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溶血症

胎兒溶血症

胎兒溶血症是指母、子血型不合而造成的胎兒、新生兒的免疫性溶血病。其主要臨床表現為黃疸、水腫、貧血、肝脾腫大溶血嚴重時可導致胎死宮內、中樞神經病變----核黃疸、心力衰竭或新生兒死亡,倖免於死的,則可遺留腦性癱瘓,導致終生殘疾,其危害性即在於此。

一、病因及相關疾病


在妊娠期,胎兒少量的紅細胞可通過胎盤進入母體。有人用熒光抗體檢查方法發現,胎兒向母體通過紅細胞的能力大於反方向的10倍左右。母子血型不符合時,胎兒紅細胞進入母體超過0.5毫升后才易引起一個初次免疫反應。胎兒紅細胞對母體來說是一種抗原,這種紅細胞進人母體,刺激母體產生相應抗體,而這種抗體又可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從而使胎兒紅細胞遭到破壞而引起溶血。出生后,由於新生兒體內免疫抗體的存在,故繼續溶血。
由於血型系統不同,所以有各種不同的胎兒溶血症。我國已發現的共有三種,即Rh溶血症、ABO溶血症及MN溶血症。其他血型系統如Kell血型系統、Lutheran血型系統等亦可發生新生兒溶血症,只是極少見。

二、鑒別診斷


夫婦血型不合ABO系統:女方為O型,男方為A、B、AB型;Rh系統:女方為Rh(-),男方為Rh(+)。
孕婦血清特異性血型抗體效價滴定ABO系統:抗A或抗B在1:128為可疑,1:256為確診,1:512為嚴重;Rh系統:抗D在1:8為可疑,1:16為確診,1:64為嚴重。
產後新生兒複查(3項檢查有2項為陽性可確診) ①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②釋放試驗(+);③遊離試驗(+)。

三、治療原則


孕期處理:若根據產婦的生產史和血清學檢查結果估計可能引起胎兒溶血症者,可口服維生素E,每日3次,每次10毫克,整個孕期服用;維生素c500毫克加25%葡萄糖40毫升,靜脈注射,每日一次;氧氣吸人,1天2次,每次01~02分鐘,后兩種措施,在孕期早、中、晚期各使用1療程,每療程10天。經採用上述措施后可降低新生兒溶血症之流產、早產率及死胎率。
而對生產的新生兒的治療:對於新生兒溶血症的治療在最近些年有新的發展,茲就幾種常用方法簡述如下:
1、藍光治療(光療)
國內於1974年開始應用,在上海地區較為普遍,其主要原理為膽紅質有吸收光的能力,尤以間接膽紅質為明顯,而藍光(420~407毫微米波長)療效最好。
2、西藥
較常用的有10%葡萄糖150~200毫升,靜脈滴注,每日1次,共3~5天,以增加葡萄糖的羥基氧化,形成葡萄糖醛酸,以利與膽紅質的結合,成為直接膽紅質,然後從膽汁中排出。
3、交換輸血治療
自從有了光療后,交換輸血大為減少,但還不能完全代替換血,這是因為光療降低膽紅質效果不如換血快,另一方面光療不能去除免疫抗體,所以在下列情況下應換血:①出生時有貧血、水腫、肝脾腫大、心力衰竭者;②總膽紅質較高(25毫克%以上),且臨床出現明顯抑制或興奮者;③黃疸發展快而光療無明顯效果者,均應採用換血療法。

四、預防


當胎兒紅細胞進入母體血液循環而未刺激母體產生抗體之前即使其破壞,即能達到預防本病的目的。由於胎兒紅細胞大多於分娩時進入母體血循環,因此,第一胎小兒出生后迅速設法使其進入母體的紅細胞被破壞,是預防本病的最好時機,近年來改用抗D丙種球蛋白濃縮製劑。劑量:1毫升(相當於300的微克抗D抗體)於分娩后72小時內肌注,預防有效率達90%。如必要時,劑量也可適當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