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推手
體育項目
太極推手,也稱打手、揉手、擖手,是太極拳的雙人徒手對抗練習,與太極拳套路是體與用的關係,互相補充,相得益彰,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後來其他一些武術派別也吸收了這一練習方式,產生了各種流派的推手。清代流傳的拳譜中有一首《打手歌》這樣寫道:“掤捋擠按須認真,上下相隨人難進。任他巨力來打我,牽動四兩拔千斤。引進落空合即出,沾連黏隨不丟頂。靜動相隨。
楊式太極推手
推手是信息的傳遞與反饋。推手雙方是信息的載體。在信息輸出與反饋的過程中,不斷調整控制與反控制的精確度。通過信息往複傳遞達到了控制與反控制的目的。信息傳遞也分三個層次,低層次是皮膚知覺傳遞,中層次是氣場感應傳遞,高層次是意念傳遞。
夫未懂勁之先,常出頂匾丟抗之病。既懂勁之後,恐出斷接俯仰之病。然未懂勁,故然病亦出,勁既懂,何以出病乎?
勁似懂未懂之際,正在兩可,斷接無准矣,故出病。神明及猶不及,俯仰無著矣,亦出病,若不出斷接俯仰之病,非真懂勁弗能不出也。
胡為真懂?因視聽無由,未得其確也。知瞻眇盼之視,覺起落緩急之聽,知閃還撩了之運,覺轉換進退之動,則為真懂勁,則能接及神明。及神明,自攸往有由矣。
有由者,由於懂勁,自得屈伸動靜之妙。有屈伸動靜之妙,開合升降,又有由矣。由屈伸動靜,見入則開,遇出則合,看來則降,就去則升。夫而後才為真及神明矣。
明也,豈可日後不慎!行坐卧走,飲食溺溷之功,是所謂及中成、大成也哉。
掤捋擠按須認真,上下相隨人難進,任他巨力來打我,牽動四兩撥千斤,引進落空合即出,沾連粘隨不丟頂。掤捋擠按須認真,采挒肘靠就屈伸。進退顧盼與中定,沾粘連隨虛實分。手腳相隨腰腿整,引進落空妙入神。任他巨力來打我,牽動四兩撥千斤。
腰脊為第一之主宰,喉頭為第二之主宰,心地為第三之主宰。
丹田為之意之賓輔,指掌為第二之賓輔,足掌為第三之賓輔。
太極推手一般採用均勻、緩和、有節奏的腹式呼吸,這有利於改善肺泡通氣量,使呼吸深度加大。太極推手講究蓄勁如開弓,發勁似放箭。採用吸足呼盡的呼吸方法,即節省能量消耗,又提高肺泡氣體交換率,為細胞攝氧和用氧提供了方便。因此,練習太極推手能改善呼吸系統的功能。另外,太極推手是中樞神經運動、呼吸運動和骨骼肌肉運動相結合的綜合性運動。對改善血液循環、加強人體體質、提高韌帶的柔韌性和關節的靈活性及祛病等都有很好的效果。
太極拳推手從運動形式上可分為定步推手和活步推手兩種,目前創編的太極拳推手對練套路,將這兩種形式人群有機融合,以柔克剛,手推運推,其運動形式表現為靜中有動,動中有靜。而其基本功是訓練掤、捋、擠、按的四正推手和訓練采、挒、肘、靠的四隅推手。太極推手對練套路是吸取了各流派推手的精華而創編的,它具有傳統性、科學性、健身性、技擊性、觀賞性、娛樂性,因而易於普及。
太極推手各派形式諸多。如:推平圓、推立圓、單推手、雙推手、定步推手、活步推手、四正四隅推手、一進一退推手、三進兩退推手、兩進三退推手、大推手、爛踩花推手、散推手等等。如此之多的推手,乃為各派拳師在教拳過程中的創造,其目的有二,一是便於學者進門入道,二是顯示傳統內容之多。有一利必有一弊,無形中為推手而推手,在推手中練推手,從而導致了現代推手競技運動中,大部分運動員不練拳架專練推手,舍本求末。一般人在推手中練平圓、練立圓、練腰胯勁等等,而與拳架脫節。因而難以產生太極高手。真正的推手功夫是在拳架中練出來的,推手只是對意與形的檢驗,是否能夠將拳架中練出來的技擊能力充分發揮出來而已。
推手流派與風格:開展較為廣泛的太極拳推手大致為四大流派,其風格特點各異。
一、是陳式太極拳推手,主要有管腳、拿關節;
二、是楊式太極拳推手,主要是棚勁大,以發勁為主;
三、是吳式太極拳推手,主要是柔化為主。
四、是田金龍博士創立的“三搖三擺太極功法”推手,三搖練習引化技術,三擺練習發放技術。“三搖三擺”是對現有五式(陳、楊、孫、武、吳)太極拳的提煉和升華,是太極拳內勁核心,是對太極拳動作結構解析。
太極推手
有些地區流行的推手,允許用手或腿或手足兼用纏繞對方關節,但多數地區禁而不用。推手的形式很多,可以分為單推手、雙推手、定步推手、活步推手、大捋推手、散推手等。其中最基本的是定步雙推手,也稱四正推手,練習時雙方對面站立,一腳在前,腳步不動,用掤、捋、擠、按4種方法推揉打輪。活步推手是在四正推手的基礎上,兩人腳步移動,一進一退,直線往返;也有的兩人側身走成圓形。大捋推手是用采、、肘、靠4種方法按順序打輪,因其勁力多為斜向,故又稱四隅推手;其腳步移動成弧線,進者3步,退者2步,邊走邊轉,腳步輕快。散推手是兩手推挽不拘形式,不按固定程序打輪的推手方法,形式更為自由。推手的運動特點是不丟(脫離)不頂(頂撞),以靜待動,以柔克剛,與打太極拳的要領是一致的。推手中的“靜”不是靜止,而是精神集中,仔細觀察,感覺,尤其是通過身體觸覺,準確判斷對方力量的大小、方向、部位,以便及時做出反應,這叫做“聽勁”。太極推手要求知己知人,后發先至,一切從客觀實際出發,急則急應,緩則緩隨,審時度勢,因勢利導,其基礎全在於“聽勁”技巧。推手中的“柔”也不是消極躲避、軟而無力,而是要求以巧制勝,避實就虛,用小力勝大力。如對手來勢兇猛,就要走化旋轉,避開鋒銳,將對方引進,並使其力量分散,落空,陷於被動,再集中優勢出擊對方,其勁力迅猛如放箭。推手中掌握這種“先化后發”、“以柔克剛”的技巧,稱為“懂勁”。
經常練習太極推手,可以鍛煉人體反應能力,提高身體靈敏、速度、力量、柔韌等素質。推手與太極拳配合練習,更可以收到相輔相成、均衡發展的功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太極推手與太極拳一樣得到廣泛流傳。由於它簡便易行,饒有趣味,對抗而無傷害,所以在開展太極拳的地方,大都有人練習太極推手。
太極拳推手是太極拳對練形式。以雙人鍛煉為主。運用太極拳的勁力、技法,遵循太極拳的原則如“以靜制動”“以柔克剛”進行的運動。在起過程中綜合運用太極拳的各種身法、步法和招式,是太極拳體系中訓練技擊能力和勁力感悟性的重要手段。傳統太極拳推手經常在師生之間和學員之間進行。現代武術比賽中設立了太極推手項目,分級別進行,並對場地、服裝、參賽年齡、局數等作出了相應的規定。
掤捋擠按采挒肘靠八法
掤:如水負舟行。先實丹田氣,次祭頂頭懸。全體彈簧力,開合一定間。任爾千斤力,飄浮亦不難。
捋:引導使之前。順其來勢力,引之使長延。輕靈不丟頂,力盡自然空。重心自維持,莫被他人乘。
擠:用時有兩方。直接單純意,迎合一動中。間接反應力,如球撞壁還。又如錢投鼓,躍躍聲鏗然。
按:運用似水行。柔中以寓剛,急流勢難當。遇高則澎滿,逢窪向下潛。波浪有起伏,有孔必竄入。
采:如權之引衡。任爾力巨細,權後知輕重。轉移只四兩,千斤亦可秤。若問理何在,槓桿作用存。
挒:旋轉如飛輪,投物於其上,脫然擲尋丈。急流成漩渦,卷浪若螺紋。落葉墜其上,倏爾便沉淪。
肘:方法有五行。陰陽分上下,虛實宜辨清。連環勢莫當,開花捶更凶。六勁融通后,用途始無窮。
靠:其法分肩背。斜飛勢用肩,肩中還有背。一旦機可乘,轟然如倒礁。仔細維重心,失中徒無功。
拈連黏隨不丟頂訓練基本原則
拈:如兩物互交,拈之使起。在太極拳術語,謂之拈勁。然非直接拈起之謂。實間接拈起之謂。而含有勁意。雙兼之兩義。譬如敵我兩人推手或交手時,敵人體質強壯、氣力充實、馬步穩固,則勢難將敵人掀動、或移其重心,則用拈勁,即能使敵人自動失其重心。其法先用意探之,使敵人氣騰,精神向上注,則敵體上重而腳輕,其根自斷。此即敵人之自控力所致。我則順其勢撒手以不丟頂之勁,引敵懸空,是謂拈勁,力勁柔和。
連:貫穿之謂。手法毋中斷、毋脫離。接續綿綿,無停無止,無休無息,是謂連勁。
黏:即粘貼之謂,彼進我退,彼退我進,彼浮我隨,彼沉我松,丟之不開,投之不脫,如粘似貼,是謂黏勁。
隨:隨者,從也。緩急相隨,進退相從,不即不離,不先不后,捨己從人,量敵而進,是謂隨勁。
不丟頂:丟者,離開也。頂者,抵抗也。即不脫離、不攘先、不落後之謂也。
(這裡是廣義的掤,不是狹義中的掤、擠、按中的掤)由太極拳架擠推手中訓練出來的,周身都有的,由內向外成放射狀的擴張力,當身體任何部位收外力壓迫時,都表現出既不丟也不頂、與之完全平衡的力叫掤勁。意思是說與人交手時,當自身某部位收到對方柔勁攻擊時,自己的反作用力始終與對方保持平衡。其動作平衡精度高,加一羽為頂,減一羽為丟。
太極推手
指推手時通過觸覺判斷對手勁力變化的感知力。《陳式太極拳》註:"所謂聽勁,乃是由皮膚的觸覺和內體感覺來探測對方勁的大小,長短和動向的意思。"聽勁是懂勁的必由之階,練習聽勁須由學習沾黏勁入手。運用聽勁時,應"先將己身呆力俗氣拋棄,放鬆腰腿,靜心思索,而斂氣凝神以聽之"。一般情況下掤勁越好,聽勁的靈敏度就越高,聽勁好的選手,一接觸對方就能預知對方的意圖,這叫“入骨三分”也叫”人不知罰,獨知人”。所以在推手比賽中,聽勁好的選手,處處勢勢總走在對手前面,甚至能調動對方以求主動,總處於優勢地位。提高聽勁的方法有:
1.多練太極拳架。走架時全身放鬆以外意要注於神,神要覆蓋全身,觀注全身各處細微的動靜,這樣經久練習全身觸覺自然發達。。
2.多與各種類型的選手推手,來豐富自己的聽勁經驗。特別要與那些體重輕、技術好、反應靈活的運動員推,不比勁力,專註於對手的勁路變化,來提高充實自己的聽勁能力。
3.多閉上眼睛與人推手,完全依賴接觸部位的觸覺來探聽對方的消息。此種練法能使自己專註於推手,神不外泄,此法提高聽勁能力很快。以上三法經久揣摩,自然經驗豐富,聽勁高超,內力斂合。
太極推手
1.要換勁,先輩一再教導們,要捨得把自身皆有的僵力除掉。換取先天性的自然勁,舊力不除,新勁難生。方法是行拳走架中要求身肢放長且身心寬鬆。要放鬆,促使血液迴圈流暢,使身體各部獲得充分的休息外,還能使身體各部獲得充足的營養及能量。自己感覺是以腰為主宰,周身皆處於一種鬆散狀態的原子群,甚至連身體周圍都瀰漫著這種物質即能量。實際上,身肢放長、放鬆的太極拳運動是一種儲蓄能量的運動。人體通過長期寬舒松沈的,以腰為軸的旋轉運動,就能獲得大量能量儲蓄。使自己感覺渾身中正圓滿,周身的皮膚好像增厚發麻,好象所有的細胞都在旋轉,有種好觸斗的感覺。剛勁見是位所有這些鬆散物質能量都積聚在丹田裡,在一瞬間陡射出來.這就是太極拳練出來的剛勁。是柔極生剛的道理。當年楊澄甫的剛勁:動之之激,發之之聚,未見其動,騰空而跌,獨步一時。堪稱神力,一直令後輩人激動而神往。
2.喂勁訓練;就是組織多個陪練員。進行單操聯繫,陪練員有意識地喂勁。讓你嘗試剛勁的感覺,最好是先由教練示範給你看看,然後再練習剛勁。
例1、訓練丹田左右的橫旋勁:先右腳前左腳后斜站、陪練員有意用過頭勁直柔勁推兩腋下.先棚住來勁,右手扶對方左臂內上惻左手扶其右臂外側待陪聯員頂勁過頭,重心上移時,丹田橫向鼓盪,腰催肩,肩摧肘,肘催腕,行於手指,陡然橫向右後施發剛勁,陪練員切時翻面騰空倒地,這樣左右進行百多次的長期訓練並逐步增動其難度,你丹田裡的左右旋發剛勁就逐漸生長起來井日見強大。
例2、訓練丹田走外剛勁:陪練員喂直撲剛勁時僵直地站橫襠步於,右腳向前站其中堂;左腳斜橫在後,雙手均搭其前胸先蓄丹田之勁,待對方僵直頂住時,丹田向前鼓盪下閉,此時背、臂、手不能用力,只能充當良好的傳導體,將丹田裡的剛勁傳導到對方身上,同時雙手陶微往下一坐,猝然撲發過去,陪練員仰面問天.騰空倒地。以上兩勢可左右交替反覆千百次的長期訓練。
例3、對抗訓練剛勁:對抗訓練剛勁是把自己單練及陪練中獲得的剛勁,並在時間中進行檢驗並優化提高,為了利於提高自己在推手中剛勁的抖放能力,分為如下步驟進行;首先多與比自己水平低、體重輕的對手推,這樣容易用剛勁把對手放倒並於凈利落,以此來提高推手興趣,激發訓練熱情。
待第一階段綜出后,紀升為與自己體重相近,水平相當的選手推,尋機發放自己的剛勁,待到發放自如得心應手時,再提升到比自己體重大、水平高的選手推,由輸到平,到贏,直至能隨心所欲地將對手用剛勁放倒敵,那你的剛勁就練得相當好了。
太極推手
柔勁的訓練方法:
1.行拳定架中”運勁如抽絲”,”運動如纏絲”,”不得有短續處”即指對柔勁的訓練。認為在行拳走架中.運勁如漏痕,滾動前進遇上障礙統道前進的運動方法更為貼切形象,易於理解.這就是獲取柔勁的基本方法。
2.在對抗推手運動中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柔勁,就是在推手對抗訓練中,多用鬆柔的長勁不定向地逼對方,如漏痕般避其鋒芒,專門找尋對方弱點,不定向地逼迫對方,時間越長越好。拳譜中形容柔勁”如長江之水滔滔不絕”,就是說柔勁要做到連綿不斷。對抗推手訓練,是獲取最具威脅力的柔勁的最好方法。
太極拳是利用圓的轉動,能分散來勁的原田.在推手中應用定孤線的方法將對手兇猛的剛勁吞化掉或是將刁鑽的柔勁滾化掉的方戲稱為此勁。
太極推手
例1、平圓滾動化:推手時,對方用柔勁來推前胸。首先用閎巳嵛腋盞惱場±捆住來勁,以”彼不動,已不動,彼微動,已先動”為原則,若對方增大其柔勁想推動時,的棚勁除保持動平衡的同時,且橫向向前滾動,就在橫向向前滾動的一剎那間,就把對方的直勁給分解掉了。
例2、立圓滾動化:誰手時,對方的雙手用柔勁來推右肩時,先綳往來勁,這時用橫向滾動是化不開其勁的,因為兩邊都被其雙手掌封住了,這時只能用立向滾動來滾開來勁。方法是以腰為軸.肩向後微轉,同時膝向前擠進,這時對方雙手就象推在了以腰為軸,肩和膝為車輪外圓的車輪上,你不推它它不轉,你用力一推它就轉動,你的勁就給化解掉了。
以上兩例是比較直觀的,實際上滾化來勁是萬向的。任何方向都能化解來勁。,區別化勁的高低。只用其圓圈的大小來定,大則低,小則高,小至成圓點者為妙手。
2,凹弧吞化:是破壞剛勁的主要方法。主且是利用凹弧是退讓的弧線,又利用了剛勁雖整猝,但其勁短促的缺陷,剛好鬆柔走凹弧使短促剛勁找不到著力點,而落空的現象化解剛勁稱為凹弧吞化。
例:推手時,對方雙掌聚力用虎撲向前胸猛撲過來.放鬆隨剛勁頭微含胸退讓.避其鋒芒,走個凹弧圈,前胸仍轉回原處。此為”人剛柔謂之走”的凹弧容化剛勁的方法。自身任何部位,遇上任何迅猛的剛勁用此凹弧存化的方法都是特效的.但必須時機掌握好,要恰到好處。一般化剛勁的凹弧度越小功夫通高,小至成圓點為妙手。
太極推手發勁
1.化剛勁發;就是拳譜上說的:”化即是發,發即是化”,化發溶入一體,是針對對手的剛發勁的,必須聽勁超前,來接住對方發剛勁的勁頭順方向化發。其難度較大,趣味性強,能身體力行其樂無窮。
例;如對方雙掌向陶腹用迅猛的剛勁如虎朴食來,覺察此招法后,不慌不忙,順勢雙手收回扶其雙手背,身體右側同時右腳撤步,雙手摸住對手撲的勁頭,順對方勁的方向,輕輕往斜後方一放,對手猝然撲倒於地、非常乾淨利索,這就是”恰到好處”的化剛勁發。
2.化柔勁發;主要是用於破壞對方刁鑽柔動的,必須是先掤住,待時機成熟而放之。拳譜云:”未見其動,騰空而跌”。就是化發的高層境界。
3.攻發勁:就是在推手中,用柔勁在進攻中找機會發放對方,這叫”引勁落空,合即(擊)出”的招式。
例1:推手時,將右手小臂插入對方左腋下,插的越深越好,用柔勁將對手向左斜上方橫勁挑,裝出要橫跑對方的樣子,若對手怕橫動,而用勁壓小臂時,此時憎對方下壓的勁,同時右手拇指外側鉤住其背右旋,同時左手拍其右田,用丹田剛勁將其旋空倒地。這就借了對方下壓的勁和地球引力,加上丹田的剛力合擊出,對方焉能不倒。
例2:推手時,雙手握其大臀內側,裝出用柔勁非推動對方不可的樣子,對方若如臨大敵,向前頂抗時,只要感覺對方重心上移,根基已空.就用丹田裡的剛勁向右側一抖放,對方將來不及防倒向右側。以上兩例均屬”引動落空,合即(擊)出”的攻發方法,注意用柔勁逼對方時.不能內勁用力過大,否則重心上移,被人先發倒。必須是全身,特別是腰要放鬆,完全依賴地爾對自己的引力,也就是自身的重力來還引對方,而且隨時注意尾部要向下墜,防止勁過頭而落空。放鬆逼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自己總處於蓄勁狀態,機會一到立即就可以發勁,這就叫:”隨心所欲”。攻發簡而言之,就是用柔勁逼迫對方緊張而僵硬,或者逼引對方向預定的方向用力,然後用丹田裡的剛勁順向發放之。
4.突發勁;就是趁其未備.突然用瞬間的爆發力剛勁發放對手。發勁前隱蔽得越沒徵兆越好,表明功夫越深。
例1;突發要求推手運動員在與人誰手走圈中,圈上任意一點都是突發剛勁的著力點。如雙手在對方大臂上轉圈時,突然在某個點上,用丹田裡的剛勁向右抖射右螺旋勁,將對方旋空倒地,使其猝不及防。
例2:同上一樣在其大臂上轉圈時,突然在某一點上,丹田往下一沈,雙手同時往下一塌,冷不防打對方一個仰面朝天倒地。以上均為突發勁例,推手本來就是搞“陰謀”的競技運動,決不允許將自己的意圖告訴對方。
5.封勁發:就是對方想發勁,等其勁還沒有發出之前,提前發放之為封勁發故。例如楊祿攤先師軼事中:“一日靜坐四間,忽有僧來,師自迎出階,見僧貌偉狀,身高六尺許,拱揖道羨意,師及遜符,僧鶻起出拳直撲師,師略含胸,以右掌抵拳頂拍之,僧如受電擊,跌出屏后猶作拳擊狀,此即為封發勁。因為先師楊祿禪拍打的是提前度,僧人買發勁但還沒有發出來之前,提前攔擊之這叫藝高人膽大,一般人不敢用此招法。在推手中若聽勁好,能知道對方什麼時候發勁,提前而發放之為封發勁,這種封發很靈、一發即中。但提前度必須”恰到好處“,早一點對方沒動,你撲空,晚一點你巳被對方發中了,所以對聽勁的準確度要求很高。
在太極推手中用來刺探對方水平高低的勁路稱作問勁。一般都是誰手開始時用,用來摸對方的底。
方法是:與人接觸后,輕輕用點剛勁發放一下,或是用柔勁輕逼一下,看對方的反應,如果是緊張如臨大敵.則水平較低,如果應對輕鬆自如,則遇高手、腰小心對待.決不可掉以輕心。
封勁
在太極推手中意指,對方用剛勁發放時.在他的剛勁起動時攔擊之,或是對方用柔勁逼時,在他根節或中節攔住其逼道,使柔勁出不來等均稱為封勁。在推手中封勁按節分有三種;這裡分節以手言之,化分三節,肩為根節,肘為中節,腕掌為梢節。
1.封根節:不管對方用剛勁發.還是用柔勁逼,都必須先肩動,通過臂傳給肘,若對方肩微動,就封其肩,把對方的勁逼回去,迫使對方改變主意,放棄其進攻。
2.封中節;和封根節差不多,發現對方有進攻意圖,用橫勁憋其肘,或時向上托起肘,將對方勁通道拆斷,因為發勁的首要條件是節節貫串,即節節對正,才能傳導勁力,將其肘憋歪,或是托起,肘不能成為良好的導體,對方必然放棄其進攻意圖。一般常用的封勁方法,多是紂中節。
徠3.封梢節:一瓜是遇上高手,封住對方梢節,使對方不得進身來,哪怕對方功夫再好也發揮不出來。這是一種消極的防禦方法,推手比賽不提倡此法。方祛是:與人推手時,自己雙手扶在對方雙手刀腕部,只在身前轉圈,完全不讓對方雙手靠近身體,把對方拒之門外。以此法來保護自身安全。
以上八大勁路中,最重要的是前六大勁路,運動員必須掌握弄懂,才能使推手水平通向高階及神明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