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葯業

重慶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主辦半月刊

《中國葯業》雜誌是經國家科委和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在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醫藥科技學術刊物,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主管、重慶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主辦、中國葯業雜誌社編輯出版。2006年4月由月刊改為半月刊,現每期80頁。

歷史沿革


1992年,《中國葯業》創刊。
2006年,該刊由月刊更改為雙月刊。
2014年12月,《中國葯業》入選中國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欄目介紹


主要欄目

《中國葯業》主要設有本刊特稿、本刊視點、熱門話題、藥品監管、醫藥質量、葯業論壇、葯業專論、藥物研究等欄目。

刊登內容

《中國葯業》主要刊登藥物研製與開發,製藥工藝革新,藥品質量控制,藥理學、毒理學與藥物相互作用研究,藥品臨床療效與安全性評價,藥物經濟學評價,臨床合理用藥與不良反應監測,科學監管理論與模式創新等科技論文。

讀者對象

《中國葯業》主要面向醫藥行業研發、生產、經營、監管單位,醫藥科研機構及大專院校、醫院從業人員。

人員編製


根據2020年第18期《中國葯業》內頁顯示,該刊編輯委員會有委員15人。
職務名單
委員趙勇、胡欣、王曉波、史錄文、呂遷洲、高申、蔣學華、邵蓉、繆麗燕、童榮生、張伶俐、林能明、張曉堅、蘇樂群、陳勇川、張蓉、李健、繩金房、封衛毅、吳建龍、趙春景、黃富宏、徐維平、湯華

主要成果


出版發行

據2020年10月12日中國知網顯示,《中國葯業》總出版文獻量26234篇。
據2020年10月12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中國葯業》總文獻量22814篇、基金論文量2716篇。

影響因子

據2020年10月12日中國知網顯示,《中國葯業》總被引次數111677次、2019年複合影響因子為0.641、2019綜合影響因子為0.563。
據2020年10月12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中國葯業》總文獻量22814篇、基金論文量2716篇、總被引量110199次、總被下載量971776次、2018年影響因子為1.70、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719種)中排第627名。

收錄情況

《中國葯業》是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美國《化學文摘》(CA)來源期刊、美國《烏利希期刊指南》(UPD)收錄期刊、CNKI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收錄期刊、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VIP)收錄期刊、中文生物醫學期刊文獻資料庫(CMCC)收錄期刊、中文生物醫學期刊引文資料庫(CMCI)收錄期刊,被中國知網、維普網、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所收錄。

發行情況

據“中國知網”的發行統計,2010年《中國葯業》雜誌全球機構用戶達3192個,分佈在中國全境及19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香港大學、香港衛生局、台灣中央研究院新加坡國立大學、日本國會圖書館、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拜耳生物科學等知名院校和企業,國際個人讀者分佈在全球25個國家和地區。

獲得榮譽


《中國葯業》雜誌列美國《化學文摘》(CA)引文頻次最高的千種期刊第432位、中國期刊(含港台)第87位,已連續兩屆被評為重慶市期刊綜合質量考核一級期刊,本刊“藥物研究”欄目在第十屆重慶期刊好作品評選中,榮獲“優秀欄目獎”。2010年月均發行數量上萬冊,已成為海內外人士了解中國葯業發展面貌的一個重要窗口。

報道內容


《中國葯業》圍繞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中心工作,致力於宣傳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領域的方針、政策,傳遞醫藥發展信息,傳播醫藥科技知識,交流藥品科研、生產、流通、使用各方面的管理經驗和藥學成果以及醫藥產業導向和發展現狀、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熱門話題等方面的信息資訊,面向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食品藥品檢驗單位、醫藥類科研機構及大專院校、醫藥工商企業、醫院藥劑部門和臨床醫療部門的廣大醫藥管理幹部、醫藥專業技術工作者、醫務工作者及其他從業人員,在開展中西醫藥藥學研究、檢驗、臨床、管理、製劑等學術交流的同時,提供大量藥品監督管理、醫藥產業導向和發展現狀、醫藥衛生改革熱門話題等方面的信息資訊,具有較強的指導性、可讀性、實用性、服務性。

文化傳統


辦刊宗旨

《中國葯業》的辦刊宗旨是宣傳食品藥品監管政策,傳遞醫藥科技研究成果,交流醫藥行業信息,傳播醫藥科技知識,指導醫藥行業發展。

投稿須知

1投稿事項
1.1 文稿應具有科學性、前瞻性、邏輯性、實用性、指導性和可讀性。
1.2 文稿務求論點明確,論據可靠,數字準確,重點突出,層次清楚,文字精鍊,書寫工整,引用資料請附參考文獻。全文(包括中、英文摘要、圖、表和參考文獻)字數一般不超過5000字。
1.3 投稿須附第一作者單位介紹信。作者單位負責審查稿件的真實性、保密性和未一稿兩投。若屬基金資助,或國家攻關項目,或獲科技成果獎,或參加國際學術會議者,請註明並請附上有關證明材料。
1.4 投稿內容務必真實,請勿一稿兩投或抄襲別人稿件,或私自發表別人的研究成果或資料,由此造成的一切後果,概由投稿人自負。
1.5 文責自負。依照《著作權法》的有關規定,編輯部可以對來稿作文字修改、刪節,凡涉及原意的重大修改,請作者考慮。
1.6投稿時務請另頁附第一作者的姓名、性別、年齡、最高學歷、職務、職稱、工作單位和詳細通訊地址、聯繫電話(包括區號、辦公電話、住宅電話、行動電話)、郵政編碼、Email等,以便編輯部聯繫和作者資料存檔。
2 文稿的撰寫要求
2.1文題:應簡明確切地反映論文的特定內容,不用副標題,一般不超過20字,儘可能不用代號或人們不太熟悉的縮寫等。
2.2 摘要及關鍵詞:摘要要求按結構式撰寫,即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關鍵詞3~8個,應從文題、摘要、正文中選取與本文研究或討論的中心問題有關的和必要的詞,儘可能用醫學詞表上的規範詞。
2.3 正文:應盡量減少層次,一般不宜超過3層(如1,1.1,1.1.1)。層次的數字序號后不用黑點,但要空一個字。寫法如下:
2.4 前言:一般勿超過250字,概述主題的理論依據、研究思路、實驗基礎及國內外現狀,並明確提出本文之目的。
2.5 方法:凡文獻已有報道的方法,一般可引用文獻。對新的或有實質性改進的方法要寫明改進處。如系自己創新的方法,則宜詳述,以便別人重複。
2.6 計量單位及符號:量和單位的規範使用、書寫可參閱:中華醫學會編輯出版部的《法定計量單位在醫學上的應用》(第3版)等書籍。計量單位一律採用以國際單位制單位為基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簡稱法定單位)。請參閱《量和單位》(中國標準出版社)。例如:量符號均應用斜體:m(質量),t(時間),V(體積),n(物質的量),d(相對密度),Ar(相對原子質量),Mr(相對分子質量)等。圖、表中的量和單位應量符號在前,單位符號在後,其間以加一斜線的方式表示。如λ/nm即表示以nm為法定單位的波長。物質的量濃度分別以mol·L-1、μmol·L-1、nmol·L-1或g·L-1、mg·L-1、μg·L-1、ng·L-1表示。在單位或者組合單位內一般不再使用斜線和括弧間隔,更不宜將斜線、負指數冪或漢字混用表示相除。如:常用法定單位為“mg·kg-1·d-1”,不能再表示為“mg/kg/d-1”,“mg·kg-1/d,每日mg/kg”或“每千克mg/d”;又如IC50/mol/L應寫成IC50/mol·L-1,AUC0~∞/(mg·h)/L應寫成AUC0~∞/mg·h·L-1等。原ml、μl等均統一以mL、μL表示。另外,範圍號(~)前後兩數值中的%、‰等均應同時寫出,不能省略前者只寫後者,如3%~5%(不能寫成3~5%)等。
2.7國際代號與縮寫:文中儘可能採用國際代號與縮寫,例如:2分鐘2min,4天4d,雌性♀,雄性♂,國際單位IU,概率P,紫外UV,均數用x,靜脈注射用iv,腹腔注射用ip,肌內注射im,皮下注射sc,腦室內注射icv,動脈注射is,口服用po,灌胃ig等等。
2.8 放射性核素或元素:元素符號均用正體且首字母大寫,核子數標在元素符號的左上角,元素、離子或基團的化合價應標在右上角,且應數字在前,表示正負化合價或陰陽離子的“+”或“-”在後,如Mg2+(不用Mg++、Mg+2),PO3-等。
年齡和體重均用實際測得的平均數±標準差(x±s?)表示,按體重計算的藥物劑量應以“g(mg)/(kg·d)”表示。
2.9 數字:文中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數字且很得體的地方,均應使用阿拉伯數字。公曆世紀、年代、年、月、日、時刻和各種計數與計量,均用阿拉伯數字。年份不能簡寫,如1989年不能寫成89年。避免出現“今年”、“後年”等字樣。
2.10 圖和表:圖表應少而精,不可與文字重複。
2.11討論:要突出作者自己的新發現及得出的結論和觀點,交代本研究的不足之處。不要作文獻綜述,或重複前言的內容。應避免推想太遠,避免不成熟的論斷,避免本文資料不足以得出的結論。如理由充足時,可以提出設想和建議,但須恰如其分。
2.12 參考文獻:參考文獻必須以親自閱讀過的近5年內主要文獻為限,並應對照原文核實。綜述講座類一般不超過20條,其它類型的稿件不超過10條。“內部資料”、“待發表”及“會議資料”等文獻不宜作為參考文獻引入。
3 收稿及聯繫
3.1 收稿:本編輯部採用在線辦公系統收錄稿件,請作者在本系統投稿,可以經常登錄系統查看稿件的狀態。
3.2稿酬及獎勵:本刊需收取稿件處理費100元/篇,並酌收版面費。來稿經刊登后即按本刊標準付以稿酬(包括上網稿酬),並贈當期雜誌若干冊(與作者數量相同)。
3.3 地址:重慶市渝中區長江一路61號 地產大廈1號樓19層郵編:400014。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務名單
編委會主任周隆海
編委會主編劉斌
編委會副主編趙志剛、葛衛紅、邱峰、趙榮生、張健、王婧雯、賴偉華、周本傑、卞曉嵐、劉松青、葉雲、陳劍鴻、藍柯、王凌、枉前、王永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