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3條詞條名為青龍山的結果 展開
青龍山
山東省淄博市青龍山
青龍山在博山源泉鎮政府駐地南五華里處,與泉河頭村隔河東西相望。出自該景區坐落於營口市蓋州市的陳屯鎮境內,它東依千山余脈,西臨渤海之濱。距營口市區75公里、距蓋州市35公里,距營口開發區20公里,距遼南古城名鎮熊岳鎮。
青龍山在博山源泉鎮政府駐地南五華里處,與泉河頭村隔河東西相望。《續修博山縣誌》載:“青龍山,縣東南五十里,淄水東涯,中有青龍洞,下即泉河頭。”孫中山戰友博山籍民主革命人士蔣洗凡有詩云:“一山飛峙大河東,疑是蛟龍游太空,滾滾源泉流不盡,水光山色畫圖中。”形象地描繪了青龍山的主要特徵。
青龍山南北走向,是淄河東西兩股支流的交匯點,海拔404米。青龍山斷層,淄河地塹,構成了這裡複雜的地質,因此地下水湧出地面形成大泉。
自明朝以來泉河人即重視綠化,山上植物茂密,山頂以側柏為主,山腰多為混雜林。山下的上下二龍灣是淄河上游最大的自流泉,流量為淄博第一。泉河人早有利用泉水養殖蒜黃的傳統,八十年代又從國外引進了優質魚種虹鱒魚,使泉河水發揮了更大的作用,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青龍山[山東省淄博市青龍山]
明朝萬曆年間泉河村有位鄉紳名趙端,為人善良,喜歡山水,常去泉邊喝酒、賞泉、下棋。傳說趙端飯酒時總愛放兩隻杯子,兩雙筷子,他喝時對面的酒杯也干;
他吃時對面的筷子也夾菜;酒飯後又有個看不見的人在和他下棋。許久之後的一個夜晚,趙端做了一個夢,一個自稱龍王的老者,表示為了感謝他的熱情招待,要與趙端交友,許諾他家如有紅白公事,需要窯貨時可寫個條子放進龍灣,所用之物必定如約而至。趙端一試,果然靈驗,而且都是皇宮中的用品。日後為答謝神仙,趙端出資重修了廟宇。這個傳說給泉河蒙上了一層神秘面紗,也引得四方遊客紛至沓來,使旅遊業成為泉河村的經濟支柱。依託青龍山,泉河村又建起了人工湖,立起了橡皮壩,新修了泉河橋,幾十家飯店修葺一新,迎接八方來客。
青龍山在明以前就有建築物,到明萬曆年間形成規模;清乾隆年間形成的格局。戰亂、大躍進、文革等運動之後損失慘重。
青龍山[山東省淄博市青龍山]
只有大聖廟,另闢蹊徑,獨處一地,顯得與各路神仙格格不入,最值得稱道的是淄博美術陶瓷廠高級工藝美術師馮乃藻先生所塑孫悟空像,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堪稱藝術珍品。
青龍山上的石刻文物有以下幾處:
1、獅形獸一對。在青龍山廟入口處,石灰石雕成,似獅,名“獫狁”、“狻猊”。
2、王謙志撰文碑。此碑名“新建白衣廟碑”,撰文者王謙志,字元吉,清康熙舉人,與趙執信同學。
3、三官行宮碑。此碑在三官廟前,乃本山所存碑碣中最大者,立於明萬曆年間,為鄉紳趙端主持修建三官廟的自敘。
4、透龍碑。即《創建皇宮記》。此碑在三官廟東側石崖上,系摩崖碑,刻於康熙三十六年。傳說用手撫摸此碑,可以逢凶化吉,遇難呈祥。因遊人長期手摩使碑面光滑如鏡,天晴氣爽時,對面的遠山皆可在碑中成像。
5、八柱亭。建於該山懸崖上的青龍洞洞口,為該山的最高景點,建於清道光十二年。
6、趙執信撰文碑。碑在青龍洞口南,是博山不多見的趙執信撰文碑,立於清康熙五十四年,由趙執信撰文作序。
7、山頂古石牆一段。寬1-1.5米,高0.5-1.5米,長約300米。有人說是齊長城的一條複線,尚待再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