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帕三絕句

題帕三絕句

小說中,賈寶玉賈政毒打,昏睡中聽到悲切之聲,醒來知是林黛玉,“只見她兩個眼睛腫得桃兒一般”,就推說他自己疼痛是假裝的,安慰她一番。林黛玉走後,賈寶玉心裡惦念,設法支開襲人,命晴雯以送兩條舊絹帕為名去看林黛玉。林黛玉領會其意,十分激動,便提筆在帕上題了這三首絕句。

作品賞析


如果把贈帕和題詩孤立地看作是男女私相傳遞信物和情書,這是十分膚淺的。儘管也可以把它說成是違反傳統禮教的行為,但總不免使它落入才子佳人“私訂終身”的窠臼。況且,孤立起來看,詩也就顯得內容貧乏了,因為它除了寫林黛玉自己哭哭啼啼的傷感外,也沒有講什麼別的。
這三首詩在小說中的作用,全在於聯繫賈寶玉挨打這件事,表明賈寶玉、林黛玉之間的關係完全不同於他人。只有將它放在具體的情節中,對比薛寶釵、襲人的不同態度,才能看出賈寶玉、林黛玉的互相同情、支持。賈寶玉被打得半死,薛寶釵來送葯時雖然也露出一副憐惜的樣子,但心裡想的卻是“你既這樣用心,何不在外頭大事上做工夫,老爺也歡喜了,也不能這樣吃虧”,還“笑著”說“你們也不必怨這個,怨那個,據我想,到底寶兄弟素日不正,肯和那些人來往,老爺才生氣的。”處處衛道,處處維護賈政,實際上是用所謂“堂皇正大”的話把賈寶玉教訓了一頓。襲人則乘機在王夫人面前進言,大談賈寶玉“男女不分”,“偏好在我們隊里鬧”和“君子防未然”的道理,從中挑撥賈寶玉、林黛玉關係,建議“叫二爺搬出園外來住”。她的話嚇得王夫人“如雷轟電掣的一般”(據《紅樓夢》戚序本),並騙取了王夫人的寵信,為後來抄檢大觀園作好了充分的輿論準備。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作者寫了賈寶玉、林黛玉的相互體貼、了解和林黛玉的一往情深、萬分悲痛,帶便也寫了賈寶玉身邊唯一足以託付心事的忠誠信使——晴雯,這都是大有深意的。只要讀者細讀書中的文字(在這一節上,《紅樓夢》程高本竄改頗多),就可以理解作者的用心。
其次,“還淚債”在作者藝術構思中是林黛玉悲劇一生的同義語。要了解“還淚債”的全部含義,最好的辦法是讀曹雪芹原稿中後面所寫的林黛玉之死的情節,但這一部分,後世讀者已看不到了。不過,作者的寫作有一個規律,多少可以幫助讀者彌補這個遺憾,即他所描寫的家族或人物的命運預先都安下了伏線,露出了端倪,有的甚至還先有作引的文字。描寫小說的主要人物林黛玉,作者更是先有成竹在胸,作了全盤安排的。在有關林黛玉的情節中,作者先從各個方面挖好渠道,最後都通向她的結局。這三首絕句始終著重寫一個“淚”字,而這淚是為她的知己賈寶玉受苦而流的,它與林黛玉第一次因賈寶玉摔玉而流淚,具體原因儘管不同,性質上卻有相似之處——都為脂硯齋評語所說的知己“不自惜”。這樣的流淚,脂硯齋評語指出過是“還淚債”。但好久以來,人們形成了一種看法(續書起了很大的作用),以為林黛玉總是為自身的不幸而傷感,其實,賈寶玉的不幸才是她最大的傷痛。為了賈寶玉,她毫不顧惜自己。賈寶玉挨打,她整天地流淚,“任他點點與斑斑”。這還算不了什麼,第五十七回紫鵑誑賈寶玉說林黛玉要回蘇州去了,作者寫賈寶玉急成痴獃病外,還著力寫了林黛玉的反應:“黛玉一聽此言,李媽媽乃是經過的老嫗,說(寶玉)不中用了,可知必不中用,‘哇’的一聲,將腹中之葯一概嗆出,抖腸搜肺、熾胃扇肝的痛聲大嗽了幾陣,一時面紅髮亂,目腫筋浮,喘的抬不起頭來。紫鵑忙上來捶背。黛玉伏枕喘息,半響推紫鵑道:‘你不用捶,你竟拿繩子來勒死我是正經!’”這雖不直接寫還淚,但仍與還淚是同樣性質的。“眼空蓄淚淚空垂,暗灑閑拋卻為誰?”詩中提出這個問題,為“還淚債”定下了基調。之所以說續書寫林黛玉之死違背作者原意,不但因為續書把“淚盡夭亡”寫成林黛玉在受到重大精神刺激下反而沒有眼淚了(其實應該是終日眼淚不幹,終於與生命一起流盡,否則,也就用不著說她是“淚盡夭亡”),更主要的還是續書所寫改變了原作者定下的林黛玉精神痛苦的性質,把她對賈寶玉的愛和惜改變為怨和恨,因男子負心(其實是誤會)而怨恨痛苦。這沒有什麼新鮮,俗濫小說中可以找到成千上萬,任何一個平庸的女子都會如此,這樣的結局也不能算是絳珠仙子報答了神瑛侍者甘露灌溉之惠。同時,誤會的至死不得釋,實際上也否定了賈寶玉、林黛玉兩人是有共同思想基礎的真正知己。說續書者用“梁祝”的套子寫寶黛悲劇,其實還大大不如,梁祝的誤會是在樓台相會之後很快就得到消除的。《紅樓夢》的續作者對林黛玉願為知己受苦、而她自己“萬苦不怨”的精神境界卻絲毫也沒有理解。與這三首突出寫“淚”的絕句有關的幾回情節,很像是後來寶黛悲劇的一次小小的預演。從第三十二回到第三十四回中有不少細節和對話,都可以看出作者在對未來的悲劇結局作暗示。此外,詩中用“湘江舊跡”之典,若孤立地從這幾回情節看很像是胡亂堆砌,因為除了與“淚”有關外,其他方面都不甚切合。娥皇、女英泣舜是妻子哭丈夫,她們淚漬斑竹后是投水殉情而死的(《水經注》則說她們“溺於湘江”)。前人用此事多寫生死之別,如李白著名的《遠別離》詩即用此故事寫遠別離之苦。這些,與賈寶玉被打屁股、林黛玉為之而哭泣似乎拉不到一起去。但如果把這三首詩當作後來悲劇情節的前奏曲來看,那麼,用這個典故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作者簡介


曹雪芹(1715年5月28日-約1763年2月12日),名霑、字夢阮,號雪芹、芹圃、芹溪,出生於江寧(今南京),內務府正白旗旗鼓佐領下人,江寧織造曹寅之孫,曹顒之子(一說曹頫之子)。有人認為他是三國時代軍事家曹操的後代。清朝小說家、詩人、畫家,中國長篇名著《紅樓夢》的作者。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寧織造府親歷了一段錦衣紈絝、富貴風流的生活,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虧空獲罪被抄家,隨家人遷回北京老宅,后移居北京西郊,靠賣字畫和朋友救濟為生。經歷了生活中的重大轉折,曹雪芹深感世態炎涼,對封建社會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認識。他以堅韌不拔的毅力,歷經多年艱辛,最終創作出極具思想性、藝術性的偉大作品——《紅樓夢》。
《紅樓夢》規模宏大、結構嚴謹、情節複雜、描寫生動,塑造了眾多具有典型性格的藝術形象,堪稱中國古代長篇小說的高峰,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貧病無醫而逝。關於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