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蔡仁傑的結果 展開

蔡仁傑

國民革命軍整編第七十四師副師長

蔡仁傑(1902—1947),湖南常德人,中國國民黨抗日愛國將領。

抗戰期間曾任王耀武麾下51師153旅344團團長、74軍58師副師長、24集團軍74軍58師師長,抗戰後任74軍副軍長,國民革命軍整編第七十四師副師長。抗戰期間,先後參加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芷江保衛戰等重大會戰,與日寇浴血奮戰。

人物生平


蔡仁傑(1902—1947),湖南常德鼎城斗姆湖花園村人。
歷史資料
歷史資料
一名主階,號常武。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出生於常德縣斗姆湖花園村。1923年在常德縣移芝中學畢業。隨即到斗姆湖道林寺小學任教。於1926年初報考黃埔軍校。
1927年8月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五期。歷任國民革命軍連長、營長、團長、陸軍第七十四軍五十八師副師長、第五十八師長、第七十四軍副軍長、整編第七十四師副師長。1947年率部進攻華東人民解放軍,在孟良崮戰役中,於5月16日與師長張靈甫一同被擊斃。同年7月,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中將。
從蔡仁傑將軍籍貫來分析,將軍應該是南鄉蔡氏後裔。民國三十七年南鄉蔡氏七修族譜,民國政要李宗仁孫科于右任、趙恆錫、王東原等紛紛題名紀念,若族中在高層無人,區區一族之譜,又怎麼能得到這樣多政要大員的題名呢?只是猜測,應該和時任整編74師副師長蔡將軍對族譜修纂的大力支持有莫大的關係。

主要成就


淞滬會戰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開始,蔡仁傑作為八十八師工兵營長參與多次戰鬥。電影《八百壯士》中影版中亦有提及。
南京保衛戰
1937年12月1日,南京保衛戰爆發,時蔡仁傑將軍為國民革命軍陸軍八十八師中校團副,於此役身負重傷。
蔡仁傑任51師153旅344團團長,隨同51師師長王耀武參加了武漢外圍戰。
王耀武晉陞74軍軍長,蔡擢升為74軍58師副師長。
1939年,蔡仁傑率領58師173團參加第一次長沙會戰
1941年9月,他又率部參加第二次長沙會戰,在黃花市附近迎擊從東南方向進攻長沙的日軍。
上高會戰
1941年3月日軍集第33、34兩師團兵力,直搗上高。其間蔡仁傑率部隨軍作戰,扼守下陴橋。戰後軍長王耀武講評,贊仁傑機敏善戰勇敢沉著。
蔡仁傑雖然沒有直接參與保衛常德城的戰鬥,但他率領的58師兩次在桃源與慈利阻擊日軍進犯常德。戰後,他擢升為58師師長。
長衡會戰
1944年,長(沙)衡(陽)會戰爆發,蔡仁傑率領58師從潭(湘潭)寶(慶)公路的青樹坪轉赴衡寶公路,參加衡陽會戰的外圍戰鬥。
芷江保衛戰
1945年4月27日至5月1日,芷江保衛戰武岡戰役。74軍58師師長蔡仁傑奉命駐守武岡。74軍再次顯示出抗日鐵軍的雄風,給予日軍以重創,獲得兩面“飛虎旗”。
漣水戰役
國民黨整軍會議后,第74軍改編為整編74師,轄51旅、57旅、58旅共3萬餘人。此時的整編74師已是清一色的美械裝備,長期受美國顧問訓練,時稱國民黨部隊五大主力中之主力。這時,張靈甫任師長,蔡仁傑任副師長。
1946年10月漣水戰役爆發。這一仗,整編74師和192旅被殲7000餘人,華野死傷10縱司令員謝祥軍以下6963人,雙方几乎打成了平手,但華野保住了漣水,戰略上佔了上風。
自參加內戰以來,整編74師還是第一次碰到這麼個硬釘子,雖然在華野所殲的7000餘人中,他們僅只2000來人,但他們還是把這次失利當作一次大“挫折”,當作是“恥辱”,他們咬著牙齒,虎視著報復的機會。
不久,整編74師又二戰漣水。12月漣水城落到了整編74師的手裡。整編74師的戰功簿上又重重地記上了“輝煌”的一筆。而華中野戰軍不得不轉入山東作戰。
孟良崮戰役
1947年3月,蔣介石眼見其有生力量被解放軍一點點消滅,轉而對山東和陝北共區實施了重點進攻。蔣介石調集了24個整編師、60個旅,共約45萬人,組成3個兵團,由顧祝同任總司令坐鎮指揮,採取加強縱深、密集靠攏、穩紮穩打、步步推進的戰法,氣勢洶洶地向山東根據地撲來。陳毅、粟裕率領華東野戰軍靈活機動,忽打忽停,尋機殲敵,但因敵軍高度集中,未能達到預期目的,便於5月上旬率主力轉至蒙陰新泰、萊蕪以東隱蔽集結,尋找戰機。
顧祝同見解放軍東撤,即令各部“跟蹤進剿”,並特命第1兵團司令湯恩伯率領整編74師以及25師和83師,進軍沂水。於是,解放軍就此拉開了孟良崮戰役的帷幕。
5月13日黃昏,華東野戰軍領導指揮第1、第8縱隊利用地形掩護,穿插揳入74師縱深,割斷了74師與其他國民革命軍的聯繫。經過了一天的激戰,到15日拂曉,第1、第6、第8縱隊分別攻佔了垛庄和萬泉山,完全截斷了74師的退路,將其合圍於孟良崮及其以北的狹小地區內。
在孟良崮戰役中,解放軍共動用9個縱隊,用5個縱隊主攻,4個縱隊打援和阻擊敵人。經過3天3夜的浴血奮戰,1947年5月16日在山東孟良崮全殲整74師32000餘人,師長張靈甫、副師長蔡仁傑等人被擊斃。7月30日追贈陸軍中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