隆了2個趨化因子的受體基因,發現這兩個受體可以介導HIV病毒感染人體細胞(Nature 388,1997,第1作者);最近從基質細胞的cDNA文庫中克隆了人體血液幹細胞體外擴增所需的分化抑制因子。先後申報4項專利,發表學術論文15篇,SCI檢索被引用4000餘次。2013年7月18日,國際學術權威雜誌Science雜誌(Science Express)刊登了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鄧宏魁教授和趙揚博士帶領的研究團隊在生命科學領域的一項革命性的研究成果——用小分子化合物誘導體細胞重編程為多潛能幹細胞。該成果開闢了一條全新的實現體細胞重編程的途徑,給未來應用再生醫學治療重大疾病帶來了新的可能。鄧宏魁教授1995年獲美國UCLA免疫學博士學位,後於紐約大學DAN LITTERMAN院士實驗室從事博士后研究,曾發現了HIV的病毒受體CCR5(NATURE 1996,1997,文章引用2000餘次)。
2019年9月11日,鄧宏魁等國內多名生命科學、醫學學者在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發表的新研究顯示:利用CRISPR/Cas9技術,科學家對人造血幹細胞進行基因編輯,基因編輯后的幹細胞在動物模型中可長期穩定重建造血系統,並且其產生的外周血細胞具有抵禦艾滋和白血病能力。“中國科研人員首次完成了基因編輯幹細胞治療艾滋病和白血病患者。此次研究成果,利用CRISPR基因編輯可能實現“功能性治癒艾滋病”,本質上汲取了當今國內外防治艾滋病的成果,也利用了先進的基因編輯技術取得了治療艾滋病的突破。但這項成果並不是徹底治癒了艾滋病,而可能是對個別病例的功能性治癒。即便如此,該療法的意義也堪稱巨大,是一種創新型的突破。

獲獎記錄


2020年11月,入選北京市科學技術最高獎——突出貢獻中關村獎提名名單。
2002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
2019年12月18日凌晨,世界頂尖學術期刊《自然》(Nature)發布2019年度影響世界的十大科學人物。其中,來自中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聯合中心的鄧宏魁入選該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