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9條詞條名為狐仙洞的結果 展開
狐仙洞
山西省長治市平順縣窯灘鄉石窯灘村山洞
狐仙洞在平順縣城東約30千米處石窯灘鄉石窯灘村的正東,有一條2.5千米長的峽谷--老洞溝,整個峽谷西高東低,彎彎曲曲猶如長蛇,兩邊山脈凸凹相套,時寬時窄。
目錄
狐仙洞就在這樣一個風景秀麗的山麓下,洞是由地下水侵蝕而成的石灰岩溶洞,此洞又稱"狐仙樓",南邊的稱“南樓”,北邊的叫“北樓”。五花十樣的鐘乳石遍布其間。北樓,共分四層。攀懸崖而進第一層“樓”,頂高3米,順石梯而上,洞寬18米,深11米,洞口有3個2米長形似狐狸的怪石,相依而卧,洞底北高南低,全積沙土。西北上方有1.2米見方的1個樓梯口,高6.3米,沿石梯旋轉而上,進入2層樓,洞寬7.9米,深10.4米,高2.4米,洞中央坐北向南有石砌狐仙廟一座,廟高1.2米,寬0.8米,深0.7米,廟內有狐仙神像一尊。上三層樓的樓梯是4.8米長傾斜向上的通道,東西寬20.7米,深3.5米,高12米。據傳說,這是狐仙聚會的地方,地上擺滿了石桌、石磴、石壺、石碗,洞四壁有10多個一米見方的無底洞,俗稱狐床,15隻狐狸模樣的石頭躺卧在石桌旁,猶如飯飽酒醉一般。上三樓頂部,距地18米有一個圓洞,遙望上邊空間很大,但沒有通道攀不上去,被人們稱作四樓。傳說,這層樓是狐仙的兵器庫和瞭望台,以防外來侵害,樓上的瞭望口距地面約35米高。
與北樓隔溝斜對的南崖上是狐仙洞窟的南樓,共分兩層,就地的一層洞高2米,寬10米,深4米,緊靠洞的東邊有一個87米長、3米高、2米深的長廊(石岩),距地1.5米高有一條上下凸凹不平的石帶,像一片彩雲,彩雲的上下共有大小18個圓形溶洞(洞口直徑都在1-2米間),互相勾通連環不斷,可以上下鑽進鑽出。在每個洞口伏耳聆聽,晴天有風聲颯颯,雨天有流水淙淙。雲下有石鱉、石龜、石羊、石兔、石象、駱駝和石連花,石筆架、石鼓、石臼等10多個美妙的造型,惟妙惟肖。傳說是狐仙兒子們遊樂的場地。在洞西邊順崖攀登4米,進二層樓,也叫南二樓的第一廳,洞寬10米,深10.4米,高2.5米,窟內遍地是鐘乳石千姿百態,造型各異,空間可容納300人左右。正北有一橢圓形的月亮門,門東一尊石獅頭,門西一個石刺蝟,裡邊有一處高1.5米,深6米,寬3.4米的通道進入二洞,正壁上有鐘乳石形成的兩層大幃幕,正中有2米見方一門,門的正上方有活龍活現的雙角龍頭,兩邊有兩石,酷似大象。旁通蝸牛螺旋洞。三洞的洞壁如天然繪畫,狀如空中樓閣,有大型瀑布,水漣洞,大草原。向西又有無底通天洞,洞有水潭。進四洞須經狼牙門,上下鐘乳石凸凹,猶如狼嘴虎口。四洞深7.8米,寬11米,高5米,四壁皆有天然圖畫,捲雲朵朵,盤龍飛天,鱷魚擊海,蝙蝠飛翔。使人飄飄渺渺,如登縷縷雲霧,置仙天勝境。前行步入第五洞,洞深11.5米,寬7.5米,高2米,洞中央有一塊3.4米長、2米寬、0.6米厚的飛天石,中間一石支地,四面騰空,左看如飛碟,右看似恐龍。石壁花紋別有風度,有仙女下凡,有冰雪風光,有寒號鳥、寒、寒蟬、寒鴉。還有石斧、石錘、石臼、骨針。如進入古石器時代。到了六洞口時,舉首高望,一個雄壯的天門,高10米,寬2米,俯首傾斜直下,有一落千丈之感。此洞為狐仙 洞中之最,深7.5米,寬7米,高30餘米,正中立一堵2米高、4米寬、0.4米厚,布滿黻韋花紋的屏風,洞上方約3米高處,有牛郎織女會面的雀橋一座,飛跨東西,橋長4米有餘。橋兩邊有蓮花朵朵,花草滿布。左壁有春蠶一條,身長5米有餘,正在撲食,蠢蠢欲動。洞的北面、東北和東面還有三個直徑為一米的洞口,因深不可測,故無人敢進。
狐仙洞總深53.2米,內套六洞,各有特色。共同之處是洞內陰森幽暗,寒涼徹骨。舉燈觀望,石髓瓊漿,結石鐘乳,參差石筍,如花似麻,千姿百態,朦朧迷離。洞頂嶙峋萬狀,腳下怪石突起,洞壁滲出絲絲甘露,聚成顆顆珍珠。以石擊壁聲脆悅耳。面對如詩如夢的人間奇觀,確能引人聯想萬千。
南北狐仙洞中間是一條15米寬的河溝,溝中心有一清潭,冬不凍,夏不溢。歷代都有人投石以試深淺,石進泡起,半天不止,被稱為無底潭。洞西北40米處有一寬21米,深7米,高6米的大岩。西南200米處又有一個寬12米,深11米,高6米的旋窩岩。北洞山頂上還有約50米長的殘缺的石城垛。再往西約1千米處,溝特別窄,南山根有40米高的三個石人,北山上有一尊7米長的大石獅。據傳說,狐狸修鍊成仙后,在此建立宮廷,作威作福,勒索百姓,徵收雞免、牛羊,調遺民工數萬修築城堡,稱王稱霸。玉皇大帝得知后,派東海龍王和雷公以雷轟之,以洪水淹之。山上的殘餘城垛就是雷擊后留下的。西邊兩個大岩是南北兩個圈雞、兔、牛、羊的洞庫,被擊塌為岩。三個石人和石獅是它們的守城兵,被石化了。北一樓洞口的三個狐仙也變成了三塊石頭。滿溝長年不斷的潺潺清水斷流乾枯。念百姓吃水困難,給留下了一個無底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