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國集團
國際組織之一
二十國集團(G20)由七國集團財長會議於1999年倡議成立,由阿根廷、澳大利亞、巴西、加拿大、中國、法國、德國、印度、印度尼西亞、義大利、日本、韓國、墨西哥、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南非、土耳其、英國、美國以及歐盟20方組成。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前,G20僅舉行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就國際金融貨幣政策、國際金融體系改革、世界經濟發展等問題交換看法。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在美國倡議下,G20提升為領導人峰會。2009年9月舉行的匹茲堡峰會將G20確定為國際經濟合作的主要論壇,標誌著全球經濟治理改革取得重要進展。G20機制已形成以峰會為引領、協調人和財金渠道“雙軌機制”為支撐、部長級會議和工作組為輔助的架構。二十國集團的成立為國際社會齊心協力應對經濟危機,推動全球治理機制改革帶來了新動力和新契機,全球治理開始從“西方治理”向“西方和非西方共同治理”轉變。
2021年9月17-18日,二十國集團(G20)農業部長會議以線上線下結合形式召開。中國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出席併發言,與G20成員分享中國在糧食生產方面的成功經驗,並就G20成員帶頭維護世界糧食安全提出倡議。
二十國集團
機構設置
由於二十國集團沒有常設的秘書處和工作人員,因此,由當年主席國設立臨時秘書處來協調集團工作和組織會議。
會議主要討論正式建立二十國集團會議機制,以及如何避免經濟危機的爆發等問題。與會代表不僅將就各國如何制止經濟危機進行討論,也就國際社會如何在防止經濟危機方面發揮作用等問題交換意見。
組織成員
● ● 中國(金磚五國)
● ● 阿根廷
● ● 澳大利亞
● ● 巴西(金磚五國)
● ● 加拿大(G7)
● ● 法國(G7)
● ● 德國(G7)
● ● 印度(金磚五國)
● ● 印度尼西亞
● ● 義大利(G7)
● ● 日本(G7)
● ● 韓國
● ● 墨西哥
● ● 俄羅斯(金磚五國)
● ● 沙烏地阿拉伯
● ● 南非(金磚五國)
● ● 土耳其
● ● 英國(G7)
● ● 美國(G7)
● ● 歐洲聯盟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前,G20每年舉行財長和央行行長會。G20迄今已舉行過14次峰會和1次特別峰會,主要討論全球重大經濟金融熱點問題,為推動世界經濟復甦及國際金融體系改革作出重要貢獻。每次G20峰會前不定期舉行協調人會議及財長和央行行長會,以及貿易、勞工就業、農業、能源、數字經濟、衛生等專業部長會議。
當地時間2021年8月26日,二十國集團首次女性賦權會議在義大利聖瑪格麗塔-利古雷召開。在開幕式上,義大利總理德拉吉發表致辭,呼籲捍衛全球婦女權利。
首腦峰會
因為2007年到2010年的經濟危機,二十國集團從2008年起召開首腦級峰會以商討對策,2009年-2010年每年舉行兩次峰會,此後恢復一年一次峰會。峰會的另一個目的是糾正過往有關環球經濟的會議和管理中沒有包含新興工業國家的局面。
屆次 | 年份 | 日期 | 主辦國 | 主辦城市 |
---|---|---|---|---|
1 | 2008年 | 11月15日 | 美國 | 華盛頓 |
2 | 2009年 | 4月2日 | 英國 | 倫敦 |
3 | 2009年 | 9月24日至25日 | 美國 | 匹茲堡 |
4 | 2010年 | 6月26日至27日 | 加拿大 | 多倫多 |
5 | 2010年 | 11月11日至12日 | 韓國 | 首爾 |
6 | 2011年 | 11月3日至4日 | 法國 | 戛納 |
7 | 2012年 | 6月18日至19日 | 墨西哥 | 洛斯卡沃斯 |
8 | 2013年 | 9月5日至6日 | 俄羅斯 | 聖彼得堡 |
9 | 2014年 | 11月15日至16日 | 澳大利亞 | 布里斯班 |
10 | 2015年 | 11月15日至16日 | 土耳其 | 安塔利亞 |
11 | 2016年 | 9月4日至5日 | 中國 | 杭州 |
12 | 2017年 | 7月7日至8日 | 德國 | 漢堡 |
13 | 2018年 | 11月30日至12月1日 | 阿根廷 | 布宜諾斯艾利斯 |
14 | 2019年 | 6月27日至29日 | 日本 | 大阪 |
15 | 2020年 | 11月21日至22日 | 沙特 | 利雅得 |
財政部長及中央銀行行長會議
二十國集團自主要活動為“財政部長及中央銀行行長會議”,每年舉行一次。
1999年12月16日德國柏林
1999年12月16日,二十國集團的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在柏林舉行二十國集團創始會議。會議強調,二十國集團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框架內非正式對話的一種新機制,旨在推動國際金融體制改革以及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之間就實質性問題進行討論和研究,以尋求合作並促進世界經濟的穩定和持續增長。
2000年10月24日-25日加拿大蒙特利爾
2000年10月24日至25日,20國財長會議在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行。會議討論了經濟全球化以及如何防止和解決具有全球性影響的金融危機問題。與會者達成了旨在推動經濟全球化和共同對付金融危機的"蒙特利爾共識"。蒙特利爾共識主要包括:共同推動經濟、貿易的全球化,使其成果延及發展中國家;改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金融機構,增加這些機構的透明度;繼續朝建立統一的國際金融標準和規則的方向努力,以增強聯合抵抗金融危機的能力;對債務沉重的國家進行援助,並協助這些國家進入全球經濟體系;在農業研究、環境保護和艾滋病等疾病的防治方面加強合作。
2001年11月16日-17日加拿大渥太華
2001年11月16日至17日,20國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在渥太華舉行。會議著重討論在美國"9·11"事件后各國如何在財經領域就打擊恐怖主義開展合作等問題。中國財政部長項懷誠和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戴相龍出席了會議。
2002年11月22日-23日印度新德里
2002年11月22至23日,20國第4次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會於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召開。會議主要就金融危機防範與化解、經濟全球化、打擊恐怖融資以及發展援助等議題進行了討論。
2003年10月26日墨西城城市莫雷利亞
2003年10月26日,20國集團在墨西哥城市莫雷利亞舉行第5次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年會。與會代表就全球經濟增長面臨的挑戰、金融危機的防範與處理、打擊國際恐怖活動的融資等議題進行了廣泛交流。
2004年11月20日-22日德國柏林
2004年11月20日為期兩天的20國集團第6次財政部長與中央銀行行長會議在德國首都柏林舉行。德國財長艾歇爾在開幕式上致辭時指出,本次會議將主要討論當前宏觀經濟形勢、全球化背景下促進穩定與增長、金融部門機構建設、打擊濫用國際金融體系、老齡化挑戰與移民、主權債務重組以及區域一體化等議題。進一步增強20國集團的地位與影響是本次會議的主要目的之一。
11月21日中國財政部長金人慶在20國集團財長與央行行長第6次會議結束后與德國財長艾歇爾聯合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中國將於2005年擔任20國集團會議的輪值主席國。
2005年10月15日-16日中國北京
2005年10月15至16日第七屆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在北京舉行。本次會議以"加強全球合作:實現世界經濟平衡有序發展"為主題,討論了各種重要的全球經濟問題,重申了在實現平衡、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共同目標和責任。
此次會議除發表例行的《聯合聲明》外,作為兩個具體成果,還發表了《二十國關於改革布雷頓森林機構的聲明》和《二十國有關全球發展問題的聲明》。
2006年11月18日-19日澳大利亞墨爾本
2006年11月18日至19日,第八屆20國集團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會議在澳大利亞第二大城市墨爾本舉行。會議對全球經濟前景表示樂觀,並探討了能源與礦產問題的解決辦法。
2007年11月17日-18日南非開普敦
2007年11月17日至18日,二十國集團財長和中央銀行行長在南非開普敦郊外的克萊蒙德舉行。二十國集團成員的財長和央行行長就確保世界金融市場穩定等問題進行了討論。會議還討論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改革等問題。
2008年11月8日-9日巴西聖保羅
2008年11月8日至9日,二十國集團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年會在巴西聖保羅舉行,與會代表一致認為有必要改革國際金融體系,採取共同行動應對全球金融危機。
2009年3月14日英國霍舍姆
2009年3月14日,二十國集團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會議在英國首都倫敦以南約50公里的霍舍姆舉行,並發表聯合公報,同意進一步行動恢復全球經濟增長,推進國際金融體系改革。
2009年9月4日-5日英國倫敦
2009年9月4日至5日,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在英國倫敦舉行。會議同意繼續採取措施刺激經濟以保證全球經濟的持久復甦和增長,並在時機成熟時退出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戰略。
2010年10月22日-23日韓國慶州
2010年10月22日至23日,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在韓國慶州舉行。會議討論了當前全球經濟形勢、"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框架"、國際金融機構改革和全球金融安全網以及金融監管改革等議題並發表《聯合公報》。中國財政部部長謝旭人和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率中國代表團參加會議。與會代表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改革取得重大進展。根據這項改革協議,歐盟國家將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執行董事會讓出兩個席位給發展中國家。
2016年2月27日,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與會代表在上海合影。27日於上海閉幕的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在會後發表的聯合公報中,G20財長和央行行長亦坦承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和脆弱性在加大。但公報同時也提出,近期市場波動的程度"並未反映全球經濟基本面",多數發達經濟體的經濟活動仍將繼續溫和擴張,主要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增長將保持強勁。
2016年G20首次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2016年2月27日在中國上海開幕,這是中國接任2016年G20主席國后召開的首個高級別會議。第二次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2016年4月14日在美國華盛頓開幕。第三次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2016年7月23日在中國成都召開,這是2016杭州G20領導人峰會前的最後一個高級別會議。
● 創新增長
促進經濟增長始終是二十國集團峰會的核心議題。從2008年首屆峰會提出支持經濟增長,到2009年匹茲堡峰會正式啟動強勁、可持續和平衡增長框架以來,歷屆峰會都致力於協調一致來實現強勁、可持續、平衡的世界經濟增長。
● 發展
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簡稱SDG)於2015年底取代了千年發展議程(簡稱MDG)成為新的全球發展方案。從MDG到SDG,發展是不變的主題,對於消滅普遍和極端貧困的重視也一以貫之,而最大的變化在於對人類可持續性生產生活方式的強調。G20杭州峰會在SDG的元年就在成員國之間達成了可持續發展行動計劃,給未來15年的全球發展制定了明確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歷屆二十國集團對於可持續發展問題都有所涉及,2008年華盛頓峰會、2009年匹茨堡峰會、2010年年多倫多峰會和2012年戛納峰會都表達了對於MDG的重視;2010年首爾峰會通過的《增長共享的首爾發展共識》還明確補充了二十國集團成員國對於SDG的官方支持。可以說,二十國集團作為能夠溝通發達國家、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平台,對於SDG在聯合國大會獲得通過發揮了重要得作用。
● 結構性改革
早在2008年華盛頓峰會就已經指出經濟結構改革不充分是金融危機爆發的主要因素之一。隨後2009年的匹茲堡峰會提出二十國集團要共同推進結構性改革。2010年的首爾峰會承諾實施一系列結構改革措施。但是,直到2013年聖彼得堡峰會才明確了結構性改革議程目標。2008年以來,二十國集團對結構性改革重視程度逐年提升,並且不斷努力。
● 投資
促進投資是二十國集團的重點議題之一。沒有投資,就沒有增長。因此,歷屆G20峰會都將促進投資作為討論話題之一。2013年的G20聖彼得堡峰會更是將投融資問題單列為議題,就長期投資融資,特別是基礎設施投融資等議題達成了共識。
● 反腐敗
二十國集團成立伊始即始終致力於反腐敗國際合作。2009年匹茲堡峰會要求加強全球金融監管,對不合作“避稅天堂”實施懲罰。近一半成員國批准了針對跨國行受賄案件的《聯合國反腐敗公約》和《反行賄公約》,並採取措施建立有效機制。
● 貿易
從2008年到2013年,二十國集團峰會關於貿易,主要是“危機應對”思維,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不提高貿易投資壁壘,不設置新的出口限制,不執行違反WTO規則的出口刺激措施;支持多哈回合談判,支持研究全球價值鏈的影響。2014年,布里斯班峰會首次提到增長戰略,包括通過降低成本、簡化海關程序、減少監管負擔、加強有利於貿易的服務等改革措施,以促進貿易便利化。
● 創業就業
歷屆領導人峰會都將就業作為核心議題,比如,在倫敦峰會上,明確提出“恢復經濟信心和經濟增長,復甦就業市場”,多倫多峰會提出“實現強有力的就業增長”十分重要,在匹茲堡峰會上更是提出“把保證就業質量作為經濟復甦的核心”。
● 氣候變化
二十國集團峰會自2008年提及“氣候變化”並稱之為“其他重要挑戰”起,不斷強調在化解氣候變化威脅方面的承諾和責任,特別是其與清潔能源和能源安全之間的聯繫,並指出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進行的相關談判努力和豐碩成果。
二十國集團建立最初由美國等七個工業化國家的財政部長於1999年6月在德國科隆提出的,目的是防止類似亞洲金融風暴的重演,讓有關國家就國際經濟、貨幣政策舉行非正式對話,以利於國際金融和貨幣體系的穩定。
二十國集團會議當時只是由各國財長和各國中央銀行行長參加,自2008年由美國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使得金融體系成為全球的焦點,開始舉行二十國集團首腦會議,擴大各個國家的發言權,這取代之前的八國首腦會議或二十國集團財長會議。
按照慣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列席該組織的會議。二十國集團的GDP總量約佔世界的90%,人口約為40億。
2009年9月舉行的匹茲堡峰會將G20確定為國際經濟合作主要論壇。
發展歷史
2008年11月15日,二十國集團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第一次峰會。峰會就各國合作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維護世界經濟穩定達成重要共識,通過了47條金融領域改革行動計劃。
2009年4月2日,二十國集團在英國倫敦舉行第二次峰會。峰會出台總額1.1萬億美元的全球經濟復甦和增長計劃,向國際社會發出了團結一致和合作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強有力信號,提振了市場信心。
2009年9月24日,二十國集團在美國匹茲堡舉行第三次峰會。峰會確立二十國集團作為國際經濟合作主要論壇的地位,確定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兩大金融機構量化改革目標,啟動“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框架”以及相互評估進程,並就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機制化等達成重要共識。
2010年6月26日,二十國集團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行第四次峰會。峰會為促進世界經濟復甦和妥善應對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發揮積極作用,要求在11月首爾峰會前完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份額改革,同時為發達國家削減赤字和公債設定了量化指標和時間表。
2010年11月12日,二十國集團在韓國首爾舉行第五次峰會。峰會完成了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量化改革目標,就全球經濟失衡制定“參考性指南”達成原則共識,並將發展問題列為二十國集團長期議題。
2011年11月3日,二十國集團在法國戛納舉行第六次峰會。峰會承諾繼續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通過促進增長和就業行動計劃,就建立更為穩定和抗風險的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全球經濟治理達成重要共識,對應對歐債危機和促進世界經濟復甦發揮了重要作用。會議還確定2013年、2014年、2015年峰會主辦國分別為俄羅斯、澳大利亞、土耳其。
2012年6月19日,二十國集團在墨西哥洛斯卡沃斯舉行第七次峰會。峰會承諾致力於保增長、促就業、促穩定,繼續支持歐洲國家處理好主權債務問題。為確保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擁有足夠資源應對世界經濟領域的風險,不少國家在會上宣布參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增資。峰會還在加強國際金融體系、貿易、發展等方面達成積極共識。
2013年9月5日,二十國集團在俄羅斯聖彼得堡舉行第八次峰會。峰會決定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改革國際金融體系,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共同促進世界經濟復甦,特別是決定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把不採取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的承諾延長至2016年。各方關注發達國家寬鬆貨幣政策的外溢效應,呼籲有關國家採取負責任的政策,調整貨幣政策時同各方加強溝通。
2014年11月15日,二十國集團在澳大利亞布里斯班舉行第九次峰會。峰會以“增長、就業和抗風險”為主題,主要討論世界經濟形勢、全面增長戰略、經濟改革、就業、國際貿易、能源等議題。峰會決定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反對保護主義,增加基礎設施投資,完善全球能源治理,致力於實現未來5年二十國集團整體經濟增長在當前政策水平上額外提高2%以上的目標。會議宣布由中國主辦2016年峰會。
2016中國杭州G20峰會,2016年9月4日-5日在中國杭州召開。
2018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峰會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行。12月1日起,阿根廷正式開始輪值G20主席國。
2019年6月27日至29日,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四次峰會在日本大阪舉行。大阪峰會明確地確認了自由、公平和非歧視的自由貿易基本原則,就決心引領經濟強勁發展達成了一致。
2020年9月28日凌晨,二十國集團輪值主席國沙特發布公告,宣布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年度峰會在11月21日—22日以視頻方式舉行。公告顯示,沙特國王薩勒曼將在線上主持此次峰會,以2020年3月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和年內100多個部長級會議及工作組會議的成果為基礎,重點就保護人民生命健康和推動經濟恢復增長等議題進行討論。
2020年4月15日,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舉行視頻會議,討論並通過了二十國集團“暫緩最貧困國家債務償付倡議”,一致同意暫緩有關國家2020年5月1日至年底到期的債務本息償付。10月14日,二十國集團同意將緩債期限再延長6個月至2021年6月底。11月13日,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召開視頻會議,一致同意在緩債倡議之外採取額外措施,以幫助和支持低收入國家應對新冠疫情衝擊。
2020年11月21日至22日,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五次峰會舉行。此次峰會由G20輪值主席國沙烏地阿拉伯王國主辦,以視頻方式舉行。
2021年7月23日,二十國集團環境部長會議在義大利那不勒斯結束。會議通過了關於能源和氣候問題的公報,但關於歐美、日本和加拿大提出的在2030年前把氣候變暖控制在1.5度以內,和在2025年實現能源生產零碳化的目標,各方未能達成一致。
2021年7月10日,20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在義大利威尼斯閉幕。會議期間,G20財長就一項使跨國公司在全球範圍內繳納“公平份額”稅款的“歷史性”計劃達成一致。將支持跨國企業利潤重新分配、設置全球最低公司稅率等措施,並呼籲更多國家未來加入磋商。
2021年8月6日,二十國集團高等教育與研究部長會議在義大利的里雅斯特閉幕。會議通過聯合聲明,呼籲充分發揮科研、高等教育和數字化的作用,努力實現具有韌性、可持續性和包容性的經濟復甦。
2021年,印尼自12月1日起正式擔任二十國集團(G20)輪值主席國。
設立宗旨
二十國集團屬於非正式論壇,旨在促進工業化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就國際經濟、貨幣政策和金融體系的重要問題開展富有建設性和開放性的對話,並通過對話,為有關實質問題的討論和協商奠定廣泛基礎,以尋求合作並推動國際金融體制的改革,加強國際金融體系架構,促進經濟的穩定和持續增長。
形象標識
2016年G20峰會會標圖案,用20根線條,描繪出一個橋形輪廓,同時輔以G202016CHINA和篆刻隸書“中國”印章。橋樑寓意著G20已成為全球經濟增長之橋、國際社會合作之橋、面向未來的共贏之橋。同時橋樑線條形似光纖,寓意信息時代的互聯互通。圖案中G20的“O”體現了各國團結協作精神。中文印章彰顯了中國傳統文化內涵,與英文CHINA相呼應。
時間 | 屆次 | 輪值主席國 |
2007年 | 無屆次 | 美國 |
2008年 | 第一屆 | 英國 |
2009年 | 第二屆 | 韓國 |
2010年 | 第三屆 | 法國 |
2011年 | 第四屆 | 墨西哥 |
2012年12月-2013年11月 | 第五屆 | 俄羅斯 |
2013年12月-2014年11月 | 第六屆 | 澳大利亞 |
2014年12月-2015年11月 | 第七屆 | 土耳其 |
2015年12月-2016年11月 | 第八屆 | 中國 |
2016年12月-2017年11月 | 第九屆 | 德國 |
2017年12月-2018年11月 | 第十屆 | 阿根廷 |
2018年12月-2019年11月 | 第十一屆 | 日本 |
2019年12月-2020年11月 | 第十二屆 | 沙烏地阿拉伯 |
2020年12月-2021年11月 | 第十三屆 | 義大利 |
國內評價
二十國集團機製作為當今全球經濟和金融議程中首屈一指的國際對話機制,正向世人展示著它旺盛的生命力。新興力量的廣泛參與讓二十國集團機制更具代表性,使之發展為全球經濟合作最重要的論壇之一。
二十國集團是各國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合力促進全球經濟增長的平台,G20峰會是應對危機的產物,旨在把世界經濟拉回到穩定和復甦軌道。
二十國集團峰會機制在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應運而生,如今已經成為公認的國際經濟合作主要平台,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發揮著重要的頂層設計作用。
二十國集團峰會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現已成為全球經濟治理的重要平台。儘管其成果的約束性尚無法律依據,但其作用對國際經濟的良性運行不可或缺。
國際評價
二十國集團作為一個國際經濟合作論壇有一個很重要的意義,把世界上很多國家集合起來,一起就一個議題討論並且做出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