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津烏骨雞

雲南省昭通市鹽津縣特產

鹽津烏骨雞,雲南省昭通市鹽津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鹽津烏骨雞因起源並主產於雲南省鹽津縣而得名。據民國《鹽津縣誌》記載了鹽津縣養雞歷史。鹽津烏骨雞體型較大,近方型,頭尾翹立,羽毛緊湊,體格堅實,軀體結構勻稱,肌肉發育良好,單冠直立,質地細緻,冠峰5—7個。以烏皮、烏肉、烏骨及內臟均烏黑為顯著特徵,羽毛為黑色居多、佔80%以上,適合自然放養與人工補飼的生態飼養方式,肉質細嫩,風味獨特,營養豐富。 

2015年2月10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鹽津烏骨雞”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形態特徵


高大的鹽津烏骨雞(公)黑色品種
高大的鹽津烏骨雞(公)黑色品種
外在感官特徵
體形:鹽津烏骨雞體型較大,近方形,頭尾翹立,腿較高,體格堅高大的鹽津烏骨雞(公)黑色品種 實際,軀體結構勻稱,羽毛緊湊,肌肉發育良好。
頭型:鹽津烏骨雞平頭,單冠直立,冠峰5—7個,冠齒清晰。喙長適當,微彎曲,呈黑色或紫黑色。肉垂:黑羽烏骨雞為烏黑色,白羽烏骨雞為黑紅色。
羽色:鹽津烏骨雞羽色為黑色居多、佔80%以上,呈孔雀藍;其餘為白色、灰色和黃色;成年公雞整體羽毛為黑羽、部分公雞頸部有赤紅色羽毛,而黑羽母雞全身純黑;白公雞雞全身為白色。
膚色:鹽津烏骨雞的膚色為烏黑色。
腳:鹽津烏骨雞的腳為黑色或紫黑色。 
● 內在品質指標
鹽津烏骨雞屬於肉蛋兼用型雞,湯清味香,肉質細嫩,風味獨特,營養豐富,含人體所必需氨基酸7種:賴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蘇氨酸、異亮氨酸、亮氨酸、纈氨酸;其中蛋白質≥18%,氨基酸≥19%,粗脂肪≤10%,水分≤70%。

生長環境


地質地貌
鹽津烏骨雞養殖區域山勢陡峭,重岩迭嶂,峰巒起伏,峽谷幽深,多呈“V”字形地形;最高海拔2263米,最低海拔330米;適宜養殖區海拔為500—2000米的二半山區及山區,土壤主要類型為黃壤土、紫色土、水稻土,森林覆蓋率大於41.8%,能夠滿足鹽津烏骨雞生產品質。 
水文情況
鹽津烏骨雞養殖區主要河流為大關河、白水江、上清河,最終歸屬於金沙江水系,水資源豐富,清潔無污染,為鹽津烏骨雞生長提供了優質的水源。 
氣候特點
鹽津烏骨雞養殖區屬中亞熱帶與溫帶共存的季風立體氣候。夏季炎熱,冬季偏暖,雨量充沛,氣候濕潤,無霜期長。年最高氣溫41.8℃,最低氣溫2.5℃,年平均氣溫17℃,適宜養殖氣溫為12℃-25℃;年平均無霜期大於328天;降雨期年平均降雨量大於1226.2毫米;年平均日照小於965.7小時,給鹽津烏骨雞提供了充足的飼料來源和特定的生長環境。

物種簡介


鹽津烏骨雞因有起源並主產於雲南省昭通市鹽津縣而得鹽津烏骨雞名。民國《鹽津縣誌》載“鹽津各鄉無論濱河居山,素重飼畜之習。所有畜牲多繫於宅傍隙地或飼於廄與圈,極少放於原野,以為可免踐踏禾黍,又可收集糞料,不需專人照料,較為便益。其種類以豬、雞為最多,不辨貧富,俱各飼養,以供庖廚或積蓄之資。”說明鹽津縣養雞歷史悠久,加之產區地處偏僻,溝谷縱橫,對保持純種繁育有利,在特有的自然生態環境中,經過長期自然選育和精心飼養而形成了鹽津烏骨雞品種。
1999年,鹽津烏骨雞育成兩個新品系(黑羽系、白羽系),且驗收合格。
1981年,鹽津烏骨雞列入《雲南省家畜家禽品種志》。
2007年,鹽津縣烏骨雞相繼獲得鹽津縣“烏骨雞綠色產地認證”、國家“綠色食品鹽津縣烏骨雞”等證書,以及國家的各種支農、惠農政策的實施,給鹽津縣烏骨雞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2009年,鹽津烏骨雞列入《雲南省省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的鹽津烏骨雞品種。
2011年10月12日,鹽津烏骨雞被評選為“雲南六大名雞”。

獲得榮譽


2012年12月28日,鹽津烏骨雞獲得國家工商總局認證的“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2015年2月10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鹽津烏骨雞”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生產情況


2015年,鹽津烏骨雞養殖區域範圍2091.5平方公里,存欄150萬隻。 
2018年,鹽津烏骨雞生態放養基地79個,出欄158萬羽。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鹽津烏骨雞的地理標誌保護的區域範圍為雲南省昭通市鹽津縣境內鹽井鎮豆沙鎮、中和鎮、普洱鎮、柿子鎮、廟壩鎮、落雁鄉、興隆鄉、灘頭鄉、牛寨鄉共10個鄉(鎮)。地理坐標位於東經103°59′—104°27′、北緯27°49′—28°24′之間,東西寬43.5公里,南北長61.8公里。 
質量技術要求
● 特定生產方式
養殖場地選擇
海拔高度為500米—2000米;氣溫為12℃—25℃;無霜期大於328天,平均年日照小於965.7小時;土壤類型為黃壤土、紫色土、水稻土的二半山區和山區;森林覆蓋率大於41.8%。
品種選擇
品種選擇當地傳統飼養,2009年列入《雲南省省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的鹽津烏骨雞品種。
養殖規程
種雞選育:選擇當地自繁自養、毛色為黑色、黑紅色、白鹽津烏骨雞色、體型中等、勻稱結實的個體。通過人工選育和提純複壯擴群的保種方法培育生產的鹽津烏骨雞種雞。
選配:採用大群配種,每群雞按公母比為1:8—10進行隨機組合,自由交配或按公母比1:25開展人工授精。
孵化:採用孵化機器孵化和自然孵化相結合的孵化方式。
育雛:對機器孵化出的雛雞採用平網脫溫育雛或立體育雛。
育成雞、成雞的養殖:採用籠養、白天放養在山地、樹林、草坡晚上舍內飼養相結合的飼養方式。
疫病防治
在鹽津烏骨雞飼養過程中,所用投入品(飼料、獸葯、生物製品等)符合國家有關規定。養殖過程中按照“預防為主,防重於治”的原則,按鹽津烏骨雞免疫程序適時對鹽津烏骨雞開展免疫注射,加強禽病防控,提高成活率和育成率。
日齡商品雞種雞接種方法
1馬立克馬立克頸部皮下注射
5—7新·支二聯苗H120新-支二聯苗H120滴鼻
10—14法氏囊法氏囊飲水
19—21新·支二聯苗H52新·支二聯苗H52滴鼻
26—28法氏囊中毒苗法氏囊中毒苗飲水
31雞痘雞痘刺種
40禽流感禽流感頸部皮下注射
60-80新·支二聯苗H52雞I系肌注
立秋前加防一次雞痘雞痘刺種
90禽霍亂禽霍亂肌注
95
多價大腸桿菌
(疫區)
多價大腸桿菌
(疫區)
皮下注射
120雞I系新·支·減三聯苗肌注
以後每2月接種一次雞新城疫
出欄
鹽津烏骨雞飼養周期≥180天,公雞體重2—3公斤,母雞體重1.5—2公斤。
養殖記錄
養殖場必須做好生產全過程的記錄,包括:雞苗、飼料、獸葯的採購、使用記錄,免疫、消毒記錄,產品銷售記錄等。記錄要完整、真實,記錄檔案保存三年以上。 
● 質量安全規定
整個飼養過程所用投入品飼料、獸葯、生物製品等管理,嚴格執行《NY5032—2006無公害食品畜禽飼料和飼料添加劑使用準則》和《NY5030—2006無公害畜禽飼養獸葯使用準則》。飼養技術按照2012年4月30日雲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公布實施的,地方規範編號為DG5306/T4—2012,中國標準文獻分類為B31,ICS號為67.080.01《鹽津縣無公害烏骨雞養殖技術規程》執行。 
專用標誌使用
嚴格遵守《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規範》,實行公共標識與地域產品名稱相結合的使用制度。在保護地域範圍內的地理標誌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登記保護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登記證書持有人提出申請,簽定標誌使用協議,並按照相關要求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採用產品名稱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