禿鶴

禿鶴

禿鶴是一種大而笨重的涉禽。體長110-130厘米,體重約為10千克。如果站立時頸直起來,身高可達120厘米。分佈於亞洲的熱帶地區,棲息於耕地和沼澤濕地單獨活動啄食魚蝦、蛙蟹。在中國為迷鳥或稀有旅鳥。曾先後在雲南江西重慶海南島有過記錄。國外見於印度斯里蘭卡越南馬來半島蘇門迭臘爪哇加里曼丹和緬甸。

外形


禿鶴
禿鶴
嘴長而粗,呈楔形,嘴基部較厚,往先端逐漸變細。額和頭頂裸露無羽,後頭和頸部也裸露,呈紅黃色,其上僅散布有稀疏的毛髮狀羽。上體、翅膀和尾羽黑灰色,具藍綠色金屬光澤。翅膀上的覆羽上有小的、橢圓形的銅色斑點。下體白色,尾下的覆羽較長,也是白色。虹膜白色,淡灰白色或藍灰色,嘴黃色或暗黃色,尖端淡白色,基部綴有粉紅色或紅色,額和頭頂裸露皮膚淡綠褐色或淡黃色。後頭和頸裸露皮膚黃色,繁殖季節綴有磚紅色。腳和趾綠褐色到完全黑色。

分佈


禿鶴
禿鶴
禿鸛是留鳥,分佈於亞洲的熱帶地區,在國外見於斯里蘭卡、印度東部和南部、尼泊爾、孟加拉國、緬甸、泰國、寮國、越南、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爪哇和加里曼丹等地,在我國主要見於江西、重慶、雲南和海南島,但是自1954年10月1日西南師範大學在重慶採得一個雄鳥標本后,以後40多年來再未見有任何報道,或許已經在我國絕滅了。

生活習性


禿鸛主要棲息於熱帶和亞熱帶山地平原和低山多沼澤的森林地帶。常在湖邊、水塘、水淹平原、沼澤、乾旱河床,林中水塘與溪流,以及水稻田中活動,有時也出現在海岸紅樹林、草地和退潮后的泥濘平坦地上活動和覓食。飛行時不像其他鶴那樣頸向俞伸直,而是頭縮至肩上。主要通過兩翅煽動的鼓翼飛行。飛行時兩翅煽動緩慢,既能鼓翼飛行,也能利用熱氣流在空中像鷹一樣翱翔。站立時亦常縮著頸,頭縮於肩上,嘴斜向下方。主要以魚、蛙、爬行類、軟體動物、蟹、甲殼類、蝗蟲、蚱蜢、蜥蜴、嚙齒類、雛鳥和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偶爾也吃動物屍體。通常營巢於多沼澤的森林中高大的樹上,或海邊紅樹林中的紅樹上。巢主要用枯樹枝構成,內放一些小枝和綠葉,構結甚為粗糙。

繁殖


巢的形狀為盤狀,大小為直徑60—150厘米。高10—120厘米。通常成小群繁殖,有時在一棵大樹上巢多達12—20個。每窩產卵2—4枚。卵白色,孵化期28—30天。雛鳥為晚成性。孵出后全身被有白色絨羽,頭部和臉部裸露,由親鳥共同撫育。
禿鶴
禿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