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瓢壺
曼生所創十八式之一
石瓢壺,此款為紫砂茗器中經典款式,后經多人改良,細分為子冶石瓢,景舟石瓢,紅華石瓢,漢棠石瓢等。但最終萬海歸宗,同出一源,此款應為曼生所創十八式之一。
“石瓢”最早稱為“石銚”,“銚”在《辭海》中釋為“吊子,一種有柄,有流的小烹器”。“銚”從金屬器皿變為陶器,最早見於北宋大學士蘇軾《試院煎茶》詩:“且學公家作名欽,磚爐石銚行相隨”。
紫砂石瓢壺
壺身呈梯形,曲線柔和流暢,造型渾厚樸拙。足為釘足呈三角鼎立狀支撐,給人以輕靈而穩重之感。壺身八字造型,造成一個主視角度內的呈型表面,亦曲亦直,皆顯現簡樸大方的氣度。直流,簡潔見力度,多為暗接處理,溶於壺身整體。把多呈倒三角勢,與壺身之型互補,形成和諧的美學效果。平壓蓋,橋鈕,乾淨利索,比例恰當,充分體現出秀巧精工為上的特點。
此款初見於楊彭年年制,曾分別於陳曼生,瞿應紹合作,詩書畫印於一壺,格調高雅,時稱三絕壺。一提梁款為滬上八壺精舍唐雲所藏,一款存上海博物館。
近現代,朱石梅,顧景舟亦多制此款傳世。景舟曾於1948年同時製得五把,贈於吳湖帆,江寒汀等滬上畫壇名宿。亦有高振宇輩,制出橢圓石瓢,也算是石瓢一奇葩。我亦偏愛此款,認為此款充分體現了智欲其剛,行欲其方,剛柔兼施,允克用藏的精髓,蘊精氣神韻於一身,可稱之為大家,可視為壺之智者。
石瓢造型的要點在於力道,要達此目的,則要協調好石瓢各個線條所構成的三角形的比例關係,身筒、流、把甚至鈕都要相互配合,形成最佳比例,才能最終突出其獨特的力度與氣韻。