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赤首烏的結果 展開

赤首烏

蓼科植物

赤首烏,是名貴藥材何首烏徠里的其中一種,屬蓼科植物,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和食用價值,臨床藥用可補肝腎,養精血、降血清膽固醇、治鬚髮早白、便秘、肢體麻木、關節疼痛等,除此之外首烏肉與菜肴相配,味道鮮美爽口,營養豐富,長期食用,身體強健,可預防多種疾病。

別名:三峽何首烏;紅苔蓮;紅首烏;夜交藤;狗卵子;紫烏藤;松山雪;首烏;虎掌果蓼;紅內消;伸頭草。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細長,先端有膨大塊根;塊根長橢圓狀,外皮黑褐色。莖纏繞,長3-4米,或更長,多分枝,常呈紅紫色,中空,基部木質化。葉互生,卵形或近三角形卵形,長5-9厘米,寬3-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心形或耳狀箭形,全緣,無毛;葉柄長2-3厘米;托葉鞘 短筒狀,膜質,褐色,易破裂。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大而開展;苞片卵狀披針形;花梗細,有短柔毛,花小,白色;花被5深裂,裂片舟狀卵圓形,大小不等,外邊3片肥厚,在果時增大,背部有翅;雄蕊8枚,短於花被;子房卵狀三角形;花柱短,柱頭3,擴展成盾狀。瘦果橢圓狀三棱形,黑褐色,光滑,包於花后增大的花被內。花期6-9月,果期10-11月。
《本草圖經》:“何首烏,今在處有之。以西洛嵩山及南京柘城縣者為勝。春生苗葉,葉相對如山芋而不光澤。其莖蔓延竹木牆壁間。結子有棱似蕎麥而細小,才如粟大。秋冬取根,大者如拳,各有五棱瓣,似小甜瓜。”植物的塊根、藤莖及葉均可供藥用,中藥名分別為:何首烏、夜交藤、何首烏葉。

分佈範圍


在中國、日本均有部分地區分佈。
生 境:路旁、石隙或灌木叢中。

主要價值


何首烏按是否炮製,有生首烏和制首烏兩種不同臨床使用形式,而它們的功效在臨床上也存在一定的差異。一般認為,生首烏能解毒、消癰、潤腸通便,治瘰瘍瘡癰、風疹瘙癢、腸燥便秘;制首烏能補肝腎、益精血、烏鬚髮、強筋骨,主治血虛萎黃、眩暈耳鳴,鬚髮早白、腰膝酸軟、肢體麻木、崩漏帶下、久瘧體虛。由於何首烏及製劑均有報道其存在毒性的可能,臨床使用現在應用也在減少,但是制何首烏中醫臨床上仍然常用於治療患者的高脂血症。

主要成分


主要化學成分有:二苯乙烯苷類化合物、蒽醌類化合物及聚合原花青素,此外還含有卵磷脂和多種微量元素。
蒽醌類化合物:大黃素、大黃素甲醚、大黃素-1,6-二甲醚、大黃素-8-甲醚、ω-羥基大黃素(citreorosein)、ω-羥基大黃素-8-甲醚(questinol)、2-乙醯大黃素(2-acetylemodin)、大黃素-8-O-β-D-葡萄糖苷(physcion-8-O-β-D-glucoside)、2-甲氧基-6-乙醯基-7-四基胡桃醌。二苯乙烯苷類化合物:2,3,5,4’-四羥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2,3,5,4’-tetrahy-droxystilbene-2-O-β-D-glucoside)。
聚合原花青素:沒食子酸
秋季產制何首烏(10月份)中蒽醌類衍生物含量比春季產制何首烏(4月份)含量高,所以認為應以秋季採收何首烏(10月份)為佳。
中國藥典》:何首烏
【拼音名】 Hé Shǒu Wū【英文名】 RADIX POLYGONI MULTIFLORI
【別名】首烏、赤首烏、鐵秤砣、紅內消。
【來源】本品為蓼科植物何首烏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乾燥塊根,其藤莖稱“夜交藤”。秋、冬二季葉枯萎時採挖,削去兩端,洗凈,個大的切成塊,乾燥。
【性狀徠】本品呈團塊狀或不規則紡錘形,長6~15cm,直徑4~12cm。表面紅棕色或紅褐色,皺縮不平,有淺溝,並有橫長皮孔及細根痕。體重,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淺黃棕色或淺紅棕色,顯粉性,皮部有4~11個類圓形異型維管束環列,形成雲錦狀花紋,中央木部較大,有的呈木心。氣微,味微苦而甘澀。
【鑒別】(1)本品橫切面:木栓層為數列細胞,充滿棕色物。韌皮部較寬,散有類圓形異型維管束 4~11個,為外韌型,導管稀少。根的中央形成層成環;木質部導管較少,周圍有管胞及少數木纖維。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簇晶及澱粉粒。粉末黃棕色。澱粉粒單粒類圓形,直徑 4~50μm,臍點人字形、星狀或三叉狀,大粒者隱約可見層紋;復粒由2 ~9 分粒組成。草酸鈣簇晶直徑10~80(160)μm,偶見簇晶與較大的方形結晶合生。棕色細胞類圓形或橢圓形,壁稍厚,胞腔內充滿淡黃棕色、棕色或紅棕色物質,並含澱粉粒;具緣紋孔導管直徑17~ 178μm。棕色塊散在,形狀、大小及顏色深淺不一。
(2)取本品粉末0.25g,加乙醇50ml,加熱迴流1 小時,濾過,濾液濃縮至3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何首烏對照藥材0.25g,同法製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2μl,分別點於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硅膠H薄層板上使成條狀,以苯-乙醇(2:1)為展開劑,展至約3.5cm,取出,晾乾,再以苯-乙醇(4:1)為展開劑,展至約7cm,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條斑;再噴以磷鉬酸硫酸溶液(取磷鉬酸2g,加水20ml使溶解,再緩緩加入硫酸30ml,搖勻),稍加熱,立即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條斑。
【炮製】除去雜質,洗凈,稍浸,潤透,切厚片或塊,乾燥。
【性味】苦、甘、澀,溫。
【歸經】歸肝、心、腎經。
【功能主治】解毒,消癰,潤腸通便。用於瘰癘瘡癰,風疹瘙癢,腸燥便秘;高血脂。
【用法用量】 6~12g。
【貯藏】置乾燥處,防蛀。
【摘錄】 《中國藥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