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城

范成大詩作

《固城》是南宋詩人范成大在出使金國途中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該詩第一、二句極寫北地“水”之苦,第三、四句極寫南土“水”之甜。此詩運用對比手法,賦予水更為深廣的內涵。這首詩在藝術技巧上,把深沉的思想感情潛藏到尋常文字的背後,使之有了更加深刻的內容。

作品原文


固城
自白溝十五里至固城鎮,舊遼界也。水味極惡,用柳作大棬汲井,謂之涼罐。
柳棬涼罐汲泉遙,味苦仍咸似海潮。
卻憶徑山龍井水,一杯洗眼洞層霄。

註釋譯文


詞句註釋

①固城:今河北省隆堯縣固城鎮。
②涼罐:一種用柳木製成的汲水用具。
③柳棬(quān):《孟子·告子上》:“子能順杞柳之性而以為桮棬乎?”后因以“柳棬”泛指用柳條編成的杯、盂之類的容器。亦稱“柳鑵”、“柳罐”。
④徑山: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北50公里處。龍井: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南山地中,井泉清冽,有盛名。井之附近產茶,世稱龍井茶。
⑤洗眼:猶拭目。謂仔細看。唐代杜甫《贈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韻》:“洗眼看輕薄,虛懷任屈伸。”
⑥層霄:高空。晉代庾闡《遊仙詩》之三:“層霄映紫芝,潛澗泛丹菊。”唐代李白《大獵賦》:“彼層霄與殊榛,罕翔鳥與伏兔。”

白話譯文

從白溝出發走十五里到了固城鎮,此地原屬遼國。當地井水非常咸苦,當地人用柳條做成大鑵從井裡打水,稱之為涼鑵。
用柳條做成的涼鑵從深井裡打水,打出來的水仍然像海水一樣咸苦無比。
不禁讓人回想起徑山和龍井的水,用一杯水擦一下眼睛就能夠看穿高空。

創作背景


范成大於乾道六年(1170年)閏五月,出使金朝,沿途寫了七十二篇七言絕句和一卷日記《攬轡錄》,這首詩是其中第五十八首。范成大行至固城,飲當地苦水,想起漢族遺民在異族統治下所受之苦,遂作此詩。

作品鑒賞


整體鑒賞

第一、二句極寫北地“水”之苦,以“咸似海潮”之句,注以“水味極惡”之語,苦井的滋味,可想而知。詩人賦予北方的水以新的意義,借物暗喻異族的入侵,體現了詩人敏感的愛國之心和對北方遺民的關愛之情。北方之水被詩人用來表達自己複雜心情。詩人將自己的愛國之情融人到當地的水中,而不是僅僅為了狀物而狀物。使思想感情更加深沉含蓄、言近旨遠,所描寫事物不僅有形,而且有神。
第三、四句極寫南土“水”之甜。運用對比手法,賦予水更為深廣的內涵。詩人通過南北風物的對比來抒發國土淪喪的感慨,從地理學上說,詩人寫的是鹽鹼地里的飲用水,但文學畢竟不是科學,詩人運用藝術想象,把北方鹽鹼地的井水和西湖的龍井泉水相比,一個苦澀難以人口,一個甘甜清冽,孰優孰劣一目了然。為了進一步揭示自己的用意,詩人特別在題后加了一個小註:“舊遼界也。”無論是遼還是金,都是異族入侵者。淪陷區的水“咸似海潮”,如淚水;南宋臨安的水“一杯洗眼洞層霄”,如甘露。詩人以此做比,即顯示出了在民族交往中的愛國心態,又表現出了對於入侵者的憎惡。
在詩人愛國主義熱情的浸染下,使“水”這一平凡之物在尋常的外表下,潛藏著複雜深刻的思想感情,同時也蒙上了一層沉重的色彩。

名家點評

山東社會科學研究院語言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喬力《范學論文集》:這首詩敘寫北地的特殊水土,以語言而求直接訴諸視覺、感覺,使形、味皆可見可知,真切樸實而徐徐道來,似毫不著力便教人留下異鄉的鮮明印象。

作者簡介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詩人。字致能,又字幼元、友生,號山中居士,又號石湖居士,蘇州吳縣(今屬江蘇)人。紹興年間進士,歷任知處州、知靜江府兼廣南西道經略安撫使、四川制置使、參知政事等職。曾使金,堅強不屈,幾被殺。晚年退居故鄉石湖,卒謚文穆。其詩題材廣泛,與陸遊楊萬里尤袤齊名,稱“中興四大家”或“南宋四大家”。又工詞,文賦也享有盛名。著作頗富,傳世作品有《石湖居士詩集》《石湖詞》《桂海虞衡志》《吳船錄》《吳郡志》等,存詩1900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