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經濟學

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目錄

正文


勞動經濟學
作者:孫文凱 宋揚 王湘紅
定價:39.80元
印次:1-1
ISBN:9787302393016
出版日期:2015.04.01
印刷日期:2015.03.19
本書綜合了當前勞動經濟學研究中較新的理論尤其是實證方法,對勞動供給、勞動需求、工資決定、人力資本投資、勞動力流動、失業、歧視、市場分割、企業內部人力資源管理、勞動政策以及勞動力市場與宏觀經濟進行較系統的整合。本書的最後一章還將目前較為流行的行為經濟學理論在勞動經濟學中的應用加以介紹。相比於國內的一些勞動經濟學教材,本書的一個特色是在各個章節以專欄的形式介紹一些最新實證方法和應用案例,包括一些實驗和准實驗方法,以及其用在國內外研究上的思路。
目錄
第1章勞動經濟學導論
11勞動經濟學內涵
12勞動力市場的重要性和複雜性
13勞動經濟學研究內容
14勞動經濟學研究方法:數據收集與因果識別的
策略
15可用的微觀數據
16中國的勞動力市場發育
17勞動經濟學在中國
18本書創新之處、內容安排與目標受眾
[專欄11]實驗室實驗研究舉例
[專欄12]田野實驗研究舉例
[專欄13]中國的若干研究熱點問題舉例第2章勞動需求
21廠商利潤最大化下勞動需求:短期和長期
211最簡單的情況:短期分析
212長期勞動需求曲線
22不同產品市場結構下的廠商勞動力需求
221完全競爭的產品市場
222完全壟斷的產品市場
223壟斷競爭的產品市場
23勞動力市場壟斷下廠商勞動力需求
24勞動需求彈性:自工資彈性與交叉工資彈性
241勞動需求的自工資彈性
242勞動需求的交叉工資彈性
243產出就業彈性
25技術進步與勞動力需求
26國際貿易與勞動力需求變化
261國際貿易與勞動要素價格
262另一種勞動需求彈性的表達形式
263國際貿易與勞動需求彈性
27政策與勞動力需求
271工資稅對勞動需求影響
272資產稅收調節對勞動需求影響
——一個例子說明
273勞動者保護政策對勞動需求影響
[專欄21]《國富論》描述的勞動需求
[專欄22]各國勞動需求結構
[專欄23]中國企業層面就業彈性估計
[專欄24]無就業型復甦(joblessrecovery)
[專欄25]勞動自需求彈性的估計第3章勞動供給
31勞動供給的一些基本概念與事實
311勞動參與率
312失業率與就業率
313影響勞動供給的主要因素
314中國的勞動供給變動
32工作—閑暇模型:理論和實證結果
321勞動和閑暇
322偏好
323收入預算線
324均衡的收入與閑暇組合
325收入效應與替代效應
33生命周期與勞動供給
331生命周期基本模型介紹
332生命周期模型的表達
333生命周期模型的估計
34家庭聯合勞動供給決策
341家庭生產和時間配置
342最大化的家庭生產與勞動供給
343家庭生產的一般模型表達
344家庭聯合勞動供給決策
35個人勞動供給與總勞動供給
351個人勞動供給
352市場勞動供給
36稅收、補貼與勞動供給
361稅收與勞動供給曲線
362加入稅收的工作—閑暇模型
363不同稅收種類對勞動供給的影響
[專欄31]針對中國大城市人口勞動參與率和
失業率的一個計算
[專欄32]彩票贏家的勞動供給
——外生衝擊的收入效應
[專欄33]婚姻、生育與勞動供給
[專欄34]社會保障與勞動供給
[專欄35]回歸斷點設計方法
[專欄36]發展中國家的童工
[專欄37]關於勞動分工第4章工資決定
41微觀收入決定因素
42宏觀上的勞動者報酬佔比
43古典均衡模型的工資決定
431均衡的分類
432古典均衡模型的假設
433勞動力市場靜態均衡的形成
434不完全競爭的勞動力市場
44效率工資理論
441索洛的基本效率工資模型
442效率工資的另一種解釋——怠工模型
443從博弈論角度解釋效率工資機制
444效率工資的其他解釋
45補償工資理論
451工作的異質性
452補償工資差別的產生
453圖形分析補償性工資差別
46不對稱信息下的勞動合同與激勵
461勞動力市場中的不對稱信息
462解決信息不對稱情況所應遵循的原則
463激勵機制
47工資分佈與收入不平等、收入流動性
471工資分佈
472收入不平等
473收入分配的庫茲涅茨曲線
474收入流動性
475收入流動性的測度
476收入流動影響因素
48收入的代際流動性
481收入的代際流動性的衡量
482收入代際流動的機制
483各國的收入代際流動情況
49橫向、縱向公平感與工資激勵
491公平理論
492基於公平理論的薪酬設計
493公平理論的後續發展
[專欄41]黨員的收入效應
[專欄42]宏觀的勞動份額決定因素的研究
[專欄43]劉易斯拐點
[專欄44]效率工資案例
[專欄45]中美收入不平等及收入流動性對比第5章人力資本理論
51人力資本的內涵與作用
511人力資本的內涵
512人力資本的分類
513人力資本的投資類型
514人力資本的作用
52人力資本投資決定模型:收益現值與
成本權衡理論
521人力資本與物質資本的差異
522人力資本投資的成本
523人力資本投資決策方法
——凈現值決定法
524人力資本投資的決策方法
——內部收益率法
525人力資本投資決策的應用
——對高等教育的需求
53教育回報率的估計:不同數據、方法與結果
531教育投資回報率的含義
532教育投資回報率估計的不同方法
533中國教育投資回報率的估計
54教育的外部性與政府干預
541外部性理論介紹
542教育的外部性
543政府的作用
55人力資本存量的宏觀總量估計
551人力資本存量的估計方法
552收入法
553成本法
56不對稱信息下的信號顯示機制理論
561信息不對稱的勞動力市場
562信號模型
563信號模型需要注意的要點
564教育的作用機制究竟是信號還是
人力資本
[專欄51]農民工與大學生近年收入變化趨勢
——經驗和學歷的作用
[專欄52]公共職業培訓的效應
[專欄53]預期壽命影響教育投入嗎?
[專欄54]信息不對稱與專有化人力資本投資模型
[專欄55]誰該支付人力資本投資的成本?第6章勞動力流動
61國內遷移與國際移民
611人口遷移的定義和類別
612國際遷移現狀
613國內遷移:國際情況
614中國國內遷移現狀
615人口遷移的原因
62遷移理論:劉易斯、托達羅、推力—拉力理論與
新遷移理論
621二元經濟理論——劉易斯模型
622托達羅模型
623推力—拉力理論
624雙重勞動力市場理論
625新遷移理論:相對收入對勞動力
遷移的影響
63勞動力流動在我國城鎮化中的整體經濟影響
631勞動力流動的正效應
632勞動力流動的負效應
633我國的城鄉人口流動
64勞動力流動中的收入差異
641勞動力流動與收入差距的理論分析
642勞動力流動與收入差距關係的經驗研究
65勞動力遷出、迴流對遷出地的其他影響
651農村剩餘勞動力流出對輸出地的影響
652勞動力遷出對遷出地人力資本的影響
653勞動力迴流的影響
[專欄61]相對收入對外出務工的影響:我國農村的
證據
[專欄62]員工有大公司工作經歷有助於小公司
的業績?
[專欄63]中國的農民工流動到城鎮縮小了
城鄉差距么?
[專欄64]農民工外出對留守兒童健康的影響第7章失業與工作搜尋
71失業的定義與國際標準
711失業的概念
712失業的存量流量模型
72失業的類型、成因與解決對策
721失業的類型
722失業的成因——理論模型
723失業的解決對策
73各國失業情況比較
731世界各國的失業標準
732中國的失業標準
74工作搜尋理論
741外部工作搜尋
742內部勞動力市場
75失業保險制度與工作激勵
751失業保險制度的歷史沿革
752失業保險制度的核心要素
753失業保險制度對工作激勵的影響:
理論與實證分析
754政策目標的權衡
76實證分析:風險函數與失業持續期模型
761風險函數
762參數估計與解釋變數
763失業持續期模型的應用
[專欄71]中國的登記失業率與調查失業率的關係
[專欄72]關注有工作的窮人
[專欄73]失業對工人的長期影響
——來自瑞典的經驗第8章勞動力市場歧視
81勞動力市場歧視的定義與形式
82勞動力市場歧視的影響
83勞動力市場歧視的理論模型
831個人偏見模型(tastebasedmodel)
832統計性歧視模型(statisticaldiscrimination
model)
833擁擠模型(crowdingmodel)
84政府的反歧視政策
841反歧視的相關法律和規定
842政府反歧視政策的效果
843肯定性行動計劃
844可比價值政策
85中國勞動力市場歧視的特點、原因與對策
851我國勞動力市場歧視的主要特點
852我國勞動力市場歧視現存問題及
成因分析
853解決勞動力市場歧視問題的對策
86實證分析:分解法測量歧視的程度
861OaxacaBlinder分解
862OaxacaBlinder分解方法的拓展
863JMP1991分解
864分解方法的局限性與實驗方法的興起
[專欄81]我國勞動力市場的戶籍歧視
[專欄82]性別工資差異的深入解析第9章勞動力市場分割
91勞動力市場分割的定義
92勞動力市場分割理論的產生與發展
921勞動力市場分割理論的思想萌芽
922勞動力市場分割理論的正式創立
923勞動力市場分割理論的缺陷與衰退
924勞動力市場分割理論的復興
93理論進展:正規部門與非正規部門的特徵分析
931正規部門的工資決定機制
932非正規就業部門的特徵
94中國的勞動力市場分割:城鄉分割與
城市內部分割
941我國勞動力市場雙重分割的歷史背景
942我國雙重市場分割的實證依據
95中國勞動力市場分割的理論模型
96實證分析:勞動力市場分割的數據驗證
961人力資本模型
962轉換回歸模型(switchingregression
model)
963傾向值匹配模型
964勞動力流動模型
965實證分析的最新進展
966簡要評價
[專欄91]分割、歧視與隔離幾個概念的區別
[專欄92]構建勞動力市場分割模型的重要意義:
以HT模型為例第10章內部勞動力市場:人事管理經濟學應用
101激勵理論與薪酬設計
1011一個委託代理模型
1012薪酬體系
1013福利
102錦標賽理論
1021錦標賽理論與高管激勵
1022錦標賽理論的實證分析
1023國企中的錦標賽激勵效應
1024小結
103長期激勵
1031人力資本的長期激勵機制
1032長期激勵的意義和作用
1033長期激勵機制的主要形式
104普通培訓與特殊培訓
1041基準情形:Becker的分析框架
1042普通培訓中的成本分攤
1043特殊培訓中的成本分攤
105實證分析:資歷的回報率
1051估計的回歸方程
1052異質性偏誤
1053內生性偏誤
1054淺談資歷回報率的實證研究
1055企業的延期付款機制
[專欄101]薪酬、收入、工資等幾個概念的澄清
[專欄102]利潤分享計劃提高員工績效的實證研究
第11章勞動力市場政策分析
111勞動力市場政策的內涵與國際比較
1111勞動力市場政策的含義
1112市場失靈與政策失靈
1113勞動力市場政策干預的國際經驗
112積極的勞動力市場政策
1121對積極勞動力市場政策的界定
1122對OECD國家政策的研究與評價
113就業保障與解僱保護政策
1131理論討論
1132就業保障政策的效果分析
1133總結以及未來研究方向
114集體談判制度
1141集體談判制度的起源與發展過程
1142集體談判的理論模型
1143我國的集體談判制度分析
115實證分析:最低工資制度的影響
1151理論基礎:最低工資的就業效應
1152最低工資對就業的影響:雙重差分法
[專欄111]從勞動力市場角度分析中國反貧困的
政策措施
[專欄112]政策分析的福利經濟學標準
第12章勞動力市場與宏觀經濟
121勞動生產率與經濟增長
1211人力資本積累促進經濟增長
1212經驗證據
122勞動力市場對收入分配的決定作用
123經濟增長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
1231奧肯定律
1232技術進步
124國際貿易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
1241產品需求的變化
1242其他生產要素供給的變化
1243對勞動力需求的凈影響
1244就業效應的估計
1245工資效應的估計
125失業與通貨膨脹
1251凱恩斯的觀點:失業與通貨膨脹
不會並存
1252菲利普斯曲線:失業與通貨膨脹之間的
交替關係
1253貨幣主義學派的觀點:短期菲利普斯曲線和
長期菲利普斯曲線
1254理性預期學派的觀點:垂直的
菲利普斯曲線
1255失業與通貨膨脹的關係對宏觀調控的
啟示
126實證分析:工資與失業率的關係
1261工資方程的簡單推導
1262工資方程的估計
[專欄121]經濟增長必然加劇收入不平等嗎?
[專欄122]中國近年經濟增長與就業增長間數量
關係解釋
[專欄123]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對中國經濟的挑戰
第13章行為理論與方法在勞動經濟學中的應用
131簡介
1311行為經濟學概念
1312行為經濟學與勞動經濟學的關係
1313行為經濟學理論概述
1314行為經濟學方法概述
132員工激勵中的行為理論
1321互惠理論與投桃報李模型
1322獎懲機制
1323錦標賽理論
133工資決定中的行為影響
1331最低工資政策的溢出效應
1332勞動供給的田野實驗與參照效應
1333工資談判中的自利偏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